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90期 2022.04.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淨化的人生
【方丈和尚開示】
做義工為什麼要穿制服?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自利利他 快樂播灑學佛種子—王家培、許月琴菩薩賢伉儷

  開創平面到雲端的弘化先聲—陳雨鑫菩薩
  為利益眾生而學習、奔波與奉獻—謝純美菩薩
  提升自我,成就大眾—林蓉敏菩薩
【特別報導】
3/20花蓮精舍落成啟用典禮
【通告】
第十四屆榮董禪悅營 (雲來別苑)~活動取消
  4/24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地點:淡水)~活動取消。
  5/02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活動取消
  5/15榮董會禪一(地點:雲來別苑)
  5/22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地點: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3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淨化的人生

威儀和禮儀可分三大項目:心儀、身儀、口儀。心儀是有清淨心、有懇切心、有真誠心,這樣的人講的話,必能使人心悅誠服。不要懷疑別人、否定別人,而用標榜自己來肯定自己。如果一切作為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接觸多了人家自不會喜歡他;有的人則是沉默寡言,不善辭令,但以真誠懇切的心待人,倒是能夠贏得他人的信賴。這就是威儀和禮儀的功德智慧。

我有一些皈依弟子,在開始做法鼓山勸募會員時,總覺得他們自己不善辭令,大概找不到護持會員,也募不到款。我說:「如果會講話是花言巧語,你愈講人家愈怕你,認為你是騙子;如果不會講話而能誠誠懇懇地與他人接觸,人家便會相信你,會把淨資自動送給你。」這就是修心的功德智慧。

「相好嚴身」就是佛以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莊嚴身體,凡夫眾生沒有那樣的相好,當於一舉手一投足的待人接物,都要親切有禮。懂禮貌的人應見了人最好能叫出對方的名字,至少也應該記得對方面孔,見面時以歡喜心、恭敬心,合掌問訊,再念一句:「阿彌陀佛!」這種禮節,會使人感到歡喜,願意跟你親近。所以,禮儀就代表著相好。

每一個人都能從面部的表情及身體的動作,通過威儀禮貌,讓人覺得你是一位相好莊嚴的修行者。這在「身儀」方面,可包含坐、立、行動、舉手投足、低頭合掌等的姿勢,與人同行時、出入電梯時、上下汽車時的先後順序等等。萬一不曾受過禮儀訓練也勿自卑,但要謙虛誠實;待人一定要親切和善,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口儀方面,跟人講話時最好不用粗俗語、流俗語、低俗語,常帶客氣的敬語和尊敬,譬如尊稱對方某某居士、某某菩薩、某某法師,是尊敬的稱呼。跟自己的同門信眾之間宜互相稱呼師兄師姊;對於尚未皈依三寶的人士,宜稱呼他們先生女士,對年長的稱呼老先生、老太太,或稱呼伯伯、叔叔、阿姨也很好。

菩薩不需要用世間的虛榮來裝潢門面,也不用以珠光寶氣、穿金戴銀,把自己打扮得花花綠綠、庸俗不堪。就像繡花枕頭,外表很漂亮,裡面全是棉絮草包;至於內在的充實,除了知識學問的修養,更重要的是有誠懇心,對人要謙讓恭敬,要有恰到好處、適如其分的禮貌。這就是一種莊嚴,所以人的淨化是從心的行為淨化起,再從身體和語言的行為表現出來淨化人間。

(摘自《修行在紅塵》)

做義工為什麼要穿制服?

◎果暉法師

曾有菩薩問我:擔任出坡工作,比如從事打掃、搬運、清潔等勞動任務時,穿平常便服,豈不是更有利於肢體活動,也不必擔心把制服給弄髒汙了。為什麼做出坡義工工作,也要穿制服呢?

這是滿有意思的問題。以法鼓山團體為例,如果是第一次當義工,或是臨時發心做義工,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穿便服做義工;但若是長期來做義工,還是建議換上統一的制服比較好。

相信曾經參加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的菩薩,都感受到法會有一種殊勝莊嚴的攝受氛圍,這除了場地的莊嚴布置之外,那就是參加法會僧眾或信眾

菩薩們的衣著莊嚴。參加過總壇的菩薩也都看過,大殿門內上方,懸掛一幅聖嚴師父親自撰寫的「心地莊嚴」墨寶。

日本是大乘佛教盛行的國家,國民在日常生活中重視穿著禮儀,以穿著顯示敬業精神,應也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所致。在臺灣,一般較具規模的團體或企業,也會要求所屬成員出勤時身著統一的制服,即使為道場或公益團體做義工,主辦單位通常也會提供特定的服裝給大家。

擔任義工時,穿著整齊一致的制服,象徵一種團體的道風或整體精神。在出坡時,透過整潔、莊嚴的統一穿著,可讓人感受到我們是訓練有素的團隊,衣著整齊、服務周到、態度親切,而讓對方心生敬慕、嚮往。另一方面,穿著也提醒自己正在修行菩薩道,也是菩薩儀態教育的一部分,義工的穿著,正代表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服務奉獻,也是一種敬業精神的表現。

穿制服,看起來好像是生活的細節,不是什麼要緊的事,事實上很重要,衣著代表我們身口意三儀表現於外的象徵。做義工,穿著整齊、莊嚴、潔淨的制服,從服裝儀容上,代表我們團體的整體品質,更讓我們在無形中,發揮攝化眾生的教育功能。

(轉載2022年3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2年04月08~10日 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因配合宗教場所防疫規定,住宿需維持一人一室,本活動無法提供住宿場所故取消
2022年04月17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4月23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寶雲寺)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4月24日(日) 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5月02日(一) 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5月15日(日) 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2年05月22日(日) 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2022年09月17~18日 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2年10月07~09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2年11月1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2022年12月11日(日)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法鼓山活動資訊】
2022法鼓山祈福皈依大典系列
  2022各地清明報恩法會
  4/10 《禪一》 北投雲來寺
  法鼓山線上 每日早/晚課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上半年新開班
《福田班》2022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2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自利利他 快樂播灑學佛種子

專訪榮譽董事王家培、許月琴菩薩賢伉儷

留學、創業,一路走來盡是感恩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認為科舉考試是通達成功的捷徑,但是在王家培、許月琴菩薩的眼中,得到別人幫助一定要飲水思源,幫助別人就是體現真善美世界的不二法門。

家培菩薩生長於農家,自小便有慧根,知道努力讀書是指引光明前程的一盞燈。他拿著獎學金一路唸完大學,工作了幾年,便決定帶著未婚妻許月琴菩薩,前往美國洛杉磯繼續深造。當時不管求學或是就業,唯一的趨勢除了電腦還是電腦,因此他們倆也是選擇踏入這個電腦資訊科技的行列。「1981年到美國讀書,1985年向銀行借貸5000美元,從買賣電腦主機板起家,算是我們創業的開始吧!我們胼手胝足、白手起家,剛巧遇到經濟起飛的時代,真的非常幸運,也很感恩。」月琴菩薩回憶當時的情景。從兩個人開始,如今GST的員工已高達180人,還不包括外包合作的夥伴,而且,兩名

已成年的兒子現在也加入公司,開始慢慢接手了。其實,上天只會把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一路走來,如果沒有努力堅持的信念,沒有刻苦耐勞的毅力,沒有解決問題、迎向挑戰的決心,沒有對於市場導向敏銳的眼光,沒有把技術層面一再突破的能力,哪會有今天的成就呢?凡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他們的創業史是一頁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的記錄。

幫助青年學子受教育,讓生命翻轉
「如果一個人沒有機會受教育,生命就無法翻轉。尤其是貧困弱勢家庭的孩子,給他一點點力量,讓他有機會改變原來的生活。」這是家培菩薩自己的生命歷程,也是他心中的願望 – 播種發芽!後來,心中的念想在因緣成熟時化做了力量,在兒子們唸的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他的心願開始落實。美國的教育制度完善,豐富的資源均分共享,校友或社會善心人士支援學校的獎學金當然功不可沒,月琴菩薩積極參與家長會,希望進一步了解學校的中心思想和文化價值。當學校成立就職輔導中心的時候,需要家長的贊助,來栽培青年學子邁入社會,他們倆二話不說立刻投入,一方面是感恩學校把他們的孩子教得那麼好,豐富的人文素養和優質的生存技能無一或缺;二方面是想替華人爭一口氣,在奉獻的隊伍中,少數族裔不能缺席呀!

秉持「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的理念,他們所提供的獎學金還不只是這裡而已,在成立AJ Wang Foundation之後,每年頒發給近二十所社區大學獎學金,每學期約70~80位學生受益。「我們希望鼓勵中下成績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給他們,才能夠無後顧之憂,安心專心地讀書。」月琴菩薩說到這裡忍不住動容起來,在親自審核學生申請資料的過程中,她屢屢讀到人間愁苦的故事,人生來不平等,每個人生出於不一樣的家庭,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努力讀書與就業,脫離原生家庭的不幸,是她最樂於投入的志業。同時,家培菩薩的家鄉在林口,「惠林基金會」便是他與幼時好友一起成立的,同樣是一扇提供獎學金的溫暖窗口。另外,身為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的理事,他也大力護持西來寺和佛陀教育獎學金,培育年輕的佛教弘法人才。

受聖嚴師父理念感召,護持僧俗教育
與法鼓山的結緣,其實很早,月琴菩薩在學生時代就看過《學佛群疑》,喜歡探究生命意義與生死問題的她,對佛教基本上是嚮往的,但是礙於報章雜誌怪力亂神以及騙財奪色的報導,加上自己剛強執著的個性,以及自負傲慢的態度,要輕易進入宗教領域實屬不易。可是,因緣還是出現了!因為好友有意出家,拉著她參觀佛寺,月琴菩薩開始參加禪坐課、佛學講座,慢慢才把原來桀驁不馴的心給調伏過來,建立起對正信佛教的信心,1999年正式皈依三寶。2012年在朋友的接引之下,參加了法鼓山洛杉磯道場開光典禮,並且得以拜見退居方丈果東法師,雖是第一次進入法鼓山道場,感覺卻毫不陌生,因為聖嚴師父就是一位學問僧,畢生致力於心靈環保的僧俗教育,而法鼓山更是一所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佛教的發展有賴於兩個方針,一是年輕化,二是本土化。但是,如何引導年輕人接觸佛教,然後學佛修行呢?法青在美國發展的時日不算短,但是要留住年輕人在道場繼續學佛與做義工,似乎還必須加一把勁才行。於是,洛杉磯道場的Ashley師姐與其他菩薩集合眾人的智慧,研擬了一份發展提綱,兩年前邀請月琴師姐參與,立刻得到她許多的反饋,包括經驗分享,以及全額護持的承諾,於是「大學生禪佛教工作坊」College Student Chan Buddhism Workshop產生了!當然,這整個過程從開花到結果,完全得到監院常悅法師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法師的輔導,是沒有辦法達成任務的。《維摩經》(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第八】)中有一句經文:「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同樣地,洛杉磯道場也決定這麼做,一開始先釋出善意拋出誘因,發放獎學金給本地學生,在修滿十堂課及履行義工時數之後即可獲取。由於疫情的關係,目前採取網路授課,因此學生群從原本的南加州開始,現在已延伸至舊金山、西雅圖、溫哥華,以及紐約,目前有43名大學生和4名高中生參加線上上課,並且參與當地的義工工作。更好的消息是今年6月,這批青年學佛人與義工菩薩們將啟程到紐約象岡道場,親自體驗為期一週的生命學習營,祈願這一趟心靈之旅為明年參訪台灣法鼓山總本山的計劃,添上第一道亮麗的彩筆!

感恩榮董會提供學佛、護法、行善平台
108自在語中有一句話十分觸動月琴菩薩,她也一直活用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順境、逆境皆是恩人」。尤其是在面對逆境之時,經由善知識的指點,運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內化而超越,自我成長的速度無法言喻,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所以她非常感恩榮董會提供了一座真善美的平台,讓大家都能夠廣結善緣,由於同門的道情,從陌生人變成了一家人,在國內國外某一個角落,各自點亮自己的那一盞心燈,相互輝映,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家培菩薩和月琴菩薩將繼續秉持著「感恩、珍惜、回饋」的理念,時時記得聖嚴師父的智慧法語,只有方向,沒有一定的做法;走路的時候,腳跟要著地。在修行學佛、護法行善的路上,做一名自利利他的快樂播種者!

(採訪/李青苑)

開創平面到雲端的弘化先聲

專訪榮譽董事陳雨鑫菩薩

循著聖嚴師父的墨寶春聯進入雨鑫菩薩的公司,會議室牆面陳列與總統及各大政要、球星等的合照,顯示雨鑫菩薩的熱心與好人緣;而公關專長更呈顯在整桌各機關、學校團體的感謝授課獎座。進入董事長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聖嚴師父與雨鑫菩薩一家人的合照。雨鑫菩薩曾任台中縣副縣長、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目前仍身兼多個政府義務職與民間機構董事長,也是電台董事長兼主持人,更是聖嚴師父三十年以上的資深弟子。

佛化家庭精進布施
雨鑫菩薩出生於佛化家庭。父親是台南幫關係企業的中級幹部,而母親對佛法修行的精進與毅力自幼給他很深的影響。母親直到八十五歲仍打佛七,每日拜佛三百拜,不識字卻能念誦金剛經,他從母親身上體會到:布施是好習慣,與富裕或貧窮沒有關係!他們一家人皆廣種福田,支持台灣佛教發展。2008年母親病危,有一天晚上

雨鑫菩薩接到聖嚴師父親自慰問關懷老菩薩的電話,當時聖嚴師父自己身體有恙,卻仍惦記關懷弟子,時時處處給人佛法,傳遞心安平安,讓雨鑫菩薩一家人感恩又感動。

雨鑫菩薩的同修是大學同學,佛法亦修行精進,懷孕期間仍每日拜佛108拜。雨鑫菩薩就任台中副縣長期間,同修更在台北獨立承擔起照顧重病在床的父親與三個孩子的教養,讓他安心又感動,話談至此雨鑫菩薩紅了眼眶。而同修目前仍參加法鼓山各分支道場舉辦的精進禪七。

弘化正信佛教的推手
雨鑫菩薩高中時期就有因緣在東初老和尚的北投文化館自修讀書,後來經由出家姊姊的引薦,與聖嚴師父結下師徒之緣。雨鑫菩薩很認同聖嚴師父弘揚正信佛教與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的辦學理念,也同感續佛慧命才是究竟,《正信的佛教》正式出版前,曾自行印刷千本,弘揚正信佛法。除了認同支持聖嚴師父,一家人更積極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從父母親、岳父母到子女三代,共有七位法鼓山榮譽董事,也接引了許多親友與企業人士親近法鼓山。

雨鑫菩薩是台灣公關媒體的先驅,當時弘法仍以平面文字為主,雨鑫菩薩率風氣之先將弘法推上雲端。在中廣開設的「菩提之聲」節目中與釋昭慧法師共同主持,每週訪問聖嚴師父,做《正信佛教》與《學佛群疑》的問答,讓社會大眾認識正信的佛教,更釐清許多大眾對佛教的誤解,也為之後《大法鼓》的電視弘化奠定基礎。

法鼓山當年的各項弘化活動吸引新聞媒體關注報導,提升聖嚴師父的能見度與知名度,因而促成更多社會大眾認識正信的佛教、了解法鼓山的理念與精神,雨鑫菩薩正是當年安排召開記者會的幕後重要推手。

公關.公門.生活禪
雨鑫菩薩將禪法融入公關行銷的專業。誠如聖嚴師父在雨鑫菩薩的大著《公關.行銷.生活禪》中作序:「陳雨鑫居士,為禪的活用,開創了一片企業管理及行銷的天地,其最高境界是『不銷而銷』及『無招勝有招』,讓人耳目一新的企管觀念極受歡迎。」一年受邀演講一百五十場,可以見得雨鑫菩薩將禪活用於公關行銷的效果,與其受歡迎的程度。

1999年雨鑫菩薩前往台中縣任職副縣長時,將聖嚴師父賜予的墨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掛在副縣長辦公室中,這是他最愛的一段佛門偈頌,時時勉勵自己及時修行。而擔任台中縣副縣長不到半年就遭遇921大地震,震災當下聖嚴師父立即關切災區的需要,雨鑫菩薩反應受災百姓與救災人員遭受到強烈的心靈傷痛與驚懼不安,因此師父除了在第一線救災之外,也投入大量資源,提前展開災後長期「心靈重建」的任務,這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正是法鼓山淨化人心、安定人心的實踐。

921大地震中,雨鑫菩薩負責第一線指揮救災、安置、重建,過程中感受到許多生命的示現,聖嚴師父提點多念「觀世音菩薩」。師父讓雨鑫菩薩安心,更體會到「人在公門好修行」,而修行的歷程也讓自己的心地更加光明。

雨鑫菩薩常常與人分享《108自在語》,覺得其中最受用的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而「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更是佛法「福慧雙修」的真諦。幽默風趣的雨鑫菩薩全程以台語笑談著對台灣未來深切的期許與關懷,即是效法菩薩萬行,利人利己,實踐大菩提心,讓福慧充滿這塊他最熱愛的台灣土地。

(採訪/李佳錫)

為利益眾生而學習、奔波與奉獻

專訪榮譽董事謝純美菩薩

相片,總是記憶著最純真美好的一刻,更是成長的軌跡。辛丑牛年的第一道冷鋒來襲,與純美師姐相約於重慶北路的咖啡館,和藹的笑容及親和力十足的招呼,頓時將室內的冷空氣都溫融了。藉由一張張見證歲月軌跡的相片,細說耐人尋味的時光往事,看見前人的篳路藍縷,回首來時路,點滴都溫馨。

同心共願,齊力護持
純美師姐首先分享一張大排長龍的月餅照片。那是有一年中秋節,大同區關懷組師兄邀約一起到樂生療養院關懷,以應時的月餅為伴手禮。當時一顆月餅要18元,1000位菩薩費用也不少。當日同行的菩薩有一位是豐原雪花齋的師傅,主動說要教純美師姐做月餅,於是開始電話線上教學,從內餡、擀皮一步步做起。酥餅講究油,純美師姐堅持用最好的油,做出來的月餅香酥美味,非常受歡迎。從家裡開始做,擴大產能輾轉到新莊菩薩家的社區做,愈做愈大,菩

薩們像7-11一樣的不休息做月餅。

2003年因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建設,法鼓山組成「移樹計畫」專案小組。尊重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秉持聖嚴師父提倡的自然環保「尊重生命」初衷,為保留七棵雀榕的工程及建設,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浩大,菩薩們就一起發心,眾人齊心,陸續將做月餅募得的款項護持三個榮董,並參與「移樹計畫」。

大家同心共願做"月餅"、護持保留七棵雀榕的工程,並且將製作月餅的技術轉授予肯納基金會,讓基金會多一個自主籌資的管道。純美師姐的想法是,對於護持,沒有團體或個人之別,只要有能力又能夠幫上忙,她都很樂意去做。

樂生療養院菩薩現身說法,啟發生命動能
純美師姐後來承擔召委執事,更經常與義工菩薩們到療養院關懷,與其中一位林葉菩薩互動深入,感動也深刻。林葉菩薩因發病,手無法握拳,但她收養18位小孩,自己做衣服,做事很有規劃性,總是給純美師姐每個病房的訊息,讓她能統整義工資源去關懷。院內有一佛堂「棲蓮精舍」,是一位害病的少校金義禎菩薩發起,林葉菩薩從中運籌與院友一磚一瓦於1954年建設起來的,它為療養院的病人帶來安定與減少恐懼的力量。身處在被侷限的空間,及外界異樣眼光對待的環境裡,看著往生的鄰友或病友家人對發病者的對待,林葉菩薩內心感到不好受,但她知道一切都是因果,所以她很希望院友們也能學習佛法,轉化自己的情緒思維,面對恐懼、減少害怕。純美師姐分享:「從林葉菩薩身上看到了佛法的力量,在與生命搏鬥的日子,讓她去面對、改善環境,進而渡化他人,我很讚嘆!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這對我的生命有很大的啟發。」

每個生命都有奇蹟、都是因緣
純美師姐分享:母親生了九個女兒,在家庭裡並不受到尊重,後又因父親投資失利中風,母親轉而為人幫傭,擔起家計重責。原本自己讀靜修女中,也考取台北醫學院護理系,因家中經濟變差,為節省學費轉讀北市商校。畢業後就業,為增加收入遇到一位愛護自己的老闆,周五晚上讓她搭飛機到國外批貨,開始跑單幫。也因這個因緣,在兩岸未開放交流時,純美師姐就以跑單幫的方式,在1996年師父到普陀山巡禮前,就將師父的《法鼓全集》託友人以跑單幫的門路,化整為零的帶過去結緣,這個故事師父也記載於遊記《步步蓮華》中。

民國72年純美師姐結婚,因同修參加法爾出版社辦的朝山活動,有菩薩結緣聖嚴師父《正信的佛教》,純美師姐看見這本書深感師父的文筆非常好,可以把一件事情像故事一樣述說,當時自己雖還在上班,假日就到農禪寺聽講經,開啟學佛之路。

佛法的好,透過實踐才能體會
當時師父三個月在台灣、三個月在國外,師父回來台灣講經時,純美師姐把握機緣,一早先去買菜寄放菜攤,快速搭計程車去農禪寺聽師父講經後,取菜回家煮飯。師父講經總是帶些幽默,也常提醒:「佛法真的非常好,要用觀念和方法去實踐,意念、念頭要正念,正念對了就能夠擇善。」純美師姐慢慢的對佛法的知見有了興趣,也想應該護持一個好的道場,就加入護持行列了。

75年進入法鼓山,在大同區從關懷、勸募、助念歷經多樣執事。為了接引更多菩薩來護持法鼓山,在早年尚無勸募會員聯誼會前,每年舉辦「開拓菩薩感恩茶會」,是大同區第一位委員。接觸助念執事也長達十年,擔任助念組長時,還沒有手機通訊設備,師姐總是一邊煮菜、一邊打電話叫助念,也幾乎都站著吃飯。純美師姐對於助念的用心讓人佩服,不僅關懷佛事,也關懷個案的家庭狀況,從家庭角色中更進一步認識這一家人,進而接引他們來認識法鼓山。

為讓義工除了修福也能修慧,並運用在生活中,純美師姐協助信眾教育院專職繕寫師父開示逐字稿,擔任助理工作,舉辦佛學班相關活動,帶領初階班的菩薩們用功。隨著開山的啟用,需要更多的義工,開始有了福田班。當時有一班約有400位學員,果毅法師推派純美師姐當班長,課程到一半時純美師姐發現自己罹癌生病,暫時放下課程治療。班上學員、義工們寫了滿滿一箱的祝福卡,純美師姐感恩在心,希望有機會能對大家說聲謝謝,感恩大家的關懷。

聖嚴師父是心靈的明燈,引領走出圓滿之路
純美師姐回憶:有次聖嚴師父讓大家談談佛法於生活中的運用,自己提出與婆婆的互動相處,眼淚直流。師父只給她一句話說:「妳要圓滿這個功德」。在多世的時間跟空間裡,眾生造作諸多因緣、因果,但所看到的往往只是這一世的樣貌。"面對"雖然很辛苦,若能以佛法的慈悲、智慧處理,自然能體會累世因緣。純美師姐分享:「我想婆婆也需要佛法,我需要懺悔,因此就開始接引婆婆參加農禪寺的佛七,從88年起一直到99年,老菩薩都將每年參加法會的時間、總護法師的名字記載得清清楚楚,今年她近100歲了,很讚嘆她做事情很有效率。」婆婆臥床這十年來,儘管辛苦,純美師姐聽從師父的勉勵,親力親為照料婆婆,圓滿此生的因緣。

純美師姐在家中供奉師父的法相,經常在心裡與師父對話。生病確診後,有一次在師父法相面前大哭,感覺聽見有人說:「妳怎麼沒有用四它呢?」,經此純美師姐體認事情已經發生,就面對、接受,處理了就放下它。

感恩發願,成就榮董家庭
第一次護持榮董是因為公公往生時,純美師姐鼓勵婆婆讓公公參加聯合奠祭。佛事期間法鼓山不斷地來關懷,經過法師的開示和菩薩們的助念,公公的相貌變為祥和,婆婆很感動。因此善巧邀婆婆一起發心,共同為公公圓滿一個榮董。

1996年與婆婆參加去大陸的佛教聖蹟巡禮團時,純美師姐感觸很深。當師父在開示時,她跟婆婆說,她的同修跟佛菩薩很有因緣,也感恩同修度化她,很想為同修做一個榮董,因此圓滿第二個榮董。

純美師姐於民國75年親近法鼓山後忙於義工執事,母親是她的後盾。除了協助照顧小孩,也常幫忙準備食物,讓她晚上帶回家給公婆吃。有一回她帶母親到開山紀念館,鼓勵媽媽說:「妳這輩子這麼辛苦,可以為自己做一個功德,妳自己做就一百分。」雖然她的母親也想護持,但因掛念姊姊的家庭,遲遲未如願。某天在參加法鼓山的園遊會後,吃過午餐在家安詳往生。純美師姐對於母親驟然離世感到傷痛,後即幫母親滿願護持榮董。

純美師姐罹患乳癌化療期間,因羅莎藥廠有一個乳癌實驗研究徵求試驗者,純美師姐心想若能夠參與實驗,有機會幫助更多人,她發願樂意參加。之後並將這期間的醫藥費轉為護持款,再護持一個榮董。

眾生是菩薩,用感恩心回饋
純美師姐雖然身體生病,但心一直很健康。有一回在診間看見一位妙齡女子看醫後嚎啕大哭,純美師姐以同是病友的角色分享說:「生病很苦,但這中間有很多無名英雄一直為我們努力研發藥方,幫助我們延續生命,有了生命我們要用感恩心去回饋。」透過純美師姐的暖心分享,這位菩薩也持續接受治療。純美師姐不僅給予病友關懷,也接引癌友一起來護持榮董。

純美師姐分享:當她生病時,陳瑞娟菩薩積極轉介醫生,並在做化療前總是提前打電話來關懷。現在因為自己退化性關節炎,有時不良於行,無法去買菜,是榮董亦是癌友的林純如菩薩常幫忙買菜送到家裡,讓她很感動。如同師父的開示「眾生是菩薩」,我們都有千手千眼,也互為千手千眼,在各個角落、在每個需要它的時候,善的力量就啟動循環了。

末了,純美師姐感恩的道出:「我這輩子給自己最大的禮物就是親近法鼓山。」並以師父的開示:「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前程美似景,旭日又東升。」與大家共勉。而這也是純美師姐的生命歷程──不斷學習、廣結善緣,並將資源奉獻給社會,發揮功效。

(採訪/曾美煖)

提升自我,成就大眾

專訪榮譽董事林蓉敏菩薩

大雪前五日。初冬,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特別感覺舒服!歡喜本土疫情趨緩和,法鼓山體系自11月1日起,可恢復舉行實體活動。

甫接獲家居台灣後山的林蓉敏榮譽董事,溫馨撰寫自己親近法鼓山的殊勝因緣,邀請您一起分享感動。

快樂童年、平穩小康
我於民國41年出生在花蓮,和弟弟是雙胞胎,兩人相伴遊玩、探索,有個快樂的童年,另還有手足三人。父親是中學老師,母親手藝佳,有商業頭腦,教十餘位學生製做衣服兼賣布,在物質比較匱乏的時代,一家過著平穩小康的生活。我師大畢業後,民國63年回花蓮教書,66年結婚,生育子女,任教職28年半,民國92年2月退休,現在有內外孫(女)五人。

腦筋活化、美好晚年
退休生活,除了參與法鼓山活動及照顧家人外,基本上會多花時間整頓自己的身心。數十年來,身為職業婦女,無形累積的緊張壓力,在身體留下了許多印記,現在慢慢為其解套。藉著禪修方法,也憑藉著運動:諸如太極導引、瑜伽、走路等。有時,看書、看影片、聽音樂。疫情期間,發現線上有很多可供學習的東西。保持腦筋的活化,也是確保美好晚年重要的因素。努力不要因為身心狀況而成為家人的負擔。

共同砥礪,消融自我
84年暑假8月,我與蔡素蘭、胡易、鄧美美師姐等,相邀北上參加農禪寺舉辦的教師禪修營,學習打坐。營隊結束時,因緣俱足地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開啟了學佛之路。禪期結束後,輔導法師特別找來自花蓮四位教師到辦公室,期許我們回家鄉後,能夠推廣佛法,成立共修處。

10月,在楊振隆居士協助下,找到光復街30之2號4樓成立共修處。就這樣從此大家一步一腳印的學習,從禪坐、法器、念佛、助念、到研修經典。我們響應師父為現代人規劃的四大環保;也藉著共修、讀書會、勸募、法會、救災等活動,聚集了不同背景慕法而來的同參道友,共同砥礪,消融自我,融入團體。如同法師勉勵大家的:一缸泡菜裡頭的石頭彼此滾動,總會磨成圓融謙遜的,中間會有些磨合過程,但是煩惱即菩提,境界來時,正是大家修行的好時機,練習轉念,擴大心量,時時用佛法滋潤自心,自能成就團體,也超越自我。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皈依前到農禪寺參加禪修營,看到義工服上印有「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時,覺得這間道場很不一樣,聽了聖嚴師父幾天的開示,知覺到自己參加的不僅僅是一次的活動,而是會在生命中建立一個有目標、願心、觀念和方法,需要去履踐的重大生命課題。

回家後,「四它」很快就用上手,自己用,也和同事、家人分享。遇到放不下的,再重新面對、接受、處理,慢慢比較能放下的事情就多了。處理有了方法,就比較不會和煩惱糾纏不清,回顧在禪修營中早晚課誦時唸的四弘誓願,其中有「煩惱無盡誓願斷」,心中納悶:煩惱可能斷嗎?人生本來就有接連不斷的煩惱,年少的時候總要強說愁呢!

過去為了要把事情做好,常常雞蛋裡挑骨頭,常給自己和他人增添壓力。學佛後了解,其實做事情都要看因緣條件、時空狀況,其他的也就存乎一心而已。一點一滴地透過佛法,了解生命真相,生命就慢慢的改變了。

提昇自我,成就大眾
師父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法寶很多。可讓事情化繁為簡,讓人輕鬆自在,不論著作或法語,我受益良多。只要心頭有事,隨意翻開書中一頁,讀著讀著就可得到答案。但印象最深刻、對我更具有啟發性的是師父的身教。

96年8月,師父和當時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到花蓮關懷勸募會員並辦理皈依。當天天候不佳,飛航條件不好,折騰半天,接近中午,師父和方丈和尚才到達會場。下午圓滿。傍晚,師父離開花蓮,在機場候機時,召見了召委和副召,告訴我們他身體狀況不好,但仍然勉力來到花蓮,為的是希望能夠帶動花蓮的學佛風氣,希望我們能夠更努力的推動佛法,接引更多的人。師父的這番話,讓我們既感動又慚愧!至今那一幕,依然深刻烙印在我腦海裡,隨時提醒自己要「提昇自我,成就大眾」。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長年念著師父的四眾佛子共勉語「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那些年在法鼓山,身為悅眾,知道法鼓山正在建設需要錢,辦大學也需要錢;更知道法鼓山的農禪家風,勸募善款並不容易。原以為自己沒能力捐大筆錢,感恩母親的愛,民國91年,家母把手頭的一筆錢分給五名子女,我把得到的意外錢財,就以母親林葉玉桂名義認捐榮董,母親非常高興,也把榮董善款差額補足了。我自己則在102年以分期方式圓滿榮董席次。歡喜隨順因緣做事,一切水到渠成。

學佛、護法,家人一起護持
84年加入法鼓山,共修處草創之際,事情繁多,也需北上受訓、參加會議等。正值女兒高三,兒子國三升學之年,壓力頗大,每次外出,都感覺到蠻內疚的。幸虧同修、娘家的支持,兒女也都順利考上學校。而後家人都在師父座下皈依三寶,孩子們讀大學時,也參加大專禪七,體驗禪修,參與義工工作。家母則參加念佛共修及其他一些活動,也上過大事關懷的課程。老菩薩非常贊同法鼓山處理後事的模式,所以交代父親百年時、還有她自己,將來也都要採用簡約莊嚴、冥陽兩利的方式來處理人生最後一課。總之,在學佛、護法的路上,感恩家人一起護持著。

花蓮精舍,莊嚴花開蓮現
花蓮地區信眾這26年來的心願,就是有個法師進駐的永久道場。如今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終於蓋好了。感恩僧團、召委和許多菩蕯在這期間的辛苦,讓這棟簡約、典雅法鼓山風格的道場在太平洋與中央山脈間花開蓮現。也感謝榮董大家庭第一時間就趕來花蓮表達關懷、支持,讓花蓮信眾歡喜地在這裡共修、精進,進而孕育更多個人內在的法鼓宗風。

(撰文/林蓉敏‧整編/劉美諄)

3月20日花蓮精舍落成啟用典禮

4月8~10日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因配合宗教場所防疫規定,住宿需維持一人一室,本活動無法提供住宿場所故取消。

4月24日(日)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5月2日(一)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

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5月15日(日)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5月22日(日)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2022年03月19~20日

第十四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雲來別苑)。因防疫規定取消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