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65期 2020.03.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如何種植福田
【方丈和尚開示】
常樂我淨來培福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面對死亡的坦然—邱再興、張麗華菩薩賢伉儷

  學觀音、做觀音、畫觀音—何美頤菩薩
  念念清淨念念佛—沈子剛菩薩
【特別報導】
法鼓山開設安心專網 傳遞正向防疫觀
【通告】
原訂3月15日舉辦北區榮董頒聘典禮,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活動延期到9月6日舉辦
5月1~3日第十屆榮董禪悅營(已額滿~候補)
【榮董會大事記】
2020年2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如何種植福田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向一位農夫托鉢,農夫卻對佛陀說:「我耕田種穀,所以有飯吃;你不耕田種穀,何以要飯吃?」

佛陀說:「我也耕田種穀,我是在所有的眾生心中種田,播下善種子,善根會發芽茁壯;而你布施給我,就像是在種福德田,當我度眾生時,你的供養便在其中。」

有些人為求五福臨門而求神拜佛,認為三妻四妾、兒孫滿堂、華廈百間、良田千畝就是福;其實如果有福而不惜福,只是享福揮霍,這是浪費自己的福報,福享盡就沒了。從佛教的觀點,對福報有四種態度:惜福、知福、培福及種福。知足常樂,稱為知福;需要的東西夠用就好,不浪費,這是惜福;福報不足的人繼續培福;沒有福報的人努力種福。

福少的人,雖然自己擁有的資源少,但也能造福。布施一毛錢,隨喜一句美言、一句關愛的話、一個同情的安慰,都是在造福;所以即使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多說感恩、感謝的話,這也是種福田;看到別人做好事心生歡喜,心裡沒有忌妒,也是種福田。因此,種福田不在於錢多錢少,有錢沒錢,有勢沒勢,力量大力量小,凡是能給人方便、給人無畏、給人安慰,都是在種福田。

一般人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都是憑自己的資本、頭腦、雙手、血緣關係、社會關係,以及身分的人際關係獲得的,所以應該是自己的福報,沒有理由要和別人分享;他們認為所擁有的是憑自己本領賺的,別人沒有本領是活該。會有這樣想法的人,多半不知培福、種福,一旦福報享盡,便是無福的人,所以有「富貴不過三代」之說。有力量的人,應該藉此來照顧他人,照顧一個也好,照顧兩個也好,除了被照顧的人會感謝你,你也會因此得到福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我們出生以後,不論付出的是智慧或勞力,其實都極為有限,所擁有的知能、福報,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創造的,是屬於同時代中的大家所促成的,所以有福的人,應該分享給大家,而不是自己獨享,這才稱為真有福報。如果能體認到,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其實都是社會大眾所共有的,自己是在為大眾管理財富資源,在管理階段應該要讓大家得到福利,這就是種植福田。

有些企業家被員工罵、被員工鬥,老闆們覺得員工很可惡、忘恩負義,養他們還被欺負,這其實是雙方面的問題。員工可能得寸進尺,不顧老闆的經營成本;老闆也要自我檢討,是不是對員工太過苛刻,給的福利太少。懂得經營的老闆,會厚待員工,體貼老闆的員工,會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身為老闆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替大家在做管理,要和員工同甘共苦、共患難,有了盈餘則要和員工利益同享;而員工跟經營者之間,也要有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體認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道理。勞資雙方能同甘共苦,為整體社會做出奉獻,這就是合作來種福田的方式。

今天的社會,除了特殊地區的特殊狀況,多半的人都還沒到三餐不繼的地步;所以在知福、惜福的過程中,更要懂得培福及種福。將每月所得做妥善的分配,經營者在不影響營運的範圍內,應該要將一部分財力作為慈善公益之用;一般大眾,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原則之下,應該積極投入種福培福的活動,那就是最快樂的事了。

(摘自《人間世》)

常樂我淨來培福

◎果暉法師

佛法所說的苦、空、無常、無我,是為了讓我們獲得智慧,解脫煩惱。大乘佛法則重視以智慧為方法,達到慈悲的目的,強調「常、樂、我、淨」,即所謂的「涅槃四德」。

什麼是「常」?《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常隨佛學」勉勵我們的心常與諸佛菩薩在一起,學習慈悲與智慧,如同佛菩薩建設莊嚴的佛國淨土,我們也在人間建設淨土。聖嚴師父說,只要我們相信有佛菩薩,心中有佛法,佛菩薩就在我們的面前,就在我們的身邊。如何常隨佛學呢?只要我們時時以無我的智慧心看人,人人都會是佛菩薩的化身;只要我們處處以平等的慈悲心待人,那我們自己就是佛菩薩的化身。

「樂」的意思,就是心中有善,而且能夠幫助別人,這是最快樂的,也就是「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幫助人需有善巧,也可寓教於樂。過去我們常說佛法能夠「拔苦與樂」,現在我們要強調「與樂拔苦」,先以慈悲心和四攝法來給予他人平安喜樂,而他人因為接觸了我們,心中也有了佛法,他就能夠用佛法來消除自己種種的煩惱痛苦,而也會樂於將佛法再分享出去。

「我」,就是「沒有人做的事,我來吧!」煩惱來自於自我中心,佛法的修學就是讓自我無限地縮小,慈悲心無限地放大,這是大乘佛法的特色,強調慈悲心、強調放下自我中心的執著,為眾生服務。

「淨」,如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讚偈:「清淨莊嚴累劫修。」佛菩薩的形象都是清淨的、莊嚴的,能讓眾生起敬仰心、歡喜心。用清淨的身心、莊嚴的舉止待人接物,能讓人感到溫暖,逐漸能感動他人,讓環境也變得清淨莊嚴。

今年的年度主題是「培福有福」,福報是從慈悲心而來。用慈悲心來利他,就是培福,而在利他過程中,也能增長智慧。當自我中心的執著一分一分減少,智慧就一分一分地開啟,便有更廣大的慈悲心來幫助他人。

(2019年11月30日講於法青送聖關懷)
(轉載自2020年1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0年05月01~03日 第十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0年05月31日(日) 北一區榮董禪悅聯誼活動 (地點: 雲來別苑)。
2020年05月31日(日) 洛杉磯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洛杉磯道場)。
2020年09月06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原訂3月15日,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活動延期)

2020年10月31日(六) 新加坡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新加坡護法會)。
2020年12月06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農禪寺法堂二)。
2020年12月20日(日) 高屏台東區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紫雲寺)。
【法鼓活動資訊】
法鼓山開設安心專網 傳遞正向防疫觀
  2020上半年度祈福皈依大典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法鼓山APP下載】Mobile版
【法鼓山APP下載】PC版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面對死亡的坦然

專訪榮譽董事邱再興、張麗華菩薩賢伉儷

與邱再興師兄賢伉儷相識甚久,知道師兄對生養自己的台灣這片土地,始終有一份根深蒂固的摯愛;也知道師兄是台灣科技產業的先驅者,當前許多科技大老,都曾與師兄創辦的公司一起共事過,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等人,他們皆十分敬重師兄的處世為人。但對邱師兄伉儷學佛心路歷程,卻不甚了解…。

生活快樂的人
1940年出生於基隆的邱再興師兄,家境並不富裕,年少時曾經打過各種零工,憑藉過人的聰明與努力,一路完成台大電機系學士、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碩士學業,更榮耀獲頒國立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邱師兄的生活理念與生命態度,邱師兄說:

「在這個行業裡,我不算真正賺到很多錢的人,但我認為錢夠用了,決定把一部分的錢拿來設立美術館、基金會,我不是科技業最有錢的人,但應該是這個行業裡少數過得快樂的人。」

1990年,師兄成立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1998年獲頒文化部第一屆文馨獎。隔年創立鳳甲美術館,該館以收藏質量精美、數量超過500件蘇繡、湘繡而聞名海內外。

佛法的魅力究竟是什麼?
1980年代後期,邱再興師兄偶然閱讀了弘一大師傳,非常驚訝出身天津大鹽商,還兼營銀號、家財萬貫的李叔同先生,年輕時即東渡日本留學,鑽研美術與音樂,所填詞命名的《送別》一曲,膾炙人口,傳唱百多年經久不衰,名震一時!卻於三十九歲那年,投禮了悟和尚為師,出家於杭州大慈寺,法名演音,號弘一。

師兄困惑於佛法的魅力究竟是什麼?竟然可以讓家世非凡、生活富裕、聲名正盛的李叔同居士選擇出家皈依佛門?

我們是榮董家庭
取自素食商家結緣書—《正信的佛教》,閱讀後,師兄驚訝於該書內容迥異於往常認知的佛教。師兄也嘗試用數學運算推求業力,卻了不可得!佛法真是太博大精深了!

1995年間,屬法鼓山重量級大護法的扶輪社友—王景益菩薩,推薦邱師兄參加第13屆菁英禪三,禪期甫結束,師兄立即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

有一段時間,法鼓山辦公室與師兄設立的鳳甲美術館是上、下樓層關係,地利之便,師兄得以經常與師父見面,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親近法鼓山,也長養了師兄對佛法的信心。

師兄精進遍覽師父等身著作,深入淺出的話語,如《108自在語》、《四眾佛子共勉語》等,方便普羅大眾受用,最是令師兄佩服與讚嘆!師父也曾經交辦邱師兄多項任務,卻因福德因緣不具足而無力承擔。驟然聽到師父往生,邱師兄表示對師父真有說不出的痛惜與更多的慚愧。邱再興師兄全家都是法鼓山榮董會成員,是典型的法鼓山榮董家庭,目前與同修兩人生活作息簡單而忙碌,經常討論美術館的經營與接待訪客。

面對死亡的坦然
人生並非全然順遂,2001年邱師兄舉家赴德國旅遊,順道採購娶媳婦所需物件,旅途間其元配夫人驟然去世,讓師兄傷痛不已。幾年後,獨生女兒或許過於自我苛責於母親的往生,也無預警的生病往生;未幾,師兄身體健康也出了狀況,四年前還因罹患肝癌動了手術。

住院期間,師兄帶兩本佛經—《金剛經》、《阿彌陀經》,陪伴自己度過最辛苦的時光,每天晨昏各誦一遍。剛開始實在是看不懂,曾經請教謝清俊教授。經文努力看,雖然勉強可以讀下去,但只是看懂每一個字,經文旨義其實是一知半解!去年發願希望能深入瞭解《金剛經》,從唯識學切入來做了解,終於有所領悟,是近幾年學佛最大的收穫。

四年來師兄精進研讀《金剛經》,頂禮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心也大大提起,心情較生病前開朗許多。每天持誦50遍〈大悲咒〉、一部《金剛經》、一部《阿彌陀經》,告訴自己定課絕不可少。漸漸懂得因緣法,總將每一天,當成是生命的最後一天,看淡生命,生活平靜。佛法本來就是教大家離苦得樂,人生錯綜複雜、起起落落,人老了最恐懼的莫過死亡,了解佛法後,明白死亡不必恐懼,平常心對待死亡,時時面對死亡,交代好身後事,準備隨時熄滅生命之燈,祈求死亡時了無遺憾!

幾番嚴酷面對生命無常,邱師兄深刻反思:自己可能來日不多,希望能盡力做更多的公益活動。決定再次接受國家藝術基金會邀請出任董事,也應聘承接很多基金會董事職務,如公視、華視、吳三連基金會等,須經常出席會議、研讀開會資料,雖然忙碌,但是忙得很快樂。

學佛可得神通嗎?
張麗華師姐歡喜分享參加第23屆菁英禪三時師父幽默的開示。
師姐回憶禪期時是用影片觀賞師父精彩開示,師父現身幽默的說:「影片中的師父講得比我好,大家仔細聽他講!」又說,佛教是不講神通的!曾經某次師父搭乘飛機旅途中,巧遇修瑜珈行者暢談修行可以得神通,師父幽默的問:「那您為何還要搭飛機?」贏得滿堂會心一笑。

法鼓山是寶山
師兄賢伉儷鼓勵大眾有機會要多接觸佛法,將佛法當成生活指導,可以生活得更美好。也分享用「少欲知足」克服生活中種種困難,日常生活可得大自在!
最後殷殷提醒大眾:法鼓山是寶山,這個寶山更在你我心中,勸請大眾人人開啟心中的寶山!

(採訪/劉美諄)

學觀音、做觀音、畫觀音

專訪榮譽董事何美頤菩薩

何美頤師姐回想起2010年間因腳傷不方便外出,開始在家用心描繪奚淞老師的白描觀音聖像,當毛筆勾勒流動的長線條時,必須全神貫注,稍有差池,一張圖就前功盡棄了!

從1997年開始,何師姐每年均自行創意製作心靈桌曆分享大眾,近10年更以自己描繪的觀音聖像作為桌曆母題,旁白加上佛經法語,結合成令人心生歡喜的桌曆,過年前熱情分享有緣菩薩,受到大眾一致的歡迎與讚賞!

此事,何師姐將之列為年度重點功課,大抵每年7-8月間,就必須開始著手構思籌畫,師姐幽默的說:「此桌曆空前且無競爭對手,我把它視為一種修行,歡喜與他人分享。」

人生到底什麼是重要的?

何師姐出身公務員家庭,父親何顯重先生屢出任台灣金融界要職,數次受命處理多起重大金融風暴,對台灣經濟穩定發展貢獻卓著。

何師姐常提起父親對她說的話──「當你笑時,天下都跟著你笑;當你哭時,天下只有你獨自在哭。親愛的孩子,讓我們由內心到外表,永遠保持我們的笑。」父親的一席話,一直陪伴何師姐生命成長過程。

慈愛的父親過世後,師姐思索著父親生前做過的許多事,開始思考人生到底什麼是重要的?師姐回憶說:「我的父親很喜歡幫助別人,就算是自己只有一套西裝,還是要幫助別人。」師姐選擇「施比受更有福」的方式來紀念和父親的緣分。

有捨就有得,有願就有力
出身基督教家庭的何師姐,因好友陸台蘭律師無預警罹患白血病,在病床上卻發大願承諾做骨髓捐贈,又甫經歷父親驟然往生,感動之餘心情其實還是沮喪!卻因此激發師姐從中思考人生的意義。得自慈濟上人啟示:有捨就有得,有願就有力!輾轉因緣地邀約到國際知名電影明星成龍,為慈濟骨髓資料中心拍攝宣導推廣骨髓捐贈短片,這則廣告曾引起很大的迴響,並且榮獲民國八十三年公益廣告金像獎。因此與佛教結下法緣。

又何師姐在父親1993年往生時,從友人與法師處了解民間有「做七」佛事,可令往生者超渡,獲大利益!感念父親之餘,與同修虔誠為父親「做七」,因此踏出親近佛門的第一步。

言教與身教
2001年10月,何師姐好友告知師父的身體狀況,下回恐怕無法親自帶領禪修,提醒並推薦師姐把握因緣,參加由聖嚴師父親自主持的第19屆菁英禪三。師姐由衷感動師父禪期間的言教與身教,皈依後,慶幸自己在師父往生前,還有8年相處學習時光。

更慶幸有緣跟隨師父,偕同法鼓山僧俗四眾五百人,走訪江西及湖南。此二地,乃是中國禪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兩個地域。古時形容禪門行者,尋師參方,來往於各大禪師門下,稱為「走江湖」。此行,師父期勉大眾以「萬行菩薩」的心行悲願來自勉勉人,禮敬所見、所遇的每一個人。師父為了記錄這回巡禮的所見、所思、所感,寫下若干篇文章,將行程中的場景、人物如實呈現,彷彿穿越時空隧道,帶領大眾一窺禪宗祖師們的各家風光,並用心集結出版成《五百菩薩走江湖》一書。

萬行菩薩行誼
參加菁英禪修後,聖嚴師父鼓勵何師姐幫忙法鼓山推廣佛法。何師姐把握因緣促成了功夫皇帝李連杰來台,於2003年10月在台北市政府禮堂,與聖嚴師父舉行一場「無名問無明」的對談,吸引了許多信眾與影迷,也為法鼓山的理念做了一次很好的宣揚。

何師姐也透過家族成立的基金會(顧氏文教基金會)贊助台北看守所立德廣播電台,親自擔任「心靈桃花源」節目主持人長達10年,並邀請許多師兄、師姐及善知識,到節目中分享如何面對人生的逆境,鼓勵受刑人,傳播良善法音。

別人不做的,我來吧!
加入榮董會這個大家庭多年,何師姐感恩有佛法讓她在逆境中可以轉念,也讓她懂得知福、惜福、培福,並用自己的餘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兩年來,何師姐也積極投入將佛經翻譯成英文,方便佛法向全世界推廣的工作;也歡喜助印經典,大力流通,謹記師父教誨:別人不做的,我來吧!

何師姐感性分享:最大的快樂是和別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快樂分享就像聚寶盆,越分享越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最近身邊的一些老朋友,身體紛紛出了狀況,何師姐提醒自己要好好把握因緣,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也以師父因應21世紀的生活主張心五四運動裡的四福與菩薩們共勉!

知福—知足常樂,安貧樂道
惜福—珍惜擁有,感恩圖報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
種福—成長自己,廣種福田

(採訪/劉美諄)

念念清淨念念佛

專訪榮譽董事沈子剛菩薩

禪修開啟學佛因緣
曾任上揚地產副董事長沈子剛師兄接觸法鼓山的因緣,是民國79年來到農禪寺初級禪訓班學習打坐,剛開始尚未了解禪修和佛教的關聯;之後參加禪一,接觸到法鼓山的法師,感受到莊嚴攝受的威儀與氛圍,並對法鼓山理念產生認同。而後,沈師兄開始看聖嚴師父的書籍,如《學佛知津》、《正信的佛教》,師父所講的觀念與方法簡單易懂且不迷信,使他逐漸認識佛教,隔年便在師父座下皈依了三寶。

民國81年農曆年,沈師兄全家到農禪寺禮佛,在因緣際會下,法師推薦他參加法鼓山第一屆菁英禪三,那時的總本山尚未籌建,因此禪修的地點是在居士寮,那次是他第一次見到聖嚴師父,同時也在當年成為法鼓山中華佛研所第62位榮董。

修行與生活的結合
沈師兄對於禪修活動十分有興趣,從師父帶領的第一屆菁英禪七開始,每一次都沒有缺席,直到2007年因工作因素才暫停。近年回台灣後,也時常參加禪修的活動。其中,師兄對於當時在總本山鐵皮屋禪堂禪修的經驗印象深刻,每當早齋後沿著走廊經行,山間雲霧繚繞,聖嚴師父還告訴他們,他在對面帶著狗巡山時,看到禪眾們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對沈師兄來說,學習禪修最大的幫助,是能夠在面對生活的一切有最合宜的回應。對於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任務,運用禪的力量以及師父的觀念方法,在工作上不論溝通協調、開會談判、規劃設計,皆能應對自如。例如聽眾人講話時會用「默照」的方法放鬆、放空,並作出最適當的選擇,不會因為外境而受到影響。沈師兄體會到,學禪的人面對環境便不會有畏懼,也就是師父教導禪的行者,在任何時間、地點,面對任何人、事、物、環境,都能夠作出恰如其分的回應。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每個當下就是慈悲與智慧的展現。

在平日生活中,沈師兄與同樣也是法鼓山榮董的同修,常常整理佛堂、經行、打坐,運用所學的禪法和佛法於生活當中,體現生活即是修行。

掌握眼前當下,回到本來面目
聖嚴師父曾形容修行就像爬一座鋪滿油的玻璃山,我們不停地往上爬,但還是會不斷滑下來,一直重複單調的動作,明明知道爬不過去依然鍥而不捨。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我們過去了,而且回頭一看,根本沒有那座山。這段話讓沈師兄銘記在心,一直勉勵自己堅持下去,終於體悟而豁然開朗。

在法鼓山天南寺有一顆石頭上刻著「眼前當下」,這讓沈師兄特別有感觸。法鼓山用原始面貌來莊嚴道場,師父用清淨來說法,在修行上則回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因此在面對任何事物,都要運用眼前當下、一體全收的觀念,在當下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這便是默照的方法,也是沈師兄所體驗到的「一念清淨一念佛」,當下即是本來清淨。

(採訪/李珍瑋)

法鼓山開設安心專網 傳遞正向防疫觀
與大眾一起面對新冠病毒對於社會、個人造成的衝擊,共同學習用方法來成長自己、幫助群體。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於2月中特別設置「安心專區」,傳遞心安就有平安的正向防疫觀。
https://www.ddm.org.tw/event/care/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臺北電臺臺長陳慈銘2月16日節目專訪時,也籲請民眾運用網路資源,發揮善良的力量,在艱困的時刻,更要說好話、做好事,分享感動的故事,心存善念,共同轉動大環境的好運。

方丈和尚開示,此次疫情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是一項新的學習,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慈悲心、體恤的心;因此要勸請大眾不分你我,用各自的宗教信仰來祈福發願,讓疫情早日消除,社會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步調。

法鼓山安心專區網頁,包括有安心妙錦囊、線上法會(課程)、防疫須知、相關資訊下載與連結等單元。提供民眾安定身心的實用方法,隨時更新便於分享的佛法開示與防疫觀念,歡迎民眾善加運用,將關懷轉發給親友群組。

(報導/張曜鐘)

5月1~3日第十屆榮董禪悅營(開始報名)
2020年02月09日(日)

2月9日北區榮董方丈和尚新春祝福(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顧及整體民眾健康安全,因此活動取消)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