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91期 2022.05.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調和主觀和客觀
【方丈和尚開示】
安己和眾做義工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謝師恩報師恩,菩提道上積極護法—鄧美美菩薩

  但願生生世世護持修學佛法—羅送妹菩薩
  鐵漢柔情 成就菩提—朱漢屏、丁慧珍菩薩賢伉儷
  知恩報恩 發大菩提心—洪芸甄菩薩
【特別報導】
利生無相賀校慶 法鼓師生聯手演「鹿鳴」
【通告】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5/10~7/26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5/2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活動取消
  5/15榮董會禪一(地點:雲來別苑)~活動取消
  5/22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地點:淡水)~活動取消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4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調和主觀和客觀

「主觀」和「客觀」是現代人很喜歡用的兩個名詞。如果有人堅持己見,我們就會批評他太主觀了,應該要客觀一點。相對地,為了要表示自己對事或對人的看法不偏不倚,我們也會強調自己的看法是客觀的。好像這兩種角度,有優劣高下之分,其實,「主觀」和「客觀」是不相衝突的。

從字面上看,「主觀」是自己的看法,「客觀」是他人的看法;兩者雖然是相對的,但卻不是絕對,而是可以互補的。

「主觀」本身並不是壞事,重點是除了有自己的主觀,還要同時考慮到其他人也有他自己的主觀。尊重其他人的意見,讓每一個人都願意提供自己的發現和創見,然後集思廣益,集合大家的意見,這便是「客觀」。這種客觀從何而來呢?就是從很多的主觀歸納出來的。

如果一個人,只容許自己有意見,不容許其他人有意見,那表示他的主觀意識很強,非常自私,人緣一定不好。如果他的能力很強,自信心也很強,可能就會成為一個獨裁者。

現代社會中,因為特別強調個人主義,所以很多主觀意識非常強烈的人。他總是相信自己想到的才是最好的,自己是最聰明的,自己的想法是絕對的真理,其他人都不如他。像在家庭裡,有的太太很強悍,動不動就否定丈夫的意見;有的丈夫則是大男人主義者,完全不理會孩子和太太的想法,總是說:「我說的就是對的,你們只要照著做就好了。」完全不讓他人說理由。類似的情形,在公司、團體之中,也經常看得到。

這種人,多半自信心很強,頭腦反應快,處事精明能幹,判斷事情也滿正確的,所以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判斷正確並不表示你就可以否定其他的人,其他的人並不是你,你一個人的想法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你可以提供自己的意見和方法,貢獻智慧和能力,但是也要尊重其他人的意見,至少要獲得他們的認同。

更何況任何人做事難免都會有盲點,常常自以為一切都考慮周全了,後來才發現原來還是有漏失的部分。過於堅持主觀意識,雖然還是有可能成功,但做事的阻力會很大,會多走很多冤枉路。

既然我們並不是全能,其他人也並不是全然無能。徵詢不同的意見,對事情的規畫一定有幫助。而且從佛法的觀點來說,眾生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福報和智慧。彼此雖然因為意見不同,可能會增加一些麻煩和不便;但這正是考驗我們的機會,如果能夠廣納意見,就能為我們增長更多的智慧,帶來更多的福報。

不過對於別人的建議,也不是就要照單全收,而是經過評估之後,定出優先次第,再考量取捨,哪一個最急、最重要,就趕快去做,哪個可以慢慢來實施,就晚一點做;如果雖然立意很好,但是時機不恰當,那就保留著,等待適當的因緣再做。這樣,既有了主觀,也兼顧了客觀。

如果我們能夠尊重自己,也尊重所有的人,提供自我的主觀,也能客觀肯定他人,具備既主觀又客觀的修養,那就能集合大家的智慧與努力,完成彼此共同的事業。這樣的話,不管是家庭也好,團體也好,我們的社會、國家,都會一天比一天更好,一天比一天更成長。

所以主觀意識並不壞,問題是出在,過於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識,抹煞他人的貢獻或意見,那就不好了。

(選自《找回自己》)

安己和眾做義工

◎果暉法師

做義工,雖然是一種自願、自動、自發的義務工作,大家也都希望能把負責的工作做好,讓自己的人生獲得不一樣的成長。只是怎樣才算是把工作做到最好?是不是一定要做到滿分才叫作成長呢?

在二○二二年元月份的專職菩薩精神講話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安己和眾六字訣——輕、鬆、慢、細、小、分」,大家都感到很受用,這六字訣同樣可以運用在義工工作上。

發心做義工,首先要把握「輕、鬆」的要領。這跟將身心隨時保持輕鬆、放鬆的禪修原則是一樣的,而且做義工做得輕鬆愉快,才能做得長久。

又,如同聖嚴師父勉勵大家:「義工是沒有等級的,大家都是菩薩行者。」不小看自己,也不輕視他人,看待人人都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

其次,要能夠「慢、細」。俗語說「呷緊弄破碗」,又說「慢工出細活」,任何事情的成功、成就,付出耐心、恆心與細心是滿要緊的。此外,擔任悅眾,則要細心廣納眾議,在和樂共濟之中,成己、成人、成事,這是最快樂的事。如果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進一步去細心觀察無常、體驗無常,則容易生起平等無私的愛心,來看待一切的人、事、物。

再則是「小、分」。今年法鼓山的年度主題是「大菩提心」,這是為眾人奉獻服務的大目標、大方向,即所謂的「大處著眼」;如果再配合「小處著手」,從自己、從近處的下手工夫,那就非常理想了。又,縮小自我,成就他人。守分盡責完成任務,目的是為了要分享佛法。特別在較大的組織、團體中,將大小事務做分層負責、分工合作是滿重要的。在眾生之間廣度眾生,叫菩薩道,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在菩提道上,彼此攜手並進,自利利他。如此的話,義工工作讓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成長。

(轉載2022年4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2年05月02日(一) 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5月10日(二)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5/10~7/26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2022年05月15日(日) 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5月22日(日) 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地點:淡水) 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8月14日(日) 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2年09月04日(日) 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2022年09月17~18日 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2年10月07~09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2年11月1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2022年12月11日(日)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法鼓山活動資訊】
《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教聯會線上讀書會
  2022法鼓山各地浴佛活動
  法鼓山線上 每日早/晚課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上半年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2上半年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2上半年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謝師恩報師恩,菩提道上積極護法

專訪榮譽董事鄧美美菩薩

花蓮——臺灣最美麗的驚嘆號!東臨浩瀚太平洋,西倚雄偉中央山脈,以巍峨的高山、蔚藍的天空、浩瀚的海洋、秀麗的縱谷、多樣性的人文風貌、親切善良的人民,成就了一方淨土。

在這塊美麗的淨土上土生土長的鄧美美師姐,自親近法鼓山之後,27年來全心全意投身花蓮地區的義工行列。鄧美美師姐在法師的帶領下,陸續開辦禪坐共修、念佛共修等弘化活動及課程。法務繁忙的美美師姐,目前的身分是花蓮地區副召委,在地區各功能小組如:教育組、念佛組、助念組也都有她的身影;同時她還擔任讀書會帶領人、晚課維那,身兼多職。金剛非堅,願力最堅,是發心護持三寶的最佳典範! 美美師姐更因公公往生的因緣,了解法鼓山的禮儀環保是最符合現代人的需求,與合作的禮儀公司結下善緣,在花蓮地區建立法鼓山正信佛法佛事模式。並與助念菩薩們一起在花蓮地區推動法鼓山佛化奠祭的理念,淨化喪葬儀式,推動禮儀環保。

發心奔走,成就法鼓山落腳花蓮美事
美美師姐婚後育有一子,與公婆同住,同修是工作忙碌的工程師,每週回家一次。婚姻生活因不同家庭背景加上教職工作繁忙,有諸多不適應,她常因此感受到人生的苦與無常。最開始接觸佛法,是因為看了作家林清玄先生《紫色菩提》、《紅塵菩提》等「菩提系列」著作。紅塵中的修行,就是情感的修行,轉識成智,轉情成慧,紅塵是永遠不可能澄淨的,但有菩提修為的人卻可以用澄澈的心來對待。

民國84年8月17日,美美師姐參加了法鼓山教師禪修營之後,聖嚴師父的四它與禪修方法讓美美師姐感到震撼與感動!之後,經由果舫法師關懷,召集了當時和她一起參加教師禪修營的四位教師,共同為護法、利眾之事奔走。提起當時,她說:「非常感恩當時居士會會長楊振隆菩薩出借場地,84月11月,法鼓山終於在花蓮落腳。」

有佛法就有辦法,法鼓全集成為傳家寶
美美師姐分享說,用佛法觀照,轉識成智,轉情成慧,脾氣改變, 家庭關係就改變!自己受惠之後,她陸續接引她的同修和公公、婆婆,以及她的獨生子,全家一起皈依三寶,成立了美滿和諧的佛化家庭。
她的獨子目前已成家立業、定居美國,他跟美美師姐分享說,當自己遇到煩惱,不能安心的時候,會用《心經》的空觀智慧來做為安心的方法。真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美美師姐請了「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做為傳家之寶,並且告訴兒子,遇到生命問題就去法鼓全集找答案。

謝師恩、報師恩,勸募路上努力前行
雖然美美師姐是一位高中老師,收入普通,依然發心認捐成為榮董,積沙成塔,先後接引同修與兒子成為榮譽董事。在與師父的互動中,最令美美師姐感動的是,2006年在花蓮高商皈依大典中擔任總幹事時,師父前來花蓮辦事處關懷信眾。師父說:「我是拚著老命來的。」當時師父的健康狀況不佳,但師父盡形壽為佛法、為眾生而忘我的行誼,讓美美師姐感動落淚並當場向師父跪下,以最至誠的心感恩師父的教導。

2009年師父圓寂,美美師姐突然意識到師恩未報,再不加緊腳步就來不及了!剛好有個機緣受中國廣播公司花蓮電台劉敏娟師姐的邀請,美美師姐開始到電台以台語分享20分鐘的佛法。美美師姐將法鼓山的理念及師父的法,透過空中傳播,分享給社會大眾,「心五四」、「心六倫」、「108自在語」,或是師父的生平,都是她分享的素材。前後歷時九年,一共錄製了387集。美美師姐說透過這個傳播的過程,受惠的不僅僅是聽聞到廣播的民眾,真正受益的是她自己。她說自己在上廣播前都會用功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不僅閱讀了許多師父的著作,也重溫了師父的教法,她說真的很感恩!透過這個廣播節目,有些聽眾成了忠實聽眾,並進而發心護持法鼓山,其中有不少感動人心的故事。美美師姐說:「勸募,給人機會來親近三寶、學習佛法,是件很棒的事。」

聞聲救苦的現代觀音,令人讚嘆
師父在《禪的世界》中開示:善於處人是智慧,受人善待是福報,智慧不見逆境,福報不遇困擾。美美師姐悲智雙運、三輪體空的典範,是聞聲救苦的現代觀音,令人讚嘆!

(採訪/謝秀美)

但願生生世世護持修學佛法

專訪榮譽董事羅送妹菩薩

春分前一週,烏克蘭戰火炙熱,讓居住台灣,愛好和平、正義的全體國民,揪心風寒中流離失所的無辜百姓。

賀喜法鼓山花蓮精舍落成啟用
家居花蓮的羅送妹榮譽董事,滿心歡喜地分享法鼓山花蓮精舍即將在2022年3月20日落成啟用。
參訪過法鼓山花蓮精舍的民眾,目光總會不自覺聚焦在照壁上的〈無相頌〉。此頌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是禪門精要。

師姐表示花蓮精舍硬體建築完工後,就有法師進駐,除了帶領義工完備軟硬體設施,也陸續開展禪坐共修、念佛共修等弘化活動及課程,歡迎師兄姐前往參訪,把握因緣參與講座,在山環海抱的優美環境中共學共修、淨化心靈,同霑法喜。

「普佛」與「佛七」
與法鼓山結緣的因緣,源於民國86年,居住台中的表姊邀約師姐一起參加台中地區「新春普佛大法會」,那年羅師姐45歲,開始接觸佛法。

「普佛」屬於懺儀的一種,是由大眾共同修行的佛事,不須設懺壇、限人數。「新年是一年的開始,先懺除往昔所造種種惡業,打一堂普佛,祈求新的一年,消災免障,是值得做的佛事。」聖嚴師父如是說。

「普佛」結束後,師姐就歡喜到農禪寺,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皈依時師父帶領大眾誦讀四弘誓願,當誦讀到第二句「煩惱無盡誓願斷」時,師姐早已不能自已的淚流滿面,心裡清楚明白,原來煩惱來自於自己。

未幾,表姊又邀約報名參加清明佛七。師姐完全不清楚什麼是共修?也從沒參加過法會,就是心裡覺得很法喜。佛七結束後,師姐開始在花蓮共修處當義工,迄今超過20年。師姐由衷感恩師兄姐一路相伴學習成長,更感恩可以皈依聖嚴師父座下默默學佛。

學佛修禪心情開朗
師姐日常生活單純充實,每天早晚固定打坐至少30分鐘,也經常參加禪七共修活動,剛開始在農禪寺,也去過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

早期因為長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性格,師姐身體狀況並不好,打坐、拜佛後,身體漸漸好起來,過去曾經因為家裡務農,沒能繼續升學,覺得遺憾,學佛後,心情逐漸釋懷,對家裡只有感謝,心情開朗起來了!

我家師兄是我的大護法
師姐分享同修是職業軍人,經常調動,後來師姐選擇在花蓮置產落腳。

師姐過去曾是裁縫師,也曾到台東信行寺參加榮董禪悅營。

師姐感謝,直說師兄是她學佛路上的大護法,鼓勵她走出家門學佛。家裡兩位老菩薩,也都虧同修在照顧;師兄也經常護持道場麵食,受到大眾的歡迎。兩老往生後,同修身體太過勞累,10餘年前也走了,現在,師姐在家裡是自由的,只要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

很受用的「默照禪法」
師姐分享:師父講授、提倡的心靈環保,非常有用。另外師父禪修的書,師姐也幾乎都讀遍,因為自己就是精舍行願館的管理人。

師姐回憶第一次參加「悅眾禪七」,師父教授默照禪法,覺得特別受用,禪期結束後,心情異常平靜、祥和,覺得自己和默照禪法特別相應。

500菩薩走江湖
2000年師姐有幸跟隨師父帶領法鼓山僧俗四眾,共500菩薩走江湖,行程主要是參訪禪宗祖庭與古蹟,一窺禪門的各家風光!

「走江湖」原是佛家用語,指為了求法尋道而遊歷參訪。此行法鼓山僧俗四眾,都以「萬行菩薩」的心行悲願來自勉勉人,一行人也都以菩薩行自我期許,並且以現前、未來的諸佛,禮敬所見、所遇的每一個人。

行程中有菩薩分享如何成為榮董,聞畢,師姐覺得自己也可以分期付款方式完成榮董認捐。許願加入榮董大家庭後,錢財就不思議的自然來了!

接引更多的菩薩一起來學佛
師姐分享進入法鼓山,學習很多,深刻體會學佛的好,想接引更多的菩薩一起來學佛,分享自己所學與走過的路,希望菩薩們都能來參加法鼓山的活動。

師姐也曾經想集合大家的力量,籌建共修精舍。三年前因緣具足,地區召委極力爭取在花蓮蓋精舍,期能接引更多年輕人學佛,終於滿願!

最後師姐祈願自己生生世世都能護持、修學佛法;也祝禱花蓮精舍法務昌隆,一切順利,諸位菩薩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阿彌陀佛!

(採訪/劉美諄)

鐵漢柔情 成就菩提

專訪榮譽董事朱漢屏、丁慧珍菩薩賢伉儷

身材挺拔壯碩,說話鏗鏘有力,從軍37年,去年於國立臺北大學上校軍訓室主任退伍,現是中華民國防身術競技協會六段A級教練、跆拳道與空手道及太極拳B級教練,也是企業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今年2月持續回到學校擔任校安教官。他──朱漢屏,是一位鐵漢,憑著堅持到底的信念與膽識,曾有數十次把人從命危中成功救回的寶貴經驗,現在則是法鼓山勸募會員、護勤組組員,還以企管專才獲邀參加「心靈環保30周年」策劃團隊。這麼一位文武雙全的鐵漢,是何因緣讓他走上成就菩提的大道?

同修因緣成熟接觸佛教道場
民國96年,漢屏師兄同修慧珍師姐的母親往生,讓她內心傷痛不已,過去民間信仰的背景無法撫慰她的心,只能用工作來壓抑。學校護理師告訴她,佛光山的岡山道場在舉辦「梁皇寶懺」,可以去為母親寫超薦牌位祈福,報名後以為「梁皇寶懺」只有出家僧眾才

能參加,因而沒有親自參與法會,而當晚,慧珍師姐夢到母親告訴她,要去更好的地方修行,不用再牽掛;她夢醒後,內心因而釋懷許多,這是慧珍師姐與佛教的初次接觸。

民國103年,向來以家庭為重的慧珍師姐,在漢屏師兄與女兒的事業、學業皆順利的情況下,從職場榮退,專心陪伴與照顧父親。106年父親往生,慧珍師姐心想吃素如有功德,希望能藉由茹素回報父母恩,在偶然機緣下,在素食館聽到參加法會仍可祝福往生的父母,於是觸動參加法會的緣起。

民國107年接近年底時,慧珍師姐從網路上看到聖嚴師父的理念,對提到不燒金紙的環保做法特別認同,當天就去天南寺報名水陸法會,並在導覽組吳麗真師姐協助下,對法鼓山的道風留下深刻印象。更讓她驚奇的是,在寫消災、超薦牌位時,不僅不限制親屬關係,連金額也是隨喜,而義工的慈悲與善巧態度,更是讓她覺得法鼓山的道場不一樣,當下就毫不猶豫的答應擔任護持會員。

從天南寺回家後,慧珍師姐興沖沖邀請漢屏師兄護持法鼓山,每個月只要100元就好,沒想到對法鼓山毫無概念的漢屏師兄一口回絕:「就是不想」,這讓她感到很驚訝。

求菩薩成就同修受菩薩戒
民國107年11月25日,慧珍師姐搭海山區專車上法鼓山參加法會,從未參加法會的她,原以為只是走馬看花,但鄰居惠姿師姐非常細心,知道她是第一次參加,不僅拿念佛計數器給她,讓她有空時可以念佛,也利用補位從椅子區轉到壇位區跪拜,還請旁邊的菩薩多加照顧,讓她非常感動。誦經時更是震撼「沒想到竟然可以看懂一千多年前的懺文,真是太殊勝了!」慧珍師姐感恩的說,從此就踏上學佛之旅,積極參加法鼓山的各種課程、活動,也常利用網路或電視聽經聞法,對生命之意義因而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民國108年元旦上午,一心想受菩薩戒的慧珍師姐因故延遲報名,雖然自我安慰尚未皈依沒被錄取是正常的事,但失落感仍盤據心頭,漢屏師兄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說是因不用心才沒報上,這讓內心十分在意此事的她忍不住潸然淚下。俗話說:「鐵漢柔情」,同修的淚水讓漢屏師兄驚覺她求法若渴的心,不僅自責不已,還不斷求佛菩薩能讓同修有機會報上菩薩戒。當天下午漢屏師兄就趕往天南寺,一到天南寺就馬上加入護持會員行列,後續在菩薩面前再次懇求能讓同修報上菩薩戒。因緣真是不可思議,慧珍師姐很快就接到錄取通知,圓滿了菩薩戒;後來漢屏師兄在嚴峻的疫情下,跟上同修的腳步,持續60天的108拜,也順利報上名,圓滿菩薩戒。

佛法為家庭帶來安定力量
兩位賢伉儷在學佛後,不僅清楚「正知、正見」的重要性,也體會到「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的道理。因此,除了固定誦經持咒的日課外,慧珍師姐時常審視自己,學佛後是否「少煩少惱」,而非讓他人「多煩多惱」;而漢屏師兄則以「三心」—慚愧心、懺悔心、感恩心,作為自己日常的行事準則,因而在職場與生活中化解很多逆境的考驗,並且廣結善緣。他們發現過去追求的是世間的錢財、名利、地位,從佛法中體悟到錢財為五家共有,自己的只是暫時擁有;名利、地位亦復如是。因此,民國107年因購買預售屋有問題而訴諸法律途徑,在官司走到一半時,他們就想不要再繼續下去了,轉而以因果觀來看待此事,漢屏師兄說:「凡事都有因果,我在過去世可能有對不起他的地方,希望藉由這輩子來還清,也懺悔自己上輩子竟然做了這種事。」但是為了讓女兒明白學佛並非一切都是空,對世間事還是要盡心盡力去做,而「放下」不等於「放棄」,於是他們還是按照法律程序把官司走完。為此他們損失了三百萬元,雖然對於薪水階級來說,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他們的內心不再感到憤怒與難過。

民國108年,個性一向活潑開朗的女兒,軍校畢業進入部隊,因一時不太適應軍中生活而造成心情低落,好在慧珍師姐有因聽經聞法與誦經所獲得的智慧與安定,才能夠陪伴女兒一起面對逆境。「不用擔心,只要考慮清楚,不管做任何決定,家裡都會全力支持妳的。」慧珍師姐如此跟女兒說,因為有了佛法,才讓這個家庭帶來了一股更安定的力量。

正信的道場需要眾人護持
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曾在很多演講中說:「凡事要正面解讀,逆向思考。」遭逢購買預售屋的損失,慧珍師姐運用了上述智慧的法語穩定地掌舵向前行,高價房子沒買成,那就把剩餘的錢改買另一間價錢較便宜的房子,弘法工作不能等,正信的道場需要眾人護持,於是就以漢屏師兄的名義捐了一個榮董;女兒未來的生涯要照顧,根據可能的需求她也預做準備。漢屏師兄對於同修以他的名義捐榮董感到很讚嘆,也將此事分享給臺北大學的一位教授,沒想到此舉促成詹場教授用他父親的名義,以一份感動的孝心圓滿一個榮董。

因為有了佛法,如今漢屏師兄和慧珍師姐的生活過得更安定,也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看著他們臉上洋溢著祥和的笑容與彼此間貼心的對話,讓人心裡不禁讚嘆,好棒的一個佛化家庭呀!

在訪談之後,我的腦海中浮現了聖嚴師父的一段話:「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在此衷心祝福攜手成就無上菩提的漢屏師兄和慧珍師姐闔家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阿彌陀佛!

(採訪/陳如秋)

知恩報恩 發大菩提心

專訪榮譽董事洪芸甄菩薩

「願以此咖啡香供養諸佛菩薩,並以念佛功德利益法界一切眾生。」今年3月11日下午,雲來別苑的101教室桌上放了三盒咖啡,三位義工在芸甄師姐的邀請下,輪流虔誠的念了10句佛號後,將功德迴向給眾生。多麼特別的見面方式!芸甄師姐就是如此懇切地把握每一個機會,讓她所認識的人有機會與佛菩薩結緣!

孕育吃苦耐勞精神的年少歲月
由於家裡務農,芸甄師姐的童年除了上學受教育之外,其餘時間都在幫忙家事與農務中渡過。父母親平日忙於耕作,因此,照顧弟妹、採地瓜葉煮熟餵豬、摘甘蔗尾端葉子餵牛,是芸甄師姐的日課,中間還要幫忙採收地瓜、花生…等等,連寒暑假也不得閒。國中時,在芝麻成熟季節,她早上三點就要起床到田裡拔芝麻,六點再趕回家吃早餐,然後騎腳踏車去上學;放學後又要馬上回家做家事。因此,年幼時,她常心中暗想:「為什麼其他小孩都可以出去

玩,我卻從來沒有玩過?」長大後回想起來,她才發現,由於這種成長環境才造就她吃苦耐勞、做事積極、有韌性的特質,並為她往後的人生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芸甄師姐的父母親很孝順、勤勞、簡樸,並且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例如,對於父母的侍奉從不分你我,只要有需要,沒有第二句話;又如,雖然在外人眼中是富裕人家,但是吃的、用的都很節儉,「吃的飯總是米一半,地瓜籤一半」,但對待親友卻很捨得,總是拿最好的東西與人分享。父母親的良好身教讓整個家庭和樂融融,也養成芸甄師姐樂於分享、照顧他人的特質;而手足之間的溫暖、親密更是芸甄師姐從小到大重要的心靈依託。「原來父母親是在幫我們種福田,不管是物質的、精神的都很豐富。」小時候沒時間玩的芸甄師姐,如今已經深刻領悟到箇中道理。

加入法鼓山,人生大轉變
後來芸甄師姐轉到北部發展,憑著過人的毅力與膽識,闖出了一番事業,經濟較為寬裕。過去父母的儉省,讓她覺得「只會賺錢不會花」似乎有點遺憾,因此開始過著「善待自己」的物質生活,直到民國95年,在美容師采瑩師姐的接引下,人生才開始轉變。當年聖嚴師父正在興建法鼓山及籌辦僧大,需要社會大眾護持。每次芸甄師姐去做臉時,一躺下來,采瑩師姐就跟她分享法鼓山的點滴並向她募款,從每個月1000元開始護持。

那段期間,采瑩師姐曾帶她去農禪寺參觀,民國100年芸甄師姐的父親往生,台南也有蓮友前往助念,但因緣尚未成熟,直到民國104年母親往生,台南分會有10位蓮友前往助念,在圓滿時連一瓶水都不肯拿。過沒幾天又來念一部《阿彌陀經》結緣,迴向給她的母親,這才讓芸甄師姐深受感動,當下發願要擔任助念義工,回報法鼓山的恩情。

回到台北後,芸甄師姐的人生有了180°大轉變,她開始參加法鼓山的活動、課程,更積極投入大事關懷。為了精熟法器及關懷技巧,她去了七個地區學習,聖嚴師父的「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這句話更深刻印在她的腦海裡,只要時間許可,不分晝夜,她都是全力以赴。

讓善的循環不斷地擴大、延續
民國106年7月19日,仰德大道發生大車禍,造成4人死亡、9人受傷,當助念圓滿,義工們相繼離開後,芸甄師姐發現有一位少婦帶著幼子還在現場,於是走過去把自己的電話留給她,跟她說:「如果有任何需要,請打電話給我。」幾個月後,芸甄師姐接到那位少婦的電話,她對少婦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等妳好久了。」

另外,有一次去陽明醫院助念,她在回答去醫院的目的是「助念」時,被附近一位女士聽見,立刻過來請求,希望能為自己的侄兒助念,芸甄師姐答應了,但告訴對方自己的助念時間是2:00-4:00,請她等電話。當對方接到電話時,非常驚訝!以為她當時只是說說,芸甄師姐回答她:「法鼓山的人不會隨便說說,如果做不到也不會答應妳。」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還有一次在福田班,芸甄師姐發現同組一位學員眉頭無法舒展,似乎心有千千結,經過私下探詢,知道對方的丈夫剛去世不久,於是她開始關懷、陪伴這位學員。在芸甄師姐用心關懷下,有好多家屬傷痛的心,因為受到佛法的滋潤而得以安定、平復,進而成為法鼓山的護持會員或義工,並且也介紹其他人加入法鼓山,讓善的循環不斷地擴大、延續。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加入法鼓山後,芸甄師姐的生活及工作大幅改變,認知影響行為,當觀念轉了,消費習慣也變了。過去每月所費不貲的生活,現在成為「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把省下的錢拿去弘法利生,也因此圓滿了榮董;「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改變她過去在職場理直氣壯的強勢作風,轉而以感恩心、柔軟心與老闆、同事相處。為了讓老闆有機會念佛,她會善巧的泡杯咖啡請老闆喝,而老闆念佛號已經從一杯念3句,逐漸增加到21句,不僅念得歡喜,也喝得歡喜。擔任義工也是如此,只要有機會,她都會把握因緣,積極奉獻;因此,她目前不僅擔任新店分會的助念組副組長、接待組副組長,還擔任讀書會的帶領人。「因緣來了就去做,要把在法鼓山得到的養分,盡一己力量去利益他人,這是要報答法鼓山聖嚴師父的理念為我父母所做的恩情。」芸甄師姐感恩地說道。

108自在語有一句「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芸甄師姐以財力、體力、心力、智慧所做的無私奉獻,已為這句話做了最佳的註解。

(採訪/陳如秋)

利生無相賀校慶 法鼓師生聯手演「鹿鳴」

法鼓文理學院於4月8日以「利生.無相」為主題,透過《悠悠鹿鳴》佛典戲劇表演、林季鋒老師水墨白描佛畫展、綜合語言競賽等方式歡慶創校15週年,展現臺灣多元的宗教人文特色;同時以海外連線方式,由校長惠敏法師代表頒授,予國際知名禪師及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名譽宗教學博士,現場近200位來賓暨師生,一同見證學校邁向重要的里程碑。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以法鼓山大家長的身分,致詞感恩即將卸任的惠敏校長,擔任大學院教育重要階段的轉型推手;以及著作等身的繼程法師,對於教界與佛法弘化有重大貢獻,且每年都前往法鼓山海內外道場協助指導禪修,兩位法師均是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法子,期盼未來能持續交流與指導。

「無相是智慧、利生是慈悲,也是我們的校訓與佛教基本教義。」在退休之前主持校慶,惠敏校長表示,透過系列活動,希望大眾學習無相的利益眾生,同時回顧大學院教育41年歷史、學校博雅教育特色,緬懷 聖嚴法師辦學期許與「悲智和敬」理念,並感恩十方大眾對教育的發心護持。

繼程法師是法鼓文理學院創校以來,獲頒名譽宗教學博士學位的第一號,法師透過影片回憶成長過程,隨竺摩法師剃度出家,來臺受三壇大戒、接受佛學教育、參學修禪,以及親炙 聖嚴法師教法,成為傳法弟子後,在兩岸三地、美國及歐洲多國等地弘揚禪法。感恩一路上都有善知識、同窗、老師、佛友接引扶持,對於這份受到肯定的厚禮,除了令他心生歡喜與榮耀,也勉勵大眾習禪要能修到法喜充滿、智慧增長,最後開悟、圓滿佛道。

相隔11年,出自佛典「鹿王」改編的戲劇《悠悠鹿鳴》再度演出,仍由導演汪其楣指導;不同的是,此次為佛學系兩學期選修課程的成果演出,由學生參與編劇、演員,故事從臺灣「鹿之島」生態到佛教「無相布施」生命觀,充滿當代人文、環境意識。校長惠敏法師在開頭「鹿野苑」戲段,扮演康僧獨唱梵唄,正戲還與學生用手演出「鹿偶戲」,傳達慈悲護生精神,精彩的故事令觀眾動容。

佛畫展於同日開幕,由林季鋒老師親自導覽解說,此次以觀音佛像為主,帶領民眾欣賞以國畫白描技法跟印度風格相結合的創作,其作品皆有所考據,並加添現代元素,深受民眾喜愛;校長惠敏法師也以「無相三昧」的禪定意境形容其作品,勉勵大眾莫忘初心,從中體驗佛法無常、無我的意涵。

對校長即將卸任滿懷不捨,佛學系三年級謝佾諼表示,曾上過一學期通識選修課,參與過排練與角色揣摩,因此在看戲過程中,特別能感受到鹿的悲傷而頻頻落淚,從中體會眾生平等慈悲的精神,她也讚歎師生演出十分到位。

法鼓文理學院表示,慶祝2022年校慶,歡迎民眾蒞校欣賞林季鋒老師水墨白描佛畫展;「悠悠鹿鳴」除了在校慶演出外,還將分別在三峽成福國小與金山高中進行校園巡演,與大眾分享全校師生的感恩與喜悅。

(文/林雅櫻‧圖/李東陽、林麗玲、楊培福、林雅櫻)

報導轉刊自法鼓山全球資訊網2022.04.08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5/10~7/26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5月2日(一)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

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5月15日(日)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5月22日(日)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由於疫情變化,本活動取消。

2022年04月08~10日

第十五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因防疫規定取消

2022年04月17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活動取消。

2022年04月23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寶雲寺)。活動取消。

2022年04月24日(日)

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活動取消。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