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37期 2017.11.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智慧的觀照
【方丈和尚開示】
沒有永遠不變的我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聞聲救苦,體現生命關懷─張寶方菩薩
  布施需要練習和勇往直前─吳珮妮菩薩
【特別報導】
重溫護法心,幸福滿分兩日營—第四屆榮董禪悅營 活動報導
  第四屆禪悅營心得分享
  護法因緣代代相傳,人間佛法生生不息—高屏台東區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北二區榮董悅眾台中行,金風送爽趣遊寶雲 參學活動報導
10/14佛州塔城分會落成啟用典禮暨皈依大典
10/17關懷亞特蘭大榮董菩薩
【榮董會大事記】
2017年10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智慧的觀照

佛教的智慧是指沒有自我中心的智識。自我主觀意識的判斷越少,智慧便越多。它可以從清淨的生活中產生,也可以從精進的禪修中獲得。最基本的要求是:以分析的方法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同時,也要親身積極地如法修行。

所謂分析的方法,若根據最基本的佛學說明,是指「無常」和「因果」的世界觀。無常是一個事實,它是一直在變動的假相,可是現象是存在的,並不是沒有,所以因果的現象是有的,永恆的實相是空的。

當我們遇到困難或不痛快的情況發生時,如果也能體會到一切是無常的,那麼,不愉快的事很快就會過去了,這是從分析來減少我們自己對於這個世界以及人生的許多煩惱和困擾。但是,它的實際效益如何呢?少數人可

以用這方法去開解自己,幫助他人;多數的人卻只能用於助人而拙於助己。在聽過這觀念的學生中,有人說:「師父,所謂無常,實際上就是講存在是假的,存在是一種虛妄。其他的人發生問題的時候,可以用這種道理安慰人、勸導人,但是,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由於無法離開自我中心而把自己纏縛在裡面,便仍然無法開脫。」

另外,我認識一位做房地產的商人,他很努力,可是他的生意總比不上他的另外一位同行朋友,他也來問我:「為什麼是這樣的情形呢?」我告訴他:「沒有其他原因,那個人應該多賺錢,你是應該少賺錢。」他說:「這不公平!」我告訴他:「也許你不合適做這一行的工作吧!」過一陣子之後,他的生意好起來了,於是他來告訴我:「師父,我並不是不適合做這一門生意的,只是前些時候,生意較差罷了。」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我只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緣福德不可思議──主觀的自己,加上客觀的因素,現在的努力,加上過去宿緣及未來的機遇。

後來他告訴我,原來最初他只知道努力而不懂得推銷術,現在他知道如何使得買賣雙方都覺得受益而很歡喜地成交。所以,不論是自己努力的因素或外邊環境的因素,只要有一個改變了,你的情況就隨之而變。如果我們瞭解這道理,對於生命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事,都不應該歡喜或不歡喜,如果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沒有辦法得到,也不必心裡難過。

(摘自《禪的世界》)

沒有永遠不變的我

《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即是因緣生滅法;從個人身心到整體社會大環境,都是因緣不斷生滅變化的過程。而在如夢如幻的人生旅程,如何持續努力往前走?

有位形象清新的演藝人員告訴我,活在鎂光燈下的人生,儘管一路受人呵護,可是如同置於陽光底下的透明生活,只能任人品頭論足,無法保有生活隱私。每想及此,總是「不舒服」。而日夜顛倒的演藝生活,她雖仗著現在年輕,體力尚可承受,但「還是會怕老」,不知該怎麼辦。

對自我形象有所期許,事實上是一種學習、成長的動力。例如許多公眾人

物於專業之餘,擔任公益代言,或者從事慈善、環保活動,確實容易起一呼百諾之效,帶動群眾響應。

隨著形象影響力所帶來的副產品,則是正、反面都有,有的支持、肯定,有的批評、指教,都需以平常心面對。假使為了維護形象,而對暫時現象執著不放,那是自己折騰自己,作繭自縛。

從佛法的角度,身心與環境現象,都是因緣聚散的過程。現象或許無法推拒,心理的認知、感受、抉擇與行動,則可以調適。擔心會變老,或者在意外界評論,是對內心一個假設理想的「我」,產生形象執取。從時間上的前念、後念相續,誤以為有一個不變的自我。

聖嚴師父曾在寫給一位西方弟子的信中提到:「不要以為時間像瀑布水流,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未來,從不間斷。你只需要專注於當下,當一個人真正了解無常的時候,他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對未來是充滿希望的。而當他回憶以往種種,不會有任何後悔。」

希望與快樂的人生,還在於把握當下,接受無常的事實,體會無常的現象。因為無常,對過去無怨無悔,對未來積極努力,對現在步步踏實。因為無常,更讓我們懂得珍惜。珍惜什麼呢?珍惜隨著歷練帶來成長的機會,珍惜隨因緣結識而善待的人際關係,珍惜從覺察煩惱轉化為學習慈悲、智慧的廣大心量,這都是美好的人生體驗。已經擁有的美好,還要感恩、報恩,奉獻利他,廣結善緣,才能經常保持自在、會心的微笑。這樣的「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好。

(摘自《福慧好當家》)

【活動預告】
 
2017年11月05日(日) 溫哥華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 溫哥華)
2017年11月11日(六) 中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台中寶雲寺)
2017年12月10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地點: 農禪寺)
2017年12月17日(日) 南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台南佳里雲集寺)
2018年03月04日(日) 北區方丈和尚新春祝福。(地點: 農禪寺大巨蛋)
2018年04月22日(日) 北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 農禪寺)
   
【重要活動資訊】
11/25~12/2 大悲心水陸法會,開放線上填表報名!
秋季學佛趣~活出自己的如來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法鼓山APP下載】Mobile版
【法鼓山APP下載】PC版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聞聲救苦,體現生命關懷

專訪榮譽董事張寶方菩薩

所謂「寶方」,字典釋義為:和尚、僧侶的寺院。我認識的「寶方」不是一方寺院,而是一位優游人間、端莊秀麗的菩薩。或許因為她的名字,讓她得常對外宣說:「你好,我是寶方。」所以她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以及生命的歷程,就這樣無時無刻地與佛連結;而法布施,也就自然而然成為她的日常。

投入安寧療護,發菩提心
我認識的寶方師姐總是很忙,常見她忙著跑會議、去助念、做關懷,她不將佛法掛在嘴邊,卻將佛法的慈悲與智慧運用在社會關懷的工作上;尤其是臨終關懷這件事,她一做,就是數十年。

20多年前,陪伴父母相繼面對死亡的經驗,讓她刻骨銘心。她領悟到,即使每個人都認同死亡是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但當死亡真的

降臨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時,常常因為錯誤的觀念和處置方式,包括:不適切的禮俗或不必要的急救,導致病人在臨終時喪失生活品質和生命尊嚴,而病人家屬也因此留下諸多遺憾。

當時已親近佛教團體的她,深受佛經中「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的感召,希望能更進一步發菩提心,幫助他人離苦得樂。於是,除了積極助念之外,她進入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在趙可式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安寧療護的觀念和作法,也加入蓮花基金會擔任董事,推動生死教育和安寧療護;之後,更投入時間和心力在榮總安寧病房及太平間空間環境規劃,陪伴臨終的病患走完人生旅程。她說:「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她把這種擔當視為此生的使命,並戮力實踐。

終於找到行法如一的人生導師
因為積極投入做臨終關懷,寶方師姐更加肯定佛法安心與安身的力量。但她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佛法這麼好,我們的身心世界是修行佛法的道器和道場,可是在面對死亡的關鍵時刻,真的有人能「行」、「法」如一嗎?若真有此人,那人便是她要跟隨的人生導師。

明師難遇,2009年聖嚴師父捨報時,她終於在師父圓寂的過程中找到尋覓已久的答案。她看見師父以身教示現「寂滅為樂」的行儀,以及遺囑中「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的期勉,她深受震撼!雖然在此之前,她早與法鼓山結緣,知道法鼓山是一個修行觀音法門的道場,也曾被接引護持了法華鐘與法鼓大學;但直到那時,她終於明白聖嚴師父就是那位她尋覓已久的明師,而法鼓山就是她此生學佛的道場。

深受感召,加入榮董行列
加入法鼓山大家庭之後,她感受到自己由內而外的變化,更加和喜自在!如此美好的感受,促使她提起更大的奉獻心。小林村風災發生時,她跟隨慈基會進入災區,完成災區佛堂的建置工作,而後,她在法師的推薦下參加了第二屆自我超越營。而加入榮董家庭,即是在參加自我超越營的時候。

她說,當四天的自我超越營快結束時,有一個心得分享的時段,她一分享完,馬上問法師:「法師,請問我現在可以回車上嗎?」法師問:「為什麼要回車上?有那麼急嗎?」……原來她是要回車上拿支票,她要將多年來當志工的午餐費、演講費通通捐出來,她要成為法鼓山的榮董。

成為榮董之後,寶方師姐更忙了!她到法鼓山青年院去為法青們上生命關懷的課,到各分寺院去分享死亡教會她的功課;配合聖嚴教育基金會《108自在語國際版》(越南版)的製作,到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擔任顧問,協助推動心六倫及關懷生命。最近,她更以其在生死教育上的學養和臨床經驗,參與聖嚴教育基金會《代先生的奇幻旅程 》系列影集的製作。對她來說,這些都是她關懷生命的體現,她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將師父的法推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佛法的好。

忙人時間最多,落實人間佛法
提起慈悲與智慧去做關懷,幫助更多的人,這是寶方師姐正在做的事,她的勇氣與毅力令人讚嘆!而因為她的身教,家裡的孩子乖巧懂事,在她的影響下也開始做義工、親近佛法。她說這一切都是佛菩薩的庇佑,她好感恩!

她雖然不是一方寺院,卻因無私奉獻的大愛,而成為他人倚賴的避風港。「寶方」二字,名符其實。

(採訪/卓俐君)

布施需要練習和勇往直前

專訪榮譽董事吳珮妮菩薩

修行有正行也有助行,持戒修定是正行,布施是助行。聖嚴師父曾說:「聞法之後如說修行的人,通常都會自己受用,也願與他人分享。因此,大乘佛法的六度四攝,均首重布施。」對吳珮妮師姐來說,布施這兩個字,她可是有一番體悟的。

得見師父,感受溫柔的攝受力
在洗腎中心工作的珮妮師姐,因為職場關係,常有機會碰觸不同的宗教。但宗教於她來說是疏離的,總覺得一直無法融入,而佛法對她來說,更是深奧且遙遠。後來,在接觸生機飲食的機緣中,她遇見了國中隔壁班的同學—林智𠊙,繼而在她的接引下,認識了法鼓山,也開始參加法鼓山的活動。

參加法鼓山的活動,一開始她也只是覺得活動很有意義,但更深入地去看了聖嚴師父的書,也參加了讀書會,她才發現,佛法原來可

以那麼生活化,可以那麼貼切地和日常生活相融合。她從師父的書裡,認識了人間佛法的意涵,環保也好,人與人的相處也好,這些都可以一一地在生活中體現!

珮妮師姐說:「我很幸運在農禪寺、法鼓山當義工的時候,親身遇見聖嚴師父三次,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經驗。師父和藹可親,會主動關心我們,讓人如沐春風。他那種慈悲、溫柔的攝受力,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好像可以感染到他慈悲的心、寬容的愛。」這份深刻的感動影響了她,讓她從此不只更精進學佛,也更積極地參與法鼓山的活動,盡心盡力去作奉獻和服務。

加入榮董行列練習布施
而加入護持法鼓山、成為榮董家庭的一員,以當時她只是一個領取固定薪水的小資女,每個月要付房貸,要給母親生活費,還要捐出自己薪水的三分之一,真的是一件很衝動、不太理性的事,所以,她的內心曾經非常掙扎。現在回想起來,都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不過,當她度過諸多考驗之後,她發現自己得到的,比付出的還要多!她很感謝那時「勇往直前、滿懷熱忱」的自己,也覺得那時的決定是一個很有智慧的選擇!

她說自己是在師父號召「大願力 大家庭」時加入榮董行列的,當時之所以會做這樣的決定,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她記得師父的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種捨己為人的慈悲胸懷,默默影響著她。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當時有位任職科技公司的施菩薩捐贈了一筆善款給法鼓山時,他的同修說:「布施,是要透過練習的!」這句話觸動了她,給了她勇往直前的力量,她因此滿懷熱情地加入「練習」的行列。

生活、工作念念不離禪悅
加入法鼓山學佛、護法,珮妮師姐說這一路以來,收穫真的很多、很多!學佛不難,它其實就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而這些年來,因為有了佛法的薰習,她學會「轉念」;她常運用佛法教導的慈悲與智慧,來化解生活中碰到的「惡」因緣,甚至將其巧妙地轉化為「善」的因緣。她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佛法真的很有用,它可以運用在職場上、家庭中,經由學佛的自我覺察與關照,我比較能夠hold住自己的情緒,面對職場上的挫折和病人無理的謾罵,我現在不只能夠忍住淚水,甚至還能面帶微笑。」

接觸佛法之後,珮妮師姐透過佛法修鍊自我,她對病人更有同理心了,而在面對生命的無常時,她的心也有所依歸,更堅強了!現在,她會將一些法語貼在工作櫃上,每當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時候,看一看、想一想,常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她說:「像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說的『對工作不比較、不計較,晚上好睡覺!』就是我常勉勵自己盡量去做到的生活境界。」

把媽媽拉進來學佛,法喜更充滿
加入法鼓山當義工,讓她學習放下自我,學習以慈悲心、懺悔心來對待人事物。而學佛,也漸漸改善了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珮妮師姐的媽媽護女心切,擔心她學佛之後會因此出家,所以一開始並不贊成她參加法鼓山的活動。後來,為了更了解女兒做的事,珮妮師姐的媽媽也跟著走入法鼓山,現在不僅成為合唱團的成員,精進學佛的態度也不遑多讓。珮妮師姐笑著說:「這個變化好奇妙,學佛真的很奧妙!」

(整理/榮董會企劃組 )

重溫護法心,幸福滿分兩日營—第四屆榮董禪悅營 活動報導

第四屆兩天一夜的榮董禪悅營,9月23日、24日在將近百位榮董菩薩陸續抵達、安單後,於大慧館展開。相見歡活動「來成全」,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由法師與榮董會成長組菩薩們擔任的無盡藏銀行角色,無條件為大家提供成全卡,讓彼此成全的美事永續不斷。好事成雙猜猜看,則是用遊戲方式,介紹法鼓文理學院的環境,讓大家更快熟悉地理位置。

常獻法師期勉大家,這兩天好好體驗法鼓山上的禪悅境教。曾漢珍總務長以博雅教育、大願興學為題,為大家詳細說明,教育園區是依簡樸、實用、容易照顧、本土文化、前瞻性的五個原則來建設的。工程建設處監院果治法師,說明法鼓山建設的理念。常襄法師則是以大放鬆、八式動禪與觀身受法三種方式,帶領大眾體驗身心SPA。常寬法師以多張擔任侍者時的照片,加上近距離與師父互動的故事,讓大家深刻感受師父的身教與言教。常寬法師說,今生與師父有約,就是要隨佛出家、隨師修行,並以隨侍師父的心隨侍眾生。課後,踏著夜色回寮房,一首師父的題字「明月當空心月明,星光滿天眾生心」躍然於心。

第二天清晨,天色尚濛,大眾沿溪行,溪聲蛙聲腳步聲,聲聲入耳。安定的隊伍劃出一道圓弧後緩上坡,飛機聲、鳥鳴聲無礙前行,抵達海天一色處,常獻法師帶領大眾立禪,體驗直觀與放鬆。在晨曦中,體驗一日之計在於晨。果光法師講述心靈環保的修行型組織,提醒大眾,化繁為簡破執著,實用活用發大用;調心的層次,是由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到無心。果徹法師以幸福滿分的人生為題,說明苦是事實,離苦是人生的目標。「苦因助緣是為果,八苦三苦真透徹,幸福人生需佛法,苦集滅道是我師」此藏尾詩,正是課程的重點摘記。

黃會長說明,護法因緣代代相傳,正是榮董會的任務。作法分別為:「點」是寄送生日卡,「線」是每月寄送電子報,「面」是從2015年開始各區舉辦感恩聯誼會,「全面」則是辦理禪悅營與寺院參學。10月29日將舉辦北一到北四區以及北七區的聯誼會,歡迎大家共襄盛舉!由企劃組製作的榮董大事記,詳細紀錄了自1989年到2017年榮董會的護法歷程。最後,在熱烈的小組討論與精采的大堂分享中,為此次禪悅營畫下圓滿的句點。

第四屆禪悅營精采影音紀錄,歡迎連結收看
https://youtu.be/69mnRcp6XhE

(文/孫美文‧圖/攝影組)

第四屆榮董禪悅營心得分享

巫俊毅菩薩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榮董禪悅營,原以為活動以禪修為主,但實際上更為輕鬆,大多是由法師來做關懷與主題分享,內容相當精采,整體感受真的很棒!是個適合與家人同行的活動。

聖嚴師父早於沙彌時期,即深感:「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遂發願弘揚佛法,因而有了今天的法鼓山,以及法鼓文理學院。這次有幸參加兩天一夜的禪悅營,特別感謝家人和十方大眾的護持,讓我得以成就如此難得、殊勝的因緣。雖然我不知道西方淨土長什麼樣子?但一早抵達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報到時,在美好的境教中不由得心想:這應當就是人間淨土了。

老實說,報名前我對課程的安排並沒有深入了解,只因一句:「沒有參加過的,至少要參加一次。」,就來了。課後回想,這次師資及內容的安排真的都很用心。

第一天,先從身心所處的外在環境介紹起,包括:法鼓文理學院以及法鼓山的建設理念、宗旨;之後再回到身心,體驗片刻的禪修。晚上則安排「今生與師父有約」,認識聖嚴師父的身教。

第二天清晨,安排了環山禪行,先在戶外行禪,再回到教室學習佛教的智慧,以及如何將佛法應用在工作及生活中的方法。午齋後,由榮董會會本部分享榮董會的護法因緣,並進行小組分享心得。下午三點,禪悅營圓滿結束。說真的,兩天一夜過得實在很快。

第一晚的「今生與師父有約」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之一,主講人是曾擔任師父侍者的常寬法師。法師細數一段段師父的生平以及逗趣的小故事,讓我有機會一窺大師的生活日常,真的是「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雖然難免有些感傷,不過常寬法師說,師父現在應該是個小沙彌了。今生能聽聞佛法,且有眾多優秀法師來引導,實在很幸運!更加期勉自己要時常反省,改善自己的缺點,學習師父的精神,把自己僅僅知道的一點佛法,與他人分享。

除了課程外,更開心的是有機會認識其他的榮董菩薩們,大家彼此交流、互相學習;還要感謝護持禪悅營的十方菩薩,感恩你們的奉獻。師父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會繼續把佛法傳給身邊的朋友,推動法鼓山的心靈環保。

富徐海鷹菩薩

這次參加榮董禪悦營兩天一夜的活動,住在安靜舒適、綠意盎然的禪悅書院,從建築與周遭自然環境的和諧,實際參與了法鼓山的「境教」,心情輕鬆愉快!而且,滿心期待法師們的課程,就像回到了學生時代。

常寛法師和我們分享了一張照片。照片裡的師父對著小沙彌撲滿說話,像是師父對著弟子說話,也像師父對著小時候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說話,一張照片裡有現在、過去和未來。我們好像也回到了按下快門的片刻,體會了常寬法師的百感交集。聖嚴師父的心願有多少啊!希望我也能把法鼓山的理念推廣出去,實現師父的心願。

另外一課堂,我們複習了戒定慧三學、心六倫、心五四和四它,從佛法的知苦、離苦,說到世間、出世間的幸福,就從我們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學習修正、斷除苦因。人生真的有許多苦,一點也沒錯。

還有一堂教導禪修的課。其實好幾年前我已上過初級禪訓班,也參加過一、兩次禪一,不過因為膝蓋不好、腿痛,已經很久沒練習了。法師分別從動、靜兩個狀態來指導我們,提醒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用心」做起,這需要靜的基礎;而靜的方面就是禪坐,動與靜是相輔相成的。這次課程比較輕鬆,不過也或許是我自己比較放鬆,腿痛好像也沒那麼可怕了;而且第一次聽到「觀身受法」,對我來說非常受用!所以活動結束後,我重新報名了初級禪訓班,我想好好再次學習。

第二天清早的戶外環山行禪也很特別,我們走到海邊,正好看到整片太陽的光芒,遠處的船和耳邊的鳥鳴都吸引了我。法師提醒我們,不要特別專注在某一件事物上,練習好好放鬆。原來,喜歡也會讓人不容易放鬆啊!

心中很多感謝,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余文靜菩薩

從認識法鼓山,到認同法鼓理念,這是我此次參與第四屆榮董禪悅營最大的收穫。

接觸法鼓山是幾年前父親往生時,法鼓山的師兄姐們前來助念,幫助母親及家人度過那個人生必經階段。由於工作繁忙,僅知感恩法鼓山最快的方式即是捐贈,便發心護持5475大願興學等活動,以此來表達謝意;但成為榮董即是無心插柳,也不禁覺得汗顏,因為有心人的身體力行更是可貴。

終於有此機緣參與此次禪悅營活動,其起心動念是想讓自己汲汲營營的心沉澱,藉由此次活動課程的安排,對法鼓山及佛法有更一深層的認知。

未曾接觸過佛法的我,對於佛法一無所知,完完全全的門外漢,更遑論收到禪悅營的通知時,活動流程中有些佛教上的專業語辭令我納悶,內心忐忑這兩天一夜的活動,不知自己會不會因為不知佛教禮儀而有所失禮?畢竟佛法是如此莊嚴神聖,不可不敬!繼而反覆推敲禪悅營的用意,不也正是期許接引更多像我這樣的人來學習佛法,讓「護法因緣,代代相傳」嗎?這才讓我寬心些。

緊湊的課程,溫馨的內容,參與的師兄姐與義工的熱誠接待,都是這麼井然有序。看似平凡的課程,內容卻是意寓深遠,從法鼓山的建設理念,了解師父用心良苦,欲提供眾生一個修行的道場,一樹一木、一磚一瓦,是如此的斟酌。今生與師父有約,透過投影片,師父的佛法盡在生活的點滴中;身心SPA與環山行禪,使身心靈寧靜;心靈環保及幸福滿分的人生,更是深入淺出談論佛法。

感恩法師們的開示及同組師兄、師姐的交流,感覺到師父的言行身教無時無刻傳承著「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禪悅營圓滿落幕,對於個人修行,學習佛法才正開始!

護法因緣代代相傳,人間佛法生生不息—高屏台東區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2017年10月01日,紫雲寺舉辦高屏台東區榮董感恩聯誼活動,約218位榮譽董事和寶眷,一早即歡喜與會。

首先,紫雲寺監院法師常參法師感恩榮董菩薩發大心和大願,共同護持佛法;期勉大家謹記聖嚴師父的叮嚀,只要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利他便是利己;只要把自己知道的佛法分享出去,就能提昇自己、成長自已。同時,法師也鼓勵大家要常回紫雲寺、信行寺和各分支道場,盡心盡力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

接續由法鼓山法青組成的「純淨樂團」上台表演熱情的非洲鼓,藉著意表豐收的鼓聲,揭開活動序幕。召集人瓊玉菩薩感恩聖嚴師父、方丈和尚和法鼓山,讓大家可以耕耘這塊大福田,藉由大願力、大家庭,承擔護法的重責大任,讓更多人知道佛法的好。會長致詞表示,榮董會以點線面的方式關懷榮董、接引榮董家庭,協助推動法鼓山護法、弘法的各項工作。

在觀看榮董大事紀影片時,看到榮董會從1989年由師父指示成立,1999年圓滿1000,2002年成就大願力、大家庭, 2015年走到海外,舉辦全球悅眾會議,接引並凝聚榮董們的向心力及願力,共同護持法鼓山各項建設、教育、文化及護法等活動,促進法鼓山使命的實踐及理念的實現。感恩有法鼓山,也感恩有諸多榮董共同成就菩薩道。2017年法鼓山對社會的祝福是「福慧傳家」,實踐的方針是:修福修慧,安心安家;六度萬行,傳心傳家。我們要從照顧好自己的家做起,多一分關懷、多一些奉獻,讓處處都能福慧平安。希望這護法因緣,能代代相傳。

接著,「真善美曼陀林樂團」表演《O Sole Mio》、《菩薩行》、《我為你祝福》三首曲子,由國際世界製琴大賽金獎蔡明助老師指導,藉著優美的樂音帶領大眾,一起唱出由作詞者聖嚴師父給予我們的勉勵與祝褔。精彩的演出,展現了菩薩動人的行願,綻放菩薩燦爛的心光;菩薩以妙音聲波羅蜜,帶領我們同登清涼的彼岸。

觀賞《心靈環保》影片,聖嚴師父開示勉勵大眾發大願心,給自己一個種福田的機會,成就法鼓山的三大教育,給後代一個大希望,建設人間淨土。法鼓山所推動的理念,是目前社會和人間最需要的,能成為法鼓山的榮董,是非常有福報的!我們要更堅定願心,同心同願完成師父的遺願,學習布施、學習奉獻、學習關懷,共建淨土。

接續的榮董分享,邀請到兩個榮董家庭:陳奕亮菩薩、翁春華菩薩賢伉儷,及曾翊涵菩薩、媽媽淑美和妹妹怡靜和第三代騏騏小菩薩全家,來分享他們的護法因緣。

故事從26年前聖嚴師父到美國傳法時,與奕亮、春華菩薩的合影照開始。他們感恩有此因緣認識並皈依聖嚴師父,20年後,他們回到紫雲寺再度與法鼓山結緣,剛開始是無相布施,之後,春華師姐因同修再度回到法鼓山,並在紫雲寺上福田班,深覺感動,遂發願圓滿第二個榮董,並發願擔任義工,付出時間與關懷。春華師姐說,剛開始是求觀音,現在是學觀音,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已不是以前擺酷臉的春華師姐,而是一位笑咪咪學觀音、忙做義工的春華師姐。

翊涵菩薩在17歲時準備重考,因為媽媽邀約參加第一次法鼓山大悲懺法會,參加前他覺得那是老人會去的法會,卻因參加法會而感動落淚。而大一時成為法鼓山護持會員的因緣,是因為在皈依時看見師父好瘦,肩上的擔子好重,為了護持法鼓山,就開始兼家教賺錢,成為法鼓山的護持會員。翊涵菩薩家的榮董是有次序的,從爸爸、媽媽、翊涵和妹妹怡靜,共圓滿了四個榮董,接著第三代小菩薩也加入行列,他們希望能真正做到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聽完兩個家庭、五位榮董的護法因緣,在座的榮董菩薩從他們身上看見菩薩護持法鼓山、參與法鼓山、分享法鼓山的努力和成長,不約而同產生會心的微笑。

訪談結束後,由3-12歲的法鼓小世代表演《四眾佛子共勉語》,接著法青「純淨樂團」接棒,合唱演出佛曲《青春幼苗》,為現場榮董和寶眷帶來歡喜和活力。

專案秘書室室主常獻法師特別用台語為大家開示,感恩參與這次活動的所有菩薩,並祝福大家平安快樂!希望大家跟著師父,學習以佛法來解決人生的煩惱;同時,要大家將佛法和家人、朋友分享,以關懷他人、利益他人來做各種布施功德。法師開示後,菩薩們隨即享用由紫雲寺精心準備的午齋。法師逐桌頒贈祝福禮,圓滿此次活動。

有一位編號七百多號的榮董老菩薩表示,他非常開心可以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布施,是度眾生最好的方法,也是修行菩薩道的重要方法,更是無盡藏的存款方法。感恩聯誼活動歡喜圓滿,希望未來能舉辦更多活動來接引榮董菩薩和榮董家庭,讓護法因緣、代代相傳,讓人間佛法生生不息。

(文/陳桂瑱‧圖/攝影組)

北二區榮董悅眾台中行,金風送爽趣遊寶雲 參學活動報導

10月14日(六),北二區榮董召集人辛智秀菩薩帶領數位副召集人、關懷組悅眾菩薩及寶眷共40人,一早七點半從台北東三門集合出發,前往法鼓山寶雲寺和寶雲別苑做一日參學之旅。接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勢未曾停歇,然而一行人參學的熱情卻未曾消減。

佛號聲中開啟美好一天
從台北到台中車程約二小時,行進間,我們一起做了禪修早課,在佛號聲中開啟了美好的一天。感恩車長曾美瑛菩薩準備早點與大眾結緣,可以感受到大家都歡喜雀躍,好似回到小時候參加郊遊活動時的心情。

在施心瑗菩薩簡單地介紹參學活動的行程之後,召集人智秀師姐為大家說明舉辦此次參學的目的,主要是讓護持的榮董菩薩能更瞭解法鼓山各分院的建設,並從聯誼和交流活動中,串連起道友間珍貴的友誼。

雨歇入寶雲,別苑美如桃源仙境
約莫二小時後,我們抵達位於中部科學園區內的寶雲別苑。遠遠地在車上,就望見一群義工早已雙手合十等候在門口,這時,原本滂沱的雨勢竟然停了!在義工光熱(善發熱光與熱)小組的接引下,我們依序進入別苑。這裡的環境宜人幽靜,實乃世外桃源。從1988年8月師父第一次到台中灑下種子,到2014年寶雲寺開光落成,前後歷經了27年。經由導覽解說,我們這一團半數以上未曾接觸過寶雲別苑的菩薩們,都更清楚瞭解了台中分院成立的歷史及遷建過程。而導覽的陳炳成師兄更風趣地分享他和同修與法鼓山結緣的因緣,也告訴我們法鼓山在台中弘法27年裡的歷史脈絡,以及尋找普賢菩薩跟文殊菩薩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被記錄在寶雲寺六樓的故事館裡。

接近中午時刻,大家享用了由香積組菩薩準備的豐富午齋。今天因緣殊勝,我們巧遇了一個月一次的合僕市集(註1),從合僕創辦人陳孟凱菩薩和寶雲別苑的故事(註2)中得知,這裡原是科技人陳孟凱開設的「東籬農園」餐廳,因緣際會成了今天我們的「寶雲別苑」。

寶雲寺慢慢行,大悲心起憶師恩
位於台中市七期的寶雲寺(註3)於2015年3月重建啓用。座落在台中最耀眼的七期重劃區裡的寶雲寺,和寶雲別苑相距約15分鐘的車程。它是一座什麼樣的寺院?如何為台中人洗滌塵勞?如何成為台中人心靈的依歸呢?寶雲寺是舊地重建,在建築面積不大的土地上,建築團隊與當家法師如何建構出一方淨土呢?

車子來到寶雲寺門口,此時天空飄起雨絲,義工們貼心地為我們撐起雨傘。進入走廊後,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一個「鞋套」,聽說這是監院果理法師的巧思,避免參訪者因脫鞋、放鞋產生問題,真是貼心的設計!

為了有更好的導覽品質,我們分成兩組,從不同樓層逐層認識寶雲寺。寶雲寺整體建築結合了現代與傳統的風格,有著總本山大殿一樣挑高無柱的設計,在這裡處處可見師父的身影,以及法鼓山理念的實踐。導覽菩薩引導我們進入大殿前,先放鬆身心走上(般若)道,用最恭敬虔誠的心去禮佛;大殿前掛著一幅師父病中書寫的金剛經字畫,見到這幅畫,彷佛聽見了師父的聲聲叮嚀。

佛像端坐大殿,與總本山大殿的大佛一樣,用衪的慈眉撫慰著每一位來到這裡的眾生。佛陀慈眉低垂聽著受苦眾生的傾訴,以微笑OK的手勢安撫無助的眾生,那份柔和,在光影中交織著一份令人安定的氣氛。

來到12樓祈願觀音殿,這是寶雲寺的最頂層。觀音菩薩像也和總本山的祈願觀音一樣,觀音遠望,俯視人間苦難的眾生,聞聲救苦。隨後,導覽師姐帶領我們一起在祈願觀音菩薩前誦念大悲心起祈願文(註4),那是師父殷殷教導我們要學觀音、做觀音的勉勵……。

法師關懷祝福,眾人許下好願常回來
結束參訪後,寶雲寺的義工菩薩準備了豐盛的下午茶。接著由常林法師關懷開示,法師希望我們能常常回來,更歡迎參加每年清明節由寶雲寺舉辦的、可容納千人的粱皇寶懺法會。現場社子區的召委黃平立菩薩隨即響應,今年將會帶領地區菩薩再來參訪寶雲寺;也有菩薩們說:還會再來。

在法師與義工菩薩用心的接待下,我們不僅更進一步認識了寶雲寺,也更能明白師父的悲心大願。活動於下午四點結束,一行人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寶雲寺。法師與義工還貼心地為我們準備了餐盒,一切的一切只能說──感謝,感動,感恩。

註1合僕市集http://hopemarket.com.tw/?page_id=2

註2陳孟凱
東籬農園園主「陳孟凱老師」於台大電機系畢業之後,赴美取得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博士,是一位身價不斐的科技新貴。舉家搬回台灣的原因,是因為親愛的家人飽受憂鬱症之苦,陳孟凱必須擔負起幫助家人治療的責任,其實同時,陳孟凱看似令人稱 羨的「高等」生活,卻無法讓陳孟凱得到真正的快樂。陳孟凱不斷地思考生命的意義,最後,他決定放下如日中天的科技事業,回到家鄉台中經營「東籬農園」。

東籬農園取自陶淵明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這是陳孟凱一直嚮往的生活景象。先不論「東籬農園」與「合樸農學市集」有多成功,或是有甚麼指標性的意義,重要的是他們具體展現了陳孟凱省思了10年的想法,並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註3寶雲寺https://www.ddm.org.tw/event/baoyun/building.html

註4祈願文

《大悲心起》詞/聖嚴師父
平安順利的我,祈願增福增慧,世界和平人安樂。
挫折困苦的我,祈願消災除障,人人免難有幸福。
祈願求福的我,許願廣結善緣,自利利他出苦海。
祈願求福的我,許願學佛護法,少煩少惱滿人間。
祈願許願的我,大悲心起來還願,救苦救難學觀音。
祈願許願的我,大悲心起來還願,平等普施學觀音。

(報導/榮董會企劃組‧圖/北二區提供)

10/14佛州塔城分會落成啟用典禮暨皈依大典

10/17關懷亞特蘭大榮董菩薩
2017年10月01日(日)

高屏台東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高雄紫雲寺)

2017年10月02日(一)

台東信行寺場勘(規劃第五屆禪悅營)

2017年10月14日(六)

北二區榮董悅眾寺院參學。(地點:寶雲寺.寶雲別苑)

2017年10月14日(六)

佛州塔城分會落成啟用典禮暨皈依大典(地點:塔城分會)

2017年10月17日(二)

關懷亞特蘭大榮董菩薩(地點:亞特蘭大)

2017年10月22日(日)

北七區榮董悅眾寺院參學。(地點:天南寺)

2017年10月29日(日)

北區榮董感恩聯誼會(地點:農禪寺大巨蛋)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
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我們將竭誠為榮譽董事本人、眷屬、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後續關懷。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的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3-9966#6317&631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 (02)2893-9966#6317&6318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