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66期 2020.04.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究竟可靠的平安
【方丈和尚開示】
隨時心安 隨遇平安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回到初發心,努力向前行—陳桂瑱菩薩

  常懷感恩,謙虛滿分—唐美珠菩薩
  禪是什麼?請把車開好!—卜麗容菩薩
【特別報導】
走過山上的石板路—李周淵(法鼓文理學院首位博士畢業生)
護法總會名譽總會長陳嘉男菩薩捨報
【通告】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心安平安》關懷系列
  原訂5月1~3日舉辦第10屆榮董禪悅營,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活動取消,已報名本活動的菩薩保留優先報名第11屆榮董禪悅營(9月26~27日,地點:法鼓文理學院、總本山)。
【榮董會大事記】
2020年3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究竟可靠的平安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平安的現實,身心平安的尋求,從內心的平安做起很重要。向心外求快樂、向環境求安全,可得到一時似是而非的平安,然而並不可靠。有的人雇請許多保鏢,只能預防暴力事件的發生,但颱風、水災、地震等天然災害,還是有可能降臨。如果我們憑空想像,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安定、不變動的,那其實是昧於事實的幻想。所以不妨認定: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不安全的。

心裡隨時準備面對與接受不平安的狀況發生,隨時可以應變與處理,才是平安。中國人說「未雨綢繆」,在安定中保持危機感,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理準備,如此,即使遇到困擾打擊,也能視作平常,從容處理。在悲觀的境遇中,心裡能感到樂觀,心才能安。認清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事實,才能達到內心真正的平安。許多人認為在臺灣生活

缺乏保障,對岸的武力威脅、治安的敗壞、社會的失序、人心價值的混亂、自我意識的過度膨脹、重大災難發生頻繁等,呈現出來的種種都是不平安,在這樣的狀況下,或許我們可以回過頭來,從內心看起。

我常常講:「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心是最靈活的,透過心念的調適轉變,即使到了絕境,人人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心念的轉變有時可以扭轉乾坤。若能懂得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細心體驗,對美好的抱持感謝,對不好的感到樂觀,念念都是好念頭,自然能如雲門禪師說的「日日是好日」。

凡事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增長了自己的慈悲心;凡事要知己知彼,通達情理,不光為自己的利害得失著想,便能開發自己的智慧心。

身處二十世紀末,面臨天災人禍的危險,好像特別地多。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便是接受因果,由人心的安定來著手。人心為何不平安?因素很多,我們只能說是因緣促成的。人心安定,至少在我們的環境中,由人類自己製造的災禍會少一些。各方的因緣都能平衡些,社會便能較安定,天災也少些。面對天災人禍,人能做的還是心要安定,要能氣和心平,人與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彼此適應,自助而後人助,人助而後天助,人人惜緣惜福,從自身的安定做起。

我個人由於宗教的信仰,心存「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隨時安心、隨念安心、隨遇安心,隨時隨地把心收回來,讓波動的心安定下來,更希望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給人間帶來溫暖,讓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業安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關懷》)

隨時心安 隨遇平安

◎果暉法師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曾說:「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環保。」這段時期,做好心靈環保,格外重要。

現在,全球都在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受苦受難的患者,他們是大菩薩,讓我們為他們祈禱迴向;救苦救難的醫護人員,他們是菩薩,讓我們向他們支持致敬。而社會大眾非常關心自己與家人的身體健康,請大家彼此護念,配合政府公共衛生宣導,避免受感染,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

除了身體平安,請用「心靈環保」,來照顧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可支持身體健康;假使身體生病,只要心態平衡、心理健康,仍可平安健康過生活。

我們很關心目前受到疫情影響的患者及其家屬,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及時的醫療照顧與社會大眾的護持。勸請正在接受治療的民眾,把醫療的問題,交給醫護人員把關;把人生中的難關,交給各自的信仰。正在隔離中的民眾,都能安心自處,並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持與尊重。俗語說:「自助而後天助」,也請自己幫助自己,在任何狀況下,都保持內心的安定、穩定,永遠抱持希望。相信雨後即是天晴,難關之後,一定會有光明遠大的未來。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如何處理很重要。聖嚴師父從禪法提出兩個觀念:一個是「逆向思考」,一個是「順勢而為」。所謂逆向思考,是將疫情當成是大家共同的「任務」去接受,將危機視為考驗和成長的契機。所謂順勢而為,是隨順因緣,集結眾人的智慧、資源與力量,共同成就,順勢減緩危機。

能夠生而為人,都是很有福報的。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布施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為人真誠祝福也是布施。懇請大眾自即日起,每天晨起及臨睡前,虔誠稱念十聲「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為疫情影響地區、民眾及第一線醫護人員祝禱迴向,祈願諸佛菩薩慈光加被,使疫情早日消退。進而勸請大家養成每日祝禱的習慣,在聖號中開啟希望的一日,在聖號中感恩踏實的一天,隨念心安,隨時心安,隨遇平安。(2020年2月1日「法鼓傳燈暨祈福法會」開示節錄)

(轉載自2020年3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0年08月01日(六)

北一區榮董禪悅聯誼活動 (地點: 雲來別苑)。

2020年09月06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2020年09月26~27日 第十一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總本山)。
2020年12月06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農禪寺法堂二)。
【法鼓活動資訊】
3月23日~4月5日 清明報恩祈福法會網路共修
  3月28日~4月4日 梁皇寶懺法會線上共修
  法鼓山開設安心專網 傳遞正向防疫觀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法鼓山APP下載】Mobile版
【法鼓山APP下載】PC版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回到初發心,努力向前行

專訪榮譽董事陳桂瑱菩薩

20年前陳桂瑱菩薩因為父親罹患了直腸癌第四期,為了幫助父親祈福,於是發願吃素,並將吃素功德回向給父親,祈願父親能夠平安無事;同時也辭去了北部的工作,回南部陪伴父親,因為這個因緣開始了學佛的路程。

2001年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 當時非常景仰師父,後來又受了菩薩戒,那時是在2002年在三義,同時有千人受戒,師父親自為大家說戒。皈依之後,受益匪淺,深受感動,於是更積極親近道場,學習禪法,也經常參加法會。如果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會覺得佛法就像一盞明燈,而聖嚴師父就像燈塔指引我們人生正確的方向。不管工作、家庭、經濟產生困惑難解的習題時,就會看師父的法語來解惑,從中得到很大的幫助;尤其是聖嚴師父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桂瑱菩薩啟發最大!遇到煩惱與障礙,提醒自己要運用師父的四它,雖然「放下」這個功課很難,

但是四它非常好用,不論如何都會勉勵自己繼續學習。

2004年,桂瑱菩薩與母親參加圓滿3000榮董感恩晚會時,看到這麼多菩薩護持法鼓山,並且聽到聖嚴師父說「我年紀大了,打鼓可能沒有年輕人有力,但是,我是在用生命的全部擊法鼓!」桂瑱與母親受到非常大的感動,所以決定先幫父親預約榮董,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接引父親親近三寶,一起加入信佛、學佛、護持佛法的行列。多年後,父親圓滿榮董時皈依了三寶,不但擔任義工,也完成了三年聖嚴書院初階佛學班的課程。2016年,桂瑱菩薩加入法鼓山榮董高屏台東區悅眾團隊,因為這個因緣,桂瑱菩薩也發願預約榮董,之前桂瑱菩薩覺得自己並沒能力圓滿榮董,後來發現有願就有力,只要有心,善願皆能圓滿。可以成為榮董,一切歸功於感恩聖嚴師父創建了法鼓山,還有僧團法師的關懷以及諸多善因緣的成就。

桂瑱菩薩自從加入榮董大家庭之後,發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法鼓山的道場,有很多人護持佛法,藉此因緣,更多人聽到更多佛法,得到學習佛法的機會。方丈和尚、會長菩薩和各區悅眾會到世界各地關懷榮董家庭,心中的感謝與感動難以用筆墨形容。在高雄紫雲寺看到很多榮董菩薩的身影,也有很多菩薩家族中有多位圓滿榮董,召集人也是桂瑱菩薩學習的榜樣。

苦難是福祉,沒想到父親的一場大病,雖然讓家人措手不及,但是卻開啟了家人們的學佛因緣。桂瑱菩薩和母親受菩薩戒的隔年,兩位妹妹也到農禪寺受了三皈五戒,2018年小妹承擔了高雄北區護法會的召集委員,2019年底她也預約了一個榮董;桂瑱菩薩衷心期盼其他家人也能完成圓滿榮董的願!

桂瑱菩薩目前是在父親創立的進口貿易公司擔任負責人,忙碌的工作之餘,會安排到紫雲寺擔任知客處義工或是擔任課程攝影義工,有因緣時假日也會參加法會、佛七或禪七。學佛能減少煩惱,在生命中每每遇見挫折,都是因為有佛法讓桂瑱菩薩走出困境、離苦得樂。在人生的道路中幸好有佛法,可以在法鼓山學佛,得遇明師,還有法師以及所有善知識的互相勉勵、學習;如果想要退轉時,或者是心力提不起來時,就告訴自己回到初發的心,努力往前行!

(採訪/謝秀美)

常懷感恩,謙虛滿分

專訪榮譽董事唐美珠菩薩

一念善心,開啟佛法連結
1951生於台北的唐美珠師姐,和先生到南部創業,經營化學原材料及製品批發,一切從零開始,戰戰兢兢打拼40多年。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聽姐姐提到法鼓山正在興建募款,便加入了榮董會,貢獻一己之力。

在一次菁英禪三中,美珠師姐皈依成為正信佛教徒。天南寺清幽的禪修環境讓她印象深刻,在禁語、沒有手機的禪期中與自己相處,所有煩惱都瞬間煙消雲散,只要到法鼓山,就能感受到心靈的薰陶與平靜。

雖然後來姐姐換了跑道,美珠師姐仍繼續護持著法鼓山,包含高雄紫雲寺的增建,希望能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而這份長年護持的願心,便是來自她對於法鼓山、對於佛法的堅定的信心。

簡單生活,練習隨順因緣
在生活上,美珠師姐秉持著隨緣盡分的心,過著簡單的生活;在工作上,她盡心盡力,不僅工廠通過了嚴苛檢驗,更獲得國家磐石獎殊榮。

人為甚麼會煩惱不斷?美珠師姐曾請教過退居方丈和尚:要如何放下執著與煩惱?回到生活與工作中,她不斷練習著隨順因緣,用「無我」的心態面對一切的變化。漸漸地,她開始不會在利益上斤斤計較,用誠信的心來經營行業,而這個心念更影響到周遭的同事,形成了良善的循環。

除此之外,美珠師姐的同修也很喜歡師父的理念,兩人會互相分享師父書中的方法與觀念。對她而言,法鼓山是一個沒有壓力的學佛環境,且能適應變動的社會,因此只要有空就會到道場參加法會,更努力將佛法應用在生活當中。

感恩知足,才會平安快樂
聖嚴師父曾說過:「當我們得到一粥一飯與半絲半縷的時候,該是承受了多少人的智力和勞力所賜予的大恩大德了。因而,我們將自己貢獻給社會的大眾,為的是要報恩而非施恩。」一路走來,不管成功與失敗,美珠師姐謹記著師父的話,知道自己所得來的一切並不是理所當然,隨時用感恩與知足的心面對生活,也教育孩子不要有驕氣,從小地方開始布施,幫助身邊的人。

「心寬,路就更寬。」時時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就能平安快樂。在美珠師姐身上,感受到的是一股謙虛與安定的力量,也是佛法落實在生命中的最佳實踐。

(採訪/李珍瑋)

禪是什麼?請把車開好!

專訪榮譽董事卜麗容菩薩

2019年11月9日,周六,立冬後一日。台北晴空萬里。
麗容師姐,家住高雄,本以為此次訪談只能以電話相敘,菩薩卻巧妙安排師姐陪同修北上受獎,我們終於能見上一面!一再謙稱自己是鈍根人的麗容師姐,言談間卻充分流露乘願再來菩薩的威儀,令人讚嘆!…

聽經聞法、回饋鄉里的半退休生活
我叫卜麗容,民國45年出生,大半輩子居住在高雄。婚後協助先生一起創業,開設耳鼻喉科診所,也是教育、養育兒女的全職家庭主婦。

同修從醫已45年,我們有一對兒女,皆已成家立業,兒子是骨科醫師,女婿是整形重建醫師,我們是醫生家庭,目前我也是三個孫子的阿嬤。

兒女成家立業後,我人生階段性任務已完成,98年我們結束高雄市診所,回同修老家屏東內埔繼續從事醫療事務,心裡只想要回饋鄉里、過半退休生活。我因身體健康問題,全然放下協助同修診所的庶務,每天以聽經聞法為主要工作;兒女們都努力向上,家庭、事業兩相宜。我時時刻刻感恩佛恩浩蕩,感謝家人不用我操心,學習用佛法感動自己,才有機會感動他人。

外子心臟做過開心手術,我心臟及頸椎也開過刀,但是我倆用佛法作為生活主軸,互相照顧、陪伴,現在大致上可每天安心過生活。

禪是什麼?
還沒有遇到師父前,以為自己是佛教徒,認為拿香拜拜、沒有上教堂就是佛教徒了。民國77年,高雄第一屆召委陳智傑先生介紹聖嚴師父是享譽國內、外的高僧,要來高雄弘傳禪佛法,想借住我家別墅,當時因相信朋友而一口答應,成就了我與師父初次見面因緣。

記得那天我開車去接師父,途中請教師父:佛法很難吧?禪就更難了!禪是什麼?師父笑而不答,然後說:「鍾夫人,把車開好就好了!」當時我一臉納悶,心想這位出家人怎麼不告訴我禪是什麼?只說把車開好!半小時多的車程,現在回想起來,怎麼也想不起來還有哪些談話內容?說實在,當時我還滿在意沒有得到答案。

到了晚上去高雄女中聽師父演講,講題是:禪,你、我、他。師父再度提起在車中我們的對話,我才知道禪是什麼?禪就是把當下的事做好就是禪。那時以為聽懂了,原來也只是在文字上聽懂而已。

皈依後10幾年間,因為忙碌於家庭、孩子、診所諸多瑣事,對佛法、佛學、學佛與生活、生命,像似沒有相交的平行線,有時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已!

內心有快樂輕安的感覺
因為我是鈍根的人,皈依後具體的轉變好像有又似無,應該說慢慢地內心有股快樂輕安的感覺,雖然外在的煩惱還是很多,例如身體健康、兒孫婆媳、診所事務等,這些事,漸漸可以不橫亙我心,面對真正困難時,就用心五四運動主張的四它解除困境。

《心經》的心要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遇到煩惱時,把它當咒語來念,就能度一切苦厄。13年前我和先生兩人,相隔2個月先後在心臟各開了一次大刀,我們運用師父的四它、念《心經》、念佛渡過了難關!

師父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我們是微不足道的人,能影響的只是身邊的人,如果能透過師父、法鼓山僧團,把佛法弘揚給需要的人,或是還不知道需要佛法的人,讓社會人心安定、國家社會安定,達到世界和平,淨土就在人間、在每個人心中;大家不用死後才能去淨土,現在人人也都能享有淨土。

同修是善知識
我和同修是白手起家,經營小診所。同修鍾蜂起師兄為人善良誠懇、努力向上,為家人努力不懈,孝順雙方家長,友愛兄弟姊妹,獲得病人的肯定和信任。我真是何其有幸有這麼多好集於一身的丈夫!當我向他提起加入榮董時,同修一口答應。我們並非一次繳清,而是以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圓滿了第一個榮董。接著是我,然後大兒子鍾聯享,陸續圓滿。第四個榮董是我的女兒鍾瑛芝,現在還在努力累積捐款中。我也力邀年屆85歲的母親、妹妹卜美文發願加入榮董行列。

師父在高雄榮董聯誼會中曾說:「加入榮董,我們以你們為榮,但是你們應該也要說,你們也以法鼓山為榮!因為法鼓山在做利益社會大眾、推動世界淨化、回歸佛陀本懷、世界大同的工作。」所以,我們夫妻以當法鼓山榮董為榮。

一家人同為法親眷屬
同修和我同心協力照顧家庭,他也護持我在家學佛、聽經聞法,閒話家常時,我們常以佛法互相分享,晚年身體雖然有些狀況,但心中有佛法相伴,增添了平安。

目前我和同修經濟獨立,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不需要我們額外協助,所以護持法鼓山,孩子們也認同。我們不給孩子們任何壓力,只有祝福。

佛法告訴我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因緣成熟時自己自然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開始學佛時我什麼都求,身體要健康、孩子會讀書、事業順利、父母安康。深入了解佛法後,慢慢地知道求不得最苦!學佛後並不會天下太平,苦事樣樣不會少,少的是煩惱,少煩少惱的心,讓我們有能力面對與度過難關;但是還是有些難關過不去,就讓我們這顆安定的心與難關同在吧!

師父隨時都在為我們說法
像我這樣魯鈍的人,都可以受到佛法以及師父的恩澤,皈依學佛後心中有一份輕安與快樂。師父的法是把深奧難懂的佛法,化繁為簡。四眾佛子共勉語、心六倫、心五四運動、法鼓山的共識等。法鼓山推動的大普化、大關懷、大學院等三大教育,完全沒有離開佛陀本懷,我們要常誦念,遇到困難時就有法寶可用了!共勉之!

最後勸請大眾善用電子產品,師父隨時都在那裏為我們說法呢!

(採訪/劉美諄)

走過山上的石板路

李周淵菩薩(法鼓文理學院首位博士畢業生)

有時候在想,我們寫的論文,
是自己寫出來的,
還是創辦人聖嚴法師老早就幫我們寫了一半呢?

法鼓山園區的大殿和圖資館離得很近,中間是一條長長的石板路。我在家裡,閉上眼睛,總是看到自己拖著行李箱走過。輪子在起起伏伏的石板上,發出「哐、哐、哐」的聲音。有時候怕輪子顛壞了,深吸一口氣,扛起來,快步走過,爬上圖資館門前的階梯,到佛研所門口才放下。

在法鼓文理學院讀博士班五年,每年回學校二次。每次回來,石板路上都空無一人,所以印象很深。

法鼓山的好 自己來感受

來法鼓山前,對佛教一無所知,僅有的認識都來自書本。聽到「無常」、「無我」、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字面意義上模模糊糊知道要表達什麼,但在生活中,這到底指的是什麼?所以別人告訴我法鼓山有多好、佛教有多好,我都保持懷疑,希望自己來感受。

我在法鼓山感受到什麼呢?如果只帶走一句話,我會帶「身在哪裡,心在哪裡」。這句話對我的影響最大,讓我對周遭事物充滿了恭敬心。寫論文就好好寫論文,不去想著找工作的事;在大願橋旁的公園除草,就好好揮起鐮刀,享受烈日和微風。因為有恭敬心,便會開始關注過程,放下腳步學習怎麼使用工具。我一直很清楚自己的身分是學生,而且是希望在佛教文獻研究上有所作為的博士生。

科學研究要有分析與綜合的能力,我學到如何用文獻管理軟體「Zotero」來整理橫跨百年的研究綜述,如何用文獻引導模式將層層疊疊的主題,一條條寫進論文。科學研究也要有科學的作息才能長久,我學習校長,每半個小時就起來休息五分鐘。很多次停下手上的論文,站起來休息,都能想到論文哪裡有缺漏,或者想到一個新的議題。

學術高水準 人文好風采

在學校的前二年,每天讀完梵文讀日文。有了語言基礎,視野變得開闊起來,不再僅用學者的成果。因為看得到種種的文獻,以及有語言的訓練,讓我可以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佛教學者對話,即便我做得錯漏百出,起碼有追趕上前人的機會了。

法鼓文理學院的碩士論文都寫得很厚,跟其他學校比起來,不論是一手文獻的解讀,還是二手文獻的整理,都體現出相當高的學術水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有非常豐富的佛教研究資源,比如圖資館有幾十萬冊藏書。

有時候在想,我們寫的論文,是自己寫出來的,還是創辦人聖嚴法師老早就幫我們寫了一半呢?法師幾十年前就開始延聘佛學人才,收羅世界各地佛學研究書籍,其實已經註定了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在這個環境裡,水漲船高,學生自然有較紮實的學術基礎。但在法鼓山如果只感受到學術,顯然太可惜了。

在山上,常出現的只有兩百多人,有段時間,感覺好像每個人都認識。這裡人不多,大家相處融洽,有一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覺。隨便碰到一個人,你都可以感受他散發著善意,放下所有的戒備。山上的人,熱情、純真、虔誠。單看這些描述,只是幾個抽象的詞,但親眼見過,和他們朝夕相處,相信只要有心,就可以變得和他們一樣。

希望有一天,別人遇見我,也同樣能感受到法鼓山的風采。

(轉刊/法鼓雜誌第363期)

護法總會名譽總會長陳嘉男菩薩捨報

四眾追思祝福 感念一生學法護法 無私奉獻

【何筱淇/金山報導】三月三日上午,護法總會名譽總會長陳嘉男菩薩,在家屬及僧眾念佛聲的陪伴下,於家中安詳捨報。三月八日,追思會於總本山曹源書苑多功能廳舉辦,感念其三十多年對法鼓山無盡的護持,並承擔二十一年護法總會總會長,帶領護法總會全力協助聖嚴師父及教團推展法務。因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減少聚眾接觸造成感染風險,追思會上除了陳總會長親友,僧團及護法總會相關代表出席外,現場則透過網路直播,讓教團四眾以視訊緬懷名譽總會長。

追思會於下午兩點開始,首先由悅眾法師帶領現場與會人員誦念祝福,並觀看紀念影片。與名譽總會長超過三十年行誼的資深悅眾施建昌,分享名譽總會長從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自聽過一場聖嚴師父的演講後,毅然決然加入護持的行列,盡心協助推動師父的理念,「他在事業最高峰時選擇退休,全心投入弘法事業,令人敬佩。」他形容總會長是「現代的給孤獨長者」,永遠的居士典範。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代表僧團致意:「教團能夠長期受到這樣一位長者的慈悲照顧,是我們的福報,非常感恩。」而總會長生病期間,不願叨擾僧團,故前往探望的機會不多,方丈和尚感念名譽總會長慈悲為懷的體現,祝福其往生西方佛土,乘願再來人間。張昌邦總會長代表護法總會,感謝名譽總會長於任內完成許多重要專案,並表示:「陳總會長對佛法的願心很強大,是我們的榜樣。」

名譽總會長四位兒女,也分別致詞表達緬懷,感念父親一生低調謙和,是每位子女學習的對象,也將傳承實踐父親待人處事的精神。同時感謝父親讓佛法落實於家庭中,發願持續協助弘法事業,並表示:「謝謝世間有佛法,我父親在法鼓山的一生很精彩。」

最後,在大眾的祝福中,於生命園區完成植存。名譽總會長學法護法弘法的一生,至此圓滿,其奉獻利他的菩薩精神,為四眾弟子留下繼起效法的風範。

(轉刊/法鼓雜誌第364期)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心安平安》關懷系列

祈請 共同發願 轉危為安

面對當前疫情造成的社會不安,除了保護身體平安,做好心靈環保,保護心靈的平安也格外重要。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藉由影片關懷大眾,並祈請眾人:「共同發願,轉危為安」,護念彼此,心安平安。

 

感恩第一線防疫人員

疫情當前,我們能做什麼?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特別藉由影片,向第一線防護人員及後勤生產線表達致敬感恩,並勸請大眾共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轉動善與平安的力量。心安就有平安,安定的力量,就從你我做起!

 

如何安自己的心

面對流行疫疾,一時之間,大眾可能會感到恐慌、失措。即使明白恐慌無濟於事,卻仍無法讓自己沉著冷靜,此時該怎麼做呢?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建請大眾,把握當下,努力於當下,就能安心於當下。做好現在應當做的事,就能以平常心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如何關懷他人

疫情,讓你我的生活作息與人際互動方式悄然改變。這段期間,照顧自己的心很重要,除了練習把心安住於當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分享,一個關懷、利他的善念,對方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心的力量是可以傳達的。關懷他人,從心開始。

 

病毒是人類的敵人嗎?

當新冠病毒疫情成為全球共感的生活話題,你我除了謹慎因應外,面對病毒可能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又該以何種心態去面對呢?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分享,病毒,其實是帶給我們生命的試驗。勸請大眾以同理、慈悲與支持的心,共同關懷周遭社會,體恤正在隔離中的民眾,一起平安走過疫情。

 

道場暫停共修怎麼辦?

疫情期間,為護念社會大眾的健康安全,許多宗教場所紛紛暫停開放,以避免群聚行為。這段「宅在家」的日子裡,可以怎麼運用呢?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分享,只要找到適合自修的時間和空間,無論練習哪種方法,都可以共同祈禱、祝願、迴向,成為社會的一股安定力量,無處不是道場。

活動預告9月26~27日第十一屆榮董禪悅營(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總本山)
2020年03月

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原訂於3月份舉辦的各項活動亦配合取消或延期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