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84期 2021.10.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佛教的信仰層面
【方丈和尚開示】
禪修與信仰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無私奉獻,成就香港道場的發展—郭永安菩薩

  樂當全職義工,盡心盡力第一—陳添福菩薩
  用「發願」與「還願」激發生命的能量—陳阿軟菩薩
【特別報導】
2021全球榮董線上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通告】
榮董會線上讀書會(II)《禪的理論與實踐》全新一期歡迎參加
  10月23~24日第十三屆榮董禪悅營(因疫情取消)
  歡迎加入「榮董會學佛群疑」社群~法師站上第一缐親自開示
【榮董會大事記】
2021年9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佛教的信仰層面

佛教的信仰分為「仰信」及「解信」。

(一)仰信:佛教本身不完全是個宗教,但它涵蓋有宗教的層面。一般人,他們並不想知道什麼《心經》所說的苦、空、究竟涅槃等道理;他們只相信有佛、有菩薩、有神、有鬼,有過去及未來,有天堂、有地獄,相信有因必有果。當他們在無可奈何時,會到寺院及神廟求支籤、許個願,就覺得有些安全感了。同時,因為相信有天堂地獄,做了壞事後,善惡到頭終有報,有這樣的觀念也是不錯的。

六年前,我第一次來倫敦時,在一家中國餐廳用晚餐,有一位在那裡服務的中國女孩跟我說,她是從香港來的,因為倫敦沒有廟,所以她感覺很苦悶。我問她為什麼要找廟呢?她說:「我們全家人都信佛教,在香港有問

題時,可以去廟裡求籤,現在如有問題發生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像這樣的人,我不能說她不是佛教徒,但不是正信的佛教徒。

我想,如果有人告訴她有佛、有菩薩,多接觸幾次後,也可能會變成正信的佛教徒;因此,這種信仰,基本上還是可以鼓勵的。曾經有一位香港女明星,最早每次見到我,就會跟我說:「師父!我去求了支籤,籤上要我選擇東方或西方,師父,您幫我看一下好嗎?」我也不反對她,漸漸地,她看了我的書,聽了我的錄音帶後,民間信仰的那些話再也不講了,現在已經是一位正信的佛教徒。

(二)解信:可以分為理解及經驗兩種層次。有很多知識分子,就是理解到佛法後,覺得可以接受,而變成虔誠的佛教徒。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曾經跟著李鴻章出使英國的楊仁山居士,他就不是先接觸到出家法師,而是在讀了《大乘起信論》後,知道佛法這麼好,佛法才是他要尋找的東西,因此而成為一位佛教徒,甚至被譽為「現代中國佛教之父」。

經驗的層次也有好幾種,第一種是並沒有要求得到什麼,但是宗教的經驗在面前出現了。第二種是經過念佛、打坐、拜懺、誦經等修行的功德,使得身心得到轉變,或者是因為有一種異常的感應,而產生信心。

在臺灣,有一位經常免費替我看病的陳醫師,他是德國的醫學博士,他只相信科學,不相信神鬼之說,有人勸他為他剛往生的母親做佛事時,他還說:「我才不相信有什麼佛哩!除非讓我親眼看到。」當日晚上至墓地時,看到一尊金碧輝煌的佛,在他母親的墓地上空出現,當時,他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接連三天都出現了同樣的景象,這時候,他相信是他的母親在度他了,接著開始看佛書,而成為經常念佛的佛教徒。從佛教的立場來講,人人皆有佛性,本身就具備了成佛的可能性,只是凡夫的佛性尚在沉睡,信了佛教後,漸漸在喚醒沉睡的佛性而至開悟;就像本來是一尊睡佛,只要有信心,將來就有機會睡醒。這次參加威爾斯的禪修者,大部分不是佛教徒,他們只是來參加修行的,禪七結束,不但都信了佛教,也都成為受了三皈五戒的三寶弟子。因此,諸位今天聽我講過佛法後,知道你也有佛性,不管現在是否已信佛,總有一天,這顆種子會發芽、成長。否則,這尊睡佛就一直睡下去了,請問諸位菩薩,願不願意相信你們將來都會成佛?

很多人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大概在想:「我也能成佛嗎?」也許還有人在想:「我有家、有孩子,我成了佛,不是也出家了嗎?那怎麼辦呢?」不必懷疑擔心,佛告訴我們,凡夫本質上是跟佛相同的,只要對自己有信心,朝成佛的路上走,就能明心見性!就能開悟成佛!

(摘錄自《佛法的知見與修行‧佛法在日常生活中》)

禪修與信仰

◎果暉法師

有些人對禪修有興趣,但對佛教信仰卻不一定想了解。禪修和信仰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禪修和信仰是互相關聯、又相互為用的。佛教是現今五大宗教之一,當然也具有信仰的基礎和功能。所謂信仰,是相信有他力的救濟,而希望有求必應,這是一般信仰共通的層次,佛教當然也具有此一仰信的基本功能,但又不僅於此,要進一步解信、證信,這就要透過禪修才能夠體會。

信仰一般重於他力的救濟,禪修則重視自力的修行。但是所謂的他力、自力,並不能夠做絕對的劃分。比如聖嚴師父在當小沙彌時,從觀音信仰中

,生起對佛法的修持信心,因體會到修行的益處,而發願要將佛法的好,讓更多人知道;又在軍中退伍前夕,因與靈源老和尚的一宿之緣,從禪修得到一個入處,之後再精進閉關六載,而能於世界各地指導禪修,更創立中華禪法鼓宗,矢志弘傳漢傳禪佛教。

聖嚴師父的行持中,都是透過觀音信仰及禪修來自利利他。一般所謂的信仰,多半為自己而求,而師父鼓勵我們對佛教信仰的求願、祈願,不但是為自己求,而更是要為眾生而求。就像三十多年前,我們找到法鼓山這塊地的因緣,是師父與大眾在農禪寺念佛會中,持誦〈大悲咒〉而得以感應成就。如果信仰的願心愈是無私、愈是對大眾而求的,愈是能夠感應到佛菩薩與護法龍天會的加持、加被,這是信仰的功能。

基本上,信仰是從「有所求」的慈悲願行來從事於利他的事業,而禪修則以「無所求」的自心淨化來達成無我智慧的開發。信仰重於「有」;禪修重於「無」或是「空」,兩者相互為用,互為因緣。如果只重信仰而不重禪修,便與其他的宗教信仰無所差異;如果只重禪修而不重信仰,利他的心願就不會深、遠,甚至變成只顧追求自我成就的自私自利,那不是正信的佛法、禪法。因此,我們一方面以信仰來利人而利己,同時透過禪修來自利而利他,以信仰心來莊嚴福德事業,以禪修行來開發淨心智慧。

(整理自「與方丈和尚有約」)

【活動預告】
 
2021年10月05日(二) 線上讀書會(II) 《禪的理論與實踐》(時間:10/5~12/28每週二)
2021年10月23~24日 第十三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雲來別苑)。(因疫情取消)
2021年11月06日(六) 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高雄紫雲寺)。
2021年12月04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1年12月05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農禪寺法堂二三&線上視訊)。
2022年02月20日(日)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農禪寺大殿&雲來別苑+線上直播)。
2022年03月19~20日 第十四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雲來別苑)。
2022年04月08~10日 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2年04月17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法鼓山活動資訊】
《線上初級禪訓班(密集班)》網路禪修
  10/9、10/10 《線上禪一》網路禪修
  2022 第十九屆生命自覺營 (10/15開放報名)
  大悲咒LINE起來2.0
  法鼓山線上 每日早/晚課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1線上開班
《福田班》2021各地暫停開班
《長青班》2021各地暫停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無私奉獻,成就香港道場的發展

專訪榮譽董事郭永安菩薩

在法鼓山香港道場的信眾,相信很多人也認識郭永安師兄;事實上,郭永安師兄又確是與法鼓山香港道場的發展有著深厚淵源。

時光倒流至1988年,聖嚴師父收到了一封來自香港的邀請函,雖與寄件人素未謀面,但愍念眾生的師父欣然答應了邀請來港弘法,而當時仍是青澀小子一名的郭師兄,因為尋找協辦機構及懂得國語的因由之下,成為了師父來港弘法的第一位侍者。自此,在隨後幾年師父到港主持活動時,郭師兄均走在師父身旁;在伴隨師父四出接眾的同時,郭師兄亦在修習佛法的道路上找到更明確的方向。

「我並不是生長在一個佛教家庭。大學畢業後也是過著一般上班族的生活,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人生一路走來算得上平穩無礙。然而,不知怎的,腦海裡總會不時生起『我們來這個世界一趟是幹什

麽?爲什麽我會在這裡?』等的問題。我想,我正式開始學佛是 1985至1986年,朋友給我一本《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我徹夜未
眠,一個晚上便把它讀完,書中所寫的『四弘誓願』令我感動不已,佛教的精神、義理為我打開了另一個思想維度。隨後我便加入了香港佛教青年協會,把那裡圖書館的佛法典籍看個痛快;及後,我的一位朋友高慶輝居士開辦佛教書店,這下我更因利乘便,在讀到某一本佛教書籍遇上疑問時,便可到朋友的書店隨時找到可以輔助理解的參考書本。」

郭師兄說,他在1988年擔任師父第一次來港的侍者時,自己學佛的日子尚淺,雖然看了不少佛教書籍,並且更報讀了晚間佛學課程,但自己實在未能充份掌握佛法義理。「回想起來,有幸能夠待在師父身旁,但我就是沒有慧根,不懂得抓緊機會向師父請法。唯一一次我曉得向師父提問的,就是『為甚麼在這個本質是苦的娑婆世界能夠有『法喜充滿』這回事?何喜之有呢?』然而,人始終是被『見』所障礙,因為即使我十分肯定師父當時給了我十分圓滿的解釋,但是我後來卻無法記起那次師父教導我的內容。終於,我漸漸明白,我在師父身旁的時候,是一個充滿『我見』的我,因此當我帶著一個『見』去向師父請法時,我實際上是無法領受到師父的教導。」

一轉眼,郭師兄護持法鼓山及支持香港道場的成立及發展已超過30個年頭,當中更有一段頗長時間是擔任香港道場召委一職。「現在回想過來,當日籌備建立法鼓山香港道場時,有兩位師兄積極拉攏我加入。我一直受惠於師父的身教及言教,因此當然二話不說便答應了,那兩位師兄很快的便退居幕後,我卻越做越多。後來,因為兒女相繼出生,有一段日子我曾短暫淡出核心團隊,但是當有活動需要我參與的時候,我又是帶著同修及子女到場。」

今天,大家不時會在道場見到郭師兄一家三代,他的兒子及媳婦在父母親的感染下早已開始親近佛法,不單追隨他們的步伐加入榮譽董事行列,兩小口更是生命自覺營的畢業成員。「時代在變,世界發生很多想像不到的事情,今天我們更需要維護我們的心靈健康。過去兩年多,香港經歷很多變化,我有時不禁回想,如果師父今天仍在,以他作為一位國際級德高望重的宗教師及修行人,在他的慈悲及智慧的領導及開解下,人心定能趨向安定,社會氣氛必可轉向平和。」

法鼓山香港道場在疫情下不斷改變開放及活動舉行的模式,在確保參加信眾的公共衛生之餘,更需照應大眾對參與實體共修的需要。此外,香港道場更嘗試舉辦小組形式的聚會,為因受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而情緒受困的信眾提供佛法關懷,讓他們抒解鬱結。郭師兄作為香港道場的中流砥柱,一直支持這些活動。「法鼓山在舉辦活動時,教育這個成份佔很大比重。師父亦一直教導我們『盡心盡力第一』,因此,我一直孜孜不倦學習,將師父的書看完又看,以期可以深化自己對法鼓家風的掌握;另外,我亦會在道場內跟法師及其他菩薩學習,盡量吸收養分和知識,這樣,我便可以跟著道場定下的大方向走,並且沿路盡量參與及護持。」

作為香港道場內非常資深的悅眾菩薩、曾身兼多個核心委員角色,並是早期的榮董之一,郭師兄一直見證香港道場的發展,對於未來的路向,他不諱言由於社會環境的急劇變遷,不少信眾對道場的期望有所改變。「不單是年青一代的佛教徒,就是上了年紀的一批,也表示希望道場能夠對應時代的需要,舉辦『更應時』及『更到位』的活動,讓佛法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目前我是道場的其中一名副召委,我會盡力協助其他召委及組長,在目前已有的活動方向上,規劃更多關懷信眾及社區的活動。」

在道場內,一位風度翩翩笑容可掬、滿頭整齊銀髮、遇上需要幫忙的菩薩也親切關懷、站到台上則搖身一變為一位學識淵博卻又談笑風生的弘法居士──他便是我們的郭永安師兄,是我們殊勝的增上緣,讓我們有機會在香港參與法鼓山的活動,追隨師父的步履,一起回歸佛陀本懷、建設人間淨土。感謝郭師兄一直無私的付出,成就法鼓山香港道場的發展。

(採訪/蕭演修)

樂當全職義工,盡心盡力第一

專訪榮譽董事陳添福菩薩

紐約有一位陳添福Kenny師兄,如果不是他,象岡道場就沒有乾淨的飲用水、沒有完善的電話系統;如果不是他,東初禪寺的擴建工程就沒有開始的一天,或者落實的可能。搬來紐約不算短的這30多年,他與生命中的第二個家結合的緣份,越來越緊密了。

陳師兄出生於馬來西亞太平,算起來與繼程法師是表兄弟。爺爺和爸爸經營的事業是製香,生意橫跨馬來半島,所以從小他對於佛教或道教並不陌生。「我這一生死裡逃生的經歷很多,似乎冥冥中總是受到庇護。」他曾經遇到過多次危險萬分的車禍,但最多都只是受了輕傷而已。他回憶著說,第一次是他三歲的時候,壞心的親戚向他丟擲過來一包大麻袋,裡面裝了大約200磅的香粉,當時是想砸死他。可是,他小小的身軀並沒有被致命的重量壓傷,麻袋瞬間變得像棉花一般的輕盈。「當時奶奶發現了,立刻過來抱住我,口

中喃喃唸著,好像是觀世音菩薩吧!」

20歲不到的他開始在電腦公司工作,但看到公司的主任做了11年,也沒多大改變;很快地他就認定自己不會在這裡長期待下去,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自己只是這麼思考著、打算著,契機居然就出現了!一位同學計劃到台灣讀書,邀他同行,他二話不說,就帶著簡單的行囊告別了家鄉,來到台灣就讀逢甲大學電腦資訊系。四年之後大學畢業了,順利拿到美國的學生簽證到俄亥俄州的大學進修,後來於1990年搬到了紐約。他在陸續取得微軟公司認證網路系統工程師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 Engineer、工商管理碩士MBA之外,還不斷地創立新公司,包括電腦公司、網路工程師培訓學校、濾水器公司、房地產仲介事業等,目前他的地產公司已有超過200位房仲代表。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麼知識那麼豐富、觸角如此廣泛呢?他只是謙虛地說:「我就是大膽吧!想好了就去做,沒有太多的顧慮。」忙碌而充實的年輕歲月,全心奉獻給了事業與家庭,如今兒子已經完成藥學系博士學位,女兒也在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四年級,同修在公家機關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家人過著和樂幸福的生活。在這裡分享陳師兄的一個小秘密吧!家裡住在皇后區,但他卻自願每天親自接送同修去曼哈頓城上下班,平時不算塞車的話,單程就需要至少1小時,數十年沒有間斷過。對於家人如此這般的的體貼與耐心,稱他為「新好男人」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我的佛緣應該是從小開始的,從來也是自然而然的,但這30年中,唯一親近的就是東初禪寺和象岡道場,頭腦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第二個念頭。」他回憶著,早在1991年搬到紐約,剛好就是住在東初的附近,他的表哥帶他去吃午齋。可惜後來因緣斷了,因為有兩次無人回應門鈴,他吃了閉門羹就沒有再去了。之後,忙於創業置產成家生子的10個年頭很快地飛逝,善因緣悄悄地回來了!2001年在同事妹妹的接引之下,再次踏入東初,從此開始他認真、踏實、精進的學佛歷程。他很喜歡週日去聽講經,師父在紐約的時候,狹小的大殿總是擠滿了人,自己只能在走道的中間或兩側,找一個小位子打坐,或站在最後一排引頸傾聽,當時的環境雖然不好,可是覺得就是有一股力量一直吸引他去。漸漸地,他加入了義工的團隊,音控組長的工作自然落到他的頭上,把老舊的音響設備加以維修、設計、改裝,使得音效更優質,讓禪眾聽得更清楚,原來音控是陳師兄諸多才華之外的另一強項呢!

英文版《禪與生活》是他入門的第一本書,果謙法師送這本書給他時,告訴他這是正信的佛法。第一次聽到正信的佛教這句話,令他非常震撼,仔細拜讀之後,更是深信不疑奉為圭臬,多年來對佛法的尋覓與渴望一下子得到解答,他找到了!真正可以學佛修行的地方就在這裡,雖然十幾年前早就來過了,然而卻錯過了,如今再回來,才發現這是一處寶藏!陳師兄說,以前看到拜香的人都是拿著一大把香,上上下下彎腰點頭地膜拜,像機器人一樣,可是他們的心呢?心放在哪裡?他們在想什麼?自小與香有緣,現在才真正了解香的意義,原來師父在《禪與生活》的開示是那樣清楚明白呀!「這是我第二個家,找到重要的佛法之家,真是令我非常歡喜而感恩!」

2006年師父在象岡道場親自傳授菩薩戒,陳師兄當然不能錯過。「當天師父一直望著我,然後說,今天你們在這裡,知道是有多大的福報嗎?」他聽了之後,眼淚立刻奪眶而出,覺得師父看穿了他,完全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受戒後,師父送了他一本簽名書《禪無所求》,上面有師父的親筆簽名。這是師父最後一次來美國,由於身體愈來愈不好,就沒有再來了。除了拜讀師父的著作,陳師兄決定參加繼程法師的精進禪十,一連5次,也是獲益匪淺。喜歡禪修的他從默照禪打到話頭禪,不斷休習止觀法門,「聞思修證」正是學佛學禪必要的四個歷程。學無止境、再接再厲是他心中已定的目標。

也是在2009年,東初禪寺有了擴建的想法,由於信眾日益增加,其實寺院早已不敷使用,如今有了這樣的願景,一切便有了開端。剛巧房產業是陳師兄的專業,他一聽到消息,立刻決定義不容辭地全心投入。在常華法師的帶領之下,大家一起努力了好幾年,才陸續買下左右鄰居4棟房屋,老的東初禪寺原本2棟的室內面積只有6500平方呎,現在已增加到35000平方呎,外加兩個空中花園7000平方呎。此時,陳師兄已身兼擴建工程項目經理,以及東初禪寺的執行董事,但他一秉初衷,永遠就只是一名盡心盡力全職義工。

對於未來有什麼期許呢?陳師兄開心的分享:「我已經有了新的義工工作了──電機電腦組長,這也是我最有興趣的事情。」擴建工程的硬體建設一天一天往前推進,陳師兄努力堅持守在現在的第一線;同時,他也發願:在未來的弘法大業中,不缺席!

(採訪/李青苑)

用「發願」與「還願」激發生命的能量

榮董故事分享陳阿軟菩薩

是什麼樣的力量會讓一位放學回家忙到沒時間寫功課的小女孩,從不心生抱怨?是什麼樣的力量會讓一位隻身在外打拼的女孩,即使沒錢也要想方設法解決父母的煩惱?是什麼樣的力量會讓一位挑全家重擔於一身的妻子、母親,能在工作之餘力行菩薩道與大眾結善緣?答案就是「發願」與「還願」。這位靠著「發願」與「還願」不斷激發生命能量的女性,就是已經圓滿六個榮譽董事的陳阿軟師姐。

在願力的支撐下度過重重難關
阿軟師姐的出生日,就在她祖父去世後的第3天,當她的祖母一聽到是女娃兒時,只說了一句:「女孩子有名字叫就好」,於是幫她取名「陳阿軟」。由於小時候家貧,大人們為了償還祖父治病時欠下的債務,馬不停蹄的工作,使得年幼時的阿軟師姐也一刻不得閒

地幫忙家事、協助農務,但她從不埋怨也不偷懶,因為她深知父母的辛苦,因而發願要儘早讓父母輕鬆一點。

19歲那年,阿軟師姐為了圓滿自己的讀書夢想,開始以半工半讀的方式生活,收入因而頓減,但只要父母有任何需求,即使自己已經窮得有一餐沒一餐,她還是會圓滿父母的願,因為她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牢牢記在腦海裡。

21歲那年,阿軟師姐與先生結婚,無奈先生雖然天文地理學識豐富,卻沒有耐心,無固定收入,全家經濟全靠她白天上班、晚上到夜市擺攤維持。雖然生活很苦,但她認為,這應該是她前世做太差,這輩子要來還債報恩;因此,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她總是發願勉勵自己「不靠別人,只靠自己」,並在願力的支撐下,度過了重重難關。

25歲那年,因先生的關係,師姐利用閒暇抄了一部《金剛經》,雖然抄完無特別心得,卻種下了學佛的種子。30歲那年,為了圓滿先生的願,阿軟師姐去借錢開了一家雜貨店,卻意外地開啟了她的學佛之路。原因是,為了要照顧雜貨店,她無法外出,但苦澀的婚姻生活仍需要心靈資糧的支撐,因此,她便利用空閒時間抄咒語、抄經文,幾十年下來,已經累積將近9000張B4大小的手抄經文與咒語。

皈依三寶並發願護持法鼓山
民國89年,在兒子碩士班同學的推薦下,阿軟師姐與兒子一起在中正高中於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加入法鼓山這個大家庭,之後就在新莊辦事處擔任義工及參加學佛課程。剛開始擔任義工時,阿軟師姐是跟隨果仁法師的媽媽到農禪寺和法鼓山的大寮揀、切菜;後來她被常賡法師調去擔任包子小組的組長,也因此從不會做包子,到後來成為能夠提供農禪寺、法鼓山及天南寺舉辦大小型活動時所需要的包子。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她總是默默在大寮中奉獻心力。

除當義工外,阿軟師姐也參加學佛課程,師父的書及智慧法語為她帶來莫大的感動與啟發。她覺得師父的一生很苦,她自己的命也很苦,但師父能夠發大願普渡眾生,自己也應該要效法師父,因而化感動為行動,將佛法及師父的法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聖嚴師父的名言「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更是讓阿軟師姐了解到,真正的富裕是心靈的富裕,而不是金錢上的富有,因此,她很簡樸地過日子,並將出租雜貨店及省吃儉用留下來的錢拿去認捐法鼓山的榮董,不僅為家人祈福也為護持法鼓山的理念而發大願。屈指一數,從民國94年為生病的母親認捐第一個榮董迄今,總共已圓滿六個榮董,目前則在為圓滿第七個榮董而努力。

因佛法的加持讓生命更加璀璨光彩
另外,聖嚴師父的「四眾佛子共勉語」與修菩薩道的《六度》,也是阿軟師姐依循的準則,並時常將其拿來檢視自己的行為。民國101年12月,農禪寺水月道場啟用前幾天的一個傍晚,阿軟師姐在做完義工騎機車回家的路上,於華江橋被一位年輕人從後面追撞,左右手指頭皆有部分斷裂,受傷住院。但當她聽聞撞她的年輕人家裡很窮時,便無條件與對方和解,並把受傷視為是自己的業,只要能夠解冤釋結即可;其實更重要的是,她不忍心讓這位年輕人因為這場車禍而遭受更大的苦。在住院3天後出院,阿軟師姐隔天就到農禪寺,雖然法師希望她多休息,她卻用還能動的手指頭繼續做包子、蒸包子;因為師父的「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這句話早已深植她的心中。

去年,阿軟師姐因為身體不適,去醫院做了檢查,在看報告時,醫生希望能夠有家屬陪伴,但阿軟師姐告訴醫生不用擔心,不管情況如何,她都能坦然接受,醫生只要告訴她如何處理即可。因此,即使是被診斷出罹患乳癌,阿軟師姐也勇敢接受,並配合醫生的指示治療,因為她沒有忘記師父送給弟子的法寶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一生經歷過無數的大風大浪,阿軟師姐不但沒有退卻,反而因為有了佛法的加持,讓她的生命更加璀璨光彩。如今,已經當了祖母的阿軟師姐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自在,她希望自己能夠無障礙的做到最後一刻,讓願心一步一腳印的實現。

聖嚴師父的《108自在語》有一句:「對於過去,無怨無悔;對於未來,積極準備;對於現在,步步踏實。」我們從阿軟師姐身上,似乎已經得到這句話最好的註解。

(採訪/陳如秋)

2021全球榮董線上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9月5日,榮董會首次透過ZOOM雲端視訊,舉辦全球榮董線上感恩聯誼會,並且同步在YOUTUBE直播,參與人數約600人。主持人提到,以前見面總要問時間和地點,現在則是要問ZOOM還是MEET?然而不論是ZOOM還是MEET,都希望大家MEETING TOGETHER ,HAPPY FOREVER。

會長黃楚琪菩薩致詞,關懷大家疫情期間,要常保心安平安。全球各區召集人與聯絡人菩薩,以佛法賓果的方式,隨選一字,組成一段溫馨的祝福,傳遞給榮董菩薩。隨後,大家一起聆聽師父開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將好久沒有相聚的榮董菩薩凝聚在一起。

生命故事分享,邀請到紙風車劇團與綠光劇團創辦人:柯一正導演。笑說自己反應慢、記性差,但其實最會說故事的柯導,曾經歷溺水、差點被火車撞、以及觸電三件事,在40歲生日那天,期許自己要活得不一樣,因為40歲之後的每一天,都是贈禮,理當珍惜。柯導回憶起1996年參與「五百菩薩走江湖」,登九華山時,因為想拍到絕佳鏡頭,不慎迷路,想起師父叮嚀「當你走不動的時候,念一句佛號走一步」,這樣一步一步,終於走出迷途,與大眾會合,那一次深刻體驗到活在當下的意義。

天籟歌者康吉良老師,為大眾演唱《你是阮的菩薩》。誠如歌詞中提到,一款米飼百樣人,一件衣要費多少工,咱的日子不是只有咱一人,隨時攏要有別人倒撒工。正是希望大眾常懷感恩心。

第二位生命故事分享,邀請到知名創作藝人柯有倫菩薩。有倫菩薩小時候隨父母到鐵皮屋時期的農禪寺,他說:「師公很幽默,將佛法生活化、簡單化,可以讓年輕人認真,覺得酷。」他的爸爸是創下飛越長城、黃河記錄,有「亞洲第一飛人」稱號的柯受良菩薩,爸爸的諸多創舉都有相當的危險性,這時,媽媽誠心念佛的身影,讓小小年紀的他留下念佛保平安的想法。娛樂圈的壓力不小,他可以平淡看待起落,認為創作和修行都要持續努力。他並在現場演唱《扛得住》,傳遞正面力量給榮董菩薩們。

方丈和尚在總本山,透過ZOOM勉勵大家,不論何時,都要「說好話、做好事、發好願」。方丈和尚分享「三三二二」念佛法,將最後的四聲佛號拆成兩次兩聲,能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念佛,用方法將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能幫助我們攝心。此次,別開生面的線上感恩聯誼會,在螢幕窗格中,大家揮手再見,歡喜圓滿。

(報導/孫美文)

2021/9/5全球榮董線上感恩聯誼會(精采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ckzqLv122Sw

全新一期榮董會線上讀書會(II)《禪的理論與實踐》於十月份「每週二」舉辦

諸位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平安吉祥!
邀請您加入【榮董會線上讀書會】LINE群組。
線上讀書會好評不斷,為了滿大家繼續精進學習的願,全新一期榮董會線上讀書會(II)《禪的理論與實踐》於十月份「每週二」晚上19:30~21:00舉辦,歡迎您自10/5(二)起繼續在線上共讀共修,非常感恩。🙏

(請擊點下方連結即可加入讀書會群組)
https://line.me/R/ti/g/zgycA1C6lr

10月23~24日第十三屆榮董禪悅營(因疫情取消)
歡迎加入「榮董會學佛群疑」社群~法師站上第一缐親自開示!!

榮董會於109年9月成立的「學佛群疑」群組,是一個專供成員們提出在閱讀聖嚴師父相關著作以及修學佛法上之疑問的平台。成員們提出問題後,由法師於線上回復;成員們也可以分享個人學佛心得及互相交流討論。

為了協助更多菩薩獲得正信佛法的引導與開示,群組近期變更為社群,以容納更多的成員,歡迎菩薩們擊點下方連結加入「學佛群疑」社群,以精進佛法正信知見,增長智慧。
※因社群成員人數受限,目前僅邀體系內的菩薩,請勿轉傳體系外菩薩。

(請擊點下方連結即可加入)🙏
學佛群疑LINE社群

2021年09月05日(日)

全球榮董「線上」感恩聯誼會 (地點: ZOOM+YouTuBe直播)。

2021年09月07日(二)

線上讀書會(I) 《止觀禪》(時間:9/7、9/14、9/28每週二)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