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93期 2022.07.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緣起成佛
【方丈和尚開示】
四緣修福慧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修學佛法 安己度人—彭溫巧菩薩

  菩提伴侶 大願相隨—張奇明、劉秉華菩薩賢伉儷
  隨緣努力 護持佛法—吳幸宜菩薩
  受菩薩戒的菩薩有兩個父親—陳惠貞菩薩
【特別報導】
賀勇健啟航 法鼓畢業生感恩社會栽培
【通告】
8/14榮董會禪一(雲來別苑)~7/1開始報名
  9/4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7/15開放報名
  9/17~9/18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法鼓文理學院)~8/1開始報名
  10/7~10/9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台東信行寺)~8/23開始報名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5/10~7/26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6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緣起成佛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因為諸佛的福德與智慧已經具足,知道一切現象皆無不變的自性,故也明白眾生心中的成佛種子,是從因緣而產生,只要因緣具備,每一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說唯一的佛乘。

這個偈子的重點在「緣起」二字。緣起的意思是沒有一樣東西的完成是憑空而起的,一定有其原因,而且必然是由許多因素的相加相聚而成,稱為因緣和合;由於聚散無常,所以也稱為緣起緣滅。

緣起觀念是佛教的最大特色,不論是人生及宇宙,都是從緣起,從緣滅,沒有絕對的創造者,也沒有權威的支配者;既非一元論,也非二元及多元論,乃是眾緣聚散的因緣論,又稱為緣起論。

此項緣起論認為,不論聖人或凡夫、有形或無形、精神或物質,皆由於眾多因緣的相聚而起,離散而滅,故說「佛種從緣起」,沒有定性不變的眾生,只要促成其成佛的因緣夠了,眾生即能成佛。諸佛最初也是眾生,因發現佛法,廣度眾生而成了佛。

在這邁向成佛之道的過程中,福德與智慧逐漸增長,最後能以平等的慈悲和無我的智慧照顧一切眾生,此時智慧與福德皆已圓滿,稱為「兩足尊」,亦即福足慧足的意思,一切的佛都是這樣成就的。

佛之所以成佛,除了福德圓滿,也是智慧圓滿,以佛的智慧,發現諸法的一切現象,自性即是無常,沒有不變不壞的自性,即名為空;就用發現空性的智慧,離煩惱而度眾生,因為法無自性,也無定法,佛說法都是隨機隨緣而說的方便法。而且,從佛的立場來說,眾生是自度的,不是佛度的,否則應該能於一時之間一網撈盡所有的眾生才對;事實上,由於因緣尚未具備,很多眾生,並未得度,所以眾生是因本身的福德因緣而自度。因緣好,則容易脫離罪惡而修行佛法;因緣差,就在煩惱、罪惡之中,接觸不到佛法。但是,因緣不可思議,今天無緣接受佛法,並不表示明天也無緣接受佛法;只要因緣改變,他們就會改變,所以叫「諸法常無性」。若能接受緣起的觀念,你就永遠不會對任何事物失望。已有的因緣要增長它,未熟的因緣要成熟它,未有的因緣要開創它;好的因緣要使它更好,壞的因緣要使它變好。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算多少。

佛法雖有聲聞、緣覺、佛的三乘,但最終目的是唯一的大乘。只要努力,沒有永遠是小乘的人,也沒有永遠做凡夫的人。只要因緣成熟,就能接受大乘,最後得以成佛。

俗語說「將相本無種」,出將入相,乃至歷朝開國之君,往往都是出身寒門草莽,今日的各界菁英,往往也非出於豪門大姓,而是來自升斗小民。請不要迷信「朝中無人莫做官」的論調,今日的權貴朝臣,往往也是昔年的吳下阿蒙。不論主動或被動,只要努力於緣起,人人都有成功的潛能。

(選自《智慧一OO》)

四緣修福慧

◎果暉法師

今天的精神講話中,聖嚴師父為大家開示了2008年4月份的「四緣」——也就是「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事實上,師父在更早的1985年,在農禪寺為當時臺北的婦女學佛社團「緣社」的社友們開示了同樣的主題。我們也可以從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時間觀來了解「四緣」,運用「四緣」來修福修慧。「因緣」是從過去到現在,「所緣緣」是現在,「等無間緣」與「增上緣」是從現在到未來。

「因緣」是從過去到現在的善根福德因緣。前幾天,我在男寮的圖書室再次閱覽了《一缽千家飯》,這一本攝影集,記錄了以法鼓山為背景的漢傳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發展歷程,裡面有許多聖嚴師父一生創建法鼓山過程

之中的珍貴照片。在仔細瀏覽之後,發現從農禪寺的在家行者,一直到法鼓山開山之後,我的照片還不少。因此,相信不止是我,所有法師、諸位菩薩與聖嚴師父及法鼓山,都一定有很深厚的因緣,否則大家不會進來法鼓山,這就是一種共同的善根福報因緣。

「所緣緣」是指現在。在現在這一刻,包括每個人工作層面的同事、主管,乃至生活層面所接觸到的任何人,甚至擴大到人以外的有情眾生、生活的環境,都是我們的「所緣緣」,以這個「所緣緣」,來修福修慧,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等無間緣」是連續不間斷的緣,就好像我們看到鐘錶上,時間的每分、每秒之間,都是連續、沒有間隔或停頓;也好比我們的呼吸,是一個接著一個,沒有間斷;這是代表著一種永遠向前的堅持、恆心與毅力。例如我們在禪修數呼吸時,一個呼吸接著一個呼吸數,中間斷掉了,表示心已經離開所緣的方法,要馬上從頭再來。數息斷斷續續的話,就無法達到專心、定心的效果。所以,「等無間緣」的意思,就是任何修福、修慧的事,都需要以這種精進、細水長流的恆心和毅力來完成。

不過,完成一件事情,並不是用一成不變的方法持續做下去,「等無間緣」也是有應對與變化的。就好像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每隔兩、三年可能系統就要更新,或是各部門在不同的時機因緣,也要提出不同的策略來因應,大家共同集思廣益,讓我們所服務的工作能持續、不間斷地做下去。

最後一個「增上緣」,從時間觀來講和「等無間緣」一樣,是從現在到未來。「增上緣」是一種增上的力量,大家知道修行四正勤是有四個項目:「未生惡法令不生,已生惡法令息滅。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長。」「增上緣」在「已生惡法令息滅,已生善法令增長」這兩項,特別有用,也就是說,對不夠理想的狀況加以改進,或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加精進。

「增上緣」分為主動與被動。主動的增上緣,就是願心與願力,為了奉獻,永不自滿於現有的成就,而期許自己能做更多、更好的奉獻,因而推動著我們精益求精、好上更好。而為了要更進一步奉獻,必須有更多的學習,這不僅只限於本職的專業技能,凡有利於眾生的事都要學習,因為我們發願當菩薩,菩薩就要以六度萬行來利益眾生。

被動的增上是一種福報,我們過去所積累的善根福德,現在成熟,所以福報就來了。被動的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裡稱作「隨緣行」,文中所謂:「得失從緣,心不增減。」也就是在順境中,我們也要保持平常心,更可貴的是以發願、行願,運用此福報為利益大眾而做更多的奉獻。

另外一種增上緣,叫作逆增上緣,也就是不因種種的逆境而感到困頓或挫折,但能因反思、檢討、改進而獲得成長。《二入四行》中稱作「報怨行」,文中所謂:「逢苦不憂,體怨進道。」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已是第三年,可說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種逆增上緣,促使大家共同面對、反省與檢討如何做好四種環保,在防疫生活的同時,也要做好個人的心靈環保;疫情雖然限制了不少社交活動,但也多出許多獨處的時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運用。

全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問題還真不少,除了疫情之外,世界局勢持續動盪不安,世界人心非常需要和平與安定。我們法鼓山所提倡從心出發的心靈環保理念,可說是最好的一帖良藥。人類因意識型態的差別、利益紛爭等種種的衝突,造成社會人心動蕩不安,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大家都要從心出發,共同反思、檢討、改進。

希望我們大家都能用「四緣」來修福修慧,並且與今年的年度主題「大菩提心」一起運用:發大菩提心,利人即利己;學菩薩萬行,福慧滿人間。祝福大家!

(2022年5月13日精神講話節錄)

【活動預告】
 
2022年07月05日(二)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5/10~7/26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2022年08月14日(日) 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2年09月04日(日) 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7月15日開放報名
2022年09月17~18日 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2年10月07~09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2年11月1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2022年12月11日(日)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法鼓山活動資訊】
7/1 聖基會 氣候變遷與心靈環保論壇
  7/31 ~ 8/6 梁皇寶懺 網路共修 (線上)
  7/17 祈福皈依大典 (信行寺)
  8/13 ~ 8/20 青年禪七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修學佛法 安己度人

專訪榮譽董事彭溫巧菩薩

美國新澤西州的彭溫巧菩薩是一位生命的深耕者,學佛、修行、工作、助人都是不遺餘力地全心付出,她不但是東初禪寺的資深義工,也是法師們的得力助手。平日常常見到溫巧菩薩在禪寺裡顧前顧後 、忙進忙出,高效率的她不失溫婉謙遜的本性,修行者的她總是低調而平易近人,殊不知溫巧菩薩真正的身份是一位忙碌的神經外科醫師,目前還在紐約知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執教。

站上前線迎戰無常疫情
「人生」雜誌曾刊載著溫巧菩薩在醫院的親身經歷,2020年春天的美國,新冠疫情正在延燒。「看著疫情漸漸擴大,突然,日常失控了。無常讓每個人風聲鶴唳,不知道旁邊的人是否帶著病毒,連超市、商家的物品都被搶購一空。大家每天盯著電視看記者會,像在大海中想找一根浮木,一個可以控制的東西抓在手上,打開手心卻什麼都沒有。」

「急診室內,不只病房滿了,連走道都是一張張的推床,上面躺著呼吸急促、痛苦呻吟的病人,一直喊著:『我吸不到氣,救救我!』。插呼吸管需要呼吸器維生的病患,穩定後再送入加護病房,很快地,全院的加護病房與急診室全滿了。醫院宣布停止所有非緊急手術,也將全院所有病房都改收COVID-19病人。政府也下令要每家醫院想辦法增加一倍的病床,因此工程部把神經外科與骨科單人套房,一間一間重接中央空調管線,全數改成負壓病房,之後再改成加護病房。」

「我戴著N95口罩,吸著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空氣,每跑一步,呼吸都顯急促。聽著院內廣播『 Ocean Code Blue』,那是確診者需要急救的呼叫,無論如何,我總是要提起精神,快步到現場。『Ocean』是提醒急救小組或協助人員,要將全身防備措施穿好戴滿才進入救人。每次一穿上隔離衣, 汗水馬上從頭冒到腳底,每天就這樣濕了又乾、乾了又濕。下了班,身體疲憊地像是跑了馬拉松般癱軟無力,這時候,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工作,壓力指數已經快要爆表了。」

實踐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讓我們且把時間的軸線拉回到2003年,溫巧菩薩與東初禪寺初相逢,而她的學佛因緣也就自此開始了。那時的她已經在台灣讀完醫學院,並且取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在哥大同學的姑姑鄭淮芝師姐的引介之下,來到東初禪寺的合唱團,因為溫巧菩薩自幼喜歡唱歌,大學時還曾是半職業合唱團的重要成員呢!來到狹小的東初禪寺,見到規模十分有限的東初合唱團,她非但不以為意,還愛上了這裡。禪寺裡義工們親切的接待、和善的問候馬上溫暖了這位異鄉遊子的心,聖嚴師父的週日講經,更是深深地吸引著她,不辭交通擁擠、路途遙遠,她總是興致勃勃地來報到,很少缺席。從一開始合唱團的音聲接引,繼而進入聽經聞法的世界,再接著學習禪坐,參加念佛會、義工團,並且加入法器組等,舉凡禪寺的大小活動自此多了一位生力軍!

師父說過,需要他的地方,他就會去。溫巧菩薩也是。她說:「通常我不希望朋友來醫院找我,因為那一定是有事情。但是只要需要我,我一定會在那裡。」學佛以後的她不一樣了,行醫的角度和處事的態度都有很大的轉變,以前醫病之間只有一種關係,不是說「恭喜」,就是說「抱歉」,醫生的無力感很強。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溫巧菩薩除了細心解釋病況讓家屬了解,還會私下默默為患者或臨終者祝禱,不論任何族群、宗教、語言、文化,她都會以同理心默念佛號或咒語,希望病患得到善終,因為她發現這不但是給他們關懷,對自已也有很大的幫助。她說:「曾經有一位昏迷不醒的病患,在我默念藥師咒給他的時候,突然張開了眼睛,用英文問我是不是在為他祈禱?然後又閉上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離生活不遠,在溫巧菩薩行醫的路上實現了。

善用四它照顧好身心
一般人總認為醫生一定是用藥師法門,其實溫巧菩薩與地藏菩薩更為相應。儘管學佛的過程進進退退,她常常提醒自己,做事情幫助人都是過程,並非目標,要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先度人後成佛。這是她發願學習的對象,在工作與生活上有所遵循。「聽經聞法、做義工都很有意義,但我後來發現,隨時還是需要歸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要盲修瞎練,甚至變成往外攀緣。時時覺察自己的心,每天做定課,向內觀照很重要。」在這兩年艱辛的抗疫歷程中,聖嚴師父所教導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幫助溫巧菩薩找到了方法,不管是因應外境或是照顧內心,只有面對、接受才能跳出束縛,只有處理才能找到方向,只有放下才能自在。

(採訪/李青苑)

菩提伴侶 大願相隨

專訪榮譽董事張奇明、劉秉華菩薩賢伉儷

大智度論 : 「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 」

奇明師兄學佛因緣,起於1991年聽師父在農禪寺講《金剛經》、《法華經》及國父紀念館講《維摩詰經》,得遇明師指示門徑,常隨佛學,漸漸趨向佛教徒的生活方式。而同修秉華師姐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尚未皈依為佛弟子前,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師父講經說法,除了感覺很親切,對於師父開示的正知正見頗為認同,於是奇明師兄推薦其閱讀師父著作《正信的佛教》。閱讀《正信的佛教》之後,秉華師姐對佛法的因緣、因果、業報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接受了因緣果報的觀念,並在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這樣的理念中,解開了對人生的疑惑,也找到生命的真確答案,夫妻二人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意義就與以往不同了!

張奇明、劉秉華夫妻先後於1993年、1998年皈依,同修、同師、同道、同志業,一起精進在菩薩道。奇明師兄工作忙碌之餘,潛心修行,認真領悟,秉華師姐則是先安家照顧家庭,成為奇明師兄最堅定的支持力量。夫妻二人互相扶持,彼此讚歎,是菩提伴侶,更是互為善知識。

奇明師兄早期在農禪寺當義工時,一些更早親近師父的弟子與他分享修行方法,建議他要多拜懺、精進持咒,誦持《地藏經》,還要多多掃廁所。奇明師兄老實照做,平穩實際,精進用功,如今耳順之年覺得力不從心,鼓勵修行要趁早、趁年輕。

目前二人已經從職場退休,退而不休,依著聖嚴師父的教法,每日以誦經、禪坐、拜佛為定課。夫妻二人也持續在法鼓文化擔任義工,聽打師父開示講經內容,10多年感受師父弘法的生命歷程,機器傳來師父開示的聲音,給予啟發,師父法乳深恩,一直就像明燈般指引著弟子們。所以透過這份義工執事可以達到福慧雙修,深感有大福報,尤其師父禪七開示最令人感動、受用,特別珍惜感恩。

奇明師兄十多年來每週一在社子分會擔任讀書會帶領人,信眾教育院開辦的福田班與長青班,時常會看到奇明師兄分享生命故事的身影,夫妻二人為弘法利生、護持法鼓山的理念,於是自然而然的先後成為法鼓山榮譽董事。

師父對不同宗教、族群的柔軟包容,不二的智慧,也對他們的生命產生了綿長深遠的影響。夫妻二人面對病痛時,不以病痛為苦,逆境滋養智慧,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勇者從容,智者淡定,謙沖溫暖!感恩他們默默奉獻與付出,福慧雙修,實則為令人隨喜讚歎有大願心的三寶弟子。

(採訪/謝秀美)

隨緣努力 護持佛法

專訪榮譽董事吳幸宜菩薩

訪談之前,紐約幸宜師姐傳來洋洋灑灑十幾頁的筆記,上面滿滿是工整而細密的藍色字跡,旁邊又以紅筆註明重點,使得標句段落格外分明,可以看出她當時一讀再讀、用功的情形。「連我自己這麽多年後再翻出來,看了都非常地激動!」吳師姐沒有見過師父,卻仔仔細細地恭閱師父的《八識規矩頌》,除了法喜充滿,而且立刻心悅臣服,那是因為她的背景是心理學,除了相應之外,頓時感受到佛法能夠涵蓋一切的攝受力,以前學生時代奉為圭臬的心理學,如今看來只是淺談罷了。

台大心理學系碩士畢業之後,曾經翻譯過十多本書籍,之後決定負笈前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然後返台結婚生子,接著一家人移居上海發展事業,所有的過程都進行地非常順遂。三年多前,女兒到紐約大學讀書,她考慮再三,最後決定放下自己優質而高薪

的工作,離開原本熟悉的舒適圈,到紐約陪讀,殊不知這份善因緣牽引著她認真投入修行學佛。「其實都是因緣吧!2010年我就加入了上海復旦禪學社,開始接觸佛教,可是師父的《正信的佛教》和《佛學入門》才是我的兩大入門寶典!」

2012年身邊出現了一位善知識 - 吳元坤老菩薩,他說:「只要把聖嚴師父的書讀通,今生該了解的佛法就通達了。」「在我家裡,看到牆上我手抄的心經,一時興起講解起來。吳老居士操著濃重的上海口音,其實我也沒辦法完全聽懂,而同修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呢!」吳師姐的同修殷寶恆菩薩是一位外商高階主管,從事的是頂級精品的行業,經常出入光鮮亮麗、冠蓋雲集的場合,然而那一晚的「心經之夜」,竟奇妙地成為他轉身投向佛法世界的轉捩點!在佛教中,我們通常稱配偶為「同修」,而眼前的這一對美眷佳偶,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同修」,他們在佛法修習的路上互為同學道侶,彼此切磋鼓勵,濃濃的夫妻之情不知不覺正在昇華中。吳師姐說:「後來同修比我還精進用功,現在全心在練習話頭禪,最近還到湖北荆州承自虛雲老和尚的終南禪寺,參加了很紮實的禪十呢!」

一開始,幸宜師姐是自己在家裡練習打坐,因為在上海沒有機會遇到指導禪修的老師,直到2013年來到天南寺參加禪五,才真正學習到完整正確的方法與觀念,從此以後便更喜歡打坐了。以前經常出現氣動、幻聲、異相,雖然心裡不感到奇怪,也不會害怕,但是她還是很認真地請教法師對治的方法。「法師告訴我,不要攀緣這些現象,也不要自己亂引氣,若要降伏它,就是告訴自己,打坐不是練神通,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因為那只會徒增干擾。之後漸漸的,這些奇異的現象就愈來愈少了。」從一開始的前引導安定身心,到正式進入打坐,再經過徹底的按摩方才結束,這一整套完整的打坐方法,輔以正確的佛法觀念,讓她在學佛修禪的路上更加堅定。今生得遇明師是無上的福報,除了心靈深處無盡的感恩之外,吳師姐決定在修學護持佛教的行列上努力盡一己之力。

原本就對藝術有興趣的吳師姐,在認識哥倫比亞大學的楊朝華教授之後,毅然興起維護佛教古物的熱切之心。四年前,于君方教授出版的六冊套書《漢傳佛教復興:雲棲袾宏及明末融合》,去年再版的經費便是由吳師姐護持的。另外,她還出資邀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專家,修復了一件古畫,那是明朝的佛像畫作,背面有400多年前的題字,十分珍貴。楊教授說:「這不只是一般的古文物,它們都與修行相關,富有教育的意義。」吳師姐認為有機會種福田,個人的收穫遠比付出的多,因為將佛教的般若智慧得以保存及流傳,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自己能夠參與其中,實是畢生的殊榮。

2018年吳師姐送女兒到紐約大學讀書之時,就積極地利用時間到象岡道場參加了一次禪三,兩年後決定搬到紐約去住,此後便經常出入東初禪寺和象岡道場,參加各種修行活動。了解緣起緣滅的因緣法則,其實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而練習的方法就是要把修行落實在行住坐臥的起心動念上。所以在這兩年嚴峻的疫情期間,她也能夠不驚不畏,身心保持安定,做自己該做的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吳師姐的日課是每天讀誦《心經》和《金剛經》,未來的道路雖然現在看來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她知道隨緣努力、恪盡本分,一切順著因緣走,一定是不變的道理。

(採訪/李青苑)

受菩薩戒的菩薩有兩個父親…

專訪榮譽董事陳惠貞菩薩

COVID-19疫情持續,大家面對面暢談並不方便,透過雲端,讓我們共享陳惠貞榮譽董事跟隨法鼓山聖嚴師父,這輩子將近40年的殊勝因緣。

兩個父親
我是陳惠貞,南投竹山人,24歲結婚後移居台北,三個小孩。曾經在幼兒園工作,離開職場後,全身投入在法鼓山道場做義工,目前因為疫情,暫時宅在家。

早期受菩薩戒時,聖嚴師父殷切告訴我們:「你們受菩薩戒的菩薩,以後就有兩個父親了,一個是生養你們的父親,另一個就是我!」我永遠都記在心裡。

冥冥中不思議的牽引
民國80年代,我虔心想找一位好師父學習佛法,彷彿佛菩薩指引,讓我找到農禪寺,得以親近我們的聖嚴師父。之後,我常回農禪寺參加念佛共修,還有禪坐,也參加過佛七。

記得應該是民國81年,我和幾位師姐在農禪寺,正準備要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皈依前,師父慈祥的詢問:「可以受持五戒的請舉手。」我毫不猶豫地舉手,當場與大眾圓滿三皈五戒,正式皈依成為佛們弟子。

近40年的法鼓歲月
皈依後,過了幾天,我主動到農禪寺做義工,一開始就滿心歡喜的隨眾在大寮撿、洗蔬果,也參加禪坐、念佛,時光飛逝,走到現在已經快40年了!

回想起來,安和分院成立以後,我是第一個在那裏煮飯供養大眾的人,起初我只邀請一位師姐和我一起去煮飯,居然也勝任且得心應手!

82、83年的時候,我向安和分院果高法師請假,說明將啟程去東初禪寺參學,恰逢聖嚴師父到美國弘法,我們一行5個人也在東初禪寺掛單。果元法師指派我們每天擦拭佛桌、清掃場地等工作,我們都非常歡喜的承擔。

每天我們也跟隨師父行腳,師父到處受邀講經,我們隨處歡喜聽經,在美國掛單的一整個禮拜裡,我們天天都跟著師父一同進出、一起同桌吃飯,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的殊勝因緣!

我只有一根香蕉,分給所有人吃
記得曾經有一回,在40餘位菩薩相聚的場合裡,師父說:「我只有一根香蕉,分給你們吃。」當下我無法理解一根香蕉如何分給40幾個人享用?回頭再想想,是的,師父曾經說:不管和什麼人接觸,我總想著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助到他們的?這就是我們追隨師父一輩子的起心動念啊!

師父幾本著作《正信的佛教》、《真正的快樂》、《找回自己》、《福慧自在》等,我經常加購分享有緣,部分流通出借,為保證借閱菩薩真正閱讀,我會加註借閱紀錄,隨機抽問書本內容,希望菩薩們都能真正了解這麼好的佛法。

默默支持的善知識
每次向家人告假出門做義工,同修不經意的一句話:「妳去吧!」總能讓我安心,讓我可以全心投入義工行列,同修真是默默支持我修行的善知識啊!

我也經常帶領3個孩子回法鼓山朝山,同修雖不同行,卻也從不障礙!我們全家都是師父的追隨者。

法鼓山大願興學,5475圓滿人生計劃,我很榮幸勸募了100位菩薩同願同行,我很欣慰自己有機會共同參與勸募興學活動。

大家的法鼓山
我用母親給我的100萬元認捐一席榮董,母親開玩笑的說:「妳確定要如此用掉?100萬元可是很好用的喔!」其實認捐榮董,是我久遠的心願!

最後我期許大眾一起同願同行,把法鼓山這個大家庭照顧好,師父應允他日乘願再來娑婆時,肯定還是回到法鼓山啦!

(採訪/劉美諄)

賀勇健啟航 法鼓畢業生感恩社會栽培

近3百人遵循傳統,齊聲合唱〈三寶歌〉,為69位畢結業生祝賀勇建啟航。法鼓文理學院2022年畢結業典禮於6月11日上午10點,在該校大慧館舉行,並同步傳送視訊給連線觀禮的師生及親友。

「道心、健康、學問」,董事長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贈此6字與新著《平安最幸福》,為畢結業生們帶來勉勵與祝福。同時也代表全校感恩校長惠敏法師近30年的奉獻,為法鼓山大學院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期盼畢業生不忘奉獻是到此學習的目的,時時記得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校長惠敏法師在即將卸任前,也藉由校方學位服的深意,期許在場學士班及108、109屆碩博士班的畢業生,都能搭菩薩衣,如海東青,鵬程萬里;並以「金山法鼓,響徹天地;心靈環保,悲智和敬。博雅教育,化育龍象,遊化人間,修福修慧」,和師生互勉傳承敲響法鼓的精神。

典禮中,副校長蔡伯郎、學群長陳定銘、佛教學系系主任鄧偉仁等師長代表也隨同校長,為畢結業生們撥穗、搭菩薩衣,頒發證書及結緣禮。各科系同學也以致詞、學習成果影片,表達對師長的感恩,一同重溫在校期間,師生們將理論結合實踐,在各地做公益、辦講座的幸福時光。

從第一屆法鼓推廣教育中心學分班讀起,漸次完成碩士學業的致詞代表鄭逢緯說,感謝4年前的招生說明會,開啟人生脫胎換骨的學習之旅。同學之間尤其感恩創辦人 聖嚴法師、法鼓山僧團及信眾給予的資糧栽培;他說在此求學深刻體會,學位是一時的,學習才是永遠的,但願終身學習菩薩行。

鼓勵畢業生加入校友會,持續以「心靈環保」開發悲智和敬的學習,法鼓文理學院也歡迎社會大眾,參與校方舉辦的學術交流及公益講座、課程,體驗博雅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學校多元的入學及助學獎勵辦法,詳見網址( https://www.dila.edu.tw/ )。

(文‧圖/張曜鐘)

報導轉刊自法鼓山全球資訊網2022.06.11

8月14日榮董會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7月1日開始報名

9月4日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

7月15日開始報名

9月17~18日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8月1日開始報名

10月07~09日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8月23日開始報名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5/10~7/26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2022年06月7~28日

線上讀書會(III) 《動靜皆自在》(每週二晚上 19:30~21:00)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