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98期 2022.12.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禪的藝術
【方丈和尚開示】
禪與藝術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樑─法鼓山—王美珠菩薩

  熱誠踏實赤子心 勤修菩提—陳瑞賢菩薩
  效法聖嚴師父盡形壽、獻生命弘法精神—張素梅菩薩
  堅定信念學佛護法,修菩提心—卜美貞菩薩
【特別報導】
疫情無阻菩薩學法護法 菩薩道上福慧圓滿—北區榮譽董事頒聘活動報導
【榮董會大事記】
2022年11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禪的藝術

修禪要怎樣才能開悟?而悟後是怎樣的一個境界?這跟禪的藝術有關係。因為得到禪的悟境及經由悟境後的境界,體驗而用生活方式表現出來的,那就是屬於禪的藝術。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藝術的環境裡,不論是否已體會到我們的環境本身就是藝術。而一個禪的修行者他所體驗到的生活環境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的。一般人所見到的世界,是混亂的、誘惑的、矛盾的,可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是和諧的、穩定的、清淨的。這就是因為一個是以矛盾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另一個是以和諧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好比牙齒咬到舌頭,這是矛盾的嗎?事實上是和諧的,它們由於火氣上升,便發生碰在一起的現象。所以牙齒咬到舌頭不要感到倒楣,因為它們湊在一起就會咬在一起了,何不以欣賞藝術的眼光來看這檔事呢?

你們可聽過禪宗寺院裡的唱誦跟一般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有何不同?不論是在中國、日本或西藏,佛寺的唱誦讓你聽了以後心會安寧、穩定、平靜,不會有興奮、浮躁及憂鬱的情緒產生。那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它並非故意弄成這樣子,而是經由禪的修行者表現出來的聲音,自然而然會有一種和諧、穩定及寧靜的感覺傳遞出來。雖然以聲音來表達,它卻是平靜的,且有韻律,使你的心平定下來達到一定的境界,使得塵勞全消。

武藝,是中國古代六藝中的一項,傳說它是少林寺的和尚所發明出來的一些動作,本不是為打架用的。平常一般人打架都很粗野,在戰場上殺伐則更凶殘。但是從少林拳表現出來的動作,卻是那麼優美,而且有力中含著穩定。少林拳本身並無殺傷之意,防身和健身才是它真正的目的。因為它是經由一個修過禪行的人所表露出來的招數,不論是用拳、棒、刀、棍,動作都是那麼優美,儼然成為一種藝術的表達。難怪許多人著迷於武俠影片,就為了欣賞其中的動作。可是當今武俠片中的武術表現,禪的精神已不復見。在我所學過的少林拳,富有禪的精神所表現出來的動作,緩慢中有動力,快速中有定力。基礎拳法,比劃起來則會感到無聊、乏味,因為太慢缺少刺激感,只有練拳的人自己欣賞,來安定身心,平衡身心,是在動中取靜。

中國的古詩作品,受到禪的影響也不少,由其領受禪的思想和修養深淺,就可看出他們風格的高下。而禪師和學過禪的人所寫的詩也與一般人不同,不同在哪裡?多了一份空靈感,也就是不容易捉摸也不需要去揣摩它,但讓你看了就明白它在講的是意在言外。此種精神,也同樣呈現在繪畫的作品中,譬如:畫月亮時不畫月亮只畫雲,畫水時不畫水只畫船。畫船不畫水,畫雲不畫月,但是你一看就知道那兒有水、有月亮。這些都是受到禪的意象所表達出來的;也就是說,虛在實中,實在虛中,虛實本是同樣東西。實際上也就是無常的變化,從空看有,從有看空。

(摘自《禪的世界》)

禪與藝術

◎果暉法師

藝術即美學,美學教育是近代中、西方教育場域中,新的重要項目。

佛法認為,人類生命來自四種養分——段食、觸食、思食與識食的攝取和滋養,故得以生存。段食,即每天基本的飲食需求。觸食,透過六根的接觸與受,能維持身心健康,乃至提昇、滿足情意精神生活。觸食的感受、感情偏屬右腦,即所謂「影像腦」的直覺、直觀的作用,與藝術、美學關係緊密。

藝術本身也有多種形式,但都離不開六根對六境的接觸與受用。以耳根的受用而言,即是聲音的領域,聲音之美學就是音樂。中國古代所謂的「六

藝」,多少都與美學有關,之中的「樂」就是音樂。

小乘行者以個人解脫為要,重於修深定,故有所謂「聲為定刺」的說法。大乘佛教首重慈悲,強調度眾生的方便,故論典說菩薩要學五明,其中的「聲明」,包含聲音、語言等,即屬於藝術、美學的範疇。

音樂的起源,一種是來自大自然的音聲,比如中國古代有五音——宮、商、角、徵、羽的五個音階,其源頭便是模仿自然界的聲音;在西方,則從古希臘時期發現了有八度(七個音階)音程。從八度再分成十二個半音的平均律是十六世紀末葉的事,這是透過數學的演算法得出,而產生層次性豐富的變化旋律、和絃,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的古典交響樂。東方則是另一種發展路徑,比如中國、印度的傳統音樂,模仿自然而融入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與大自然合鳴的境界。這與地域、文化等特質有關。

禪與藝術、美學關係密切,也就是在複雜、變化之中能領悟到簡單、和諧、統一。比如禪者生活環境簡樸、整潔,生活方式則少欲知足,這就是美的呈現。禪者的內心永遠都是和諧的,最高的和諧是統一心;當然,悟境又是另一種層次,那已不是和諧、也不是統一,而是超越和諧與統一的次第了。

(轉載2022年11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2年12月11日(日)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大殿)。
2023年02月25日(六)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農禪寺)。
2023年03月03~05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3年03月04日(六) 雲嘉南區榮董聯誼會 (地點: 故宮南院-蘭花科技園區)。
2023年04月15日(六) 榮董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05月06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大悲心水陸法會】11/27 ~ 12/4
  【安和分院】 12/7 ~ 12/28 初級禪訓班(每週三)
  【法青】12/10『和心在一起』法青工作坊
  【信行寺】2022悟寶兒童營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2下半年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樑─法鼓山

專訪榮譽董事王美珠菩薩

大暑前一周,台灣日日艷陽高照,即便當前疫情尚未見歇,抗疫精神卻已漸散渙。

現在,讓我們暫且拋卻屋外烈焰,靜下心來,一起閱讀家居高雄的王美珠榮董故事分享,相信可即刻為大家捎來清涼!

以下是王美珠菩薩自述:

在當地段蓋最好的房子
我目前居住高雄,1977年協助同修白手起家創立「友友洋行」,從事珠寶買賣事業。

1986年同修延續做珠寶美學的理念,成立「友友建設」,專注建築開發事業。秉持在當地蓋最好的房子,並以創造幸福家園、讓建築

豐富生活為經營理念,為建築事業奠定了深厚的根基;而我也在此時回歸家庭,專注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讓自己成為同修與孩子們最堅強、堅定的力量。

接觸法鼓山的因緣
這幾年孩子們長大了,也都能在工作與生活上各自獨立,我也開始展開自己的學習活動。透過朋友邀約,我開始參加女性社團及相關公益活動,讓自己持續增長視野。

2011 年 10 月,因緣際會參加獅子會總監聯誼會活動,參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法鼓山,感受到禪堂之美與法鼓山的精神與文化,讓我體悟:唯有當下的感動,才能帶給你心靈最大的震撼!

佛法帶領提升身心靈
因緣具足,我結識了法鼓山資深菩薩──曾瓊玉師姊,透過瓊玉師姊的引薦,我報名參加 2011.11.28~12.02的法鼓山水陸法會。法會過程中,不清楚原因,我每晚幾乎無法入睡,回家後也生病一個多月,但是這樣的過程並沒有讓我放棄參與法鼓山的活動。2012年水陸法會,我仍然無所畏懼的繼續報名參加。之後又與同修一起參加2020.10.15~10.18第21屆菁英禪三禪修營。

我想應該是我與法鼓山的相遇太美好,因此在人生路上,感恩借助法鼓山的因緣,支撐我往前的力量。我也順利進入榮董大家庭,並於 2016.05.01 皈依。

皈依後,佛法帶領提升身心靈,我也更加積極學習禪法並參加法會,每當生活中遇到不順遂,總覺得佛法就像一盞指引我人生的明燈,引導我走往正確的方向。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每晚,展書閱讀,體會師父為眾生的悲心願力,更加覺得生活中所面臨的壓力、病痛,皆已是如此地輕微渺小。

2021年我身陷病苦磨難,曾升起無明的煩惱、恐懼和沮喪等情緒,突然我想起聖嚴法師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個解決困境的理念,給了我莫大的啟發,我轉了念,鼓起勇氣接受治療。

經歷病苦磨難,讓我了解到生命的無常,更讓我體悟唯有透過佛法的智慧,跟著菩薩修行,消除自身的煩惱、習性,心才有可能與「慈悲」相應,才能讓自己更豁達的面對生老病死的課題,讓我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

與佛結緣,是最好的相遇
加入法鼓山,與佛結緣,進入榮董大家庭,看到師兄姐們無私的奉獻,讓我感動與敬佩!

與佛結緣,是最好的相遇,也給家人有種福田的機會。願從心起,把握每一個因緣,做對的事,每個人都可以貢獻一份護法的力量。

(撰文/王美珠‧整編/劉美諄)

熱誠踏實赤子心 勤修菩提

專訪榮譽董事陳瑞賢菩薩

六月,法鼓山上法師結夏安居,瑞賢菩薩駐山42天擔任義工,護持醫護及環保,堪稱文武雙全的發心大菩薩。下山後,終得抽空接受榮董會採訪。

法鼓山的大菩薩,全家都是大護法
瑞賢菩薩的學佛路程,可說是在平順中法喜滿溢!她直言,得入佛門很慶幸,沒有迂迴,直入正信的道場。與佛結緣的記憶極為深刻,早年徬徨不安時,跟隨兄嫂參加農禪寺星期六的念佛共修,那

段期間讓她體悟到佛法的不可思議,真正得到了佛的法喜與心的安定。為了參加念佛共修,在屏東來義衛生所上班的她,常常星期五下班後舟車轉搭,往返屏東、台北,也不覺身心疲累,就為了歡喜參加農禪寺的念佛會。1987年瑞賢菩薩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成為正信的佛弟子,她的四眾編號是8000800,幸運號碼落其身上!

潮州共修處兄妹開先鋒
參與農禪寺共修念佛多年,在聆聽聖嚴師父開示,體悟到身心安定寧靜、法喜充滿之餘,內心也興起「引介佛光照耀南屏」的念頭。1991年大哥照興等菩薩提供經費添購設備,眾緣和合,首在賴金葉師姊的瑜珈教室成立共修處;同年11月陸續開辦多期的初級禪訓班,恭請果舟法師、果鏡法師等蒞臨指導。期間,瑞賢菩薩也運用她在農禪寺學習的經驗,帶領念佛共修。自此之後,除非大型活動,她已極少奔波往返南北了!

佛法難聞,明師難遇,因緣俱足下,感恩聖嚴師父1995、1998兩度南下,於潮州高中舉辦精彩的心靈環保講座,讓屏東信眾得以聆聽師父的智慧法語,體悟師父建設人間淨土的大悲願心。30多年過去了,回想當年草創點滴,能和善知識參與共修處的成立,真是人生美好的經歷。隨後的幾任副召與地區菩薩們共同持力道場,在孫明理召委任內,2013年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共修處。

隨師海外行,師恩終生難忘
跟隨師父參加「法鼓山農禪寺一九九三年大陸佛教聖跡巡禮團」的成員共計113名,瑞賢菩薩在團隊中擔任隨團醫護。她自備藥品,多次在藥石後為師父注射點滴補給營養,以儲備隔日巡跡行程的體力。能近距離隨師行腳,此生無憾!

談起這段雖疲累但無比精彩的旅程,瑞賢菩薩讚歎師父的願力與耐力。當年的大陸無論是經濟或基礎建設都相當落後,雲南地處西南,開發更晚,其中巡禮雞足山,真是一段艱苦難忘的旅程。此處有虛雲老和尚在65-80歲之間朝禮雞足山、重修雞足山的事跡,非常感人,師父帶領大眾巡禮雞足山,是對大師的景仰。老和尚不畏辛勞,積極重建祝聖寺、復興古道場的悲願,在人們心中永遠光芒萬丈。師父也藉此勉勵參與巡禮的信眾們,對法鼓山的建設要充滿信心和願心。

猶記巡禮雞足山那天,驅車10多小時後,天色已暗,只能摸黑入山。山路路況不佳,到達半山腰祝聖寺前,兩部巴士都陷入坑洞…..。待排除狀況,抵達時已是午夜12點,眾人皆已十分疲累。巡禮行程沿途備受考驗,爬高山、騎馬,每日行程緊密,師父身軀瘦弱,卻有著強大的意志力,偶受風寒的師父仍堅毅地走完全程。在師父的身旁,特別能感受他的慈悲,對逆境的平和看待,與堅強的願力。

與師相處,美好點滴歷歷在目
1994年四月隨師父到美加弘法,溫哥華大哥家馬路邊的櫻花正盛開,滿地的櫻花瓣,美得有如人間仙境。瑞賢菩薩玩興一起,捧起掉落的花瓣往空中揮灑說:「師父!天女散花囉!」,師父笑笑的對瑞賢說:「調皮!」。當聽到瑞賢菩薩這段分享時,我忍不住揣想師父說出「調皮」這兩字的表情和模樣,師父在莊嚴的行儀中也有著赤子的笑容,我閉上眼睛,回味師父溫暖的笑容,突然好羨慕瑞賢菩薩,她的天真個性到現在都沒變。

歷年來,師父美台兩地弘法忘軀,體力透支,身體非常疲累,1991年在護法會長楊正菩薩與廖雲蓮秘書的安排下,特別到照興菩薩家的山上靜養數日。猶記當年只有4、5歲的法行會長王崇忠的女兒王子棻,跟師公說她會背四眾佛子共勉語,他們隨即安排姪子女們在師父面前排排站,輪流背誦四眾佛子共勉語,師父顯得特別開心!當年的小小孩們,如今皆已為人父母,憶當年歡樂景像歷歷在目,實在難忘!

遇挫折,師父法語著作最受用
瑞賢菩薩分享,生活中的考驗從來沒有少過。在原民鄉服務的過程中屢遭排擠、陷害和誤解,還好有佛法就有辦法,正行不怕歪道。因爲佛法讓心得以安住、寧靜,心有依歸,讓生活找回原動力,多次與以前的同事相聚、電聊,她們都懷念以前,感嘆還是具慈悲、有同理心的瑞賢阿長最好!

師父的〈菩薩行〉,是非常受用的法語,也是她每天定課開經布掀開之前必誦的功課。「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畏諸苦難。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師父清楚說明菩薩的定義和行門,這十二句法語深深感動了她。在解行中,當一個嬰兒菩薩,有願就有力,隨喜師父的理念,在人間實踐師父暢導的菩薩行。瑞賢菩薩說,每次讀誦,心就能頓時柔軟,所有的委屈都化成力量,對逆境欣然接受。

提起師父的著作,瑞賢菩薩說《禪與悟》是最令她感動的一本書,值得細細品味。師父說禪的思想是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也是簡樸、自適的安心方法。放下自私、自慢、自我枷鎖,才能海闊天空、任運飛翔。在〈禪與纏〉篇中領悟到,用禪法在生活中,纏的問題是苦,苦是煩惱,習氣是累世的糾纏,藉由禪法的修行,除卻纏縛有受皆苦的繩索,是此生重要的功課。師父的書是邁向智慧人生的指南,終生受用。

法鼓山是如來的家,也是心靈的家
瑞賢菩薩感嘆初發心易起、恆持力不足,退休後陪伴媽媽南北居住,少於共修,2020老菩薩以99高齡圓滿這一期生命,往生淨土,植存於金山生命園區,響應師父的自然環保(目前已有6位親人皆植存於此)。女兒也已成家立業,之後的生活再了無掛罣。這兩年多欣喜線上共修,並投身更長期的法鼓山義工工作,致力於菩薩行!

在各地紛紛成立道場後,當然需要在地菩薩們的維護,而龐大的法鼓山是四眾的如來家,是心靈的家鄉,所提供的大福田,更需要大家來種福、來培福。法鼓山天天都有義工需求,期盼大家隨時發心、歡喜奉獻。

「以菩薩行為目標,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怕諸苦難。用這樣的心情,過未來的日子。」說著說著,瑞賢菩薩歡喜地笑了。

(採訪/賴寶卿)

效法聖嚴師父盡形壽、獻生命弘法精神

專訪榮譽董事張素梅菩薩

如果您有機會到法鼓山紫雲寺一遊,除了參觀莊嚴典雅的大殿及清幽的環境外,不妨也到圖書館走走,那裡不僅有豐富的典藏書籍可以讓您深入經藏,還有一位值得您挖寶的善知識——張素梅館長。

生命苦短 把握機會利益他人
生在一個貧困時代的素梅師姐,父親是一位小小公務員,薪資無法應付一家六口生活所需。母親除了料理家務,同時在家代工車衣服,貼補家用。身為長女的她從小乖巧懂事,知道母親的辛苦,除了上學讀書外,其餘時間都用來當母親的左右手。19歲那年她結婚成家,夫家略懂面相的祖父見到這位孫媳婦時,說了一句話:「妳活不過30歲。」想到自己的父親49歲往生,阿公39歲離世,家人的確比較短命,如果自己29歲就會離開人間,那孩子的將來要如何呢?很快的,素梅師姐的心中就找到了答案:「趁現在還活著,多幫助他人,這樣或許自己死後,孩子有需要時,會有人從中幫助他

們。」此後,素梅師姐把握每個因緣利益他人,其中一位同事在她長期關懷照顧下,後來出家,也成為素梅師姐學佛的重要因緣。

與寶山相遇
20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素梅師姐在一個佛教圖書館看到聖嚴法師幾本著作《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戒律學綱要》…等,對這位法師的印象非常好,很讚歎他能將深奧的佛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讓初學者能讀懂,有別於一些佛教書籍寫的深奧難懂,縱然讀了也不知所以然。同年,在陳世音老師的同修里季梅菩薩的接引下,填了法鼓山護持會員的資料表。2007年6月素梅師姐從職場退休,就到紫雲寺當專任義工,(當時圖書館的館長里季梅菩薩即將搬回台北),內心發願有朝一日要將圖書館的書看完。

幸遇善知識
2007年12月第一次上法鼓山參加第一屆大悲心水陸法會,在總壇晚睡早起的作息中,法鼓山有如迷宮似的讓素梅師姐老是找不到寮房與總壇位置,所幸遇見一位台中的菩薩帶著她過了8天。這位善知識跟素梅師姐分享她已圓滿了兩個榮董,並帶她去參觀開山紀念館與祈願觀音殿。每到一處都不厭其煩的為她詳細地解說,並且跟她說:「法鼓山都是默默在做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事;聖嚴師父說:『急需要做,正需要人做的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一起來吧!』還跟她說:「不要留錢給子孫,子孫不一定會守得住,要留功德給子孫才是智者。」

心動馬上行動,素梅師姐在法會送聖回來後,立即就去知客處要了一張「榮譽董事資料表」與「勸募會員資料表」,由於當時才剛到紫雲寺不久,還一時找不到接引人簽名!素梅師姐的榮董是在退居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任內圓滿頒聘,勸募部分則持續擔任勸募組長與委員。她很感恩家人也很認同法鼓山,如今兒子也圓滿了一個榮董,去年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手中授證,孫女也發願填寫了「榮譽董事資料表」,開始行願。

以法相會

在第一次參加水陸法會後,素梅師姐又連續四年參加水陸法會,而且都在總壇,在送聖時,看到聖嚴師父由侍者攙扶著上台,她感動得落淚,師父盡形壽、獻生命弘揚佛法的精神也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中,於是她開始學習台中那位善知識,將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在遇到善根福德具足的菩薩時,她就會多分享一些法鼓山所做的事蹟,並接引他們成為護持會員、勸募會員或發願認捐榮董,希望能夠匯集眾力共同推動法鼓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因為到圖書館借書的人不多,所以素梅師姐也會協助寺院做其他事,並組了幾個活動團隊,例如:活動報導組、禪訓班、念佛共修法器、福田班讀書會、長青班外護、場地組……等。有活動就會缺義工,第一個念頭就是接引家人!感恩家中大小菩薩都善根深厚,兒子在音控組,女兒則在禪修、課程組,孫子與孫女們都是法青。多年來,全家人一條心,一起攜手走在菩提道上,沒有隔閡真好。

做家裡的事
素梅師姐說:「在家裡,我是專職義工,到如來家,我是專任義工,所以每天都會到紫雲寺,感覺就像是在做家裡的事。因此,寺裡需要人做,沒人做的事,我來吧!」在法鼓山做義工很快樂,日子過得充實緊湊,做了就過了,也忘了。常有菩薩問:「你全年無休?」聽到這句話總會一頭霧水!心裡想:「做自己家裡的事,何來休不休?」

肉身有限,慧命無限
忙人時間最多,一晃眼,已過了15年。兩年前,素梅師姐因骨頭意外裂開,開始有了「願力抵不過體力」的感覺,但聖嚴師父在水陸法會為眾生上的那堂課永植她的心中。肉體身命雖然有限,但是培福修慧的慧命無限,如今她還是每天都在做有意義的事,珍惜每一個相遇的因緣,利人利己,當一個快樂的學佛人。

(採訪/陳如秋)

堅定信念學佛護法,修菩提心

專訪榮譽董事卜美貞菩薩

陪伴母親共修,打開學佛之門
回想當年與法鼓山結緣,卜美貞並不是因為對佛學產生興趣,亦不是人生遭遇挫折打擊需要尋求宗教慰藉 。緣起只是陪伴母親老菩薩的單純動機,不料打開了美貞師姐的學佛之門 。美貞師姐的母親喜歡拜觀世音菩薩,為了祈求身體健康、生活平安,經由朋友接引到法鼓山屏東共修處一起參加共修,母親的個性慷慨大方,喜歡捐款布施,因為擔心母親遇上宗教詐騙,以陪伴方式跟著母親一起參加大悲懺法會。參加法會的初期,她時常覺得身體不舒服,但是因堅持陪伴母親而沒有打退堂鼓,反而依此開啟了親近法鼓山的因緣,走上學佛之路。

三十多歲開始學佛,由姊姊接引加入護持會員,2003年因為母親往生申請助念組八小時助念,進而加入助念組,成為助念蓮友,期望自己可以學習到大事關懷理念,幫助自己與他人皆能歡喜看生死。

除了積極參與法鼓山屏東地區的相關活動,後來也發心成為勸募會員,回想2005年2月26日高雄紫雲寺的勸募會員授證與皈依大典,是美貞師姐第一次親近聖嚴師父,親眼看見師父的當下,美貞師姐形容自己像是充滿好奇的小孩,目不轉睛地盯著師父,當下的心情是平靜、和諧,又有淡淡的喜悅。

參加2006年第12屆在家菩薩戒,此次史無前例在祈願觀音殿舉行授戒儀式,因緣相當殊勝,祈願觀音殿的境教,讓當時參加受戒的居士們法喜充滿、身心安定。

感念佛恩殊勝,加入護持行列
2007年,美貞師姐當時是以屏東法青身分報名參加生命自覺營,體驗出家生活,並且與高雄的法青們上台表演。這一屆的生命自覺營有一個非常特殊之處,特別開放海外菩薩參加且無年齡限制。來自泰國、美國、香港…等等地區的菩薩,老老小小一起體驗短期出家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聖嚴師父病重卻依然堅持到現場關懷,看見師父的侍者攙扶著、架著師父踩著緩慢深重的腳步聲前來,大家都極為不捨。大眾跪著聽師父開示近30分鐘,雖然歡喜師父能來關懷給予開示,卻也因為心疼師父而流下眼淚。

美貞師姐回憶當時自己練習穿袍搭衣,看到自己穿上僧袍莊嚴的模樣,感覺非常熟悉,似乎自己並非第一次穿上僧袍,因而激起想要出家的心念,然而因為要照顧父親,因緣不具足而打消了出家的念頭。後來父親身體每況愈下,美貞師姐用自己學習的佛法,除了做好心理準備之外,也深入學習法鼓山大事關懷理念,祈求父親善終,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父親往生後,受到果耀法師關懷,家人也同意支持以法鼓山理念的佛化奠祭方式來處理父親的佛事。圓滿之後,她夢見父親痛哭地跟她道謝:「妳說的我都知道了。」

2006年12月因著回金山總本山參加大悲心水陸法會的因緣,她發願成為護持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美貞師姐成立「觀音會 」,開始邀約幾位菩薩積沙成塔,凝聚力量,共同護持100萬,一起圓滿成為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心願。目前又發了願成立「普賢會」,持續護持下一個榮譽董事。她深信:萬般帶不去,惟有善同行。她會持續以發願榮董來成就護持佛法、護持法鼓山,。

學佛讓美貞師姐有更大的力量去做利益眾生的事,不單要成為一個好人,也提醒應該時刻活在當下,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做一個最好的自己,美貞師姐也力行簡樸、快樂的環保生活。

人間菩薩是法鼓山最美的風景
從護持會員、勸募會員、地區法青,最終成為屏東分會的核心悅眾,成為屏東分會的召委,透過美貞師姐的經歷,可以看到相似的義工身影,在各個地區演繹著類似卻又不同的信佛、學佛的生命故事,他們與法鼓山相遇,在法鼓山遇到明師,並依著聖嚴師父的教導,發大願心廣修善行,發大悲心願眾生離苦,各個都是令人讚嘆的人間菩薩。

(採訪/謝秀美)

疫情無阻菩薩學法護法 菩薩道上福慧圓滿—北區榮譽董事頒聘活動報導

陽光燦爛的十一月,星期六早上不到8點,菩薩們從各地雲集到農禪寺參與法鼓山北區榮董頒聘典禮。榮譽董事會黃會長一早就帶領加拿大、美國、北一至北七區的召集人及悅眾團隊穿著莊嚴的大禮服,準備迎接發心護持佛法、福慧圓滿的榮董及家眷。

在主持人孫美文菩薩、游明儒菩薩的帶動下,坐在大殿的菩薩們,彼此帶著微笑,互道恭喜,讚嘆彼此有幸聽聞佛法、護持三寶。榮譽董事會黃會長多年來助印20種語言的《108自在語》於世界各地廣結善緣,他轉述聖嚴師父曾經的開示,人間的財富有三種,世間財、功德財與智慧財。能夠觀念正確、化解煩惱是智慧;能處處予人方便是功德;至於世間財,人人都愛,但若能把它變成布施行善的工具,即是大富貴者。「非常歡迎各位菩薩今天能在三寶關懷祝福中,見證信佛、學法、敬僧代代相傳的因緣,也懇請各位菩薩,持續護持法鼓山,一起成就淨化人心、建設淨土。」

整個頒聘儀程,方丈和尚幾乎全程站立,與榮董家眷們一一合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開示,透過小時候生活中的磅秤,巧喻「我們每天要面對、處理的事情很多,但不一定什麼都要全知道,就像是秤東西一樣,不是每樣東西都要拿起來秤。一次只秤一樣東西,就像我們做事要專注;秤完了,要記得把東西拿起來,不然磅秤會彈性疲乏,就像我們,每天一定要歸零,身心才會健康。」方丈和尚同時期勉菩薩們:「以佛法成長自己,為他人奉獻力量,就能福慧自在。」

儘管這2年多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旅遊、展覽、商業活動…等被迫停止,但是,菩薩們在混亂的時局裡,依然堅定地護持佛法,就是希望能夠透過佛法的力量,從心靈環保做起,安定人心,淨化社會。

在甲桂林廣告公司擔任副董事長的白燿嘉菩薩,偕同同修葉秀枝菩薩參加頒聘。30幾年前農禪寺尚是鐵皮屋時,白菩薩曾在友人推薦下前來學習禪坐,後來因緣未能俱足,直到他每每看到黃會長熱衷行善的身影,再加上黃會長與他結緣《本來面目》DVD,這部電影描述聖嚴法師如何在亂世紅塵中出家,用生命實踐佛法,成為大宗教師,白燿嘉菩薩與同修深受感動,「師父一直為了眾生、社會在付出,我們若是有一些能力可以做,就小小的去做。」家住紅樹林的賢伉儷,因為頒聘因緣才走入水月道場,兩人甚是歡喜,「原來我們住離道場很近,過農曆年兒子從美國回來,我們也可以帶他一起來。」

目前尚在法鼓文理學院就讀佛教學系碩三的張華倚菩薩,是位女建築師,對於農禪寺這個空間,她再熟悉不過,因為當年她仍在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時,農禪寺改建案她從頭到尾參與規劃、設計。個性非常理性的她,當年參與農禪寺改建都未皈依,反倒是工程完工後,老菩薩往生,她才有了助緣皈依。說起佛學,她的眼神閃耀著光芒:「佛法實在太有趣、太深廣了。」對於護持佛法,張華倚菩薩總認為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自己從佛法得到的利益太多,懷著感恩的心,期許透過布施,讓法鼓山辦更多教育,讓更多的人體認佛法的好。

榮董菩薩頒聘典禮,總是可以看到許多感人的畫面,有些菩薩隻身前來,有些菩薩攜家帶眷;從襁褓中的小菩薩到行動不便的老菩薩,乃至菩薩們帶著親眷的遺照前來獲頒並與方丈和尚拍照。每一個菩薩都透過獨一無二的因緣,開啟菩提心,並將布施的力量匯集到法鼓山,化為眾生所需要的「法」,一起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持續努力。

🎥2022/11/19北區榮董頒聘典禮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HEwhJtHTebc

(報導/施心媛‧攝影/潘森典)

2022年11月1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