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34期 2017.08.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容忍、寬厚與奮發
【方丈和尚開示】
接受批評的雅量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自在的生活─方財源菩薩
  一千場次的大事關懷─張秋月菩薩
磐石藝術設計美,海山行願菩薩心─彭泳錫菩薩
【特別報導】
落成首聚寶雲寺 中區榮董感恩再發願
  藉畫獻佛 護法結緣─劉偉剛「空中鳥跡」畫展
  法鼓山2017「心靈環保」講座
【榮董會大事記】
2017年7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容忍、寬厚與奮發

憤世嫉俗,是青年人的通病,不過憤世嫉俗的最初一念,並非不善,若能善導憤世嫉俗,而成悲天憫人,便是宗教家的救世精神。

佛陀時代有一位大弟子,名叫富樓那,他為了化導邊遠地區野蠻的人群,便請求佛陀准他到輸盧那國去佈教。因為那裡的民性強悍,沒有文化,所以佛陀並不希望富樓那去冒險。富樓那去志堅決,所以還是去了。因為他已準備去挨罵、挨打、挨殺,他已準備去逆來順受的,即使為了傳道而犧牲,他也在所不惜。終於他是成功了,不但沒有因此犧牲,並且在輸盧那國,成立了佛教的僧團。

美國的民主總統林肯,在屬僚無能、政黨非難、聯邦分裂的南北內戰期中,受到侮辱、誹謗、攻擊,但他都在不激不餒的情形下,加以容忍、加

以寬恕、加以自奮自勵地來處理一切。所以他個人成功了,同時也挽救了美國的命運。

印度的甘地,他在英國勢力的壓迫統治之下,以和善的不合作以為抵抗,以絕食來爭取英人及其同胞的同情,英人施壓力,他絕食,同胞要暴動,他也絕食。他容忍英人的政治壓力,也容忍同胞的激越情緒。他以寬恕向外國人爭取獨立,也以寬恕領導他的人民。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志氣有抱負的人,不要斤斤較量於當前的得失與榮辱,應該努力於未來前途的建樹。不要因為現實的可惡,便來詛咒現實。現實的可惡,也不即是現實中的人類全都可惡;相反地,生存於可惡之中的人類,並不值得厭惡,倒是值得悲憫的。否則我們也去加入可惡的一群,幫著製造可惡,豈不更加可惡?

人罵我,我也罵人,那是無聊的舉動;人對我壞,我也對人壞,那不是人道的精神。以諍止諍,諍諍不已,以鬥止鬥,鬥無已時,容忍以待,爭鬥自息。同時,容忍也不即是弱者的表示,否則佛陀主張忍辱度眾生,也就無從著力。只要含辱以圖,自強奮發,不愁沒有雨霽雲開的一天。

總之,我們處身於當今的時代之中,誰最容忍,誰最寬厚,誰最奮發,誰就可以站得起來,誰就可以得到人類大眾的竭誠愛戴,誰就可以成為時代精神的中流砥柱。因為,唯有這樣的人,才能給人一種安全感。我們是佛教徒,尤其應該向此目標努力──容忍、寬厚與奮發。

(摘自《評介.勵行》,本文標題為編輯所加)

接受批評的雅量

佛教經典中,常見佛陀對於惡口、誹謗等事,對弟子提出諄諄教導,除了反映佛陀時代面臨的景況之外,也說明流言和中傷,並非現代社會才有的現象,所謂「有人就有是非」,雖是慨歎的話,卻也說明煩惱與習性密不可分。

《長阿含經》有這麼一則故事:一對外道師徒,對於佛陀抱持正、反兩面截然不同的評論,佛弟子也議論紛紛。佛陀得知後,如此教導他的弟子:「這時你們只需要做兩件事,一是說法,二是思惟。」佛陀進一步說明:如果聽到有人謗佛、謗法、謗僧,你們不需要憤怒、煩惱、憂愁;同樣地,如果聽到有人讚歎佛、法、僧,也不需要高興、得意。為了誹謗而憤怒,對你們沒有幫助,為了讚歎而歡喜,對你們同樣也沒有助益。

由此可見,佛陀教導弟子:不應受他人無理的誹謗影響,也不必為了他人的讚歎而得意忘形,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倘若我們也願意接受佛的教導,不妨試著體驗。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流言,首先反省自己是否如流言所說。假使自己確實有錯,就要修正檢討。就算是為人處事問心無愧,畢竟還是凡夫眾生,難免有習氣,不可能永遠不受批評。若能「聞過則喜」,接受別人批評的雅量,把指責、批評的聲音,當成是改進、增上的良機,也就是一種人格的修養。

另一方面,流言若非真實,是否一定要回應,則須衡量處理。面對無端滋生是非、惡意傳播流言,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就是最好的因應之道。如果確實有誤解,而且攸關大眾利益之時,建議可以主動澄清說明,但不是爭辯、對抗。假使沒有說明的因緣,或者對方態度強硬,不願意接受,只有提起豁達的態度面對。力爭是非、對錯,甚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只會讓雙方更加對立,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面對他人的指教,最好的心態是感恩、感謝、感化、感動。「感恩、感謝」對方成就我們有反省檢討的機會;學習以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便是「感化」自己。當自己的身、語、意行為調和柔軟,無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間的對立、衝突,就能「感動」他人,促使雙方能化敵為友。

(摘自《原諒,好緣亮!》)

【活動預告】
 
2017年09月02日(六) 雲嘉南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台南佳里雲集寺)
2017年09月03日(日) 北六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蘭陽精舍)
2017年09月23~24日 第四屆禪悅營。(地點:法鼓文理學院)
2017年10月01日(日) 高屏台東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高雄紫雲寺)
2017年10月29日(日) 北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農禪寺大巨蛋)
2017年11月05日(日) 溫哥華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 溫哥華)
2017年11月11日(六) 中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台中寶雲寺)
2017年12月10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地點: 農禪寺)
2017年12月17日(日) 南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台南佳里雲集寺)
【重要活動資訊】
2017/9/23~9/24第四屆禪悅營。簡章下載&線上報名!
  9/23法鼓山祈福皈依大典
秋季學佛趣~活出自己的如來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法鼓山APP下載】Mobile版
【法鼓山APP下載】PC版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自在的生活

專訪榮譽董事方財源菩薩

平實的農家子弟,默默耕耘的企業家
我出生在距離高雄橋頭三公里外的小村莊,回憶起小時候,說起去橋頭市集,就是進城玩樂的意思。我在家排行老五(上頭已有四個姊姊),雙親務農,家境實在不好,在當時說起來大家可能很難想像,上國三時的我,便當盒裡才有1/4個雞蛋或鴨蛋佐餐,就已經感到開心滿足!但父母總是用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資源,養育我這個家裡的長男,對此至今我仍對姊妹們感到虧歉。

雖然我尚未正式皈依佛門,但不得不說自己能順心從商,是歸諸于眾多善因緣和合。在一次偶然機會裡,在軍中長官建議下,帶著懵懂的心情,又完全沒有從商經驗,北上經營離島建材生意;輾轉又投身房地產建設事業,近年又轉進影城、餐飲、飯店、國際物管等產業。白手起家迄今,隨著涉入產業別的拓展,責任也就越大,生活日漸忙碌,實在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名分、頭銜都不重要
我嘗試這樣譬喻人生:娑婆世界就像一個大舞台,不同的人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則歡喜選擇做架設舞台的幕後推手。猶記得那年安平精舍開幕日,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到處找不到我,以為我遲到了,其實我早早已到精舍附近,心想著已有眾多名人在場,我還是選擇自己默默護持法鼓山的方式。

有人問我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皈依?我心裡總覺得目前自己仍然在風雲變色的商場上,員工們信任我,跟著我一起打拼到現在,實在無法輕易捨棄這些相信我的眾多家庭,一時間還未能跳脫凡塵俗事來修行,自己是否清淨不能得知,深怕會給社會評價甚高的法鼓山帶來不好的印象。因此每當推派我擔當執事時,心理壓力其實是滿大的!因為默默的行動護持法鼓山是我的本分事,表面上的名分與職稱,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感動時刻
那一年,方丈和尚告訴我:法鼓山發起觀看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看見台灣」精彩紀錄片活動,當時我立刻響應並安排在自家的影城包場,邀請法鼓山僧團與有緣菩薩們一起觀賞。影片結束時,所有菩薩起身鼓掌致意,我何德何能得此殊榮?我不清楚高深的佛法理論,只知道以實際行動,每年我總會出面幾次,邀請各行各業有影響力的企業主上法鼓山參訪,希望藉著近距離的接觸,讓大家更認識法鼓山;也介紹聖嚴師父建設法鼓山的理念與願景給參訪的好友們知道,並且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進而行動護持法鼓山。

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我總是從與聖嚴師父話家常的互動中結善緣,記得有次在安和分院聽師父開示,結束時我的員工們邀約與師父合照,師父無法從容起身,當下才知師父當天剛洗腎回來!身體極度不適。當下我立即建議師父換腎,師父卻慈悲和藹地說:「我年紀這麼大了,腎臟留給年輕人使用吧!」對色身不留戀的坦然面對,讓我印象深刻又感動萬分。

我可以肯定師父已圓滿修行而達獨善其身(不為自己色身病痛所苦),令我感動的是師父時時懷抱兼善天下的使命,勞碌奔波不已,師父慈悲與智慧的種子已經撒下,我期許早日花開滿人間!

願景
師父離開後,所有關心法鼓山的大眾們非常憂心法鼓山未來動向,所幸睿智的師父,早早已將方丈職務移交給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有幾樁我觀察到的方丈和尚為人行事特質,說出來與菩薩們分享:熱情且有溫度的大眾關懷;有著過人的體力、毅力與抗壓性;善用淺顯易懂的語彙弘揚佛法。在方丈和尚帶領下的法鼓山,法務蒸蒸日上,讓法鼓山四眾弟子們喝采不已!

最後我想分享自己的心願:自在地生活。下半生我期許自己可以自由自在、適心隨意、任運自如地生活,人生果能如此,夫復何求?

(採訪/劉美諄)

一千場次的大事關懷

專訪榮譽董事張秋月菩薩

溫暖、平實的家
我有一個溫暖而平實的家庭,成員除我們夫婦外,還有三個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兒。感恩佛菩薩慈悲眷顧,家人對我學佛,抱持完全肯定與支持的態度,特別是同修,是我最堅強的護持者,每次不論大事關懷者處所路途有多遙遠、時間有多晚,他總是無怨尤的開車往返平安接送。這樣的因緣,幾年下來我已圓滿超過一千場次的大事關懷,也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再發願:我將繼續圓滿第二個一千場次的大事關懷!

母親往生牽動我學佛因緣
18年前母親往生時,某個並不熟識的佛教團體,助念師姐們每2小時輪班,虔心誠意的協助我們家屬幫尚未皈依的母親助念,此舉實在令我感動萬分。家母佛事滿七後,我立刻下定決心修學佛法,並全心投入大事關懷這個領域,念頭裡只有感恩與報恩!

由於大事關懷勤務時間無法預知、安排,我謹遵從師父教誨:定課是在安定自己的身心,並非得必要在早晚課時間裡完成功課。我將自己的定課(誦念佛號),放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裡,無論是交通行進間或者從事家務時,我都淨心誠意的誦念佛號。

「關懷」,不是對家裡以外的菩薩們用的
四年前我婆婆因腦出血,迄今尚且臥病在床,我家師兄幾乎每天都到婆婆居宿的護理之家親自動手為婆婆處理部分護理清潔工作,目睹同修對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實在讓我感動不已!這就是我們夫婦目前最緊要的日常生活。感恩婆婆給我們機會學習關懷,「關懷」,可不是只對家裡以外的菩薩們用的!

請給我一點時間
皈依聖嚴師父後,我全心投入大事關懷義工行列,也兼做勸募關懷,經常因裡外眾多事情而心煩氣躁,我家師兄雖較少機緣接觸佛法,卻是我的善知識,經常一句話:「你不是學佛的人嗎?怎麼......」,說得我無言以對:「學佛難道就不是人了嗎?......」;事後我平心靜氣的自我檢討後,溫和的對師兄說:「請給我一點時間吧!」,約法三章下,師兄不再提學佛人事,我的脾氣不知不覺的就是變得柔順平和了。

募心、募人、募款
剛開始當勸募會員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向菩薩們募款,繼而轉念:自己的初發心不就是希望分享自己知道的佛法嗎?甫接觸法鼓山,我就由衷感動、佩服,70餘高齡的師父,始終如一的秉持: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的理念,不辭美國、台灣兩岸奔波勞苦的在弘傳佛法,感召我加入法鼓山義工行列。師父指導我們:勸募並不是一開始就要菩薩們出錢,而是先要讓菩薩們認識法鼓山,認同我們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知道法鼓山在做什麼?先募心、募人,募款擺在最後。遵循這個原則,我很榮幸的接引超過300位菩薩共同參與「5475」興學活動;現在也繼續承擔勸募關懷,我自許是忠貞永不退轉的勸募會員。

面對生命等同尊重
經常我喜歡分享我們家蛋捲(狗狗)的故事給菩薩們聽,蛋捲今年13歲,4歲時因身軀過重傷了背脊,下半身癱瘓了,多年來我與同修一起承擔照護責任,打針無效後,我們改採針灸加人工復健方式照護,費用不菲外,也耗費我們相當多的時間與精神,安慰的是,蛋捲到現在還很健康的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很多朋友這樣說:欠債還債啦!我們深深不以為然,「眾生平等」不是學佛人的第一課嗎?面對生命,我們等同尊重,不因其為旁生而隨意捨棄,這是我們對佛法的解讀與實踐,您以為呢?

(採訪/劉美諄)

磐石藝術設計美,海山行願菩薩心

專訪榮譽董事彭泳錫菩薩

豔陽高照、烈日當空,走入北市松江路旁的商辦大樓,電梯直上後的迎面美學設計,很難讓人不多看幾眼,這就是磐石設計公司彭泳錫總監專屬的創作空間。在等待專訪之際,端看1994年創始的經營理念「瞬間發想,不間斷的過程」,舉凡室內、建物外觀、景觀及飯店等,均可見其獲獎無數之作品,亦曾榮獲設計類群最高殊榮──金鋒獎。

藝術美學向來讓人有主觀感受,但從彭泳錫師兄坐下侃談後,陳舊刻板的印象完全消失,取而代之是心靈上的交會、佛法在人間的實踐。彭師兄用佛法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上,更精進於法會拜懺修行,隨時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並以法水洗淨心地,增長菩提智慧。

法會結佛緣,初發菩提心

未接觸法鼓山之前,彭師兄總喜歡到處拜拜、參加法會,心靈卻依然沒有得到安頓,直至業主楊碧卿菩薩和影像組義工盧羽妍師姊,介紹法鼓山的水陸法會非常殊勝,一定要去結佛緣與菩薩相會,遂於103年全程參與大壇禮拜《梁皇寶懺》。從拜懺跪下的那一刻,感動的淚水不斷地湧出,經文誦念汩汩而流,演說一幕幕因果觀,飄泊的心被這殊勝莊嚴的氛圍所攝受,流浪的心終於得以淨化、洗滌而安定,他說:「回家的感覺真好!」

聖嚴師父說過:「拜懺,又稱為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平日,彭師兄全家會到安和分院共修,用共修念佛拜懺,洗刷這顆染污罪垢的心,堅定學佛不退轉的願心。而修行之路,特別要感謝同修洪珮棋師姊的成全,不但是事業上的好夥伴,也是共同修行的菩提伴侶。無論內外,都安排得宜,媽媽參加安和長青班,小兒子參加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兩位大小菩薩更於今年即將圓滿榮董,真是標準的佛化家庭。

吃素為求壽,體淨慈悲心
吃素已經11年。初時,因非常非常愛父親,為了讓他有更長的壽命,求諸佛神明,可以接觸正信正念的佛法,不再執著於困頓念頭間。後來持續的動力,來自小菩薩胎裏素緣故,孩提時即排斥肉末副食品,也就隨順此因緣,走上吃素之路。

生意上,兩夫妻少了應酬交際,擔心朋友圈越來越少,甚至不會再聯繫,然而都是多想,反倒是朋友很配合,都會以素食聯繫情感,也不會因吃素而少了案子,身體健康,省下應酬時間陪伴家人,也可去念佛共修。

彭師兄吃素後,身體也開始微妙變化,體重逐漸擺脫負擔,血液潔淨更有信心捐輸助人。聖嚴師父也說:佛教提倡吃素基於「健康、慈悲、因果及修行」四大理由。吃素長養慈悲心,了悟眾生平等的真理,進而產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心腸。故用吃素來持戒,以戒為師,老實修行,進而定性,不為環境所牽,不被情緒所動,智慧自然就會增長,這不正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菁英禪三因,海山行願果
104年4月在常全法師的引薦下,彭師兄參與了企業菁英禪三,明瞭佛法至高無上的智慧,若能與眾人分享,那該有多好。如同聖嚴師父說:「佛法這麼好,為什麼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卻那麼多。」所以,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讓眾人來接觸佛法、學習佛法,更甚之老菩薩心裏有個依歸處所,在同修菩薩與父親菩薩的因緣首肯下,遂成就海山辦事處無償借用的願心。

彭師兄說:「成就海山辦事處,只是提供一個水泥空間,讓它放射出光芒的是許多人,包含很棒的法師團隊,及黃夙慧召委帶領的義工菩薩們,尤其是香積組煮出的齋食,接引許多人禪悅為食。」其實,只要轉個念,佛菩薩都會有最好的安排,如同楊碧卿大護法接引14位榮董仍謙虛的說:佛菩薩藉由她的手來轉給需要的人。

未來,不但會持續護持法鼓山,朝向念佛的三資糧「信、願、行」精進,更會接引好友不僅是共修念佛而已,還要當義工,從福慧雙修並行前進,協助利益他人,扮演好此色身的本來面目(皈依法名演本),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採訪/曾祥忠 )

落成首聚寶雲寺 中區榮董感恩再發願

「寶雲寺落成後,第一次邀請大家回來,感恩諸位菩薩並向各位報告,寶雲寺啟用三年來,做了哪些事,同時感恩聖嚴師父、向師父報告:『我們做到了!』」7月8日上午,寶雲寺大殿充滿了回家的溫馨、感恩報恩的感動,監院果理法師於法鼓山榮譽董事會中區感恩聯誼會上,與近350位中部各地榮董及眷屬、各區悅眾及義工,分享法鼓山僧俗弟子在中臺灣一同為眾生祈福、為子孫建寺的故事。在台上台下交織閃爍的淚光中,眾人發願繼起師父腳步,相續「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大願力。

這場中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是寶雲寺落成啟用以來首次舉辦,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榮譽董事會中區召集人陳治明、南區召集人蔡美惠等貴賓,都到場關懷祝福。活動在音樂家潘怡慈演奏的大提琴聲中,揭開序幕,主持人朱惠斌邀請黃會長、陳召集人上台,帶動全場合唱〈當我們同在一起〉,現場熱度瞬間達到百分百。

「在生活中用佛法轉化心念,就是在提昇自己的人品;運用智慧處理事,進而影響周邊的人,就是在建設人間淨土。」於中部成長、學佛,進而出家的常應法師,鼓勵大家常回寺院參加活動,親近法師和善知識。黃會長感恩大家一路護持中部各項建設及弘化活動,讚歎眾人「世間財、智慧財、功德財具足」。「寶雲寺是師父留下的珍貴法寶,是弘傳佛法的平台。」陳召集人感恩師父、僧團法師和護法大眾,同心成就寶雲寺千年道場。

甫從日本回臺的陳沅琮同學,以薩克斯風吹奏〈您的遠行〉,低沉動人的音符,伴隨播放聖嚴師父弘法的身影。當年跟著師父行腳世界各地、擔任影像記錄的張光斗菩薩走上臺,回憶自己因遇見師父,從此轉化了生命。「原本自己滿是驕傲,慢慢懂得慚愧、懺悔,體會到當自己彎下腰的那一刻,不善的箭不會射向自己。」而師父當年一句「有一天阿斗不在了,說不定《點燈》還在」的鼓勵,更是他23年來製作《點燈》節目、持續溫暖社會的最大動力。

「寶雲寺如同一部經典說法!」2002年來到臺中的果理法師,娓娓述說法鼓山在中部一路走來的寶雲故事。29年前,師父提著一盞明燈來到臺中,點亮了中部民眾的心燈,護法信眾希望中部也能有法鼓山,發心成立了護法會。「師父從不為發展法鼓山而擴建道場,一切都是為了眾生需要。」中部信眾凝聚心力,學佛護法,從共修處、辦事處、臺中分院到寶雲寺,期間歷經多次搬遷,道場由大墩19街、柳川東路、忠明路,最後來到市政路上,「師父希望我們留下來,這裡是法鼓山中部的弘化中心,有著大家共同的願。」

透過投影片,果理法師與眾人分享寶雲寺自落成以來,推動法鼓山三大教育的具體概況。從內部悅眾義工的自我提昇、一般大眾的自心淨化,由兒童、少年、青年、老菩薩、社會菁英,佛法推廣普及各年齡、各階層;海內外各地來巡禮參訪的法師、學校師生、民眾,領會找回「自家寶藏」的感動。更動人的是一個個無私奉獻的身影,讓人看見師父的無盡身教、悲願傳承,就在法師、義工們的身口意當中。

「我最大的願望,是跟隨師父的腳步,學習他為佛法盡形壽、獻身命。」來自彰化的李麗玲菩薩說,這場活動讓她很感動,也為自己整理出今後學習的動力。豐原的張美蓮菩薩表示,看著寶雲寺從無到有,內心有很深的感動,「監院法師背後艱辛,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向內要帶領我們往前走,向外要弘化師父理念,真的很不容易。」員林趙文秀菩薩感動地說,中部有一座這麼好的道場,可以舉辦這麼多佛教教育活動來淨化社會,這是師父的悲願,成就眾人一起發願向前走,「讓我們接續師父的願,透過寶雲寺來燈燈相續。」

(採訪報導/陳逸慧‧圖/寶雲寺攝影組)



榮董感恩聯誼會心得

啟發了修行願心

懷著興奮、期待及忐忑不安的心情,參加寶雲寺落成後第一次舉辦的榮董感恩聯誼會。興奮、期待的是,能夠透過聯誼機會,親近聖嚴師父的法門;不安的是,平常只接送家中同修前往寶雲寺,參加共修或擔任義工,自己幾乎未曾參與活動。雖然熟悉寺院的環境,對於學佛法門及禮儀,仍是道地的門外漢。所以,對於要從「局外人」被當貴賓接待,心裡深感受寵若驚和不安。

因為陪伴同修的關係,自己與法鼓山結緣,始於民國78年於農襌寺。81年移居臺中,至83年才找到法鼓山在臺中的道埸,從柳川東路、忠明路、市政路,一直到現在的寶雲寺。也因此,當聽聞監院果理法師分享寶雲寺的故事時,一路蓽路藍縷、艱辛建設的過程,自己有如身歴其境,深受感動和震撼,尤其感動的是,法師身上有師父的影子,那就是「盡形壽、獻身命」。法師除了努力提供優質的硬體設備,讓信眾精進修行,更不遺餘力地以智慧、慈悲關懷和敎育信眾,感恩自己一家人就是當中的受惠者。

這場活動,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起點。因為當日諸位菩薩的言行,啓發了我必須修行的願心;寶雲寺的環境氛圍,更令人的身心容易定、靜下來。感恩法師及義工菩薩們的用心,才有這場收穫滿滿的聯誼會,願自己生生世世護持三寶。

撰文分享/李茂榮

藉畫獻佛 護法結緣─劉偉剛「空中鳥跡」畫展

十月,將有一場讓法鼓山弟子們感到既親切又期待的畫展。畫展名為「空中鳥跡」,從無中生有到願滿渠成,有著太多令人感佩又感動的不可思議。作畫的藝術家充滿驚奇,畫作的內涵,卻是我們的法鼓情誼、互為道侶的回首,更是我們再起奮進、不可錯過的一場勝會。

這位藝術家,和我們一齊隨著聖嚴師父,從荒煙蔓草、篳路藍縷到建設法鼓山,他就是法行會創會執行長、榮譽董事會前會長劉偉剛。偉剛菩薩本來只是想一圓藝術創作的宿夢,卻一發成為生命中另一場奇幻轉折。他說自己也不知道哪兒來的靈感和力量,直到三年內完成百幅作品後,才意識到原來驅動他的,源自生命中的菁英禪三,和跟隨師父二十多年來耳濡目染、循循善誘的教化。

原來他無法忘懷師父的殷殷囑咐,這股「向師父懺悔、向師父報恩」的發願,促發了他不捨晝夜的揮灑創意。他畫出了驚動許多善知識大德的精彩巨作,他們在讚歎中,紛紛歡喜自發再捐榮董,希望不斷護持法鼓山弘揚漢傳禪佛教、培育法門龍象的大願,而藉此收藏到偉剛菩薩結緣的畫作,更體受布施之外的法喜。

不只作畫開畫展,偉剛菩薩更有不一樣的掛念。他曾見習師父引領僧俗四眾創建法鼓山的過程,發現師父依經所現的靈山勝境,成為法鼓山的境教願景;發現師父所感受到的「藝術是最直接可以超越語言、地域、種族、時空,感動人心,直入人心的弘法體用」,提引我們弘揚佛法也應加上藝術的可見性、可聽性、可用性、可感性。一個現代的人間淨土,除了清淨安定人心,環境內涵藝術的莊嚴聖潔、清涼安適,更可撫慰人心,不需言語法門來迎。

親臨畫展,讓我們有更多學習的機緣、更多法鼓道誼的共鳴。藉著這場藉畫獻佛、還報師恩的畫展,我們也可因著個人因緣,持續人間社會向善向上的燈火,就像偉剛菩薩一樣。

願我們能以個人能力,來祈願、發願、行願,帶給自己、家庭、環境美好的人間淨土。相約在2019年,師父圓寂十週年時,以延續師願的具體作為,來向師父致敬和感恩。

撰文/連智富

==================================================
展覽資訊:
˙主題名稱:空中鳥跡
˙展覽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大業路166號11F)
˙展出時間:9/30〜10/29(週二〜週日:10:30 至 17:30)
大勢威揚,劉偉剛,110x165cm,2017年
轉返無漏,劉偉剛,194x259cm,2015年
法鼓山2017「心靈環保」講座

為延續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社會關懷的腳步,持續帶給社會「不一樣的聲音」。將於9月舉辦二場「心靈環保」講座,第一場座談會以「福慧當家好傳家」為主軸,邀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與楊蓓老師、柯有倫菩薩,透過不同世代之間真誠的對話,傳遞如何學習當好心的主人、進而傳承生命智慧、奉獻分享的經驗與體悟。

第二場法鼓講台(DDM Talks)以「轉心‧轉大人」為主題,邀請從巡迴世界演出,到回歸臺灣創作的太陽劇團前首席舞者張逸軍、法鼓山最年輕的分院小當家常藻法師,以及出走課堂,轉而以行動改變海洋垃圾危機的「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等,能為自己的人生當家作主的青年講者,分享內在覺醒、解構框架,到獨立做自己的生命歷程。

祈願大眾能從中學得提昇人品的觀念與方法,開啟自家智慧寶藏,以福慧當家,用福慧傳家。

◆講座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臺北市仁愛路4段505號)
◆參加方式:本活動為免費公益講座,需憑票入場(對號入座),即日起開放索票。
入場時間為講座開始前30鐘憑票入場,前10分鐘起開放現場補位,持票逾時者請依工作人員引導至4樓逾時座位區就座,坐滿即不再受理入場。
◆索票地點:
˙法鼓山臺中以北分寺院、精舍 (請上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查詢www.ddm.org.tw)
˙國父紀念館西側服務台
◆洽詢專線:(02)2895-0995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心靈環保講座專網:https://goo.gl/Dp9on8

2017年07月08日(六)

中部地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台中寶雲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
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我們將竭誠為榮譽董事本人、眷屬、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後續關懷。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的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3-9966#6317&631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 (02)2893-9966#6317&6318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