而每件善行的圓滿及永續,也都來自邱家兄弟姐妹齊心戮力地堅持,這是「家庭倫理」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最佳體現。而他們將父親在三峽溪南山開墾的三千坪土地,捐贈給法鼓山做為弘揚正信佛法的建地,並自籌資金興建「天南寺」的事蹟,更傳為美談。
邱菩薩說:「父親篤信佛教,生前就想在這塊土地上蓋一座廟,讓民眾上山運動之後,可以來此休息和禮佛。蓋廟的事,父親念茲在茲;後來他老人家將這個任務交給我們夫妻,希望我們可以把廟蓋起來,造福更多人。父親去世之後,我們接續整地,並尋覓蓋廟的可能因緣;而就在我父親往生後的第十年,經由黃平璋菩薩的安排,我們見到了聖嚴師父,這件事才算是塵埃落定。」
推廣佛法,利益更多人
記得當初師父來看這塊地的時候,直說有種熟悉的感覺;再加上這裡的環境和氛圍和法鼓山總本山相似,所以就留下了──「要到天上去,先過南天門;要到法鼓山,先來天南寺」的經典佳話。邱菩薩永遠記得,他們跟師父報告這塊土地想要蓋廟的想法之後,師父語重心長地說:「台灣的寺廟太多了,可是懂得佛法的人太少了,如果能辦一個禪修教育中心,讓大家學習佛法、安頓身心,應該會比蓋廟來讓大家拜拜的功德還要大。」師父從推廣佛法的角度來看這塊地、談這件事,並且勾劃了一個利益更多人的願景,這種眼光和格局,讓他們兄弟姐妹深深感佩!當下便決定捐地、捐錢並皈依師父,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
捐了地之後,接續還發生了另一件事。邱菩薩說:「師父告訴我們:『這個寺院是你們父親的願,寺院你們要自己蓋,捐的錢你們要自己管,法鼓山會派護法菩薩和法師協助你們。』」乍聽,覺得不可思議;再想,能夠親力親為去建設,了知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這才真的算是圓滿父親的願啊!對這樣的安排,他們好感恩。之後,他們兄弟與法鼓山護法菩薩組成了籌建委員會,歷經七年、數百次會議、兩次追加預算,法鼓山「天南寺」終於在2010年落成。這個由邱春木菩薩生前即已命名的「天南寺」,不僅成為足以傳世的禪修教育中心,也是法鼓山護法因緣、代代相傳的見證。
家人同心同願,勤耕三福田
問起為何與法鼓山特別相應?邱菩薩指了指陪同前來的同修黎明子菩薩說:「我不像她那麼懂佛經,但師父開示的法都很平實、很容易懂,很受用!所以雖然接觸師父的次數不多,但對我人生的啟發卻非常非常大。師父和父親可以說是我生命中的兩盞明燈,指引我方向,給我福田耕,也讓我們後代子孫都有種福田的機會。」
現在的他,擔負起榮董會北四轄區召集人的工作,未來在「法鼓山可以為我做什麼?」以及「我可以為法鼓山做什麼?」之間,他希望為地區信眾找到一個互動的平衡點,讓更多人有機會知道法鼓山的好,進而信佛、學法、敬僧。
師父曾在《聖嚴師父談心靈環保》一書中提到:菩薩廣種的福田至少有三種──第一是憐憫福田:對於不如我者,以憐憫慈悲心幫助之。第二是恭敬福田:對於有恩德者,如父母、師長等,應以恭敬心奉獻供養之。第三是功德福田:即皈依供養「佛法僧」三寶。邱菩薩和家人代代深耕的,就是這三種福田。無量功德,令人讚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