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96期 2022.10.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天倫之樂」是靠互動產生
【方丈和尚開示】
如何接引下一代學佛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廣結善緣 盡心歡喜護持—蔡秀景菩薩

  盡善生命,活出人生意義—李崑明菩薩
  堅定護持法鼓山的一位老鼓手—洪祥雲菩薩
  拈花微笑露禪機—李國香菩薩
【特別報導】
風雨生信心 護法更用心—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淡水健走禪悦行活動報導
  入寶山,豐收一日禪—第16屆榮董禪悅營活動報導
  在旅程中與「法」相遇—舊金山道場榮董踏青關懷活動報導
【通告】
10/22北二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林口)
  10/23北三區榮董寺院參學(雲來別苑)~已額滿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9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天倫之樂」是靠互動產生

近年來我們提倡「心六倫」,「心」是指良心,或者是智慧的頭腦,包括家庭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族群倫理,一共有六種倫理的主張,而其中第一種就是「家庭倫理」。

家庭倫理包含哪一些關係人呢?是父母、兒女、夫婦、兄弟姊妹等,特別是現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多,五代同堂的更少,因此,家人之間怎麼去相互關心很重要。在家庭中,對年輕的人要愛護與慈悲;對年老的人要孝敬、孝順和關懷。其實老人家不一定希望每天都有人陪著他,捧手捧腳地噓寒問暖,但是一天至少要向父母請安一、兩次。年輕人一定要照顧年長者的生活,有錢、沒錢都沒關係,主要是讓他們生活安定、生活快樂。該如何讓生活過得快樂?其實只要不讓年長者生氣,就能過得快快樂樂。

孝順是適當地照顧家人,其中沒有太多物質的交換關係,如果有了物質的交換關係,就不一定是孝順了。所以,家庭倫理一定是年紀輕的人讓年紀大的人生活安定、身體健康、心裡平安,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算是盡到做兒女的責任了。

而年紀大的人,也一定要有智慧,否則物質再豐富、兒孫再孝順,仍然不會覺得快樂。該怎麼做呢?就是對兒孫要體諒。年輕人正在努力做事、賺錢養家,維持整個家庭的溫飽,所以他們也很辛苦,不能老是計較兒孫不孝順或是哪裡不好,否則兒孫聽到了會起煩惱。其實只要生活安定,就應該覺得非常滿足了。因此,老人家要老得有智慧、老得有健康,而家庭的倫理關係,就能夠維持得非常融洽。不然,老人一計較,年輕人也煩惱,家庭中的「天倫之樂」,就很難產生了。

「天倫之樂」是靠互動產生的,年紀大的人對年輕、年幼的人要慈悲。怎麼慈悲呢?一個笑容是慈悲,一句讚歎也是慈悲,這樣小小的一個動作都是慈悲;如果兒孫送你一樣小禮物,或是替你端一杯茶,你都以感恩、感謝的心接受,覺得他們非常孝順,這樣他們就會很快樂。因此,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心、安慰與鼓勵,雖然不是物質上的奉獻,但是在精神上、在心理上讓他們感覺無後顧之憂,也不覺得他們對不起老人家,這樣就是年長者對年輕一輩的一種倫理,也是一種對年輕人的奉獻。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關懷》)

如何接引下一代學佛

◎果暉法師

法鼓山「三化」之一的「年輕化」,即是重視年輕菩薩的接引。有不少護法信眾家中的小菩薩,從小在佛化家庭中長大,願意跟著上一代學佛,但到了青少年時期,通常會轉向同儕認同,側重朋友交往或追求個人的興趣,而不一定繼續親近道場。

如何接引這些年輕的菩薩們繼續修行佛法呢?能夠兼顧科普常識的涉獵,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中,讓青年朋友們感到佛法除了信仰之外,也不離科學的理性層面。所謂「道無術不行」,論典中常提到,菩薩道重視五明的修學。內明指佛學、佛法;但為了分享佛法,要有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和因明等的接引方便法門。

工巧明,即現代科學、技術。比如疫情蔓延的這兩、三年,由於網路科技普及,大家透過線上方式,仍然可以參加各種課程及共修活動。

醫方明,將醫學與佛法結合。人人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分享佛法時,如能結合簡易的醫學常識,有益拉近與佛法的距離。

聲明,包含語言、文字和聲樂、藝術等。透過美學、藝術是很好的接引方便。因明,相當於一般哲學領域所說的理則學、邏輯學,簡而言之,即是因果關係。但佛法的因緣法,才能究竟說明宇宙人生的因果關係。

總結來說,如何接引下一代學佛,除了信仰之外,能夠注意到科普常識的涉獵,結合感性與理性,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讓年輕人感到佛法不僅只是一種內心的信仰,同時也能夠與時俱進,用來自利利他。此外,就像西方社會的父母常把子女當朋友,這也是一種眾生平等的精神。家庭倫理當然很重要,但在做法上能以平等心,尊重下一代的想法,便容易跟自己的孩子做朋友。

以佛法的內明為根本,學習、善用科普或五明法門,以平等心尊重下一代的想法,這樣便容易接引自己的孩子繼續學佛修行。

(轉載2022年9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2年10月22日(六) 北二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林口)。
2022年10月23日(日) 北三區榮董寺院參學 (地點: 雲來別苑)。
2022年11月1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2022年12月11日(日)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2023年02月25日(六)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農禪寺)。
2023年03月03~05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3年04月15日(六) 榮董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05月06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10/10法鼓講堂特別講座
  10/28 ~ 12/16 【實踐學佛法|佛法實踐學】轉動光明人生
  10/22、10/23 齋明寺秋季報恩法會
  12/24【大悲懺法會】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廣結善緣 盡心歡喜護持

專訪榮譽董事蔡秀景菩薩

漫漫人生,何以為恃?
秀景菩薩育有兩位公子,約莫在小孩國小三、四年級時,看見倆小在家中嬉戲,頑皮地跑跳,心中突然升起一個念頭:「這兩個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人間有諸多苦難。除了給他們教育,還可以給他們甚麼呢?包括我自己,也一樣。人生的漫漫長路,該何以為恃?」

也許是佛菩薩的指引,民國82年因緣際會之下,幸運參加了法鼓山菁英禪三活動。就此走上了學佛之路。

秀景菩薩回憶,那時在總本山上禪修,一切建設都剛剛起步,地面坑漥不平,坐著小鐵椅,但大家聽著聖嚴師父的開示都非常攝心安定,不受環境干擾。禪三期間,聖嚴師父及總護果醒法師的帶領指導,觸動了秀景菩薩的內心,感受到法師們為眾生獻生命盡形壽,思忖身為信眾的我們也應該對僧團盡心盡責廣供養。

妳要常來!隨師行願
秀景菩薩分享:有次和朋友劉秀雯到農禪寺拜見聖嚴師父,會後師父跟她說:「王太太,妳要常來呀!」師父這麼一說,她也不知道為什麼,真的就常常前去,甚至參加了法鼓山第三屆佛學會議的籌備會議。

在籌備會議上,她記得有惠敏法師、戚肩時將軍、中華佛學研究所教授等人。會中師父提到:「很可惜我們的能見度還不高!」有菩薩想透過軍事系統去邀請總統,但還沒有圓滿。

秀景菩薩以她的經驗清楚知道,若以軍事系統的管道去邀請總統,是行不通的!她腦子雖然這樣想,但口裡卻沒說。隔幾天她接到廖秘書的電話,廖秘書說師父要請她和她的朋友吃飯。秀景菩薩很驚訝,因為法緣會成員都是當義工去招待師父的貴賓,怎會成座上賓?但師父說要請她的朋友,她當然就乖乖地聽話。秀景菩薩說,在這個餐聚中,有一位朋友竟然主動提及我們可以辦一個師父和總統的座談會。哈!「正中下懷」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就這樣,第三屆佛學會就很順利地邀請到李登輝總統蒞臨,並在會中致詞。讓這一次的國際會議更為圓滿成功。這對法鼓山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同時,聖嚴師父也指示秀景菩薩負責晚宴的餘興活動。剛好她身邊有一個音樂家教授訪問團,成員都是國家級的音樂家,通常都是在總統府或是外交使節來訪時,特別被邀請表演的團體,水準自是不在話下。演出完,賓主盡歡。聖嚴師父很欣慰地,還對秀景秀了一下台語「沒失禮」!因為參與的都是世界各國邀請來的佛學學術頂尖人士啊!

還有一件很巧的事情。這個佛學會議是在暑假舉辦,與會的有印度、歐美及日本人士。日期快到了,秀景竟然又收到廖秘書的電話,師父說要請她從美國放暑假回來的兒子來當翻譯。(兒子會中英日文)

會議籌辦過程中,有一次在農禪寺看見一位老菩薩跪著爬進來拜見師父。看著老太太,她內心很感動,師父一方面要推展佛教,一方面要做救世濟人的工作,自己感到非常慚愧與敬佩師父。

善用內財、歡喜奉獻
秀景菩薩與同修王健菩薩鶼鰈情深,同心護持。王健菩薩自師大美術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的工作,創立王健設計學院已30幾年,他是教育家、音樂家、藝術家。民國87年葉榮嘉菩薩舉辦藝術品拍賣,將所得捐做法鼓山建設基金,王健菩薩亦共襄盛舉捐畫拍賣,拍賣會在台北、台中、高雄巡迴舉辦,秀景菩薩也隨巡迴展的移動做義工。

秀景菩薩說她同修很想為師父做點事,所以就以他的專長來為師父畫像。她記得有一天,她同修對師父說:「師父,我幫您畫像。」師父欣然答應!為此,王健菩薩特地到法國羅浮宮研究林布蘭藝術家(荷蘭專門畫人物肖像的畫家)的作品。回來後為師父畫像,把師父的神韻完美真實地呈現在畫布上。

初期的法鼓山農禪寺,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辦敦親睦鄰的活動,在活動中,王健菩薩會表演吹小喇叭、吹口琴,將他的長才貢獻出來;而為了讓活動有更豐富、多元的呈現,他們還會自費邀請其他演奏家來演出。秀景菩薩說:「我們很樂意將我們能夠做的,包括:音樂、美術給呈現出來,將佛法與藝術結合,淨化人心。」

民國85年中秋節前,剛巧有日本東京傳播藝術學院的校長和老師來拜訪王健菩薩,王健菩薩向對方提及,隔日他將前往法鼓山敦親睦鄰活動去做演出,邀請他們一起參加這場盛會。活動中,王健菩薩表演小提琴與小喇叭。憶及當時,秀景菩薩說:「當天師父好高興,有遠從日本來的友人一起同樂,鄰居也感受到尊重。師父很高興,王健也高興,師父高興我們就高興。」

身行教化、善念傳承
親近佛法的這一路上,秀景菩薩說:「我很感謝家人都是法鼓人。」在小孩還小時就參加禪三,在師父座下皈依三寶,兒子、媳婦也都在師父座下皈依三寶。二兒子結婚時,到東初禪寺拜見師父,師父也為他們福證,現在二兒子有3個孩子也陸續加入代代相傳的行列中。秀景菩薩透過身行來實踐佛法,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上。全家都皈依了,也很自然地覺得要奉獻。

秀景菩薩分享:第三屆佛學會議的時候,她的二公子當翻譯,與會的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會後特別請他讀一本英文書,提出重點摘錄。並且給他一點「代為讀書」的酬勞。孩子收到這點酬勞後,拿出了兩千元,請秀景菩薩拿去供養師父。師父很歡喜、欣慰地接受,還說這兩千就和兩億一樣多。師父珍視小孩的小小善心,可見一斑。

她的大兒子更常關注弱勢團體,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上課時,有一次聽完師父演講,他想供養師父,但師父沒有接受,師父對他說:「你留著自己用吧!」師父體貼留學生在國外生活不易。而孩子供養的心從來沒變,在一次全家到安和分院參加活動時,秀景菩薩請示果禪法師說:「我的小孩想供養師父,繞了大半個地球都供養不成,今天不知能否有機會供養師父,滿他們一個心願?」剛說完,師父就走出來問:「誰呀!剛剛是誰說要供養我啊!」師父就讓他們供養。這讓秀景菩薩好感動,師父總是這樣細心貼心、隨順大眾,應機教化。

秀景菩薩懇切地說:「很感恩孩子們都心地善良,對於能力所及的事務也都盡心盡力奉獻,圓滿成就他人。感恩聖嚴師父的教化,家人都以法鼓人自居、以法鼓人為榮!家中也即將有兩位小寶貝加入法鼓山,佛法因緣代代相傳,祈願大家都有善根,負責、盡心,揮灑開闊人生。」

(採訪/曾美煖‧翁森坤)

盡善生命,活出人生意義

專訪榮譽董事李崑明菩薩

崑明師兄從事企業教育顧問工作達30年,教學足跡遍布台灣、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曾擔任世界500強企業專案顧問(如可口可樂、通用汽車等)、臺北市政府市政教育顧問、大學客座教授、暢銷書作者,與同修瑞珊師姐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探討生命意義 與法鼓山結緣
崑明師兄出生在基隆,父母很慈祥,4個孩子中排行老大,從小就接觸佛教、道教,家中還有佛堂。18歲時第一次看到師父的書《正信的佛教》,很是歡喜,對佛教開始有一些認識,尤其喜歡禪宗開啟大智慧的一些故事。

崑明師兄提到,2001年納莉颱風讓他在臺北的公司淹大水,光清垃圾就清了30幾台卡車,公司損失慘重;加上他小時候家裡原本是基隆第二大成衣廠,就是因為淹水導致破產,造成家道中落,擺地攤

還債長達十幾年才把債務還清,所謂新仇舊恨,他身陷低潮,甚至因此得了憂鬱症。還好他及時就醫,加上運用他的所學,很快地就好轉了。這過程讓他對憂鬱症有更深的瞭解,同時他也放慢步伐,開始再次探討「生命的意義與目的」這個議題。

2003年,當時他38歲,經由好友住商董事長吳耀焜和大菩薩許書訓師兄、周美代師姐推薦,參加了第21屆菁英禪三。那時還是師父親自教學,師父談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甚至還以學長自居,而那幾天也是他將近40年來第一次三天完全不說一句話,連打招呼都不需要,完全和自己在一起,感受到法喜充滿。禪三結束前,他被師父點名擔任討論總結及分享的主持人,同時師父給予他法名:李常解。之後,他撰寫了一首詩──「法鼓敲醒人心靈,人山人海被喚醒,肯定成長與消融,禪修人生菩提心。」以及一篇〈價值與使命~菁英禪三修行記〉,還在法行會做主題分享,頗受好評。

深受啟發 發願成為榮董
崑明師兄在菁英禪三期間,受到師父「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的啟發,同時法鼓山提倡的「四環」理念,更讓他深受感動。他記得師父當時開示時提到:要做好「心靈環保」,因為心靈的貧窮會比物質的貧窮帶來更多災難;「禮儀環保」著重在彼此互重,即使對方惡言相對,僅需告訴對方「請自重」;「生活環保」是要避免飯菜浪費,並改掉生活上不好的習慣;「自然環保」則要還給大自然原始面貌,就如當時法鼓山雖還在建設當中,但溪中仍有魚蝦悠游其中;不是砍樹,而是透過「移樹計畫」保留法鼓山最早的「原住民」。他說,聽聞師父開示,他深受啟發,也真的很感動。

師父倡導的理念「建設人間淨土」,與他公司「共建人間天堂」的理念是一致的。尤其在菁英禪三課程結束時,師父帶大家做大懺悔與大感恩。師父告訴大家可以回向給你想回向的,師父並說自己要回向給「人間淨土」,聽到這句話,他的眼淚便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

在後來的共修會上,他將自己的出版物送給師父並與師父合照時,他暗自許願要成為榮董,與師父「共建人間淨土」。後來,他如願地圓滿了這個願望。

學佛對生命的影響
1.生命有願力 低潮不放棄
生命有諸多因緣,他曾數次經歷生命低潮、靈魂暗夜,學佛讓他明白靈魂不滅,所以自殺無用。雖然痛苦時生不如死,但仍要保持底線,不至於放棄、做錯事。人生翻轉後,他積極參與多年前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你可以不必自殺網站」的籌備會,並且送出「活出價值,投自己一票」承諾卡,來幫助更多人活出價值、遠離自殺。

時至今日,疫情期間大家都很不容易,商業週刊甚至提到臺灣有兩百萬個家庭正經歷憂鬱的苦難。他鼓勵大家要「投自己一票」,如同師父說的「自我肯定」。這一票不是投給哪一個候選人的,而是投給自己,投票有兩個承諾:第一,竭盡所能,活出價值實現夢想;第二,在未來不管碰到任何的挑戰,絕對不會用自殺來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只要活著,就有無限可能。

2.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崑明師兄說,所謂「放下屠刀」是放下自己內在那把執著、評斷的刀,而能夠看到每個人內在都是佛子的「本來面目」。他因為經過多次低潮考驗,現在的他較能放下執著、放下完美主義,放下評斷自己、評斷別人,生命更豁達自在。現在的他,每天可以爬山2小時,感受到大自然與生命的美好。

3.慈悲願力 許願還願
2009年師父圓寂,崑明師兄在那場追思會中很感動,因為師父連身後事都是一場生命教育,師父的願力「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喚醒了與會的政商名流與普羅大眾,師父說:「人生的目的是許願和還願,人生的意義是盡責和負責。」
崑明師兄由於遭逢多次低潮,靈魂重整、翻轉後,他更堅定自己的使命:協助有意願的生命活出價值、實現夢想,富而有愛。
疫情期間,他每天念心經回向,採訪時已為疫情祈福將近300天,也為俄烏戰爭祈福,他的善心、慈悲心與恒常心值得學習。

如何讓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崑明師兄對於法鼓山的共識:
我們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
我們的精神:奉獻我們自己 成就社會大眾
我們的方針:回歸佛陀本懷 推動世界淨化
我們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 落實整體關懷
很有共鳴。

因為他從事企業教育30年,加上生命的因緣,讓他體驗多次低潮翻轉,他透過授課、演講、出版《活出價值 投自己一票》書籍,來推動生命教育與關懷,也在企業用企業的語言,傳播師父倡議的心靈環保。

他同時很重視下一代的教育,也帶孩子來法鼓山水月道場參加榮董頒聘活動,讓孩子體驗法鼓山的氛圍與理念。

崑明師兄說,師父雖然圓寂了10幾年,但感覺他的精神一直都在,從來都沒有離開,尤其是最近看了《本來面目》紀實電影,更感受到「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師父的偉大精神,已傳承給他的弟子,更將常存人們的心中。如同榮董精神「護法因緣,代代相傳」一樣,期許自己和所有榮董,將佛法、法鼓山和師父的精神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代代相傳下去。

《活出價值 投自己一票》請點影片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44y147Gb?share_source=copy_web
9分鐘,可能多救一個人。看完影片後投自己一票,將可獲贈「活出價值投自己一票承諾卡」。

(撰文/李崑明‧整理/曾美煖)

堅定護持法鼓山的一位老鼓手

專訪榮譽董事洪祥雲菩薩

法鼓山是聖嚴師父為了弘揚正信佛教,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而成立的團體。在法鼓山創辦的各個時期,有不同因緣的僧俗四眾弟子參與,大家同心協力、一步一腳印的付出奉獻,才成就了今日的規模與聲譽。在法鼓山「從無到有」的草創時期,四眾弟子們是如何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地奉獻自己的心力呢?這從榮譽董事洪祥雲菩薩的故事中,將可以一窺究竟。

號召眾人架設朝山設備
民國79年,祥雲菩薩跟小舅子江溪祥師兄(中山區的資深悅眾)到北投的農禪寺參觀,對其莊嚴簡樸、安定的氛圍以及聖嚴師父提倡的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法鼓山剛買下金山的土地正在規劃中,同年11月4日,北投一個護持佛教的團體——¬¬春暉印經社,為了讓社會大眾認識聖嚴師父興辦教育的理念,舉辦朝山活動。祥雲菩薩過去曾經和長庚醫院的醫生、護士們一起去九華山朝山,對

朝山有很好的體驗,因此,當他聽到農禪寺有朝山活動時,就報名參加。那次的車長是江元燦老師。在朝山過程中,由於當時法鼓山並無音響設備,只有一個人背著擴音器播放佛號,但距離一拉長時,很多人就聽不清楚佛號,動作因而很不整齊,自然難以攝心。為此,在回程的車上,祥雲菩薩把他看到的情況向江老師反應。

江老師於是很熱心的帶祥雲菩薩去見果燦法師。果燦法師認為祥雲菩薩的建議很好,但是沒有經費來架設朝山的音響設備;為此,祥雲菩薩在徵求法師的同意下,號召了7、8位男眾一起發心,大家出錢出力,於民國80年元旦上山架設朝山的音響設備。很不可思議的是,原本要銷售音響、喇叭設備的老闆,在了解實情後,很感動而發心贊助了所有的音響和喇叭。當朝山設備架設完工後,由熊清良菩薩發起成立朝山團並擔任團長,祥雲菩薩則在朝山團裡擔任核心悅眾,奉獻心力。

合唱團創始團長
在護法體系尚未明確分區的年代,有一年,地區信眾借了明倫高中禮堂辦聯誼會,因為需要表演節目,祥雲菩薩於是發想組合唱團。活動當天果燦法師應邀關懷開示,看到合唱團的演出很不錯,於是在徵得法師同意後,祥雲菩薩正式組成合唱團。當時師父在美國的東初禪寺,同年12月會回台灣過年,並在中華文化館向信眾拜年。祥雲菩薩掌握機會,找了100多位團員,並邀請台北國樂團的指揮來教唱。在那次拜年活動中,師父首次聽到合唱團的演唱,非常讚許。爾後師父在國父紀念館的講經及其他重要活動,合唱團也會應邀上台演唱,以宣流法音。祥雲師兄還記得,氣勢雄偉磅礡的《法鼓頌》就是當年師父寫好歌詞交給他,請他拿去讓陳中申菩薩譜曲的。祥雲菩薩在當了兩年合唱團團長後,團長一職由李俊賢菩薩接任。

主持、台語口譯 搭起互動橋梁
很多早期法鼓山義工與信眾對祥雲菩薩的深刻印象之一是:口才好、親和力強、常擔任主持或引言工作。此因緣來自於當年朝山需要有人負責廣播,有一次他被賦予廣播的任務,沒想到因丹田有力、聲音清晰、說話條理分明,獲得大家一致讚賞,於是之後的朝山活動都是由他負責廣播。爾後很多活動也會邀請他擔任引言、主持…等。早期師父在國父紀念館的講經弘法活動,祥雲菩薩就主持過幾次,有一次他在台上做引言時,後台遞來一張紙條說,師父因為塞車,要請他撐場10分鐘,可是他事先準備的資料只有5分鐘,於是他急中生智,就以一次講國語,一次講台語的方式化解問題,也讓許多老菩薩對師父的理念有更清楚的認識。還有一次在一個大型聯誼會中,因為邀請的女主持人只講國語,台下卻沒反應,祥雲菩薩於是臨危受命,上台用台語口譯,他才講了沒幾句,就有很多人拍手,為這次的聯誼活動搭起與信眾互動的橋梁。

勸募心法 關懷為先
隨著法鼓山護法體系的茁壯,勸募會員人數的增多,為了讓勸募會員有正確的觀念,時任北二轄區轄召的祥雲菩薩經常會利用一些活動場合,說明勸募的意義、觀念、心態,以及如何做好關懷工作。他提出勸募應該具備「榮譽、功德、責任」三項條件,更需要有「善心、時間、修行的方法」,才能做好勸募的工作,他自己也身體力行。例如有一次他帶了10幾位菩薩參加地區菩薩的告別式,巧遇大學同學媽媽的告別式,因為參加的人很少,他立即邀請這10幾位地區的菩薩參加同學媽媽的公祭結緣。問祥雲菩薩如此全心奉獻的原因?他說:「勸募是勸人來學佛,是弘法的方法,是在護持道場,這是很難得的,而佛教界有聖嚴師父這麼一位名師,更應當護持。」至於榮董的認捐,他也是基於此一理念,他說:「早期傳統的寺廟為了生存,經常佛、道混合,而像聖嚴師父這樣很早就推廣正信佛教的法師很少,所以一定要護持。」

正面解讀 逆向思考
2000年時,祥雲菩薩因肝硬化動了換肝的大手術,目前腎臟也不好,每週要洗腎三次。遇到病苦的連番侵襲,祥雲菩薩是以何來安心?他說:過去全家人每年都會到文化館拜年,師父曾經開示,遇到事情時要「正面解讀逆向思考」,因為無常,所以不可能永遠是晴天。換肝非常辛苦,他以感恩心看待:感恩孝順的兒子捐肝給他;感恩中山區的菩薩們在他手術時,有一百多人在醫院的佛堂念佛迴向給他。洗腎很辛苦,他以「四它」來面對、接受、處理、放下。他清楚身體是借假修真的道器,如今面對病苦,祥雲菩薩還是持續每週誦一部《慈悲三昧水懺》精進用功。

在聖嚴師父的《108自在語》中有一句法語:「人生要在安定中求富足,又在鍛鍊中見其莊嚴。」在訪談祥雲菩薩時,看到他雖然手上插著洗腎的管子,但是臉上卻洋溢著心安而莊嚴的法喜,讓人感受到一股佛法的安定力量。在此以最虔誠的心祝福祥雲菩薩「時時心安平安,日日都是好日。」

(採訪/陳如秋)

拈花微笑露禪機

專訪榮譽董事李國香菩薩

遇見善知識是生命中最幸運和感恩的。挫折像生命中一道沒入味的菜肴,只有經過歷練,慢火熬煮,才能有滋有味,濃郁入心。國香菩薩的生命故事、學佛歷程,處處動人,讓我們一起聽聽72歲的國香菩薩回首往日酸甜苦辣後回甘的精彩人生。

出生軍人家庭
國香祖藉雲南,在緬甸出生,父親是軍人。民國41年大約四歲不到,和母親、奶奶和許多眷屬一起到了台灣的新竹糖廠落腳。年幼

的我不太有當時的記憶,偶爾母親或奶奶會講些過往,奶奶和母親會掉淚說,她們就這樣離開了家鄉。那時大家過得很辛苦,現在回想起來不勝唏噓!父親在民國45年回到家中,全家總算團圓在一起,日子雖苦,卻很幸福!

無常示現,痛苦錐心
我結婚較早,24歲認識先生,他是軍人官階(中校),人品很好、很聰明。他雖在軍中,卻很努力上進,先後考上高考與普考,同等大學畢業。婚後育有二子一女,全家和樂幸福。先生從軍中退伍後從商,在台北仁愛路創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我們家住中壢,公司剛成立時比較辛苦,先生台北、中壢兩頭跑。我問他,我需要到公司幫忙嗎?他回答我,你把家和孩子照顧好,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就是我們家最大的幸福。記得他説:「孩子的成長階段,與父母同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暫,妳要陪孩子一同成長,母親的責任太重要了。」他又說:「孩子們讀書只有短短時間與父母同在身邊,國小到高中12年,是孩子與父母最緊密的溫馨時光,到大學就離家獨自向他們的前途邁進。」

日子易過,就在我41歲時,先生事業成長快速;可能太過忙碌,先生51歲因心肌梗塞病逝於榮總。先生離世得太突然,孩子們還在求學階段,無法承接,半年後結束公司營運,身心俱疲。想到孩子都還未成年,自己一定要堅強起來,坐吃山空的日子不會長久。

之後自行創業做化粧品代理商,也擔任補習班輔導老師,日以繼業忙碌在工作上數十年,那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歲月。直到兒子成家立業,自己才由工作崗位上退休。

感恩遇見佛法
先生走後,許多好友接引我到過許多道場,心仍是空渺,找不到心中定位,到底自己要找什麼?有說不出來的苦!

家中一直有訂讀者文摘、中央日報,整理書房時看到一本《拈花微笑》(很舊)即拿起來看,先看目錄,看到了:佛法無邊、因緣果法、生與死、放下與擔起。此時的自己哭得不能自已,腦中想著:自己找到了!看作者是誰?出版和發行?看到是東初出版社(好陌生),再找地址是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如獲至寶。

第二天,自己開車到了農禪寺,進了慈悲門,打了個冷顫,只是看到農舍,為什麼自己那麼激動落淚?我不知道!擦乾淚,手拿著《拈花微笑》,到了知客處詢問,將這本書給他們看,上面寫著:作者䆁聖嚴,他在嗎?師姐們笑笑,說聖嚴師父三個月在台灣、三個月在美國,現不在台灣。啊!心裡很失望和難過,怎麼沒見到呢!這時法師出來關懷,問我住哪裡?怎麼會來這裡?並告知師父在美國忙完了就回台灣了。聊了很久,法師說中午在寺裏用齋後再回去,法師客氣的説:謝謝您,下次再來。

唉!飯也吃了,話也表達了,自己也到農禪寺了,自己安慰自己:不要難過!師父總有一天會見到的。正要走,師姐拿著一本行事曆給我看,她說師父在金山建設法鼓山,我問什麼是法鼓山?她說她也不知道,妳去了就知道。

感恩 求法若渴的我,來到法鼓山
一個星期後,自己來到法鼓山知客室,手中多了一本行事曆,見到她們穿著制服,整齊、好看,心想:如果自己以後有空,也要來做義工。啊!我的心是如此堅信自己一定會上山來做義工的,回想在農禪寺,怎麼沒有注意到師姐們的制服呢!

緣由再從頭說起,來到法鼓山,心裡好激動,看著對面四周的山丘,師父的願力那麼大,理想是那麼高。到法鼓山説明原因後,她們問我住哪?我說我住在中壢,師姐説中壢好遠哪,您怎麼來的,我説開車。我問師姐們:「請問師父在嗎?」這時法師出來關心,我很感恩法師又留我在寺𥚃用餐。待我要回家時,其中有位師姐説:「難得上山,妳填個義工表,待師父回來後,他要與大家上課,課程是接待禮儀和導覽課程,時間正在安排,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屆時會通知妳!」
就這樣,殊勝善緣讓我走進學習慈悲與智慧的法鼓山。

義工行,做中學,修善緣
走入法鼓山,是此生最大的福報。用佛法過生活,困難、挫折中都勇於承擔,是師父的身教言教,教會了我用正向看世間的起伏。用自己的心歷路程,給予孩子們面對工作上挫折的建議和鼓勵,而這些正能量是來自師父教育中的體驗。感恩成為聖嚴師父的弟子,在法鼓山多方學習。

4l歲至53歲是最忙的時候,要工作,也要到農禪寺擔任義工、參加佛七及梁皇寶懺法會。還在地區領職,擔任接待組組長,規劃地區朝山事宜,更接任勸募組長。現因疫情,工作暫停運作,回山上擔任護寮工等等。
在任何的崗位上,有法師及善知識的指導,處處體現法鼓山的精神,淨土在人間。

加入榮董,代代相傳
民國91年,有幸參加師父帶領的「5百菩薩古蹪巡禮」,殊榮勝會今生難忘。就在大堂分享時,我發心認了榮董(分期),至圓滿後,女兒發願傳承下去!

一路走來,回首過往,每憶起同修,淚水渲洩如流水,心痛如絞,幸有法師們屢次開導,走過漫漫長夜。

選擇一條學佛之路,光明大道即在眼前。95年,榮獲模範母親表揚,母代父職,不畏苦難,獨立扶養三子女,熱心公益。暗夜已過,迎來朝陽,聖嚴師父創立的法鼓山是一盞明燈,照亮了生命,現在的我沐浴在佛恩中,日日快樂,感恩知足。

(採訪/賴寶卿)

風雨生信心 護法更用心— 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淡水健走禪悦行活動報導

■活動緣起
1月16日,會長帶領榮董會悦眾淡水行,那天風和日麗,充滿人文與生態底蘊的身心靈饗宴。美好的覺受,各區召集人無不心動,急於分享給每位榮董菩薩,紛於3-5月間各自訂出舉辦日期,未料疫情嚴重而告停。其後於5月間,經會長與四區召集人協調定奪,訂定9月4日由四區聯合舉辦,以償心願。

孰料好事多磨,活動前夕,軒嵐諾颱風來迎,黃會長暨活動總召、各區召集人幾番研議,更蒙諸佛菩薩護念,風雨未達停辦標準,乃直下承擔,如期舉辦。

■風雨故人來—再訪淡水心家
9月4日,北一至北四區一百五十位榮董菩薩及寶眷,於淡水捷運站集結出發。初時夾著微風細雨,走到一半突風狂雨驟,吹得雨衣飛揚、雨傘開花,到分會時,全身已被雨水滲透。

分會楊召委問大家:衣服濕了沒?褲子溼了沒?佩服大家颱風天還敢來,同時更卯足全力準備了眾多物品,包括:一進門分會菩薩忙遞上毛巾、吹風機、熱茶、咖啡,以及早在前一天十餘位義工不畏風雨做好的可口手工餅乾,列隊在知客處歡迎大家。

另安排潘彩雲老師(分會傑出義工)精彩悠揚的古箏表演,除特定的兩首曲目之外,在眾人安可聲中加彈一曲「法鼓山」,全場菩薩感動之餘也跟著哼唱,無限道心、道情,迴盪其間。

演啟法師看到大家一片法乳交融的情誼,回到分會即是回到心家、如來家,關懷時特別要大家為自己鼓掌有這般殊勝因緣,並感謝大家對僧團、對法鼓山的護持,期勉分會善用得天獨厚的人文地利資源,多舉辦活動、接引更多人親近道場、修學佛法。

■飲水思源—將捷「水滴」有深意
風雨中離開淡水分會,參觀「一滴水」的行程做了調整,改為直接進入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園區。

映入眼簾的是銜接山與海的純白建築、綠草如茵的空中廣場、以及從入口到中庭,由名公共藝術家蒲浩明設計的、佇立於水池及草地旁的「十六顆水滴」雕塑作品。這源自於後方一滴水紀念館的連結,精神在於飲水思源。雖然大夥沒去「一滴水」,但在此的「十六水滴」,也令人不禁讚歎將捷處處用心的人文思維。

■四它法寶—熱烈交流具啟發
中午用餐聯誼安排在戶外的貝殼廳,席間經由主持人善巧的「四它小遊戲」,熱絡的帶動了多位菩薩精采的四它智慧分享。

帶著小小孫參加、五代同堂的周美代菩薩分享曾經晴天霹靂的一個驚嚇:當時房子正準備裝修,因參加菁英禪三,特告知師傅僅拆除前半部就好,後半部不要動。哪知禪三回來,房子前後竟拆除一空,當下差點昏倒,還好腦子瞬間閃過「四它」,才把急升的血壓平息下來,救了她的命。

第一次參加的林繡晏菩薩分享:早上報到時,竟發現皮包遺失了,當下以「四它」鎖定心情,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趕緊將信用卡、健保卡、身分證等緊急掛失,隨後繼續參加整個活動。

北二的副召怡如菩薩分享,多年前生活習慣不好,後被醫生診斷腦部問題需動手術;乃以「四它」對治,遵醫囑做各項檢查,出乎預料的,檢查報告出來卻沒事。她從而覺察到──應該將不好的作息做個改變了。

還有菩薩分享在車禍中撞斷腿的心情調適,在疫情中確診如何保持放鬆等四它轉化身心的體驗;感恩師父「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帖良藥,幫助我們遠離怖畏與煩惱!

■法師祝福—生「尊貴家」
榮董會在黃會長的帶領下,推動護法因緣、代代相傳,凝聚大願力大家庭。餐會尾聲中,已接引282位榮董的蘇妧玲菩薩,開心的預告:同桌的蔣翠華菩薩即將圓滿,李傳三菩薩不但自己即將圓滿,更將為年底出生的小外孫繼續接力。

這一片歡喜感恩的氛圍中,演謙法師取《無量壽經》阿彌陀佛「令十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願文,特叮囑大家體會,此「生尊貴家」非單指生在「有錢人家」,實則更珍貴的,能生在有「正知正見」之家。勉勵大家繼續在聖嚴師父的正法門中,跟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及黃會長的帶領,以「種正確之因,得正確之果」的善循環,提昇生命的品質。並祝福大家生生世世都能「生尊貴家」,在有正法的地方、有大勢力、大福德,永遠地開展菩薩行。

■風雨中成就盛會--活動圓滿
最後有菩薩分享:他以往只會在出太陽時來淡水,今天風雨中的體驗令人難忘!

以「四它」面對颱風伴隨的因緣,全體榮董菩薩及寶眷們隨緣自在地享受當下,共同圓滿了這次活動,不但為自己人生留下美好的回憶,也為今年紀念心靈環保30周年,共同註記了美好、獨特的一章。

🎥2022/9/4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淡水健走禪悅行精采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mz0WZ84E06E

(報導/余素瓊)

入寶山,豐收一日禪—第16屆榮董禪悅營活動報導

睽違兩年的禪悅營,近日因疫情升溫,為顧及會眾的健康與修行不間斷,將原定兩天的行程調整為一天,在9月17日於法鼓文理學院舉辦。全體與會菩薩及內外護共89位,全然攝心融入於此難得的共修時光。

法鼓文理學院實踐心靈環保
首先由上個月新上任的法鼓文理學院校長陳定銘教授,為大家介紹文理學院。陳校長以走動式管理帶領師生,秉持聖嚴師父對法鼓山的辦學理念:以漢傳佛教為主軸,一邊辦好佛教學系培養人才,同時也對人文社會學群同等用心來吸引優秀學生;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教育精神,用禪修系統與方法以及各種普化的修行與活動,體驗法鼓山的理念與方法;以心靈環保回應時代需要,以禪法體悟與運用生活智慧,促進心靈健康,以及提供當前高等教育內在身心靈健康的教育整合。這是一所心靈環保的學校,與其他大學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除了一般的知識、學術及技能外,更重視學生的人格品質培養,這是心靈健康與環保辦學理念的具體實踐。

用禪修心法安頓身心
演揚法師帶領禪修,引導更融合生活的學習。法師首先提問──現代人為了健康練肌肉,那對於看不見的心,該如何保持健康呢?接著,法師告訴大家:「心」猶如用過的餐具,一天不清洗、二天不清洗,就會出現味道,滋生蟑蠅。法師分享了一段影片,影片一開始,主角發自內心,慈悲救護了一隻小螞蟻,卻在下一刻因為看見一隻小狗在家門前灑尿而火冒三尺,要殺生。我們的情緒也是如此,無時無刻因外境激發內心情緒與感受,而起變化,自心的善根也常被蒙蔽,任由想法、念頭推動行為而產生煩惱。

法師提醒大眾要經常練習讓大腦Retreat退到第二線休息,不被念頭影響。練習注意腦袋的想法,回到身體的感覺、變化。透過禪修讓心有力量,這訓練如練肌肉一樣不能間斷。禪修的核心在於心法,放鬆身心,進而體驗心的寧靜與覺察。

退居方丈期勉發菩提心
午齋前,退居方丈前來關懷開示。期勉大家珍惜當下結好緣,順境逆境皆感恩。

學習要有因緣觀,起心動念都是因緣,將煩惱轉化為菩提,學習菩薩萬行發大菩提心、利人利己,隨時隨地的修行。將生活中的辛酸甘苦轉為法味,保持身心清淨柔軟。今年是心靈環保30週年,心靈環保的最高點是慈悲智慧,基本態度是精進學習,下手功夫是全心和樂,慈悲運用於生活中斷無明煩惱,期勉大家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菩薩分享,用生命影響生命
護法因緣,代代相傳,這次專訪兩位資深的菩薩:
蔡秀景菩薩因思考著自己及小孩的人生依恃,經友人邀約參加聖嚴師父帶領的菁英禪三活動而親近法鼓山。之後殊勝因緣,參與第三屆佛學會議的籌備及當次晚宴的籌劃。活動期間善巧促成聖嚴師父和李登輝總統見面,幫助法鼓山拓展在社會上的能見度。而其同修王健菩薩護持法鼓山也是不遺餘力,透過他在藝術、音樂等多方才藝,參與義賣募款或敦親睦鄰表演。

其兩位公子從小受父母的身儀影響,也親近護持法鼓山。最讓秀景菩薩感動的是,2008年王健菩薩因癌症化療,同時師父自己身體已很虛弱,還關懷著王健。而師父的四句話「一鉢乞食千家飯,孤僧杖竹萬里遊;隨緣應化莫擁有,緣畢放身撒兩手」,盡形壽、獻生命,讓秀景菩薩感念至深!這也影響了秀景菩薩,她發願:生生都能薰習佛法,代代都能護持佛法。並以此時時自勉自勵。

另一位分享的李崑明菩薩是位企業顧問,崑明菩薩年少的時候,父親所經營的成衣廠因一場水災,讓原本興旺的家業轉為負債累累。2001年自己創業時,又遇到嚴重的917水災,財產付之一炬,水災對他人生的打擊可謂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因而罹患了憂鬱症。因為吳耀焜、許書訓、周美代等善知識的接引,參加法鼓山第21屆菁英禪三,自此親近法鼓山。2004年共修會後與師父合照時,暗自許願將來也要成為榮董,與師父「共建人間淨土」,爾後也如願圓滿。

崑明菩薩對生命有兩個承諾:第一,竭盡所能,活出價值,實現夢想。第二,不管碰到任何的挑戰,絕對不會用自殺來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只要活著,就有無限可能。這就是聖嚴師父所言:只要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最後,他以泰戈爾的名言「用生命影響生命」來共勉。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共享禪悅,榮董關懷不停歇
黃楚琪會長致詞,首先會長歡迎大家來參加禪悅營,並感恩許光揚、盧秀珍菩薩賢伉儷捐贈法鼓大學「揚生館」這麼好的場所,讓大家能在此幽靜的環境中修行。榮董會的活動規劃及準備,並未因疫情停歇,但因疫情的起伏變化,今年前半年的活動都取消,祈願疫情早日消退,明年榮董會的禪一、二天一夜及三天兩夜的禪悅營,以及各項活動都能順利舉行。

身安心安,平安最幸福
活動壓軸:聆聽方丈和尚開示,主題「平安最幸福」。黃會長也與此次參加的菩薩結緣方丈和尚於今年6月出刊的《平安最幸福》著作。內容集結2018-2022年方丈和尚對體系內外各活動的致詞開示。透過觀念與方法及有用的實踐方向,期勉大家在疫情中身安心定。

方丈和尚以2022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三位得主的生命故事與大家分享。個人慈悲獎得主杜英吉菩薩,慈憫重度身心障礙者及老憨兒無人照護,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犧牲奉獻,其大愛精神也感動後輩,三代一起行善。智慧獎得主劉佩菁菩薩從小患有嚴重型泡泡龍疾病,但她對生命的不畏懼,開啟生命的無限可能,精進學習並樂於付出,做公益、演講等溫暖他人。團體大願獎得主: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林照程、蕭雅雯夫婦,因家中有兩位極重度及重度發展遲緩的孩子,因而放棄了原定要發展的音樂之路;後來,因著宗教信仰,他們不僅用宗教的力量改變了自己,也以正面的思維創建了基金會,照顧更多的家庭。

三位菩薩的故事彰顯出生命的光輝及溫暖,也體現宗教的影響力量不可思議!只要正當的宗教都對人有幫助,而佛法是徹底能幫助自己、成長自己,身體的問題根本在於心,心無所不在,以包容、接納所有人、事、物的心態,把所有的人當做菩薩一樣看待。鼓勵大家有空常打坐,精進用功,隨時隨地念佛號,遇到任何狀況,善用四它來面對、處理。

入寶山,祝福滿載而歸
精彩、豐盛的禪悅營在菩薩向方丈和尚請法互動中圓滿。這次體驗到心的作用及影響與安心的方法,唯有心安才能平安!陳校長引述菩薩分享:「不修禪法,不會知道聖嚴師父的深度,不入法鼓山,不知它的豐富。」有幸我們都有機會在此禪修,也入了寶山,怎可空手而回呢?

2022/9/17第16屆榮董禪悅營精采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M_N0A2ALJbg

(報導/曾美煖)

在旅程中與「法」相遇—舊金山道場榮董踏青關懷活動報導

舊金山道場榮董踏青關懷活動,於9月19日由現任法鼓山副住持兼任禪修中心副都監──禪堂堂主果醒法師及舊金山道場監院常襄法師共同參與。

這項活動在8月14日果醒法師尚未抵達舊金山之前就已開始籌備,期間先有果醒法師確診,活動能否如期舉行的不確定性;之後,又因天氣預測當天可能下雨,而有改成在道場舉行的考量……。結果,當天天氣晴朗,如期在原定地點踏青,充分體現佛法所說的「無常」。

由於果醒法師的行程滿檔,這項活動只能安排在週一舉辦,因此可以參與的榮董為數不多,但是大家興致高昂,一路踏青、一路向法師請法。尤其是法師的名言「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海水及波浪」,恭請法師為大眾開示。法師表示,如果能夠懂得海水和波浪的含義,對於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就比較能夠體悟。所謂「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是指記憶中的影像並不是真正的對方,心中的媽媽是外相,只是物質。眾生皆有佛性、菩提心,而一切的妄想、執著和煩惱猶如海水跟波浪的關係,波浪會生滅,海水不會生滅。現象來自佛性,猶如波浪來自海水。差別的是,佛性具有認知、選擇、判斷等種種功能。佛性像大海,現象如波浪,波浪從海水而生,當波浪消退,海水依舊是海水,不會隨著波浪消失。如果我們知道善用此心,每一念都是圓滿的,當下就是真心的妙用。

兩里的環湖步道健行原本只預計了1小時,但因大家熱烈發問,且行且問中竟然走了一個半小時。回到道埸用午齋時,果醒法師分享其俗家老菩薩平日非常節儉,卻因在大寮做義工時有人勸她世上的財產都帶不走所以要積法財,老菩薩省吃儉用地捐了一個榮董,還擔任勸募委員。老菩薩只會認自己的名字,卻能背誦《阿彌陀經》及《心經》,可見佛法的力量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午齋在果醒法師敍述真實故事中一晃又是二個小時,大家依依不捨的道別,圓滿了今天的活動。

(報導/史曉瑛)

10/22北二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林口)~歡迎報名參加

10/23北三區榮董寺院參學(雲來別苑)~報名已額滿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延期通知

2022年09月04日(日)

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淡水分會、一滴水紀念館)。

2022年09月17日(六)

第十六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2年10月07~09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延期通知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