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32期 2017.06.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為什麼要生氣?
【方丈和尚開示】
如何處理心中的不平?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學佛心更寬,奉獻代相傳─許鐵菩薩
  妙法因緣足,勤修菩薩道─蘇淑妙菩薩
皎如秋月,照亮護法路─陳如秋菩薩
【特別報導】
2017年04/29-04/30第三屆榮董禪悅營活動報導
【榮董會大事記】
2017年5月活動回顧
【會本部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為什麼要生氣?

佛法認為,「貪、瞋、癡」是我們人類的三種根本煩惱,稱為「三毒」。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過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裡,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瞋恨的起因,一般認為是外在環境無法獲得滿足,或者不能讓人順心如意,而使人的內心產生衝突而生起瞋恨心。但有時其實是自己內在的關係,例如他人並沒有妨礙我們的工作,只是自己看別人不順眼,莫名其妙地就生起氣來。所以外在環境的原因,有時是個人自以為是,但並不一定是完全客觀,也不一定外在真的有什麼人事物讓人瞋恨,即使自己已經氣得半死了,他人也未必會知道。

另外,瞋恨不一定是對外的,有時是自己內在的煩惱,譬如有的人會恨自

己的能力不足、福報不夠,或恨自己不夠聰明、努力不夠等。雖然自己恨自己不會傷害別人,但是心中有恨意總是不好的,尤其當自己恨自己到了極點時,就會開始處罰自己,而對自己最大的處罰就是自殺。因為討厭自己這麼差勁,於是覺得實在是生不如死,不如死了算了。

由此可知,瞋恨會帶給人非常大的禍患,一定要適時化解瞋心。化解的方式有兩種:首先是觀念的化解,其次是方法的修行。

首先,要從觀念上來化解,仔細分析瞋恨發生的原因,並進一步思考:瞋恨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影響?經過一番理性的分析之後,在觀念上就會知道無論是恨人或是恨己,都無濟於事,倒不如從改變自己、改善處境做起,這要比用恨或瞋的情緒面對問題要好得多了。

如果不管怎樣分析、解釋,都化解不開瞋恨心時,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拜佛、念佛、讀經或打坐,這些方法都能夠化解瞋恨的情緒,幫助人透過修行消業。但是如果我們面對問題沒有慚愧心和懺悔心的話,業還是不容易消解的。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修行方法,都是要我們學習慈悲,不僅對待眾生要慈悲,對自己也是一樣。對己慈悲,就是要用智慧來處理自己的事,凡事不要感情用事,那麼容易動氣、動情緒。而對人慈悲,就是不管他人有理或沒理,都應該原諒他,就像我們也希望別人能諒解我們一樣,要將心比心。如果我們能以身作則,或是設身處地諒解他人,瞋恨心就會慢慢地減少了。

(摘自《放下的幸福》)

如何處理心中的不平?

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顯得很不快樂、不開心,別人講的話覺得刺耳,對他人的事批評多於建議;而與人互動的時候,只看缺點,不見優點,好像什麼事都看不順眼。這樣的人還不少,我們每個人可能也有類似的問題,只在於能否覺察。

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一定有其原因。或許個性傾向完美主義,或是比較容易鑽牛角尖,或許剛好遇上一些煩惱罣礙的事,等到心情好的時候,也可能看什麼事都順眼了。有些人對自己要求很嚴謹,也用放大鏡來看他人,只是這種嚴格要求,對自己是鞭策力量,若用相同的標準衡量他人,則不客觀,因為每個人的特質條件不同。

有位企業家分享,自己少壯得志、一帆風順的人生,曾使他養成孤傲的脾氣,認為事業成功,是自己辛苦打拼的成果;見員工辦事效率不彰、處理事情不夠圓滿,開口便是指責,對於社會亂象則是種種抱怨。學佛後才發現,把心中的種種不平,歸咎於他人與環境,那是完全錯了。一個擁有優勢與資源的人,應當服務他人、協助他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家庭、職場、社會,都是生命共同體。尤其職場重視團隊共事,在共同的原則之下,人人都須盡責盡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除此之外,尊重他人不同的思維與做事方法,並於能力所及之處,主動關懷他人,適時協助,也是盡責盡分。

團隊是由眾人組成,有的人能力較強,有的人能力較弱。能力強而反應快的人,應當主動協助付出。在付出的同時,便是消融了自我中心,更能以謙卑的態度,廣結善緣。

因此,與其用放大鏡看他人缺點,是否可以學習用放大鏡來看他人的優點,而用顯微鏡看自己的缺點。同時,要有寬大的胸襟,不要小氣,也不要擔心別人勝過自己。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了解自己的缺點,用佛法、禪法、心法,「慈悲關懷人,智慧處理事,和樂同生活,尊敬相對待」,既能化解心中的不平,更能凝聚向心力,展現團隊共同的生命力。

(摘自《原諒,好緣亮!》)

【活動預告】
 
2017年07月08日(六) 中部地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台中寶雲寺)
2017年09月03日(日) 北六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蘭陽精舍)
2017年09月23~24日 第四屆禪悅營。(地點:法鼓文理學院)
2017年10月29日(日) 北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七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農禪寺大巨蛋)
2017年11月05日(日) 溫哥華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 溫哥華)
2017年11月11日(六) 中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台中寶雲寺)
2017年12月10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地點: 農禪寺)
2017年12月24日(日) 南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台南佳里雲集寺)
【重要活動資訊】
青年體驗禪七
2017法鼓山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法鼓山APP下載】Mobile版
【法鼓山APP下載】PC版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學佛心更寬,奉獻代相傳

專訪榮譽董事許鐵菩薩

您今天笑了嗎?您知道您笑起來很好看嗎?

周五早上十點多,在五股工業區五權三路一間三樓透天厝的廠房裡,一位穿著白色汗衫,留著一頭捲髮,看起來不到六十歲的壯年人,在現場指揮著載滿紙箱的小貨卡,雖然天氣很熱,但壯年人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年輕員工看到他也都跟著微笑,大家雖然工作辛苦,但心裡卻是輕安自在!

這個壯年人就是已經超過七十歲,目前是法鼓山榮董會北四區副召集人的許鐵師兄,因為常帶著微笑,讓許師兄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

護持法華鐘,與法鼓山結緣
許鐵師兄是桃園許厝港人。初中畢業後就到三重藥廠工作,二十幾歲退伍後,原想開個藥房,因姐夫在做紙箱,拉他進去,這一做做

了五十多年至今。

第一次和法鼓山結緣,是靠法華鐘接引!師兄說:「有一次參加婚宴,在宴席上同桌的一位法鼓山師姐,跟我們介紹法鼓山要蓋法華鐘,希望大家護持,那時好像一個要兩萬元,我記得很清楚,師姐說完,我和太太都很有興趣,現場掏口袋,還好剛好夠兩萬元,這是我們第一次認識法鼓山。」

加入後,師兄越來越發心!師兄說:「護持法華鐘之後,忘了是在那一年過年,我們一家去農禪寺,那時候很破舊,在那裏第一次看到聖嚴師父,師父那時應該是已經生病了,但是很親切地對我笑,還當場送我們墨寶,那種感覺說不出來,只能說覺得很好,心裡很安定,那時剛好有攤位在招募榮董,和太太商量後,我正式成為法鼓山的榮董。」

「好像是聖嚴師父捨報後的第二年,在國父紀念館辦音樂會,那時好像要辦大學,需要經費,有個受大家尊敬的榮董,竟然當眾跪下來,請大家護持,讓大家都很感動,有的還忍不住哭出來,之後我就決定,要盡自己所能護持法鼓山.」

一個榮董嫌太少,想讓全家都做榮董
因為這些因緣具足,許鐵師兄嫌一個榮董太少,每年都想東想西,想讓全家都做榮董!現在除了他和太太分別擔任榮董外。小孩、孫子也都是榮董,全家十五個成員,現在已經有十五個榮董。許師兄說:「兩個女婿還不是榮董,明年或後年,就也讓他們成為榮董。」

捐一個榮董,在許鐵師兄家中,竟然是這麼稀鬆平常!為何他能夠這麼捨得?許師兄說:「因為能捨才有得,而且捐越多,賺更多啊……。以前我女兒常問我,為何要幫她們捐一百萬元?覺得很捨不得,我都說這是要給她們智慧,現在她們每次放假,都自己往法鼓山跑。」

許鐵師兄現在是湯淺電池的紙箱供應商,許師兄說:「我們兩個合作,他壯大,我也跟著壯大。」之前許師兄工廠廠房在新莊輔大附近,後來那地方要重劃,找不到地方蓋廠房。他說:「我在桃園有幾塊土地,但工廠蓋在那兒太遠了,有一次到農禪寺拜拜,我叫兒子向觀音菩薩許願找地,回家沒多久,就租到現在這個廠房,生意也更好。」

提供房舍讓菩薩共修,有捨,得更多
因為把捨得看得很透徹,許鐵師兄也很樂意把登記在兒子名下的房舍提供出來當公益,他覺得這樣除了可幫兒子做功德外,也可以幫兒子保值!

前年二月才啟用的泰山共修處,就是許鐵師兄無償提供的。師兄說:「那時是聽榮董會黃會長說,泰山共修處的房子,人家要收回去了,問我泰山熟,有無辦法?我跟太太商量,覺得在泰山有三間店面空房,都沒在用,有一間是登記在兒子名下,兒子也願意提供出來,開幕時佈置得很莊嚴。最近我還開始遊說一個換帖的兄弟,請他能否買一樓的房子,提供給法鼓山無償使用,之前他不以為然,現在好像有想通了。」

現在許鐵師兄全家有空就會去總本山、農禪寺及天南寺等地禮佛,許師兄夫婦初一、十五吃素,家中男女老幼,初一、十五也都跟著吃素,許師兄驕傲的說:「我孫子吃素還吃得津津有味呢!」

聖嚴師父曾針對榮董開示說:「榮譽董事的福利就是奉獻」;方丈和尚也鼓勵榮董修行六度,多帶年輕一輩的家人親近道場、學習奉獻,這些,許鐵師兄都做到了! 

(採訪/曾文哲)

妙法因緣足,勤修菩薩道

專訪榮譽董事蘇淑妙菩薩

聖嚴師父在《人間擺渡》中提到:「佛法著重於慈悲與智慧。推行佛法的修行,就是推廣慈悲和智慧的運動。人人都有慈悲與智慧的心,社會一定能淨化,我們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榮董會南區副召蘇淑妙菩薩就是用這樣的心情來接引及影響周邊的人,發無比的大願,希望讓更多人能懂得佛法的可貴。

陪同皈依竟成大菩薩
蘇淑妙菩薩,人人都稱她阿妙師姐,有著陽光般開朗的笑聲。問到她是何種因緣接觸到法鼓山,阿妙師姐在電話那頭不假思索的說:「我是在82年3月21日皈依的,其實我是陪人家去皈依的啦,那我就順便皈依了……。」阿妙師姐豪不掩飾地敘述當時的因緣,而那時候的「陪同皈依」,竟成就了後來法鼓山的大菩薩。

而阿妙師姐的義工因緣也是在那時候開始的,因為台南分院需要有

人幫忙煮飯,阿妙師姐義不容辭地擔任這樣的工作。她謙虛地說,當時根本不知道如何煮,就只好邊學邊做;也因為當時義工不多,所以阿妙師姐一星期中有六天都在台南分院協助。

她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次聖嚴師父到台南分院說法,由阿妙師姐擔任煮飯的工作。師父的侍者告訴阿妙師姐說:「師父喜歡吃青菜,多煮一些青菜就好。」阿妙師姐遵照指示,煮了大量的青菜給聖嚴師父用膳,結果某天師父告訴阿妙師姐:「我跟妳說,我沒有愛吃菜,那是因為閉關沒有東西吃,只好一直吃菜……。」阿妙師姐說師父是因為慈悲,看我每天煩惱他要吃什麼菜,藉由這樣的方式要我不要有壓力,想煮什麼就煮什麼。當時她卸下心中的大石,也更歡喜能夠在師父來南部時,為師父打點一切。

感恩同修支持及包容
阿妙師姐說她是個很有福報的人,年輕時工作沒多久就走進婚姻,生活雖然沒有很富有,但也非常平穩,讓她可以專心在家照顧老小。而當她開始投入義工擔任勸募工作時,也沒有遭到家裡人的反對,反而讓她可以安心地奉獻時間來做勸募工作,所以她一直用感恩的心來擔任義工;也因為她同修的理解,所以每次念佛時她都會迴向給她同修,感謝他的包容及支持!而阿妙師姐的同修也在阿妙師姐的義工工作中隨時出動擔任司機的角色,協助師姐們盡快到達需要協助的地方。阿妙師姐說剛開始擔任義工時,她同修跟著她到台南分院去巡視了整個環境,只說了一件事:「我是來看看這個地方的逃生空間及安全……。」阿妙師姐的同修只擔心她的安全問題,其他就再也沒有多說什麼。

或許也是因為看到阿妙師姐在擔任義工後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給予大家更多的關懷及勸導,進而帶動整個家庭,讓全家人都成為法鼓山的義工。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是阿妙師姐擔任勸募會員時的中心思想。阿妙師姐說她沒有讀很多師父的書,但只要《法鼓雜誌》出刊時,她一定很認真地把每一篇文章看完,然後實踐及運用在生活中。因為聖嚴師父提過,建設人間淨土是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在這樣的歷練中,一邊建立自己,也同時推廣到周遭環境的他人,讓這些人都可以從中感受到佛法的好,體會佛法對人間很有用,接受因果的觀念來修學佛法。

而師父常說: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所以更要利益眾生,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近佛法。所以阿妙師姐除了擔任法鼓山的勸募工作之外,還到台南大學附設小學擔任導護媽媽,一做就是廿年,中間也接引了不少學校的教師成為法鼓山的信眾。另外,她也到醫院擔任志工,只為了有機會為人帶來溫暖,讓人人都可以身心平安。阿妙師姐很謙虛地說,她在勸募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境界現前,只要她一開口,願望都能達成,所以她認為自己太有福報,反而更加戒慎恐懼,不讓自己因為這樣而產生傲慢心。

發願成為聖嚴師父的左右手
阿妙師姐說,她常常發願「我願生生世世聽聞佛法,善知識隨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她發願成為聖嚴師父的左右手,用自己的言行來讓周邊的人感受到佛法的妙用,所以只要周邊的朋友需要幫忙,她就義不容辭地協助。她說她不是很懂經典義理,無法引經據典地去解釋佛法,但她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也就是師父說的「心靈環保」。讓我想起《維摩經》所提到:「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以佛法來幫助自己是智慧,以佛法來幫助他人是慈悲。

師父說:「修行人遇到障礙,無論是內心或是環境的障緣,最好的辦法是廣結善緣,並且多做懺悔。」阿妙師姐也提到幾次擔任義工時碰到的挫折,她只能用懺悔心時時反省、觀照自己,同時勇敢地面對。如同聖嚴師父說過,佛教是講求效率和努力的宗教,如果逃避現實,怎能修福,倘若消極,又如何修慧呢?所以每每遇到內心的交戰,阿妙師姐會先沉澱自己,求懺悔,然後再面對問題,並尋求解決的方法。

知福惜福,修福又修慧
阿妙師姐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可以跟師父結下如此美好的因緣,讓她的生活變得很有重心,也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她常提醒自己要「正面解讀,逆向思考」,遇事不怨人,時時求懺悔,從一個莫名其妙皈依的信徒到全心全意奉獻的大菩薩,這過程中有許多辛苦及感受,對阿妙師姐來說都是一種功課。而阿妙師姐說這輩子有幸聽聞佛法,是前幾世所修來的福報,所以更要知福惜福!在阿妙師姐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阿妙師姐就是一個「以佛法來幫助自己是智慧、以佛法來幫助他人是慈悲、發願用佛法來幫助利益眾生就是發大菩提心」的大菩薩。

(採訪/張果堯)

皎如秋月,照亮護法路

專訪榮譽董事陳如秋菩薩

曾讀《聖嚴法師說禪》,文中有菩薩發問:「無門慧開禪師有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讓人想到,只要心中不計較、不分別,以知足心和平常心過活,就是『日日是好日』。這樣說對嗎?」。聖嚴師父對此開示:「我想是的。有這種心境過日子的是開悟的人。……春天不一定處處是花,但要看有花的地方,孕育百花怒放的心境。秋天雖然蕭瑟,不妨培養如明月一般皎潔的胸懷,心中自然安閑……。」

我認識的如秋師姊,有沒有開悟?我不知道,但在數次與她共列會席、共辦活動的過程中,在她身上隱約可見那明月般皎潔的胸懷,以及自然安閑的心。有她的地方,就有令人感到安心的力量!這力量,或許來自於她處事的周全縝密、待人的寬厚親切,以及不疾不徐的態度;而我相信除此之外,更大部分是來自於她精進、學佛、禪坐、護法所總合出的一種特質。

初見師父,想找地洞鑽進去
大學時期即與佛有緣的如秋師姊,在台大晨曦社時跟隨社團參訪農禪寺,有幸見到聖嚴師父並聽聞開示。她說自己原先只是抱持著來看看的心態,沒想到師父說的每句話都直指核心,句句如針,挑出了她所有的毛病。她說:「印象太深刻了!如果有地洞,我一定會馬上鑽進去。」對她來說,這次與師父相遇的機緣,不只讓她回頭檢視自己,同時也打破她對出家人既有的刻板印象。所以,之後在一場佛學營的演講比賽中,她便以「我對出家人的認識」為題,將那次與聖嚴師父相遇的心得做了演說。這一分享,拿到了第一名,也讓自己與法鼓山的緣連結得更加緊密。

緣起之後,她戀愛了。結婚時,她接引了原是基督徒的同修鄭功賢師兄。至今,兩人不僅在學佛路上互為法眷伴侶;在護法路上,兩人更是盡心盡力!功賢師兄承擔了法行會《法行會訊》的總編工作,不時還要充當榮董會活動報導的寫手;而如秋師姐則忙於北四轄區副轄召及榮董會會本部成長組的工作。他們雖分頭為事業和志業忙著,但每天都會完成各自的早、晚定課,而學佛護法,也成為他們家共同的話題。

落實教育與關懷,有佛法就有辦法
外文系畢業的如秋師姐生下老二之後,因為覺得有媽媽陪伴成長的孩子才幸福,毅然辭掉貿易公司的工作回家帶小孩,在老二上幼稚園中班時才重回職場。而重回職場的她,轉了一個大彎,成為國小「特殊教育」的老師,同時也成為新北市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

身心障礙的孩子,從智障、自閉、情障、腦麻到罕病…,身心所展現的狀況特別多、也特別複雜。在陪伴這些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說:「因為學佛,所以體認到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有他們的任務,就好比《法華經.普門品》的觀音菩薩現三十三種身分一樣,這些孩子為我們示現了不同的身分,來教導我們學習、成長,他們是我們的菩薩。」這樣的信念,再加上持續打坐的習慣,讓如秋師姐的心能保持在安定當中,所以更能發揮愛心與耐心去幫助孩子們找到優勢,發展潛能。這正印證了聖嚴師父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也體現了「只要心安,就有平安」的真諦。

從心做起多培福,串連護法因緣
如秋師姐成為榮董,是在法鼓山榮董邁向2000的時期,當時她在地區參加讀書會、共修,也擔任勸募會員。她說:「當時,召委呼籲大家一起來護持,我想:我認同法鼓山的理念,也肯定這個提昇人品的團體,再加上師父給我們的法那麼的好,我們理當盡力護持,讓這個團體更好!所以我算一算,就以分期方式成為預約榮董。」而在如秋師姐圓滿榮董後,一向注重社會公益、護法甚篤的鄭師兄也發願護持,成為他們家第二個榮董。

在忙碌於家庭和工作之餘,如秋師姐承擔了北四轄區副轄召及榮董會會本部成長組副組長的職司。她認為找對人、適才適所,讓他們發光、發熱是很重要的,而她依循的原則,就是師父在《方外看紅塵》中開示的:隨順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她說:「因為學佛,理解了因緣果報,理解了只要盡一切善緣,如果不成功,就是福報不夠;那就放下,再去多培福。」這樣的心念讓她變得更積極,但也懂得不執著。

在接引菩薩護法的路上,如秋師姐發願要當一顆小螺絲釘,去連結更多護法因緣。如果能連結更多的人,那法鼓山提昇人品、建設人間淨土的境界就不遠了!且讓我們從「心」做起,從培養那如秋月般皎潔的胸懷,以及自然安閑的心開始吧!

(採訪/卓俐君)

2017年04/29-04/30第三屆榮董禪悅營活動報導

微涼春風迎著4月末兩天,和煦陽光照著百人展笑顏。第三屆兩天一夜的禪悅營,在榮董菩薩們陸續完成安單後,於大慧館進行相見歡,而相見歡以點線面遊戲與好事成雙猜猜看,為禪悅營奏開序曲。

常獻法師,期勉大家這兩天,深度體驗法鼓山上的禪悅境教。蔡伯郎副校長以博雅教育、大願興學為題,為大家詳細的介紹法鼓文理學院發展的五個階段。常延法師以佛教的終極關懷為題,說明如何積極關懷自己的中陰身,並積極準備迎接美好晚年。果醒法師,則是透過霓虹光影鐘與布袋戲偶,來解釋現象與實體以及空性的概念,提醒大眾,莫讓自心被「觸受愛取有」所掌控。果慨法師,強調學佛是為了遇見自己,並非遇見佛,進而從觀音道場走入聖嚴師父的內心世界,這一連串的課程正是禪悅營的主旋律。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大眾沿溪行,耳聽溪聲盡是廣長舌,後轉入大巨蛋廣場,綿長的隊伍劃出一道弧線,恰巧與大願橋的弧度相輝映,抵達海天一色處後,常獻法師帶領大眾立禪,體驗直觀與放鬆。而晨曦中,禪的體驗,無疑是緩和與心靈歇息的間奏。

第二段主旋律再度響起,果高法師講述心靈環保,以三個問題引發大眾思考,法鼓山是誰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體?在哪裡?並以生活環境與現在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深入說明。果毅法師,以中阿含經林品林經,「依此林住,乃可終身」解釋聖嚴家教,法鼓宗風。勉勵大家以關懷完成教育的功能,以教育達成關懷的任務,秉持奉獻心與學習心,做一個終身從事教育的菩薩行者。

榮董大事記,紀錄1989年到2017年的榮董會護法歷程。會長說明第三屆榮董會的任務是護法因緣代代相傳。作法分別為:「點」是寄送生日卡,「線」是每月寄送電子報,「面」是從2015年開始各區辦理感恩聯誼會;這兩天的禪悅營,則是進入全面關懷與全面教育的階段。最後,熱烈的小組討論與精采的大堂分享,為佛法義理與生命體驗交糅的禪悅營譜出終章。若要說還有一個尾聲,那便是悅眾團隊貼心準備的豐盛回程點心了。

(採訪報導/孫美文‧攝影/黃平立)

榮董心得分享-賴寶卿菩薩

與師父有約,心欣相映,世世常隨,代代傳承。

有機會參加四月底,第三屆榮董禪悅營,二天的課程分享,讓我再回到法鼓山,一起複習師父的理念與悲願!心五四、心六倫、三大教育等等。

多位法師就各個面向作分享,這其中我最心儀於「從觀音道場,走入聖嚴師父的內心世界」的主題。

認識師父是在偶然間閱讀了「學佛知津」輾轉找到師父,皈依後,展開了一世的跟隨。相信這不是偶然,師徒的緣份,是累世的發願、還願、再來...

在體系裡,朗朗上口的「拜觀音,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細細思量這12個字的力量與悲心。凡夫的我距離是那麼遙遠,學習觀音的慈悲心智慧力,走在正知正見的菩提道上,實踐對眾生的大悲心,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口號,是一種學習與提醒!提醒自己是三寶弟子,是最重視教育的法鼓山信眾,一言一行希望藉由佛法的薰習,成為改變的力量。

榮董禪悅營,處處有貼心的安排,不僅課程上有充實的內容,在飲食的提供也大大滿足了學員的味蕾。義工菩薩在寮房的照顧,展現了觀音慈悲溫暖的容貌。同組的學員帶了孩子來參加,法鼓山的鼓手,需要更多的傳承,榮董會更需要年輕的一代加入。透過教育,世代交替,一代代的傳承,這個大家庭,將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傳播一種善的力量,使社會更和諧。

大約20多年前,我和同修還年輕,對於榮董的百萬護持,自認遙不可及。當年有房貸要繳,多病的父母要照顧,年幼的孩子要上學,我們只是平凡的上班族。在經濟拮据之下,依然決定護持。我想那是一種願心,有願就有力。記得第一筆捐款是標會來的。平日也盡量節省,每月多少捐款,慢慢累積,以期早日完成護法願望。

為什麼呢?因為認同師父的理念,很慶幸自己當年,能夠參與法鼓山的建設,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擔任義工,成為小小的螺絲釘。

在那段急需護持的歲月裡,也在公司勸募,很多同事們參加,每月雖然一百二百的捐款,持續護持,進而認識師父與法鼓山的理念,實際參與護法的行列。回首過往,還是滿心的法喜。

在山上的二天,我回憶當年,那一片山林,建設中泥濘的山路,夏日裡黃土飛揚。一直期待著,道場的完成。依然記得2005年落成典禮上,看見師父,揭開好大的,大悲心起的布幕,我落下感動的淚水,久久無法停歇。感受這一刻的美好,這麼長久的等待,終於見到這宏偉莊嚴的建築,有師父的悲願,有無數信眾滿滿的付出。將在未來承擔起,弘揚漢傳佛教的大任。為眾生心靈成長,開出一付喜樂的藥方。

人生在每一階段,都有著不同的考驗與經歷。我感恩在年輕時,就能接觸佛法,認識師父,體驗付出。

如果有人問我,這一世到現在,什麼事是最幸福與感恩的,我一定會說,皈依三寶,成為師父的弟子,成為推動法鼓山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鼓手,我是歡喜的鼓手。更祈願我的後代也是快樂的鼓手。

這更是我來到人間最終極的目的,最美好的回憶,最溫暖的奉獻。

感謝榮董禪悅營的舉辦,讓我有機會細細回味,祈願有更多的人預約榮董,代代相傳。

榮董心得分享-宋演健菩薩

我是來自桃園齋明別苑的宋演健,今天第一次來到法鼓文理學院的禪悅書苑掛單,整個建築物整體上非常的樸實素雅,非常有法鼓山的道風,在房間裡推開窗戶映入眼簾的都是一整片的綠意,即便到了教室放眼望去也都是翠綠的山景,好似聖嚴師父說的人間淨土一般。想到我們在台灣能夠在這裡學佛和能夠在這裡唸書的同學們,真的是太有福報了!

今年很多的活動都因為碰到要出坡,所以沒辦法參加,但是為什麼會想參加這次的禪悅營呢?主要是因為通知書上面的課程表列了許多重量級的法師,因此吸引我想要帶我的家人們一起來參加,雖然最後因為因緣不具足,我們家的兩位小菩薩沒有一起來,也希望以後他們還有因緣能夠來法鼓山挖寶,因為課程真的是非常的精采,沒有來參加實在是非常的可惜。

也真的很感謝榮董會在人力這麼有限的情況下,還要籌辦這個活動,感謝黃會長及陳執行長的辛勞,也非常的感恩所有參與的法師及義工菩薩們這兩天費心的為我們上課,還要照顧我們這些「不容易懂事」的榮董們,讓我們回來到山上真的有回到家裡渡假的感覺。

在這兩天的課程裡,我們又重新溫習了師父教我們的心靈環保以及如何的在菩提道上利人又利己,也利用這樣的機會和其他的榮董相互認識、聯誼,增加自己的善知識,在這裡吃好的、睡好的、看的聽的都是最好的,連天氣都非常的好,順利的圓滿了這兩天非常殊勝的禪悦營課程。

在這兩天裡,真的是讓所有來參與的大眾充分的體會到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參加過這一次的禪悅營以後,也非常的期待下一次,也許不是在總本山,而會是在其他的法鼓山的分支道院也是非常不錯的安排,最後還是要再次的感恩這次所有承辦的法師及菩薩們,辛苦您們了!


2017年05月26日(五)

洛杉磯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 洛杉磯)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
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我們將竭誠為榮譽董事本人、眷屬、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後續關懷。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的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3-9966#6318&6317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 (02)2893-9966#6318&6317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