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89期 2022.03.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以菩薩行建設人間淨土
【方丈和尚開示】
菩薩的百寶箱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名門閨秀揮灑畫筆勇闖抽象藝術
福慧深厚結緣法鼓解脫世間煩惱—侯翠杏菩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陳隆昌菩薩
  指尖上的音符~身在哪裡、心在哪裡~
譜出生命樂章—林明慧菩薩
  從自心淨土到人間淨土~信、願、行—蔣惠鈺菩薩
【特別報導】
為全球信眾普傳心燈 推廣心靈環保續師願
【通告】
第十四屆榮董禪悅營 (雲來別苑)~因防疫政策取消
  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台東信行寺)~因防疫政策取消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2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以菩薩行建設人間淨土

「菩薩行」,是指菩薩的行為,包括心理、語言、身體的三類行為。心理行為,包括智慧心、慈悲心、感恩心、清淨心等,是屬於觀念的、思想的;語言行為,是指隱惡揚善、讚美道德、弘揚佛法;身體行為,是指放生、救生、護生等關懷工作。也可以說六度四攝等,都是菩薩行。菩薩重視心行,尤過於身語二行,例如持菩薩戒者,不僅慎防身口二業,尤其防止起心動念處的不傷菩提心。

「菩薩行」在《維摩經》中專設一品,目的是在「教化眾生」,修諸功德,饒益眾生,舉足下足,都在道場,樂修無量道品之法,而又心無罣礙。至於我們凡夫眾生,初發心的菩薩,雖不能全部清淨,也當隨時檢點。說話的時候不要不經思考脫口而出傷了人,「三思而後說」,考慮妥當了再說;當說慈愛語、慰勉語,樂說佛法,而不說世間煩惱語。

從身體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一樣的,有人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行為,做出奇怪的舉止,就不是菩薩的行為。發生這種情況的話,則要提醒自己,謹慎小心,不要輕舉妄動。現代人常有的街頭運動,就是一例。

曾有人對我說:「現在的社會不行了,如果不走上街頭,我們就沒有救了,聖嚴法師你也趕快來呀!」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說:「請讓我想通了,再跟你去。」因我不能說他們是對或是錯,我不想隨便跟著群眾上街頭,除非已經清楚,是為弘揚建設人間淨土的佛法。

參與街頭運動的人多半是盲從的。比如有個人,站在路旁的樹下看一群螞蟻上樹,馬上會引來一大群人圍在他後面爭著看,並且競相詢問:「大家究竟在看什麼?」一旦發現只是在看螞蟻爬樹幹,馬上又會一哄而散。這就是群眾的好奇心理,使人身不由己。

一位菩薩行者,是要凡事三思而行的,心裡了了分明,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做什麼。對自己有益,對他人無益者是壞事;對自己有益,對他人也有益的是好事;對自己無益也無害,但對他人有益的是大好事;而對大家有益但對自己有損的,則是最大的好事。

菩薩一向所行,均為捨己利人之事。為成就他人,奉獻自己之時間、體能、知能、智慧而不求回饋,無怨無悔,方為真正的菩薩行者。

(摘自《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

菩薩的百寶箱

◎果暉法師

赤腳上小學的年代,鄉下的婦女們少有機會去三、四公里外的街鎮上購物。記得有一天,看到有人挑著兩個漂亮的八卦形大木箱,裡面裝著種種的化妝品、什物等,到我家庭院來向媽媽兜售,這是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的「百寶箱」。

現在知道:菩薩也有「百寶箱」。一般人,只要學到一種專業,便能夠立足於社會。而菩薩為廣結善緣,只要有利於他人的一切善行都要學習,也因此能夠鍛鍊出多種,乃至百百種的能力,這如同隨身攜帶「百寶箱」,隨時視對方需要,給予相應的幫助。

行菩薩道是發心以利他來利己,如何利他?比如我們的言行舉止,使對方覺得親切、善意、溫暖;或是我們付出耐心、愛心、慈悲心待人,讓他人感受到快樂、幸福,這就是行菩薩道。菩薩道的法門是六度四攝一切行。其中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從慈悲心開展的行動,而為成就他人的大方便。

布施:以做義工為例,便是奉獻自己的時間、體力、心力及智慧,凡是有益於他人之事都可以做財施、法施,甚至無畏施。

愛語:是以鼓勵語、關懷語、誠懇語、慰勉語等,對待與我們接觸的所有人——無論家人、朋友、職場同仁,或是網路留言互動的對象都是。在網路資訊無遠弗屆的社會中,言語與文字的影響力往往非常直接而快速。聖嚴師父勸勉大家:「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即提醒我們謹言慎語的重要。開口前,先在心中過濾一下言詞,想想這樣的話說出來,是否於人有益?

利行:是幫助他人、有利於他人的行為。最好的利行,是幫助他人成長,同時也容易幫助自己成長。

同事:即待人如己。佛教經典常提到,佛與菩薩為了要救濟眾生,常變現千百億化身。有時化身為小菩薩、有時化身為老菩薩,還可能化身為身心不自在的菩薩等,如《大般涅槃經》說有病行的菩薩;便是以眾生可以接納的身分或形象融入人群,而容易去接觸他們,進而影響他們也成為菩薩行者。

另一方面,在對待所有人的當下,也要想到對方也是以菩薩化身來度我,來成就我修福修慧。能夠如此想,每天的生活必能充滿禪悅、法喜。

(轉載2022年2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2年03月19~20日 第十四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雲來別苑)。因配合宗教場所防疫規定,住宿需維持一人一室,本活動無法提供住宿場所故取消
2022年04月08~10日 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因配合宗教場所防疫規定,住宿需維持一人一室,本活動無法提供住宿場所故取消
2022年04月17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2022年04月23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寶雲寺)。
2022年04月24日(日) 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2022年09月17~18日 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2年10月07~09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2022法鼓山祈福皈依大典
  2/19~5/14「智慧與經典」系列講座|花蓮精舍
  2022自覺工作坊
  大悲咒LINE起來2.0
  法鼓山線上 每日早/晚課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上半年新開班
《福田班》2022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2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名門閨秀揮灑畫筆勇闖抽象藝術,福慧深厚結緣法鼓解脫世間煩惱

專訪榮譽董事侯翠杏菩薩

一走進侯翠杏菩薩位於光復南路的工作室,白色的空間掛著她不同時期繽紛的抽象畫作,窗外的陽光灑落,跳動的樹影映照到室內。此時,翠杏菩薩的同修張醫師細心對照手機裡記錄的畫名和他自己寫的詩詞,熱情導覽翠杏菩薩的抽象畫:「老師的畫每一幅都是獨一無二的…。」長年住在夏威夷執醫的張克明菩薩,去年退休後,就設定目標要為同修翠杏菩薩的創作配上詩詞,而他口中說的「老師」正是有華人世界第1位抽象畫女性畫家之稱的翠杏菩薩。看著同修對自己的作品如數家珍,翠杏菩薩笑著說:「我常笑說,他應該是先愛上我的畫。」

和許多畫家困苦的創作過程大為不同,翠杏菩薩是台灣知名東和鋼鐵前董事長侯政廷的長女,從小生長在衣食無虞的環境,青少年時期便曾隨李石樵先生習素描、顏雲連先生學油畫,她的藝術創作環

境非常富足,以致於天生有著樂觀開朗的個性,透過畫作展現出繽紛多變、大膽奔放的抽象風格。近來忙著籌備2022將在國父紀念館「國家畫廊」舉行的大型個展以及4本書籍,翠杏菩薩忙得不可開交,透過爬梳資料的過程,檢視自己的人生。

生命的死別,與佛法初遇
佛曾說:「富貴學道難」,但是翠杏菩薩早在30幾年前就創作「禪」系列作品,創作時常常36小時不停筆、不吃飯、不睡覺,一心投入在創作裡。說到與佛法的初遇,便不得不提起悲傷的往事:「1977年我在美國念書,當時在日本念書最小的弟弟意外過世,當時,我整個世界都變了。但是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和阿嬤到廟裡祈福,拿了一些佛法的書回家看,一知半解。當時也還不知道名師在那裡,只能自修。」直到1992年,有善知識推薦侯菩薩參加聖嚴師父帶領的第一屆「社會菁英禪修營」,才和佛法接上軌。

鐵皮屋寒流中感受佛法的溫暖
「當時我們在還沒改建的農禪寺禪修,睡的是像鐵皮屋頂的工寮,我穿著6件衣服、4件長褲,冷得直打哆嗦。晚上睡覺時冷風就從牆縫中灌進來…。」遙想著30年前的往事,翠杏菩薩眼裡閃閃發光,「那3天在物質生活上是人生的低谷,但在佛法的境界中卻是前所未有的滿足、豐收、快樂。」短短幾天的禪期,翠杏菩薩猶記得自己閃了腰、受了風寒,果燦法師將玉石煨暖幫她舒緩腰傷、煮薑茶排寒氣,「法師們都非常照顧我們,就是要我們一心一意、萬緣放下,專注聽法。」

禪修期間最讓翠杏菩薩感動的是師父無聲說法的身教。「天氣那麼冷,師父總是穿得很單薄。有天戶外經行,外頭下著大雨,我們戴著斗笠、穿著雨衣,師父身上卻沒有斗笠、雨衣。師父每天都關心我們的生活起居,深怕我們吃不慣、睡不好。而且我們那麼多人,師父似乎記得我們每個人。」有次師父引導大家聽外面風、蟬的聲音,問大眾:「還有沒有人還可以聽到其它聲音啊?」整個安靜的禪堂就翠杏菩薩舉手,師父便笑著說:「妳一定是個藝術家!」透過菁英禪修營被聖嚴師父領進門後,皈依的翠杏菩薩法名「果界」,「這個名字取得真是太好了,透過藝術,人和人是沒有界限的。」

捨身公益,隨緣自在
在師父的感召下,向來熱心公益的翠杏菩薩投身參與「菁英禪修」的義工,擔任上行堂打菜。同時也應聖嚴文教基金會舉辦「四它成長營」的邀請,扮演師父的分身去演講;提供家族的豪景飯店供法鼓山舉辦佛教論壇、接待外賓。同時也參與成立體系的合唱團、協助成立法緣會…等。個性開朗大方的翠杏菩薩,凡只要慈善活動,她都盡全力投入,走秀、跳舞樣樣都來。她記得有次要搭商務艙飛紐約,在機上巧遇師父和隨行的菩薩一行3人擠在經濟艙,「我一直覺得很不好意思,想和師父換位置,師父怎麼就是不肯。整趟旅行我很不安,想到就去求師父跟我換位置,最後師父說:『妳怎麼學了佛法還不知道什麼叫自在嗎?』」說起這段往事,翠杏菩薩滿是慚愧和感動,「這就是師父,總是很尊重每個人,他的佛法不是說教,而是用身教去感動週遭的每個人。」

佛法和創作,走過人生低谷
30歲就應文化大學的邀請,回台灣擔任家政系主任。才華洋溢、家境優渥、成就非凡的她,在愛別離苦的人生課題,卻幾經低盪。1977年小弟意外過世,1989年父親往生。之後,在摯愛的母親過世同時,個性單純的翠杏菩薩,竟被認識10幾年的吳姓醫師乾弟弟夫妻騙走多件價值不菲的名畫,當中包括趙無極、朱德群、弘一法師的作品。「這些畫價值不菲是一回事,讓我難過不解的是,這個乾弟弟從發現胃癌、從嘉義北上治療,我當時在文大擔任系主任,下班時還帶著補湯照顧他。有一次他進ICU,情況危急,我幫他找了榮總的醫師插管,救他一命。這件事讓我對人性產生懷疑…。」遇到生命中無解的苦,翠杏菩薩將內心的抑鬱透過畫作抒發,那段期間,作品色調不若過往亮彩熱情。但是,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她始終沒有忘記創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還好,我的個性樂觀,總是想著,被騙總比騙人好,何況修行後必需放下那些亂象了。而且,我現在也沒有什麼可以再被騙的了!再加上佛法的學習,常常難過傷心後,就忘了這些事。」端莊優雅的她,講起過去的往事,依然保持一貫的氣質大度。

空性智慧,法爾如是
身為華人畫壇先驅的女性抽象畫家,翠杏菩薩一直以來堅持多變的畫風:「要畫抽象畫一定要有想像力和思想度,唯有抽象畫才能表現藝術的深度。有人問我為什麼畫風這麼多變?求新求變本來就是藝術家的本質;每個人的生活,不是每天都不一樣嗎?師父不也教我們要面對無常變化?」她手上拿著聖嚴師父的《智慧100》著作,書頁多是折起的痕跡:「每個人家中都要有這一本書,生活上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學習好好照顧自己。」她非常感恩此生有因緣與聖嚴師父結緣,學習正信的佛法;同時也能幸運的發展自己的天賦,透過畫筆,述說世間萬象、宇宙萬法。

(採訪/施心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專訪榮譽董事陳隆昌菩薩

大寒前一周,天氣時而清朗、時兒細雨霏霏,面對跌宕起伏、尚未見底的擾人疫情,讓人心情緊繃、片刻都無法鬆懈。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隨時充滿各種不確定挑戰,因為佛法,讓我們可以從容應對!

企業經營理念
陳隆昌榮譽董事經營汽機車等組裝新車生產用緊固件、特殊螺絲、螺帽,冷鍛件及精密五金(沖壓)零件、機加工件等,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外各大汽車、機車、堆高機等生產廠商,及全球前三大汽車OEM零件集團。

陳師兄經營的亨邦公司,成立迄今已三十多年,始終以品質卓越

(零PPM)、技術前衛(創意工法)、管理到位(TS16949)、有效成本專業服務,作為企業經營理念。

學生時代結下的佛緣
陳師兄曾經就讀智光高級商工職業學校,該校因創辦人南亭老和尚,為紀念其師父智光大師而得名。

智光商工在籌建時,即確定以大乘佛法出世的精神,興辦職業教育,服務社會大眾,並秉承智光大師一生興辦佛教教育,與晚年極力獎挹青年之遺志而設校。於籌建佛教智光職業學校時,即在不抵觸政府法令,及依循學生個人志趣原則下,附設佛學課程,並另創立佛學研究機構,以收化導人心、傳播菩提種子之效。緣此,陳師兄學生時代即與佛教結了善緣。

歡喜學佛
約莫10年前,長期在崑山經營汽車零件事業,也是黃楚琪會長扶輪社友的隆昌菩薩、鄭翠娟菩薩賢伉儷。即曾經由黃會長推薦,參加「自我超越禪修營」,認識法鼓山。

陳師兄特別感恩黃會長的推介,讓自己有因緣參加三天的菁英禪修,開啟師兄學佛與親近法鼓山殊勝因緣。禪修期間,在方丈及眾多法師開示引導下,讓師兄有機會對人生觀及萬事萬物,產生不同的見解與領悟。

隨著對佛法的進一步認識,漸漸解開過往人生的困惑與迷失,更引導師兄認清未來正道的方向,覺今是而昨非,重新調整人生觀及應對萬事萬物的態度,啟發新思路。師兄感恩修學佛法,讓自己受益良多!

心經甚深空義的啟示
師兄曾經聽聞聖嚴師父講授心經,受益師父輕鬆詳實的開示,了解五蘊皆空的甚深法義,頓然解除自己過去對於「空」義所產生的種種困惑與誤解,進而學習到「空」的智慧。所謂「空」,並不是消極頹廢的不作為,反而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生命有很多的磨難,看似簡單,卻找不著下手處,「知易行難」啊!

謹遵循師父教誨,凡事不求速成,提醒自己一步一腳印,老實從眼前的人、事、地、物真誠對待做起,「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朝著師父開示的積極人生觀與快樂的修行道路前進。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陳師兄單純感覺台灣目前經濟環境不若從前蓬勃,大額勸募相對吃緊,本著無所求的善心,慨然應允楚琪會長邀約,歡喜認捐一席榮董。

聖嚴師父常言:何謂菩薩行?利他為第一!雖然師兄謙虛自己書讀得少,對佛法也還未深入,但認捐榮董的起心動念,卻與菩薩行理念相吻合,也與《金剛經》揭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精神不謀而合,不由得令人衷心讚嘆!

(採訪/劉美諄)

指尖上的音符~身在哪裡、心在哪裡~譜出生命樂章

專訪榮譽董事林明慧菩薩

做事把握因緣、隨順因緣,與人相處總是廣結善緣;嚮往禪修卻不太了解禪是什麼,也常搞不清楚聖嚴法師與證嚴上人的林明慧菩薩,在訪談過程中娓娓述說了學佛前,誤打誤撞與法鼓山結緣的經過。明慧師姐擔任師範大學的專任教授,是活躍於樂壇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由於系上長輩同仁李靜美菩薩(聲樂家)想找伴參加菁英禪三,當時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三天禪修最深刻的覺受是腳痛,雖然在分享時,有菩薩體驗到頭不見了、手不見了,自己倒是從頭到腳都在,而且還痛的不得了!」這就是真切率真的林明慧教授第一次參加禪修的心得。

義工菩薩的真心、誠懇打動我心
明慧師姐分享當時法鼓山還在建設中,但進入法鼓山的感覺,什麼都井然有序、非常整齊清潔,跟以前到過的寺廟感覺很不一樣,簡樸中讓人身心安定。

禪三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聖嚴師父每天會有三次的開示,師父開示內容總能碰觸到她的內心,很受用。當時師父的開示也有錄影,為了能再聽到禪三的開示,就回去參加共修,很珍惜每三個月一次的共修會,能聽聞師父開示。

最感恩、感動的是義工菩薩無私的付出,與小組裡輔導法師的細心殷切照顧。當時寮房在臨時寮,報到後收到一件供禪期時穿著的T卹。在禪期中,中午有休息時間,可以自由運用來休息、拜佛等。一天趁著午休,明慧師姐想把T卹洗洗然後去睡午覺。有一位義工菩薩看見自己要去洗衣,就過來拿衣服要幫忙洗,但這怎麼可以呢?因為學員不能講話,所以兩人就拉拉扯扯,結果義工菩薩說:「你們這些菁英平常都很忙,上山來一趟很難得,應該多把握時間去禮佛、拜懺、靜坐,這些小事我們來。」。義工菩薩發自內心的誠懇,到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動;而她當時也覺得很慚愧,沒敢去睡覺,就拜佛去了。」

教學相長、利人便是利己
明慧師姐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對於師父辦教育很感動、佩服。從聽師父的開示及著作中更深入認識師父,總覺得不管什麼時候、碰到什麼問題,隨手拿一本師父的書看,總能從中獲得啟發、安定身心。

而師父一生遭受諸多苦難,非但沒有被打敗,反而將所受的苦變成利益眾生的資糧,更是讓明慧師姐欽佩。

明慧師姐常跟學生分享貝多芬的故事: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作曲家,耳朵靈敏,但突然聽不到,過的非常痛苦,本想一了百了,但他有個信念:要把藝術留下來!在沒有完成他要做的事情前,他不離開。貝多芬將所受的苦化為使命與行動,轉化到音樂上,因此他的音樂蘊藏著一股生命力,非常激勵人心。這也是聖嚴師父示現的精神,將自己所受的苦轉化為利益眾生的信念──遇苦、知苦、解苦。

聖嚴師父常說他碰到一個人,第一件事就想說「我能夠為他做什麼?我可以給他什麼?可以怎麼樣來利益他?」,這精神也影響了明慧師姐的教學。每位學生的狀況、條件不一樣,在教學上,明慧師姐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幫助學生提升。他現在缺的是什麼?是技巧無法克服?還是音樂的詮譯?需要多看一點書?還是多聽一點什麼?什麼樣的教法對他比較好?而在思考學生的需求及協助解決問題的同時,明慧師姐發現自己也從中受益,例如解決了某些音樂上的盲點,或某些情境更深化、更清楚了。

細水長流、不間斷學習
學習要靠自己,不能間斷!這不僅是鼓勵學生的話,也是明慧師姐自己修學佛法的歷程。她不僅是優質的老師,更是精進、聽話的學生。雖然誤打誤撞進入法鼓山參加菁英禪三,禪期圓滿前師父說可以皈依受戒,當下她就皈依。之後沉浸在師父浩瀚的書海中,其中師父在《雪中足跡》的開示:「我的修行和我與佛陀的關係,遠比社交更重要。」師父把畢身精力奉獻在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上,這也引導明慧師姐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慧命可以一直好好的一世接一世延續下去。

明慧師姐與禪期裡的輔導法師果理法師因緣很深,一直保持互動。法師勉勵要授菩薩戒,因菩薩戒一受永受,不會因肉身敗壞而消滅,種下的善根會一直存在,因此她也報名受戒了。從親近法鼓山後,透過法會、講座、法鼓講堂等聽法師開示,明慧師姐善用自己方便的形式與時間,從未間斷佛法的薰習。深深體會佛法、禪修的力量是潛移默化的,師父倡導的禮儀環保、心靈的環保等概念已轉化為行動,運用於生活中。

明慧師姐分享親近佛法20多年來不曾間斷,感受到學佛真的很幸福,身口意也在無形中得到調整。最具體的就是父親生病時的那段時間,誦經迴向時覺得應該要吃素,就開始茹素。也察覺到自省能力、覺照能力、覺知的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為例,現在升起的感恩不再是單一的,是較全面、周全的。例如衣服,知道一件衣服的形成是透過不知名的菩薩一關一關完成,因此感恩眾緣合和。而自心更是感恩父親往生的佛事期間,法師、義工蓮友們的關懷協助,讓父親人生的最後一件大事能莊嚴、圓滿地完成。

對於護持榮董也是誤打誤撞。自參加禪三後,到道場參加講座、法會…等,只是持續發心,沒有設定成為榮董,也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成為榮董。2016年因為父親生病往生,為幫父親做佛事,才發現自己是榮董。

五根齊用,譜出生命樂章
佛法對生命的影響除先前的分享外,明慧師姐更以她的職業鋼琴彈奏為例說明。鋼琴演奏可說是五根齊用,手在彈奏每個鍵時輕重拿捏要得宜,耳根也要很靈敏地細察每個音符,看譜、背譜更需熟練,專注並融入意境情節,同時諸多的因素須配合,都跟佛法密切相關。聖嚴師父的禪修要領十六字箴言──「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明慧師姐時時用上,套用在彈奏鋼琴或授課時,就是「手指在哪裡、心就在哪裡,全身清楚放鬆」。

清淨悠揚的樂音跟佛法相似,也是一種良藥,時時撫慰人心;也唯有演奏者身心全力以赴、全然融入,隨音符流轉波動,融入當下的樂章生命裡,才能扣人心弦。

成長的動力始終來自於自己,尤其是學習佛法。這似哲學奧妙又近似科學實證的從根向善,唯有持續綿綿不斷,開啟正信的大門,朝著目標邁進,有朝一日自然能有所獲。

(採訪/曾美煖)

從自心淨土到人間淨土~信、願、行

專訪榮譽董事蔣惠鈺菩薩

一念生起 廣結善緣
生命往往有很多的偶然,看似不經意,卻帶領著人們一步步編織自己的人生地圖。惠鈺師姊回憶自己大學畢業後在台北工作,一次返回故鄉宜蘭,在家附近看見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廟宇,年久失修,一個念頭升起,回家與男眾老菩薩提是否可以將這廟整修一下,讓附近的長者有個寄託、聯誼之處。父親是位樂善好施的菩薩,當下非常歡喜、贊同,之後即為這個廟宇成立管理委員會,募款重建。這座廟現在不只是當地菩薩的精神寄託,不時也會有菩薩們從遠地搭遊覽車來參拜,每次回家經過,看見長者、鄰居在此聯誼,內心感覺非常溫暖歡喜。

因緣際會 皈依三寶
孩子讀小學時,因導師是另一佛教道場的義工,惠鈺師姊開始接觸佛法,並參與募款,後來為了孩子就學而移民加拿大。

初到溫哥華,在一位台灣朋友的邀約下,曾到法鼓山溫哥華道場參加兩次的讀書會。道場很莊嚴、殊勝,義工菩薩們大部分來自台灣,很親切,很有回家的感覺。但去道場兩次後,這位朋友回台灣了,也斷了去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的線,那時對法鼓山的印象不深,但對山徽特別有印象。

一次在去造訪其他道場途中,因車子一時開過頭,在回頭尋找時,看見法鼓山的山徽,這似曾相識的印象引起了她進入參訪的動機。當時已是傍晚時分,義工菩薩熱情招呼、邀約參加晚課。第一次參加晚課的感覺很殊勝,兩週後,她再次去道場參加活動,活動結束後,義工菩薩邀請她參加即將舉行的佛誕節活動,並說當天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會親自主持皈依大典。

惠鈺師姊當下提出心中的疑問,皈依後需要做什麼功課?義工菩薩解說,皈依的意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皈依後要修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惠鈺師姊回憶自己當時很直白的反應:「在加拿大就是要喝紅酒的,煮菜也要用酒,那該怎麼辦?」義工菩薩巧妙地回答:「喝酒可以,不要喝醉就好,慢慢改。」剛好在附近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聽到後就說:「皈依其實很簡單,就像我們上大學要先去註冊,你學佛就來註冊,就這麼簡單!」就這樣,104年的5月,惠鈺師姊報名參加皈依大典,正式成為佛弟子。

出坡體驗 放下自我
惠鈺師姊分享在溫哥華道場因信眾相對於台灣不是很多,因此與法師、義工菩薩們都很親近。她有位朋友的同修是外國人,假日也會去幫忙割草、澆水,讓她覺得佛法的力量無邊,沒有中外之別,大家都能受益。有一次去參加法鼓山的追思祝福法會,讓她體驗到整個追思祝福的流程,不僅簡樸、莊嚴,也讓生者、亡者兩相安,非常殊勝。法會圓滿後,需要出坡,當時她內心疑惑著,出坡?岀坡要做什麼?法師解釋,岀坡就是幫忙打掃。當時因身段尚未放下,心想最好不要去洗廁所,結果當日的任務就是清掃廁所。經過兩次洗廁所的體驗,她調整了自我身心,不僅把有形的廁所洗得乾淨,自心也像清除垃圾後的明亮一般,讓她學習到縮小自己,修正自己的習氣。

104年末回台灣後,在同修宋後宜社團的好友林茂林菩薩的接引下,惠鈺菩薩陸續參加讀書會、聖嚴書院佛學班、福田班、自我超越營…等,繼而在長青班擔任關懷員,2021年更報名參加禪學班。她的精進用功令人讚嘆!

自心反觀 慈悲喜捨
學佛之後,惠鈺師姊覺察到自己更能反觀自心;透過禪七的過程,慢慢發現內在的自己,如何喜樂的與人相處及獨處,從中更深一層的了解,什麼是慈悲、智慧。例如:男眾老菩薩臥病20年,女眾老菩薩對於子女既要忙工作又需照顧父親,深覺不好意思。惠鈺師姊則以佛法觀念讓女眾老菩薩了解,父親受苦是讓子女們體會健康的重要性、並讓手足更融洽的分擔養育之恩,這些是子女應該要感恩的。而後於水陸法會時誦經迴向,祈求佛菩薩慈悲加被,如果有機會康復,就讓父親身體安康,如果因緣已盡,就讓父親離苦得樂。誠心總能得到佛菩薩的感應,就在水陸法會圓滿十天後,她的父親安詳往生。

認捐榮董 法喜充滿
是甚麼因緣成為法鼓山的榮董呢?惠鈺師姊說,之前因接觸過其他道場,看到很多人布施好像是為了名,因此對布施並不積極。然而這一兩年的疫情,整個大環境、人的互動都受到很大影響。有一天在誦持《金剛經》時,經文的「布施」盤旋腦海,想起疫情期間,信眾不方便到道場,但道場的基本開銷不會減少,因此,心底燃起積極護持道場的念頭。在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對的,是關心道場弘法利生的工作沒有停止,但現實開銷卻是存在的,因此,除去心中故有的印象,不再罣礙外在的名。行善最樂,轉個念,用平常心看待不平常的事,感覺到自己做了一件對的事情,因而法喜充滿。

自心淨土 片片淨土
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惠鈺師姊不但自己與同修一同親近法鼓山,也積極善巧邀請好友們一起來接受佛法的薰習。她認為,在學佛的道路上,同參道友的互相勉勵非常重要,大家一起精進,就像一堆很旺的炭火,如果把其中一個炭火拿走,這個炭火一下子就會滅了。勤修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調伏自己是影響他人的第一步。佛法的好一定要自身先體驗應用,分享出去才有力量。信、願、行,從自心淨土起修,讓佛法的好透過一片片小淨土的建立,進而推廣成爲一片片大淨土,那麼淨土就在人間。

(採訪/曾美煖)

為全球信眾普傳心燈 推廣心靈環保續師願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演中華禪法鼓宗……」在〈開山祖師讚〉及〈傳燈偈〉中,「2022法鼓傳燈法會」於2/12晚間7點展開,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帶領僧團於園區大殿主法傳燈,透過視訊連線與全球信眾共勉大悲心起、願願相續,持續推動創辦人 聖嚴法師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諄諄囑咐,共同傳遞慈悲智慧的無盡心燈,讓世界處處光明有希望。

在傳燈儀式前,僧團法師透過靜坐念佛,在聲聲不斷的「阿彌陀佛」聖號中,共同緬懷師恩,接著觀看聖嚴法師影音開示「心靈環保的方法-安住現在」,憶念恩師的慈悲教誨;最後全球四眾弟子共同發願、迴向,圓滿傳燈法會。

今年是法鼓山推動心靈環保30週年,在 聖嚴法師捨報圓寂13週年緬懷日,方丈和尚表示,感恩恩師 聖嚴法師創辦法鼓山,讓我們可以聽聞學習漢傳佛法,而師父告訴我們報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分享佛法使人受益,猶如河流的水向下傳播,要學習歷代祖師精神,讓佛法代代相傳。

新冠疫情進入第3年,方丈和尚勉勵大眾更需要有一顆安忍的心,共同學習以平常心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同時調身調心、安身安心,累積弘化的資糧,蓄好電再出發,向世界發揮我們的影響力。方丈和尚最後帶領大眾感恩守護全人類身心安全的善緣,鼓勵一起發大菩提心,祈願人人身心健康、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多次參與傳燈法會,喻璇表示,透過網路連線,她雙手捧著印有 聖嚴法師所撰〈菩薩行〉的燈缽,在梵唄聲中心情總是會感動,彷彿法師的身影就在身邊,她也發願開啟新一年的願行,學習為他人點上一盞佛法心燈,照亮菩薩同行路,分享溫暖與光明。

「傳燈日對我來說是『傳承』,將此精神跟他人分享,讓燈火能生生不息。」杜怡萱表示,聖嚴法師給予她的寶藏,就是「有正確價值觀為基礎」、「未來就是現在」,懂得更勇於圓夢。她也以時時保持覺照,維持身心穩定的最佳狀態,做為續師願、報師恩的最佳方法。

「聖嚴師父的教誨提醒我,要用佛法提昇自己、感化他人。」法青會義工華頌恩說,在法鼓山學到佛法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或玄學,而是要練習活出佛的慈悲與智慧,希望能落實心靈環保,與人和睦相處,時時提起正念,維持良好作息與運動,運用自己的長處來奉獻社會。

賴瓊禎回憶當初聖嚴法師捨報圓寂時,那夜在園區誦念佛號到天明的心情,對師父是無限感恩。她時常誦念〈菩薩行〉,以不忘所發的初願,並將心靈環保作為日常生活的基礎,她說「聖嚴師父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佛法經典中的寶藏,更是從生命中體會到的慈悲喜捨」。

除了線上傳燈法會緬懷師恩,北美溫哥華、舊金山、洛杉磯三個道場,也將在臺灣時間13日上午7點,舉辦法鼓傳燈日專題講座,邀請僧大副院長常寬法師以視訊分享「中華禪法鼓宗心法運用」,連線方式請至北美各道場官網查詢。

(文/林雅櫻‧圖/李佳純、張曜鐘、林雅櫻)

報導轉刊自法鼓山全球資訊網2022.02.12

3月19~20日第十四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雲來別苑)

因配合宗教場所防疫規定,住宿需維持一人一室,本活動無法提供住宿場所故取消。

4月8~10日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因配合宗教場所防疫規定,住宿需維持一人一室,本活動無法提供住宿場所故取消。

2022年02月20日(日)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因疫情活動取消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