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97期 2022.11.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調和感性與理性
【方丈和尚開示】
兩類學佛的入門——隨信行與隨法行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調和感性與理性運用邏輯思維科學理性工具,掌握人性趨向圓滿—張允雄菩薩

  學佛,學什麼?──活在當下—胡寶莉菩薩賢伉儷
  以佛畫廣結善緣、淨化人心—張美芳菩薩
  「身苦,心不苦」生病也是一種福報,跟隨佛陀腳步前行—朱麗蓉菩薩
【特別報導】
安定、溫馨的一場身心靈饗宴—2022北二區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活動紀實
  法喜充滿的半日參學—10月23日北三區榮董雲來別苑參學紀實
【通告】
112 學年度【佛教學系碩士班‧人文社會學群碩士學位學程】甄試入學
  11/27 ~ 12/4 【大悲心水陸法會】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10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調和感性與理性

在一般的看法裡,人大約可以分成兩種型態:一種人非常的感性,另一種人則非常的理性。一般人對感性的人之刻板印象是不理智、無理取鬧,理性的人則是理智而有智慧;所以大多數的人都願意接受理性的人,對感性的人反而敬而遠之。

事實上未必盡然,有時感性的人容易與人相處,而太理性的人往往態度冷淡地冷眼旁觀。例如我有一個徒弟非常理性,做什麼事情都一板一眼,不容許自己和他人做事有錯誤,所以跟他共事的人壓力很大。雖然他做事有條有理,但是人緣不好,因為大家都怕他。感性的人就不同了,雖然有時有一點多管閒事,但是他會顧慮到別人,會同情、諒解、包容別人。

但是太過感性也不好,如果感情太氾濫,很可能會表錯情而帶來麻煩。

如果不能恰到好處地照顧、關懷別人,也會適得其反。因此,感情的表達要適當,不要讓對方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或讓對方習慣你的照顧而黏住你,最後你想擺脫卻擺脫不掉。你的本意原只是單純的關懷和照顧,結果卻造成對方的依賴,這樣的結果對雙方都是傷害。

其實,理性也未必不好,只是一般人的理性是待人處世,樣樣照規矩來,沒有變通和彈性,就像機械一樣,每一個螺絲都得規規矩矩定位,不能更換。如果像這樣的機械化,生活還有什麼味道呢?人與人的關係本來就是互相影響的,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感性和理性要能互相配合,感性的人需要理性來輔助,理性的人需要感性來潤滑,這樣才是一個菩薩行者。

真正的感性是一種清淨的感性,它是淨化以後的感情,也就是菩薩的慈悲。而理性是智慧的另外一個名詞,但是智慧並不等於理性。理性沒有轉圜的空間,而智慧則可以為適應對方而做調整,但自己不會在適應調整的過程深陷其中,產生煩惱。這樣,可以和許多有煩惱的人相處,但是自己卻不會受到影響,才是有智慧的人。

人如果只有感性,就容易產生情感的糾纏;僅僅是理性,則又會變成一板一眼,機械化的人生。社會的混亂與不和諧,以及現在許多人的問題,多半就是因為不知道恰到好處地應用感性和理性,才使得一些人在自認為感性的時候覺得痛苦,自認理性的時候又不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社會也因此失去了溫暖。唯有感性和理性的調和,才能真正為人間帶來溫暖的慈悲和光明的智慧。

(摘自《放下的幸福》)

兩類學佛的入門——隨信行與隨法行

◎果暉法師

學佛的入門,論典上說有兩類,一類稱為隨信行,另一類叫作隨法行;也可說一個是從事入理,另一個是從理到事。

隨信行是從感性入門,就像我俗家的姑媽老菩薩,雖然佛法義理懂得不多,但是她很虔誠,經常念觀音菩薩、拜觀音菩薩,因而對觀音菩薩起了很大的信心,這是屬於感性、隨信行的一類。此外,雖然自己不會講說佛法,但相信佛陀所說的,以及祖師大德、師父所講的佛法,這也是一種感性層面的隨信行。

另一類叫作隨法行,以理性入門。理是觀念、道理,但是要事理和合。純粹的理性,會變成只是一種邏輯、知識,和自己生命並未產生連結。比如有些學者,他們僅是從事研究佛學,並不一定學佛;或是自身並非佛教徒,比如神父或者牧師,也可以成為佛學專家。

有位知名的英國佛教學者原來是天主教徒,後來接觸藏傳佛教,成為佛教徒,但在一、二十年後,又再回復成為天主教徒,固然他寫了許多佛教專業書籍,但是學術研究與他內在的信仰並沒有真正結合。

從理性層面而言,佛法有正知見的義理需要用心去思惟,但理性與感性要能充分結合,才能夠開智慧。如果完全理性,至多只能達到哲學層次。就像有些人能夠講很深的中觀,但他沒有實際的體驗,無法啟發對內在生命的影響。因此修學佛法,無論是以隨信行入門,或以隨法行入門,最終能夠理事和合,即觀念、理解與信仰、體驗並重的話,最理想。

簡而言之,隨法行,等於先有了修行地圖,走的路可能比較快一些,但如果只看地圖而不起行的話,那還不如隨信行。隨信行,則一開始未見到地圖,然因為邊走邊學,也就步步向前,漸漸看到路途的方向了。

以我個人來講,也是從隨信行而入,這也是多數人走的路;真正隨法行這一類的人,則是相對的少數。

(轉載2022年10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2年11月1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2022年12月11日(日)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2023年02月25日(六)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農禪寺)。
2023年03月03~05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3年04月15日(六) 榮董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05月06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11/27 ~ 12/4 【大悲心水陸法會】
  12/24【大悲懺法會】
  2022悟寶兒童營 小隊輔招募
  第二十屆生命自覺營 「出家生活體驗營」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調和感性與理性運用邏輯思維科學理性工具,掌握人性趨向圓滿

專訪榮譽董事張允雄菩薩

精彩無比的人生上半場
張允雄菩薩年輕時在西方受教育,30多歲回台接手一家跨國管理顧問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台灣團隊榮登AchieveGlobal集團世界第一,之後取得大中華區的經營權。允雄菩薩為半數以上世界五百強擔任顧問,也出版了兩本啟迪人心的著作。

事業巔峰之際,47歲的他選擇退休,開啟另一段人生,因緣際會,擔任法鼓山北美地區護法總會會長5年,經常往返北美與臺灣法鼓山各道場及中國大陸,他目前仍擔任法鼓山及許多世界級知名公司的顧問。

因緣開展不可思不可議
允雄菩薩同修周美莉菩薩是農禪寺的資深義工,當女兒和兒子還在

讀小學的時候,經常帶著他們在農禪寺活動,因此,與聖嚴師父有許多互動的機會。張菩薩的父親往生時,果界法師代表僧團致意並協助佛事,就在這段期間,原本與佛教距離甚遠的他,親身體驗到許多不可思議的超自然感應。

允雄菩薩說:當時跟著家人替父親誦經,對於不能理解卻必須反覆地念誦《心經》,這個過程讓他起了不小的煩惱。在國外受教育的他想到也許英文版比較容易,在認真的研讀後竟然有所領悟,自此開啟他與佛法不可思議的因緣。

在父親佛事期間,父親透過看護與家人隔世對話,這位不懂中文的菲律賓女性,不但替父親交代了許多未完成的心願、能不看讀本也能誦讀經文,在大家的追問下,藉由菲籍看護口,告訴子女們他已身在阿彌陀佛的淨土之中。

允雄菩薩與法鼓山更進一步結緣,是他參加了社會菁英禪修營第30期,在聖嚴師父趨近白話講解中,幾句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的禪修的觀念,如同一張精確無比的哲學架構,解開了他在管理科學始終找不到的答案。

點滴形成向上向善力量
法鼓山各分寺院幾乎都有允雄菩薩的足跡,以下是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訊:

2013.09.15「千人禪修行前共識營」以「什麼是圓滿達成任務的定義?」先從了解自己開始,講求回復人本,善用團隊力量,組織有效率的工作安排,達成目標。

2014.02.08「舊金山灣區」,和大家腦力激盪,帶領〝All Because We Care〞工作坊,引領大眾用理性溝通,感性願力,一同思考規畫今後分會地區性發展基調與主軸。仔細闡述正向心理學,以活得愉快、活得充實、與人關係好、活得有意義及活得有成就闡述意義與運用。同時介紹周哈理窗理論(Johari Window),透過實際操作,讓學員了解自我認知和他人認知間的差異,進而調整彼此互動關係,提高整個團隊工作效率,增進團體融洽氣氛。

2014. 04.02「僧伽大學學僧都監&副院長果光法師有約」,以「尋找回家的路」為題,開場以喜歡的卡通影片「綠野仙蹤」故事做分享,每個想尋找自己本能,但這本能都在自己的身上。

2017.12.16「護法總會悅眾成長營」以工作坊,將佛法巧妙融入現代企業管理知識,透過學員小組演練,調柔自己身口意,並將佛法化為「適才適用」等管理方法。

2018.4.14「勸募鼓手關懷營」以「快樂影響力,發大用去執著」系列課程,分別以「四它」、「四感」重新詮釋管理科學,讓大家透過小組互動,學習正確有效、描述問題的方法:從問對問題開始、釐清錯誤假設、看到問題背後需要,找到自己心靈處方籤。
除此之外,還有「心靈環保家庭日」活動;參學室的團隊溝通、共識、領導技巧;法師工作的挑戰及雲來別苑落成音樂會的主持人等,整個法鼓山的上上下下,海內海外各據點都有允雄菩薩為大眾服務的身影。

允雄菩薩與榮董會的結緣旅程中,同修周美莉菩薩扮演了最強大的支持力量,面對種種的法務推動挑戰,他們夫婦分工合作彼此打氣,在利人益己的循環中培福種福。

以工具讓親子朝向雙贏
面對子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今年已62歲的允雄菩薩與同修,運用通訊平台與孩子們連結,即使一家人分居美國、加拿大與台灣,他們每隔兩三天就進行一次家庭的共修,以《心經》英文版當作教材,張菩薩與同修除了協助子女理解《心經》的文字內容,也透過孩子們所面對的實際問題,彼此腦力激盪,思考如何運用《心經》把問題轉為機會,把壓力轉為功課與生命的資糧。

允雄菩薩認為解決問題能力是年輕人迫切需要的技能,而訊息的蒐集、解讀與運用,能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速度與品質。然而面對壓力時,我們的訊息往往是扭曲的、不完整或無常性,而《心經》的內容:「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似乎就是他們所需要的,一旦先懂得訊息的本質,再運用有效的方法蒐集、解讀和運用資訊,這樣他們就能夠逐漸體會最後的彼岸或大明咒的助益。這樣的家庭共修他們已經進行過幾次,這樣的另類家庭聚會,不但讓子女們有機會接觸佛法,更意外地凝聚了彼此的心,這個共修過程,連他們的美國女婿也很願意積極參與。

圓滿的人生是每一個人的渴望,親子關係是一門複雜且困難的課題,面對理性的先生與西方長大的子女,同修美莉猶如不退菩薩的伴侶,帶領著全家深入佛門,於是在這篇介紹文中分享他們的實驗,期待所有的師兄師姐跟兒女的關係都能朝向雙贏人生邁進。

附註1:允雄菩薩以「駭客任務1(Neo - 'The One' | The Matrix [Open Matte])」部分影片讓他們體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0RHqDWcJE
附註2:允雄菩薩對於四它著重在前三個它,即使放下也同時在創造因緣,即聖嚴師父曾說的:「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

(採訪/張致文)

學佛,學什麼?──活在當下

專訪榮譽董事胡寶莉菩薩賢伉儷

人生三階段
寶莉師姐將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
1.拚搏事業,經營鐵板燒餐廳時期;
2.以繪畫揮灑內心世界時期;
3.54歲那年因緣結識王應傑師兄,步入婚姻生活時期。

師姐坦承過去因為工作繁忙,沒有認真思考婚姻問題,總覺得要找的對象,至少也得背誦僅有260個字的《心經》。但是姻緣卻來得突然與迅速,師姐慶幸自己遇到生命的導師──王應傑師兄。

母親接引入佛門
胡師姐恬靜淡然的說:「我的母親長年吃素, 一生的志業就是學佛。自己深受母親潛移默化,因緣成熟,也跟著修學佛法。因為學

佛,體悟活在當下,就是圓滿的修行。」慈悲善良的母親,是師姐修行道上最大的推手與善知識。

一甲子的功力
寶莉師姐在2005年開始接觸法鼓山,因緣俱足,幸運獲得機會,參加第29屆聖嚴師父親自主法的菁英禪三,禪期需全程素顏,不可有多餘裝扮。

師父要求禪眾,只要照顧好自己,不用分心身外事物;請大家將身心全部投入修行,完全放空,甚至起床不用摺棉被,給自己一個和自己獨處的機會。

禪期,師父詳實介紹、指導打坐方法,期許學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可以的話,建議採雙盤為最上乘,注意力只在當下的自己。禪期三天的時間,師姐恭謹遵從師父指導,盤起雙腿,老實用功,全程禁語。猶記得最後一天解禁時,幾乎開不了口說話。三天下來,感覺整個人變得輕盈,像似脫胎換骨!師姐分享:「每個當下踏實做好,就會有好結果!。」

師姐回憶聖嚴師父在禪期期間殷切教誨:「這三天當中,我給了你們一甲子的功力。」期許大眾下山回家後持續用功修行。

痛與空的奧秘
禪期結束前,在學員心得分享時,師姐明白自己是少數忍住身體疼痛、老實盤腿修行的學員,翻開三天筆記,紀錄的只有「痛」與「空」。原來,師父禪期間也同時為大眾講授《心經》,對於「空」有諸多詳實闡述與說明。

師姐自忖三天修行不能白痛空過,暗自下決心,回家必須繼續精進用功,一定參透「痛」與「空」其中的奧秘。

女兒,辛苦了!
踏進家門,母親第一句話:「女兒,辛苦了!」讓師姐非常感動,母親就是師姐修行道上最大的推手與善知識。

近年,師姐與同修開始新生活。王師兄生活自律甚嚴,每天早上6:30吃早餐、看報紙1小時。師姐妥善利用這段時間打坐、做定課。自然調息、放空自己,雙腿盤坐抄寫《心經》,40分鐘可抄寫2張;她曾有三天寫完一隻原子筆墨水的紀錄,媽媽、姊姊都嚇了一大跳!目前師姐改用自來水毛筆抄經,不到20分鐘可完成1篇,法喜充滿。

經典教導做人處事的道理
師姐賢伉儷曾參加法行會邀約果毅法師講演的聚會,當天演講主題是「學佛的現實與超越」,聆聽後,師姐不禁反問自己:學佛,到底是在學什麼?師姐說自巳睡眠不足,雖然邊聽邊打盹,卻也明瞭,所有的經典不就是在教導做人處事的道理嗎?

相應108自在語
師姐回憶初識聖嚴師父,就是母親有一次到家裡,遞給自己一本陳舊流通的聖嚴師父《108自在語》隨身版。一周後,師姐隨手翻閱,淺顯易懂的內容立即相應入心。爾後,隨即在自己經營的餐廳開會中,由員工輪流讀誦,共享法語智慧,大家皆歡喜信受 ,所有的不開心都心開意解;甚至還拿來當成會議主題共同討論。

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師姐又陸續結緣小手冊分享有緣,「遊心禪悅」是師父墨寶與新光三越的交集,巧遇聖嚴師父蒞臨關懷。師父現場當眾揮毫,師姐立馬結緣墨寶一幅,微薄供養,與聖嚴師父第一次結緣。

王師兄默默菩薩行
54歲那年,師姐與王應傑師兄相識,結為連理,帶來生命的另一個春天。

師兄並未學佛,師姐卻在他身上看到學佛者應有的生活態度。師兄早年經營房地產買賣,在業界享有盛名,過去人稱「房仲教父」,日常生活極為嚴謹紀律。王師兄慨言:「這一生中,涉獵了各行各業,吸收不同產業的知識與經驗,在關鍵時刻,能夠見真章。」5年前,他從非核家園政策看到能源轉型商機,創辦中佳電力公司,強調中佳是第一個自己創辦的公司,希望為下一代做些事情。目前賢伉儷假日回宜蘭員山寓所時,總會換上輕便服裝,挽起衣袖,撿拾社區垃圾,做環保先鋒,師兄也勇於為大眾仗義直言!

(採訪/劉美諄)

以佛畫廣結善緣、淨化人心

專訪榮譽董事張美芳菩薩

美芳師姐在百忙中接受榮董會以電話訪談,娓娓道來如何與法鼓山結緣、認識師父、加入榮董,以及近年來投入佛畫的因緣,一起來聽聽美芳師姐的精彩故事。

農禪寺遇見聖嚴師父
有一年新春期間美芳師姐帶著家人參訪農禪寺,這是他們的初訪,卻因緣殊勝在此巧遇聖嚴師父。當年美芳師姐的同修工作忙碌,全家能一起參訪農禪寺,實屬機緣難得,雖然那天並沒有皈依儀式,師父在知道他們全家都想要皈依的願望後,當下請師兄帶領他們到師父的會客室,在那裏為他們全家皈依。美芳師姐說,師父賜予他們的法名為「永恆成功」,她和同修法名為「果永」、「果恆」,兩位女兒法名則為「常成」、「常功」。師父的慈悲善巧,深深的感動了他們。

美芳師姐的同修在職務上全力以赴,工作總是忙碌,每星期都有出國行程,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最大的精神支柱是閱讀師父的書籍,不僅可以從中喘息,得到法喜的滋潤,也能激勵他繼續向光明之路行走。自此之後,美芳師姐的同修在事業上發展得相當順利。

從1999年美芳師姐的同修加入榮董會之後,至今他們全家都已陸續圓滿榮董,共同為護持法鼓山盡一份力量;在奉獻中,他們也感恩師父的願心願力,成就一方人間淨土,讓信眾在如來家業裡培福種福。

學畫佛像,親近心中佛菩薩
學畫佛像的機緣在2014年來到,美芳師姐於安和分院隨果梵法師學習,開始畫佛像,時間長達兩年。憶起當年畫佛像,美芳師姐說:「剛開始學習白描線條,先練習吸一口氣,屏息握筆拉線,直線到底,細線、粗線線條一致。學習過程中,我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經常練習到手指流血也不放棄,一定要畫到自己滿意爲止。」

在簡淑華老師指導國畫基礎三個月之後,她拜嶺南派大師歐豪年學習國畫兩年。

美芳師姐從無繪畫基礎到畫佛像的數年歷程,她很感恩自己隨緣成長,尤其兩年勤練白描功力,是願心與毅力成就了願望,她更感恩諸佛菩薩陪伴了她,藉由畫佛,讓她更親近了心中的佛菩薩。她說:「相由心生,我心中的佛像,是我筆下佛像的面目,慈眉善目,慈眼視眾生,是菩薩的真實相。」

畫佛是一帖療癒身心的藥方
美芳師姐有長期持誦〈大悲咒〉的因緣,思惟後決定投身於畫佛像,主畫大悲咒出相圖。畫佛是一帖療癒和淨化身心的藥方,在身心極度不協調時,畫佛像使她感受重生。

在因緣際會下,她拜果梵法師為師,練習白描筆法,在一次次的精進練習中,訓練出身心的定力。兩年之後,她更進一步請陳星光老師指導上色技巧,老師給予她充分的發揮空間,上色過程中,美芳師姐說自己內心充盈著法喜無限,讓她可以將內心的喜怒哀樂透過色彩揮灑出來。

美芳師姐分享畫佛像的過程中所體悟的心境:
──人生沒有完美,在不完美中尋求調和,不要太早界定眼前的不完美和挫折,或許明早就出現轉機,讓你驚訝。

──畫背景圖時色彩在靈魂中跳躍,心中的喜怒哀樂會展現在畫紙上的色彩裡,這是傾吐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情緒故事,藉著色彩的發洩,療癒這顆不快樂、不安定的心。

──畫佛靜心時,佛像之美就出現了,美在心中。縱使不懂配色,所有突兀的顏色都直指心中,發現原來安定的心就在當下,不假外求。

觀世自在的領悟
對觀世音菩薩,美芳師姐有著無法言喻的感動與崇敬。觀音菩薩遊走娑婆世界,示現於六道中,聞聲救苦、陪伴眾生,慈悲莊嚴與溫柔的形象,是人間眾生的母親。

她說,聖嚴師父對「觀自在菩薩」下了一個定義,聖嚴師父說:「沒有執著心,而有智慧的功能,這就是『觀自在菩薩』,自在是超越於主觀與客觀的相對,而能夠觀察一切世間所有現象。」美芳師姐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段話,也是她最想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與內涵。

數位佛像的新里程
提起畫佛像,美芳師姐另一個期許是,未來可以不分宗教、年齡,透過完成的莊嚴佛像,結合數位處理,加入現代美學的元素,使佛畫能被年輕學子所接受,進入年輕世代的心世界。

數位佛像融入創意、鮮豔的色彩,吸引年輕的目光,一幅亮彩的佛像,使人心生歡喜。藉由佛像的推廣,讓新世代的有緣人一窺佛法廣大的妙思惟,成為接引年輕學子認識佛法的媒介。欣賞佛畫,也可以成為時尚的藝術欣賞。

利他,是畫佛學佛最終的目的
美芳師姐以菩提心作畫,值此末法時代、混濁世界,菩薩慈悲中蘊含溫暖的面容,能撫慰眾生不安定的心。對她來說,每一幅佛像的創作過程,是學習,也是傳承,讓她更有力量地將菩薩的大愛藉由畫筆傳揚出去,讓法喜盈滿人間,療癒更多人的身心靈。

在每一幅佛像的分享中,美芳師姐盡其所能的將每尊菩薩的修行法門詳細解說,將自己在作畫當中的思惟一併分享,透過佛像展現與解說,也深深感動了採訪的我。佛像的色彩活潑中不失莊嚴,亮麗中不失溫柔,細看祂的面容眼神,內心有無比的安定與法喜。採訪報導篇幅有限,美芳師姐的每一幅佛像,值得您一一品味,謹將網址聯結於此,請您欣賞與廣傳,讓佛菩薩慈悲的面貌,撫慰徬惶眾生的身心。
新聞報導 https://reurl.cc/kE4KOd

(採訪/賴寶卿)

「身苦,心不苦」生病也是一種福報,跟隨佛陀腳步前行

專訪榮譽董事朱麗蓉菩薩

與法相會,感應道交
學佛以前,朱麗蓉菩薩曾經有失眠的困擾,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大法鼓》節目後,她開始到農禪寺參加初級禪訓班。猶記第一次參加大悲懺時,麗蓉菩薩不禁淚流滿面,內心感到觸動與震撼!也開啟了她堅定的學佛之路。

在88年皈依後,麗蓉菩薩漸漸能少欲知足,也提昇了生活的品質。其中,聖嚴師父的「四它」對她有很大的助益,不論在上班、做任何事都可以運用。此外,禪修與定課的練習也讓她學習如何安住當下、平穩地過生活。

麗蓉菩薩只要上班休假有空,就會參與法會共修或義工活動,包括禪修、念佛共修,梁皇寶懺及水陸法會是每年必參加之共修活動,除了民國100年水陸法會是唯一未能參加的一次。

在這二十幾年的長時間中,麗蓉菩薩以細水長流的方式,發心護持榮譽董事,也先後為長輩及兒孫們圓滿榮董,接引他們一起學佛。

安住當下,戰勝病魔
然而,在麗蓉菩薩正精進用功的路上,生命中的考驗悄悄來臨。民國100年9月初從西藏旅遊回台後,覺得身體有異狀,就到台北榮總看門診,醫師告知鼻腔需做切片檢查,一週後告知是鼻咽癌,住院後再經詳細檢查,醫師告知已罹患鼻咽癌第四期,甚至癌細胞已經擴散,需要馬上住院接受治療……。

接下來半年的化療及電療,麗蓉菩薩練習用安定的心勇敢面對。用師父開示說的:「把命交給菩薩,把病交給醫生。」面對它、接受它,全部交給醫生處理。或許是佛菩薩冥冥之中的保祐,以及自己對三寶堅定懇切的心,不可思議的力量讓她平順地度過了療程。

雖然身處於病痛之中,麗蓉菩薩卻因為佛法的力量,讓她感受到「身苦,心不苦」,還能在治療過程中,平靜接受病苦。雖然缺席了當年的水陸法會,這個經驗卻帶給她很深刻的學習。次年即使身體尚虛弱,仍勇敢地圓滿全程的水陸法會,繼續一年一年的往前行!

在病中的經驗,讓她體會到了原來「生病也是一種福報」,一切的苦難皆是逆增上緣,要學習用慈悲與智慧面對,隨時提醒自己是初發心的「嬰兒菩薩」,在跌跌撞撞之中不斷成長。

感恩感謝,實踐奉獻
學佛一路走來,麗蓉菩薩充滿感恩的心,感恩能有聽聞佛法的機會,全家人都能親近三寶,也特別謝謝法師與菩薩們的照顧和幫助,以及同修蒲文煉菩薩全力的支持護念。

在護持佛法的路上,麗蓉菩薩用微小的心力慢慢的做、自然而然地做,也在過程中體會到三寶加持的力量,並持續跟隨佛陀的腳步,盡心盡力將這份願心傳承下去。

(採訪/李珍瑋)

安定、溫馨的一場身心靈饗宴—2022北二區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活動紀實

10月22日,一掃連日陰雨,秋陽和煦的照耀大地。榮董會北二區一行約40位菩薩,在召集人辛智秀師姐的帶領下,前往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上午前往林口分會副召委陳昆榮師兄的「耕心園」農場經行、體驗農禪生活;下午到林口分會參訪,認識林口之美,讓北二區的菩薩們在安定、溫馨中的活動中,領受了完美的身心靈饗宴。

彩虹般美好的行程
菩薩們一早在圓山捷運站集合出發,天氣晴朗、藍天白雲,當遊覽車從市區開往林口的高速公路上,眾人看到一道美麗的彩虹高掛天空,預告了美好一天的來臨。車子進入山路,蜿蜒數公里後,來到隱身於樹林夾道、遠離塵囂的「耕心園農場」。昆榮師兄說這裡是他以禪佛法來「耕耘自己心田」的地方,故名之。

禪悅法喜田園樂
雖然前幾天下雨,清幽的農場小徑並不泥濘,在演禪法師的陪伴下,菩薩們由林口分會義工帶領,暫時放下忙碌的身心,放鬆經行,體驗腳下的每一步。經行結束後,由昆榮師兄的同修宋老師為大家導覽農場多采的生態樣貌及體驗採果樂。

農場在20多年前種植了2000棵樹,經過多年大自然的洗禮,目前有千餘棵樹環繞園中。除此之外,農場採自然有機農法,種植山藥、檸檬、樹薯、茭白筍、火龍果…等數十種蔬果。在宋老師的解說下,眾人對這片以禪佛法耕耘的農場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崇敬。

當天已經成熟可摘的水果有火龍果、檸檬,每個人都以感恩的心享受難得的採果之樂,也有菩薩體驗了生平第一次的割茭白筍、採野薑花,以及品嘗羅漢松果的美味。歡樂的時光飛馳而過,很快的,前往林口分會參訪的時間已到。

林口分會參學
林口分會的成立緣起於1993年,由地區信眾朝山發願,並於1994年在信眾的自宅成立林口共修處。期間歷經數次搬遷,而在一段挫折不斷卻願心堅強的淬鍊之旅後,終於在2020年覓得位於林口文化二路一段266號的林口世貿新都商務中心2樓的現址。

林口世貿新都商務中心大樓的外觀氣勢雄偉,前後由綠地、公園圍繞,景觀甚佳,一樓接待大廳面積寬敞,氣派非凡。菩薩們由導覽組義工帶領進入2樓分會參觀。一進門,是來迎觀音慈眼目視大家,再往前,是師父握筆書寫墨寶的大幅身影,還有知客處旁的「菩薩行」刻字,傳遞了師父淑世悲懷的無聲說法。接著陸續參觀了多功能室、會議廳及大殿,每一處皆呈現了林口信眾以願心願景開展的大格局擘劃。
參觀完分會,菩薩們在享用過大寮精心準備的美味午齋後,開始當天下午的活動。

首先由演禪法師關懷開示,法師讚歎看到很多追隨師父學佛多年的菩薩也在現場,道心堅定難能可貴;也提到現今社會新興宗教很多,附佛法外道不少,年輕人難遇明師也不易接引,期勉大家共同努力,以各種善巧方便讓更多人認識法鼓山理念,接引他們到正信的道場學佛。

接著由辛智秀召集人致詞,她歡迎大家參與這次的活動,也感恩「耕心園」主人昆榮師兄的大布施,讓菩薩們有機會體驗美好的田園生活,更感謝林口分會美玉召委帶領的優質團隊,給予此次行程六星級的高規格接待,相信未來一定能接引更多菩薩到此寶地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美玉召委則表示,歡迎菩薩們回到如來的家,並且感謝菩薩們的參訪,讓林口悅眾們有機會種福田,她所分享的:「願心有多大,道場就有多大,接引的信眾就有多少」尤其令人鼓舞。

林口之美
林口有多美?從林口樂活悅曲團隊的演出及新任召委黃敬喬的說明可以一窺全貌。樂活悅曲團隊以〈站在高崗上〉、〈我為你祝福〉兩首曲子的帶動唱,把林口的地理位置、風貌以及對社會乃至於對全世界的平安祝福蘊含其中。敬喬召委還解說了林口分會的發展史——從早期的發願,希望有個據點可以讓菩薩們共修學佛,到現今積極走入社區,以法鼓山理念及「心五四」為著力點,用心把幸福帶到每個家庭。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把鄉親變信眾,把信眾變悅眾」的林口分會,一定能夠枝葉繁茂、結實累累。

法喜充滿
一整天溫馨、放鬆的行程,讓原本擔心受風雨影響、身體無法負荷而想取消行程的玲理師姐滿心感動,她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經過上午的田園樂與林口分會莊嚴溫馨的氛圍,已轉化為舒坦、安心、快樂;怡如師姐則非常認同隨時把握因緣「種福、培福」的觀念,她分享此次邀請同修一起參加活動兼做義工的誠心,也分享以「四它」面對病苦,在過程中體悟到:凡事不要太執著、緊抓不放,等因緣成熟再處理的生命經驗;第二次參加榮董會活動的秀芬師姐,更以驚嘆號表達了她的滿滿感動:車資有菩薩付了!早餐有菩薩結緣了!林口分會貼心、用心的服務…,難怪她會在9月4日的榮董淡水分會參訪行程中,聽到一位五代同堂的奶奶說錢要存在法鼓山,那才是「尊榮無限的卡」,她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好好把握因緣,修學佛法利人利己。

當天活動就在大家帶著滿滿的感動與演禪法師的祝福聲中,圓滿地畫下了句點。感謝北二區團隊堅強陣容的規畫與執行;感謝林口分會團隊的盛情接待,更要感恩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護念,讓大家在大好天氣中,帶著滿滿的法喜,踏上夕陽餘暉回家。

🎥10/22北二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精采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fsMlddXorck

(報導/陳如秋‧攝影/潘森典)

 
法喜充滿的半日參學—10月23日北三區榮董雲來別苑參學紀實

大家熟悉的捷運奇岩站,向左轉可以到農禪寺,向右轉呢?我們今天就一起向右轉,去向右轉的淨土──雲來別苑參學。

菩薩雲集,共享法喜
涼爽舒適的早晨,召集人聿琪師姐及副召集人等於8點陸續抵達,準備迎接參學的菩薩們。今天共有52位菩薩前來參學,報到率幾乎滿點。

參學活動開始,召集人聿琪師姐首先上台致詞,她特別感恩雲來別苑提供寶貴的道場,並動員所有資源來讓菩薩們參學;感恩副召集人及協助這場活動的義工們一起來造善業、結善緣。在全球充滿疫情、戰爭、天災、人禍等不安定因子的年代,該如何保有心安平安的心情過生活?聿琪師姐鼓勵大眾努力修行佛法,讓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培養慈悲心利益大眾。她說:「當受苦的人走不過來的時候,有福的人要伸出手走過去,努力種福田的同時,自已也會獲益良多。」最後,她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今天的寺院參訪,也藉此殊勝因緣,祝福大家法喜充滿、身體健康。

不可思議的籌建因緣
今天前來參學的菩薩,約莫有半數以上之前未曾來過雲來別苑,常楨法師表示,非常歡迎大家來認識雲來別苑,透過觀看雲來別苑的介紹影片,以及後續演一法師帶領的禪修體驗,期許未來菩薩們能常常回來,在這塊紅塵中的淨土上展開人文、禪修的深度體驗。

在雲來別苑的介紹影片中,可以知道雲來別苑不可思議的籌建因緣。早年由於關渡平原列入保護區,農禪寺面臨拆遷,於是陸續在北投地區尋找用地,準備興建新道場。但因區塊、位置分散,所以僅先興建了雲來寺。其餘分散的土地經臺北市政府土地重劃,重新抽籤之後,換得了現今雲來別苑的土地,成為別苑興建的契機。

雲來別苑為一棟地上七層、地下四層的建築,外觀沉穩質樸,以現代環保工法與美學,實踐心靈環保精神。大地色調的建物一進一退,巧妙組合出「山」字形布局,以禪的意象傳達出建物功能。於2019年10月19日落成啟用後,除了做為信眾教育的據點外,也為二天以上的禪修活動或成長課程提供住宿空間,持續推廣心靈環保教育。

禪修體驗安定身心
先聆聽一段師父開示「從禪的觀點談成功的方法和目標」
學習禪法的人,一定是非常踏實,將全部生命活活潑潑投注於現在,隨時隨地努力生活的人。生活中有方法、有方向、有原則、有目標,透過不斷的努力,不眷戀過去、不夢想未來!同時,對生命抱持超越的態度,超越個人的得失,超越暫時的成就,超越有形的強弱,超越有無的價值,超越自我的執著。

演一法師帶領大家體驗禪修,他先請大家站起來做行禪,以順時鐘方向繞大殿自由行走,放下往前走的念頭,腳抬起、放下,專注感受走路時肌肉牽動的感覺,一次只有一步,全然活在當下。接著法師引導大眾體驗靜坐,法師以沉穏安定的聲音一步步引導大眾放鬆,將專注力放在吐氣放鬆,讓身心得以安住、安定。

禪修體驗的時間雖然不長,金華菩薩說:「這真是一場放鬆、歡喜的體驗,日常生活也可以練習,安定身心。」。淑玲菩薩是禪學班的學員,她表示:經由法師的引導再次熏習,充滿無限法喜!

參學過程收穫滿滿
中場休息時刻,常楨法師布置了充滿花香、茶香、咖啡香、美味點心香的聯誼場地,菩薩們歡喜享用、分享。之後,由都監常遠法師帶領大眾,以行禪方式走向雲來寺。天氣陰陰的,有點烏雲,但沒有下雨,很適合行禪。全體參學菩薩及河道生態池旁,以一張大合照紀錄今天的美好時光。

雲來寺在2006年10月7日正式啟用,雲來寺的建築為了與周圍空間有適當的緩衝距離、避免對沿街行人造成壓迫感,建築本體因此退縮了六公尺;而考量道路原本的弧度,又建物的左右翼又各退四公尺,所以形成了依路而築的優美弧度。寺內空間主要提供法鼓山行政、文化、慈善與社大等各單位作為辦公之用。

大眾在一樓,收穫了關懷院常哲法師親切的關懷,在二樓大殿廊道上,留下合照影像,這些都是參學的收穫。參學完畢,大眾依序回雲來別苑享用豐盛午餐,半天的參學活動至此順利圓滿。

🎥10/23北三區榮董雲來別苑參學精采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IPdNMkEDnro

(報導/林秀容‧攝影/潘森典)

112 學年度【佛教學系碩士班‧人文社會學群碩士學位學程】甄試入學

聖嚴師父說實踐「提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是法鼓山未來都不能更改的使命。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即以大學院教育承接「建設人間淨土」的使命。社會企業透過盈利的公益手段,滿足社會需求及解決社會問題,它與傳統公益組織不同。投入公益事業不僅需要有熱誠,同時也需要足夠知識與技能。社會企業碩士學程跨領域課程規劃,即提供社會企業經營的知識與技能。若想滿足社區或環境的社會需求,我們也提供社區再造及環境與發展相關課程。如果想從事公益志業,或想盡一己之力建設人間淨土的人,歡迎報考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讓我們的發心可以順利實踐。

欲瞭解 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師資陣容及課程規劃,請上網站 https://se.dila.edu.tw/ 查詢。

即日起至11月14日招生報名截止,繳交資料日期11月15日截止,口試於12月10日舉辦;相關資訊請查詢 https://se.dila.edu.tw/?page_id=63

11/27 ~ 12/4 【大悲心水陸法會】

2022年10月22日(六)

北二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林口)。

2022年10月23日(日)

北三區榮董寺院參學 (地點: 雲來別苑)。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