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15期 2016.01.01 出刊
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聖嚴師父的叮嚀】
結真正的善緣
【方丈和尚開示】
純淨發心做好事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奉獻就是修行 布施就有幸福─黃政然菩薩
平淡中求進步 活躍中見悲願─周勵鳳菩薩
觀音妙智慧 樂行菩薩道─蔡妙珍菩薩
【特別報導】
榮譽董事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活動報導
【榮董會大事記】
2015年12月活動回顧分享
【會本部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結真正的善緣

佛教中有「結緣」的說法,意思就是人與人之間彼此支持、協助,共同走上良善、光明的道路,所以「廣結善緣」其實就是「普度眾生」。但是,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來與他人結緣呢?無論是用物質的援助或情感的關懷,只要不離開佛法的精神,都是與眾生結緣的方式。

但是,結緣也有清淨、染汙的分別,端看我們用何種心態來與別人結緣,以清淨的心所結的緣是淨緣,以染污的心所結的緣就是染緣。所謂的染污心,就是內心別有目的,期待、盼望別人能有所回饋,這種緣會讓彼此困擾、糾纏,到最後可能反而成為惡緣,彼此結仇、結恨,像這種緣還是少結為妙。

結緣一詞在民間信仰中,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例如,「了緣」這個

觀念,特別是有所謂「七世夫妻」的說法,認為男女雙方在過去世結了很深的緣,如果沒有當足七輩子的夫妻,兩個人的緣分就無法了斷。

其實這根本不是佛教的觀念,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因果、因緣關係是不可思議的。即使兩個人之間原本只有很淺的關係,由於種種因素,都有可能繼續愈涉愈深,就像藤和絲纏在一起,只要一用力就會愈纏愈緊、愈纏愈亂,沒完沒了。因緣因果是相續不斷的,而且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了緣」這個觀念似是而非,「七世夫妻」更只是小說中的想像罷了。

此外,民間還有「還願」的說法,認為廟裡的神明達成了自己的請願,就要用犧牲或祭祀的方式來還願,這種報酬的性質也和佛教的觀念背道而馳。佛教對眾生的救助應該是毫無條件的,例如:我用佛法來幫助別人,是沒有條件的,不會因為某個信眾供養我比較多,我就對他特別好。就我個人而言,別人對我好也好,對我壞也罷,我都不抱分別心,只要是願意接受佛法的人,我都會盡自己所能給予幫助。

所以,佛法不說糾纏不清的「了緣」,也不說報酬式的「還願」,這個觀念應該要釐清,才能真正與眾人廣結善緣。

(摘自《從心溝通》)

純淨發心做好事

現代社會由於大眾的物質生活顯著提昇,兼有大環境倡導服務利他的氛圍,許多人參與了公益服務行列。卻有人感嘆,發好心,不一定能成就有意義的好事,在得失之間起了煩惱。

幾個月前,有位已退休的政府官員到法鼓山園區參訪,當我們交換公益議題時,他則說道:「大眾出錢、出力,默默行善,政府部門因有公權力,更可充分做好事。不過,在盡力、努力之後,仍常收到各界不同的聲音回饋,同樣也須接受。」由此看來,從事公益,含及主觀與客觀二個層面:「發好心」是主觀的,「做好事」則是客觀的。

主觀來講,當自己有能力,可為他人、社會付出時,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幫助面臨困境的人,生活得到改善,因此內心是平和、感恩的。佛法有個名詞講「因果同時」,在付出當下,感受助人的快樂,及安定、平和的心境,已是最好的回報。

客觀來看,從事公益與大環境的綜合條件有關。若能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設想,而去促緣,比較容易得到共鳴。假使出發點與多數人的利益相左,很可能無法被大眾所接受,甚至出現反對、阻撓的意見。

因此,談到發好心、做好事,可從「欲望或願望」、「競爭或分享」、「自利與利他」這三點來檢視。

第一,從事公益的本質,不是為了炫耀自己,也不是增加自己的籌碼,更不是襯托個人名利的工具,而是以奉獻的願望,取代個人的欲望。其次,投入公益的目的,不是競爭、不在搶奪,而是基於生命共同體的立場,分享資源,促使大環境改善。再從個人成長來說,所有的無明煩惱習性,均緣於自我中心作祟;奉獻利他,則是消融自我中心最好的方式。

無論從個人身心、奉獻利他,或是整體大環境的改善,公益服務都是值得鼓勵的,只是心態極為重要。聖嚴師父講:「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出發點便在純淨的發心,所以不起煩惱;只要是對社會整體的向上、向善,有所助益之事,儘管勇往直前;若能在成就他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成長了,即是最難得可貴的好事。

(轉載自2015年7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16年02月27日(六) 北區方丈和尚新春祝福。(地點: 總本山)
2016年03月20日(日) 北六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蘭陽精舍)
2016年05月01日(日) 北一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農禪寺)
2016年05月07日(六) 北部地區榮董頒聘典禮。(地點: 農禪寺)
2016年05月22日(日) 北七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總本山)
【重要活動資訊】
2016「光明遠大」新春聯 法鼓山歡迎索取結緣
2016年第二十一屆佛化聯合婚禮(1/10)
  法鼓山 2016 除夕撞鐘-光明遠大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2014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啟動光明遠大心程式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奉獻就是修行 布施就有幸福

專訪榮譽董事黃政然菩薩

此生與佛有緣的人,當學佛因緣成熟,開始親近佛法、霑濡法喜,同時也在每日定課中找到修行禪法的節奏,這樣就夠了嗎?菩薩道上,還能如何提昇修行的意義和價值?關於這部分,聖嚴師父在《禪鑰》一書中曾慈示我們:「修行禪法的人必須要相信,除了用功打坐之外,也需要積功、累德……如果沒有為眾生利益設想的心,沒有真正為他人奉獻的心,沒有奉獻的供養、布施行為,修行要想成功,是相當困難的。」

黃政然菩薩從發現同修秀鄉師姐以私房錢圓滿榮董之後,隨即自己也加入榮董;至今,一家三代都已成為榮董。他把賺來的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進而接引身邊親友一起學佛、護法,家庭幸福、美滿,令人羨慕;自我生命價值的提昇,更令人感佩!

禪三開啟學佛緣,奉獻就是修行

提起學佛因緣,政然師兄說,這要感恩同修秀鄉師姐的接引。政然師兄本來就信佛,但對義理並不是那麼理解。秀鄉師姐見他有心要修,就提議他到法鼓山參加禪三。他說:「參加禪三,收穫很大!首先是:不能講話,我覺得這個很好;然後,早課做完才能用早餐,這也是很好的習慣。」從那次禪三之後,他就養成做早課的習慣,每逢初一、十五還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即使當天早上沒空,他也必定先到佛堂去禮佛。對他來說,這個定課,是讓他每天身心安定的源頭。

當定課成為一種習慣之後,政然師兄愈加覺得學佛是幸福的!學佛讓精神上有了支柱,有了靠山……。他說:「學佛後,我常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念,我就覺得很安心;遇到狀況來臨,阿彌陀佛就是無形中的救星,就這麼簡單。」而除了勤念阿彌陀佛之外,他認為平常的付出也很重要!哪些付出呢?比如說:布施、奉獻、當義工,這些對他來說就像每天的定課一樣,是要勤做的事。他說:「平常一定要付出,付出之後,才有收穫的一天。」因著這樣的信念,法鼓山新莊社區大學成立時,政然師兄就在好友:法鼓山護法總會陳嘉男會長的引介下,捐贈了好幾十台的電腦及資訊設備。這樣的奉獻對他來說,就是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同修用私房錢認捐第一個榮董
學佛因緣,是因為同修秀鄉師姐的接引;而接引他加入榮董的關鍵,竟然也是秀鄉師姐。他說:「我的觀念是:做為一位佛教徒,平常就要奉獻、布施,我同修很保守地做,她拿她的私房錢去奉獻,加入榮董。剛開始我並不知道,有一天,我在家裡佛堂看到一張榮董證書,我就問我同修:『妳那麼早就加入榮董啊?怎麼也沒講一聲?』」

原來,秀鄉師姐在民國78年參加了農禪寺每周六晚上的念佛共修,看到擺在大殿後面未來要在金山建立的法鼓山模型,問明緣由,知道法鼓山的創建需要很多社會大眾的護持,也聽到擔任榮董的辦法,內心生起當榮董的念頭。秀鄉師姐一心只想:有這麼好的道場、這麼好的師父在引導,一定要來參與奉獻、一定要來護持。下定決心之後,秀鄉師姐就先拿私房錢繳了30萬,這事算是起了頭。接下來的一年,秀鄉師姐心裡掛記著要圓滿榮董這件事,所以就一直想辦法;民國79年底,很快就補足了70萬,圓滿了榮董。也就在圓滿了榮董之後,秀鄉師姐開始安排政然師兄到農禪寺皈依,讓師兄對法鼓山有進一步的了解,靜待因緣成熟……。

護法傳家,為兒孫鋪一條學佛的路
因緣成熟時,就是政然師兄看到同修榮董證書的那一刻。政然師兄因為小時候家境貧困,總覺得賺了錢,把賺來的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是一件有榮譽的好事,因此在看到同修秀鄉師姐的榮董證書時,直接就圓滿了第二個榮董。後來又想到,應該為兒孫舖一條學佛的路,讓他們也可以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因此陸續為兒、媳、兩位孫子圓滿了榮董。他說:「信佛、學佛,心很要緊,不能光說不練,因此,未來還會繼續一步一腳印地去實踐。」

師父在《禪門》中寫道──「我不但在奉獻中自我成長,也在成長中不斷地奉獻。我能奉獻,表示我已擁有。奉獻我的體力、心力、智慧力和財力。能奉獻且以奉獻為目標,則時時生活在充實的愉悅之中。其實,奉獻的本身就是一種回饋。」政然師兄已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現在更擁有一個以護法因緣傳家的榮董家庭,我們相信,他將時時生活在充實的愉悅之中,法喜充滿。

(採訪:卓俐君)

平淡中求進步 活躍中見悲願

專訪榮譽董事周勵鳳菩薩

聖嚴師父在1982年《人生》月刊的復刊勉詞中,寫了如下的八句話:
人生要在平淡之中求進步,又在艱苦中見其光輝。
人生要在和諧之中求發展,又在努力中見其希望。
人生要在安定之中求富足,又在鍛鍊中見其莊嚴。
人生要在沉默之中求智慧,又在活躍中見其悲願。

約訪北六區召集人周勵鳳師姐,勵鳳師姐謙言自己乏善可陳,沒做甚麼,做的也沒別人多,要我趕緊尋覓其他人選。幾經轉折,還是如願約訪了她!沒想到,話匣一開,她開宗明義還是說她很平凡,生活很平淡,沒甚麼特別……;可是,在談到目前協助經費勸募的蘭陽精舍時,她眼神一亮,接著就侃侃而談了起來。訪談過程中,聖嚴師父寫的那八句話不斷浮現在我腦海,說自己平淡無奇的勵鳳師姐,做的卻是一件積極利人的事,這不正體現了──「在平淡中求進步,又在活躍中見其悲願」的信願行嗎?

皈依聖嚴師父,但求離苦
親近法鼓山,勵鳳師姐說那是民國89年的事。那時,她同修罹患了肺腺癌,為了同修的健康,他們開始接觸生機飲食,也因此認識了經營生機飲食店的王秋微師姐;之後,她同修在秋微師姐的接引下,參加了中正高中那場皈依大典,成為師父的弟子;而她,也隨後在農禪寺皈依了師父。

在初接觸法鼓山時,她只覺得這個學佛的團體還不錯;但在深入瞭解師父創建法鼓山,是為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時,她深受感召!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共同努力的願景,也更覺得自己可以來為這個團體做點事情,盡一點微薄之力。起了這個念頭之後,她開始利用假日參加地區活動,或到總本山當義工。在奉獻中,她的收穫滿滿!她說:「有了佛法,心靈就有了依靠;而在我同修往生後,師父的『四它』更是一帖良方,幫助我安穩度過難關、走出悲傷。」

同修往生後,她獨力扶養孩子長大。回顧這段過程,她很感恩自己有份安穩的工作,讓她的生活雖然平淡,但可以無後顧之憂。她一方面學佛、信法,一方面行願、護法。參加禪訓班之後,她更多次參加禪七共修,對禪修帶來身心的沉澱與安定,更加歡喜。

為建設一個共同的家而努力
說起正在建設的蘭陽精舍,她感觸地說:「我們蘭陽地區真的很需要一個道場。以前的羅東共修處也好、辦事處也好,都是向別人租借房子來用。這幾年來,蘭陽地區的菩薩們都很精進,我們幾乎每天都有共修,除了念佛共修、法會、禪坐之外,還有合唱團團練和銀髮族念佛。如果頻頻搬家,對課程的永續和菩薩們的安定都會造成困擾。我們真的很需要一個自己的家。」

為了這個共同的、心靈的家能夠早日啟用,她看到地區眾多護法菩薩們出錢出力,不爭你我多少,只單純為了「共同的家」而努力,她相當的感動!所以,現在的她,除了自己圓滿榮董之外,也承擔了召集人的工作,發心勸募、找人護持。過程辛苦嗎?她笑著說:「我們地區召委和菩薩們都很用心,我只是在收成,接引大家進來種福田而已。」

現在蘭陽精舍的主體已經完成,但內部裝潢經費還在籌募;還好,僧團給了地區菩薩們支持的力量和強大的信心。她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如期看到蘭陽精舍啟用;也能早日看到在這個共同的家裡舉辦活動,迎來更多「回家」的菩薩。

祈願蘭陽精舍啟用,傳揚護法因緣
《六十華嚴經》〈卷九.初發心菩薩功德品〉有言──「善分別眾生,而無眾生想;善解一切語,而無言語想。」菩薩心中,或許沒有「我要說甚麼」的想法,但一定有「我要做甚麼」的願行。勵鳳師姐清楚明白自已在菩薩道上要走的方向、要完成的願。祈願這份願心,能步步踏實地帶領北六區的護法信眾,早日完成蘭陽精舍的建設,為人間再添一處淨土。

(採訪:卓俐君)

觀音妙智慧 樂行菩薩道

專訪榮譽董事蔡妙珍菩薩

聖嚴師父曾說:「要走出自己的路,你必須要有智慧,如果你的智慧不夠用,怎麼辦?就借人家的智慧!」33歲時,一心只想找到「智慧」來改變身心狀態的蔡妙珍師姐,找著、找著,找到了法鼓山,皈依了聖嚴師父,也找到佛法的智慧。這一找,不僅走出了自己的學佛之路,也成就了一整個家族的護法因緣。

障礙現前,師父叮囑:孝順婆婆、體貼先生
《華嚴經淨行品》裡,智首菩薩向文殊菩薩提問,文殊菩薩針對提問內容給了一百四十一個解答;在百多個"當願"中,開頭幾首是關於家庭的。
第一首:"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第二首:"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第三首:"妻子聚會,當願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
第四首:"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穩。"

聖嚴師父在〈解決信仰與家庭關系的四字真言〉一文中提醒我們--「這四首詩都是說明在家居士應該建立正確的觀點和行動,我們學佛後就必須以正法來解決與家庭和工作的問題,平心靜氣地平等對待一切,才處得好各種關係。」

妙珍師姐提起剛開始學佛時,障礙真的很多。同修和婆婆對她學佛、當義工不認同,曾讓她的心好苦好苦,一度想放棄學佛。有一次師父關懷了她,知道她有來自家庭的阻力,只告訴她說,要「孝順婆婆、體貼先生」。這八個字有如明燈,但談何容易?又該如何做?

兩次真誠告白,轉障礙為祝福
妙珍師姐說:「學佛之後,懂了因緣果報,明白自己學佛、奉獻卻障礙現前,問題其實在自己身上。」因為自己的果報,卻讓同修為了阻礙她學佛而再造新業,她對同修深感懺悔,除了誠心道歉之外,並請求諒解。這番告白,緩和了兩人之間緊繃的關係;再加上妙珍師姐是師父的乖弟子,師父說要「體貼先生」,她就想辦法去做。她說:「我想,我同修每天都要穿襯衫,以前都是丟到洗衣機洗洗就算了,那既然要表達對先生的體貼,就改用手洗,洗後再熨燙吧!」沒想到,這個小小的體貼,卻換來意想不到的支持。後來,同修也跟著皈依了師父。

而婆婆示現的障礙,也是在她多年默默努力奉獻之後,才得以解套。她憶起當年,得子不易的小叔,好不容易生得一子,卻經常跑醫院、掛病號,婆婆因此起了大煩惱。妙珍師姐想,那就代替小叔的孩子做布施、種福田吧!後來孩子的身體逐漸改善,得知此事的小叔特地來謝她。小叔回去後,婆婆提起這事,她對婆婆說:「媽,其實這事是為您做的,您快樂,我就快樂。」話一說,婆婆的眼淚就掉了下來!而這充滿法喜的淚水,就這樣清除了她學佛的另一個障礙。

感恩善知識棒喝,回到生活老實修行
清除了學佛的障礙,一切就順遂了嗎?不,並沒有。她說:「我對師父的法有信心,但自身我執、我慢太重,雖有佛法熏習,卻一直沒有長進。」妙珍師姐說起當年,常常得理不饒人,得罪人而不自知!有次接連惹毛了兩位師姐,師姐們劈頭直說:「妳對不起師父,妳知道嗎?妳跟師父學佛學了那麼久,卻一點都沒改變。」菩薩的提醒有如棒喝,敲醒了她。她回想自己的初發心,不就是要尋得「智慧」來改變自己嗎?怎麼至今還是宥於習氣而滯礙難行?她感恩善知識的提醒,除了省思、懺悔之外,她還到觀世音菩薩面前淚眼跪求,求觀音菩薩給她方向、給她力量。

之後,她決定重新回到生活中老實修行,從「走路禪」開始,一步一步重新練習「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的禪法。而因著這樣回歸日常生活的修行,她漸漸地調伏了自心、自性;同時,也更積極參加佛學班、研讀佛經、打禪七,朝著「信解行證」的方向努力。

累積代代福德,成為大富長者
妙珍師姐和同修兩人都是上班族,收入固定,但妙珍師姐卻以有限的財富,為自己和家人圓滿榮董,營造一家三代最大的福澤。妙珍師姐說:「剛開始,我同修並不知道我已為他和我及兒子圓滿了榮董,同時也已開始幫婆婆護持;有次我婆婆身體出了狀況,他馬上跟我商量說:『妳去幫媽媽布施、培福吧!』我回答他,我早就在幫婆婆布施了。那時,他才知道我們家已陸續圓滿了三個榮董。」

師父說:「以智慧來處理金錢,便能使小錢變成大錢,用錢滾錢,不斷地增加,成為大富長者。」越布施,越有福!妙珍師姐在學佛路上,不經意地體現了這段話。她感恩這一路上佛菩薩的庇佑,讓當初那個一心只想找「智慧」來改變自己的人,不思議地創造了代代相傳的護法因緣,同時也擁有人間最珍貴、千金難求的平安和幸福。

(採訪:卓俐君)

榮譽董事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報導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於2015年12月13日假農禪寺舉辦第三任悅眾團隊聯席會議,計有70位來自全台及美、加地區的悅眾菩薩出席,護法總會副都監常續法師則全程列席關懷指導。

聯席會議在會長致詞中開啟,隨後播放「榮譽董事會2014、2015大事記」短片,紀錄了第三任團隊一年多來由國內到海外,由點而線再到面的關懷活動。接著由各地區召集人或代表一一針對推動會務的經驗與心得提出報告;中部地區召集人陳治明師兄分享了中區成立了「榮董關懷員」,並舉辦例行月會,逐步來推動關懷榮董的工作;來自美國紐約的副召集人葉錦耀師兄則分享了東初禪寺擴建的現況,並邀請與會的菩薩們有機會能多多前往關懷;賴美杏師姐則代表加拿大團隊感恩方丈和尚及會長於今年5月蒞臨溫哥華關懷榮董,未來加拿大團隊將著重在新移民的關懷,期待更多人加入榮董的行列。

展望2016年,黃楚琪會長提示了榮譽董事會將推動榮董的全面教育,因此會中也針對此一議題進行了分組討論,並由各組代表提出建言,以作為將來規劃榮董全面教育方案的參考。

會議最後方丈和尚蒞臨關懷,聯席會議就在方丈和尚輕鬆幽默又寓意深遠的開示中圓滿。

◎文:陳宜志 / ◎圖:攝影組

【2015.12.13】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地點: 農禪寺)
【2015.12.26】
南部地區榮董頒聘典禮。(地點: 台南雲集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
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我們將竭誠為榮譽董事本人、眷屬、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後續關懷。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的祝福。

【洽詢專線】 以上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隨時洽詢。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3-9966#6317 (專案秘書室 湯玉雯師姐)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 (02)2893-9966#6317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