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03期 2023.05.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感謝順境 也感恩逆境
【方丈和尚開示】
順流逆流 都是成長助緣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護持法鼓山 勸募向前行—梁順旭菩薩

  苦是最好的良藥—林玉菩薩
  越挫越勇 用佛法翻轉人生—曹雅涵菩薩
【特別報導】
榮董樂活禪悅活動報導
  榮董禪一活動報導
  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活動報導
【通告】
5月26日(五)北三區蘭陽分院參暨暨戶外禪
 

6月10日(六)北二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

【榮董會大事記】
2023年04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感謝順境 也感恩逆境

在生命過程中,要學習對順境感謝、對逆境感恩。處順境時,例如有貴人相助、好運連連、一路上平步青雲,在這種情況下,更要謙虛謹慎,並心懷感謝每一個相關的人,不可過河拆橋、得意忘形,更忌驕傲自大,否則很容易出狀況。

遇到逆境之際,也一樣要感恩,因為逆境會使人成長得更快,磨鍊得更勇敢、更堅強。但如果遇到逆境,自己卻不會檢討反省,不能從中學取經驗,只是一次又一次接受相同挫折,這就不是在接受逆境的考驗,反而是自己的愚癡、無知了。

有時候的情況是自己沒犯錯,但因時空環境變了、人事狀況變了,一時間會有無法適應的痛苦。遇到這種情形,就要趕快調整自己的想法和作法,來適應現實的大環境。因為先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及大方向,就不會沒有機會來發展自己的抱負。

我這一生,從不求事事順心,也不求沒有逆境出現。遇到逆境的時候,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告訴自己:「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只要想法一轉,現前的困境就不存在了;困境不存在,自然就會發現新的出路。此外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有些事情,想來想去沒辦法處理,那就接受吧!接受就等於處理,也就可以放下了。

而放下以後,心上就不要牽牽掛掛、怨恨悔惱,如果還在牽掛、怨恨,自己就會雙倍倒楣,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見了、勇氣也沒有了。在最困頓的時候,我形容自己就像是被五花大綁,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的心還能自在地打太極拳。只要不以為自己倒楣,也就沒有什麼事可以困擾自己。

(摘自《致詞》)

順流逆流 都是成長助緣

◎果暉法師

佛教是感恩、報恩的宗教,從佛法因果、因緣的角度看我們所處的環境、世界,事事都要感恩、報恩。我們今生能夠出生為人,是一種福報,一定是過去世做過好事、善事,所以今生能夠獲此人身。因此,首先感恩自己是有福報的。第二,所謂感恩,除了這一生有許許多多的恩人之外,往昔的多生多劫中,我們也曾經獲得許多人的幫助;即使不談過去生,就是今生今世而論,我們今天還活在這世上,是受到無數人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所成就。因此,感恩、報恩是佛教徒處事待人、看待世間的基本態度。

從佛教的三世因果觀來看,我們之所以擁有今生,是從過去世到現在所得到的因緣果報,佛法稱之為「業」。從現在到未來,佛法雖有消業、受報之說,亦有許願、還願的觀點。許願、還願的意思是說,因為過去世我們曾經發願,所以這一生無論面臨順境、逆境,我們都能坦然面對、接受,以許願、還願來積極回應過去生曾經許下的承諾。

有些人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善事,卻發生了不好的際遇。我們相信有業報,但不必將不好的際遇當作業報看,而當成是鍛鍊與成長的機緣。從感恩、報恩的生命觀看,一切際遇都是成長的助緣。好的境遇如同順流,挫折、打擊如同逆流;能順流而行是福報;逆流而上雖較艱辛,而鍛鍊、成長的功用,力量則更強。

對修行智慧而言,我們只要放下自己,一切都是好的;而無私地幫助、成就他人,一切都是好的,這就在修行慈悲。

《六祖壇經》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的修行人,不會見到世間的過失,不會看到他人的過錯。《梵網經》則說:「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不好的事我來承擔,好事則分享給他人。

生命的目的是許願、還願,生命的價值是感恩、奉獻,這是最大的幸福。只要發願,不論身分、地位、能力,或者貧富貴賤,人人都可以奉獻,即使做很小的事情,也可以利益他人。只要把觀念及心態調整過來,凡是可讓我們成長,並且有利於他人,那就是好的,一切都由我們的心在做主。

(轉載2023年4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3年05月06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2023年05月26日(五) 北三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蘭陽分院)。
2023年06月10日(六) 北二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三芝戶外教室)。
2023年07月09日(日) 香港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香港道場)。
2023年07月29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寶雲寺)。
2023年09月08~10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3年09月24日(日) 北三區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3年10月14~15日 第十八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3年10月22日(日) 北一區、北四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禪修 (地點: 林口分會)。
2023年10月28日(六) 北二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禪修 (地點: 蘭陽分院)。
2023年11月11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12月09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
【法鼓山活動資訊】
【浴佛活動】2003法鼓山各地浴佛活動
  【中華佛教文化館】5/2、5/30 藥師法會
  【總本山】5/27 大悲懺法會
  【心靈環保學習中心】2023上半年 課程講座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3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3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3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護持法鼓山 勸募向前行

專訪榮譽董事梁順旭菩薩

投入勸募,積極參與法鼓山的建設
進入佛法大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入,神奇的是因緣不可思議。

做擅長的事往往事半功倍,不僅成效佳,歡喜又給力。主角梁順旭菩薩一進入法鼓山,就找到最能使力的位置。順旭菩薩經營幼教事業,身心煩忙,透過朋友介紹,報名參加農禪寺初級禪修班,希望能從學習禪修中得到安定身心的方法。初訪農禪寺,入寺時,進入眼簾的第一個畫面,是果雲法師正在爲信眾講解如何勸募。當日學習禪修方法後,他也一腳踏入法鼓山勸募行列。

草創期間,勸募心路歷程令人動容
順旭菩薩憶起草創期的法鼓山,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當年他雖然事業忙碌,但在勸募上卻全力以赴!

他將經營事業的心得引用在勸募行動中,放下身段,勇於開口,成果相得益彰。他經常到全省各地共修處演講,在分享時,他以佛陀說法的祗樹給孤獨園,王舍城、鹿野苑為引子,用譬喻方式對信眾說:「當年佛陀正因爲有大護法、大長者的布施,才有說法的場地,佛陀也才能適時地宣揚佛法,讓跟隨者、聽法者得以聽聞佛法。所以若有一個大的道場,就能接引更多信眾,讓佛法廣傳…...。」這番說法獲得大家的肯定,很多信眾相繼加入勸募行列,勸募團隊也不斷茁長、壯大。記得有一年農禪寺舉辦菩薩戒,戒子五百人,護法總會安排他在受戒圓滿日上台演說勸募相關內容,順旭菩薩說那是記憶中最緊張的一場演講。

民國83年,順旭菩薩在護法總會和喜自在組擔任召委,訓練勸募會員們利用晚上時間打電話給自行劃撥捐款的信眾,曾經一個晚上接引三位榮董。透過訓練,以及信眾對師父建設法鼓山悲願的認同,勸募團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讓所有參與的義工都受到很大的鼓舞。

建設法鼓山耗時16年,這期間正因有這麼一群人發心參與勸募,跟隨師父腳步步步踏實、積極前行,募人、募心、募款創造人間淨土,才得以成就今日莊嚴的法鼓山道場。

從事幼教事業40多載,緣滅緣再起
順旭菩薩從事幼教40多年,全盛時期教室有千坪,幼兒人數約千人,是三重地區頗具規模的幼兒園,受到當地家長們和孩子的認同。經營30多年的幼兒園,數年前因地主與政府交換土地取得更高容積率,無法在原址繼續經營幼兒園,順旭菩薩也被迫退休。

沒想到才退休兩天,一通電話又讓他重啟幼教事業。因緣總在最恰當的時機出現,順旭菩薩現於汐止大同路約五千人的社區,經營汐止名人幼兒園及樂獅英語,園區佔地300坪,約有220位學生和25位老師。現址溫馨明亮,場地開闊,設施新穎安全,整體園區的配色呼應戶外樹木陽光的投射,在在體現出經營者的用心。在生產率節節下降的時代,能年年招生滿額,實屬不易!順旭菩薩開心的說:「我們幼兒園下學期的招生,已早早額滿。」

順旭菩薩的同修是幼兒園的園長,一直是他事業經營的好伙伴。而女兒是未來的接班人,已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對英語教學有獨到的理念。他們一家人把幼教事業做得敬業、溫馨,值得讚賞。

經營事業志業,將愛與關懷發揚光大
在師父身邊多年,師父以身作則教導弟子們如理生活,有嚴厲、有溫馨。記得有一回師父指示,法鼓山上的功德箱太多了,要收回。師父認為信眾回法鼓山,應該讓大家帶一些禮物回家,而不是要再讓悅眾菩薩們捐款。他說:「師父總是現身說法,時刻引領著我們去關懷人,他的言行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讓我們從中學習柔軟心、慈悲心和堅定的行事毅力。」

在幼教的事業裡,關懷每個孩子,用愛經營;待人處世,學習彎腰,用佛法在生活中,和氣生財。順旭菩薩說:「孩子們都叫我『大樹爺爺』,大樹爺爺就是保護孩子的大樹,提供溫馨、安全的環境和慈愛的教育方式,這是我的角色,也是我在師父身邊學到的生活佛法化。」

擔任地區召委,擴大重陽分會
師父說你的鞋不要叫別人穿,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別人想要的!學習佛法就是要從改變自己開始,才能影響別人,讓他人自動學習你。順旭菩薩在民國81-82年間擔任三重共修處第一屆召委,83年後,大約10年間,進入法鼓山護法總會擔任勸募副主任,為草創期的勸募盡心盡力。又於103-111年間擔任九年三重蘆洲辦事處(109年更名爲重陽分會)的召委。

重陽分會於104年5月搬至重新路,由原址20多坪的辦事處,擴大為80多坪的分會規模,順旭菩薩說:「感謝地區信眾的護持,讓我們有如此寬敞、舒適的共修、共學環境,並得以接引更多信眾來學習佛法。」

未來願景,有願力就有無限可能
今年剛卸下重陽分會召委執事的順旭菩薩,應榮董會黃會長邀請,擔任榮董會北一區的副召集人。在新的崗位上,他將與轄召配合,協助會務,以期在楚琪會長的帶領下募人、募心、募款,給人佛法、給人安心。一門一師,努力向前行。

(採訪/賴寶卿)

苦是最好的良藥

專訪榮譽董事林玉菩薩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在其新書《平安最幸福》中提到:「佛法的修行,是從苦的品嘗開始的…,苦是最好的良藥,…」而新任法鼓山潮州分會召委林玉師姐的菩薩道起點,也正是因為她年幼時的心靈很苦。

從小就對生命產生疑團
林師姐的母親在她五歲時往生,這讓其幼小心靈開始對生命產生疑團:「如果我死了,沒有身體了,那麼我的思想還會存在嗎?」

為什麼人生這麼苦?童年的不愉快經歷,讓林師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尋求解答。在大二時,林師姐參加了佛學社團—淡江正智社;在閱讀了佛教相關書籍之後,她心喜異常,除了領悟到這輩子的苦可能是上輩子所造的因,

因而卸下自己心中的疑惑與痛苦之外,更覺得這一生能接觸到佛法真是太有福報了!有了佛教典籍,其他書不看也沒有遺憾,因此,她在社團指導法師——懺雲法師座下皈依三寶。

大學畢業後,林師姐回到家鄉附近的一所國中任教。民國80年在同事邀約下,林師姐成為法鼓山的護持會員,但因為忙於教學工作及照顧家庭,直到民國94年退休之後,才正式參加潮州分會的共修活動。

加入潮州分會後,因為地區人員有限,大家都兼任各項執事,林師姐也不例外,在護法體系部分,她曾經擔任勸募組長、副召委多年;在功能組與課程部分,包括慈基會慰訪員、安心服務站站長、念佛組法器悅眾、長青班班長、主持人…等,她都歷練過。

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法鼓山也在屏東林邊成立安心服務站,林師姐當時即承擔慰訪關懷工作,期間她走遍佳冬、林邊、東港、高樹、萬丹…等地區,並在隔年接下站長職務,直至民國102年專案結束為止。

從慰訪過程體悟佛法安定人心的力量
在慰訪過程中,林師姐體悟到佛法安定人心的力量,也感受到法鼓山設立安心服務站,長期照顧受難家庭的遠見與慈悲。其中有一個家庭至今仍讓她印象深刻。那是一個低收家庭,八八風災過後,全家靠母親的微薄收入、社福補助、法鼓山急難救助與獎助學金…等支撐。父親因長年受病痛折磨,情緒不穩,常與家人發生嚴重衝突,導致就讀國小的孩子,雖然聰明卻無心課業,甚至曾離家出走;直到國中時,受到同學家的照顧,情況才逐漸好轉。

林玉師姐回憶,每次去慰訪時,都會跟這位媽媽分享佛法,送她結緣小冊子;而佛法也讓這位媽媽的心靈逐漸有了依靠,因而能堅強帶著全家人度過艱苦的歲月。而安心服務站的設立,包括精神與物質的長期支持與陪伴,更是讓這個家庭得以度過難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孩子都已長大,其中就讀名校的兒子會利用寒暑假,跟隨學校社團到原住民偏鄉服務,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很顯然地,佛法的種子已經在這個家庭生根發芽。

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
今年起承擔召委重任,林師姐自問:「都已經70歲了,還可以嗎?」但她想起迴向文的句子:「巧把塵勞為佛事」、「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以及法師的勉勵,於是勇敢地承擔了此一重任。

民國96年,林師姐在《法鼓》雜誌看到大願興學,發起圓滿1000個榮董的訊息。她對聖嚴師父要為社會、為人類未來,有願景、有系統地培養學生成為「建設人間淨土」的種子人才之大悲願心深深感動,因而發願護持,並先以兒子的名義認捐一個榮董,圓滿後又陸續以女兒、同修、自己…等名義認捐;迄今已經圓滿六位榮董,第七位榮董則正在進行中。

林師姐希望盡棉薄之力,讓法鼓山能長長久久,利益廣大眾生。令人讚歎的是,由於林師姐與同修的用心分享,如今佛法已成為家人心靈的重要資糧;不僅她的父親、母親(繼母)在生前從半信半疑到後來精進念佛,其他家人在修學佛法上也都各自努力,兒子專心修持地藏法門;女兒也很精進,她曾因為在水陸法會無法背誦〈大悲咒〉而發願持誦1000遍〈大悲咒〉;三歲多的孫子現在看到阿公、阿嬤也會合掌問訊並稱念「阿彌陀佛」了。

福慧雙修 廣結善緣
在法鼓山學佛讓林玉師姐的生活變得多采多姿、心靈富足,不管是參加共修、朝山、禪修、水陸法會…等活動,都深切感受到法鼓山在落實信眾教育的用心,每個活動都在提醒菩薩們要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言行舉止;而在潛移默化下,也讓她的心安定下來了。

在退休之前,林師姐對人生真義還是有些疑惑,常覺得自己的智慧不足,而在處理學生與兒女的教養問題遇到困擾時,雖然會去翻閱聖嚴師父的《智慧100》,但或許是因當時尚未認真修學,無法體悟,以致煩惱依然存在。如今深入學習,每當處理事情起了煩惱心時,很快就能想起師父的法語「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以及「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來轉念,因而可以順利處理問題。最歡喜的是,已經領悟到珍貴的「無我的智慧」,這也讓從前困擾自己的問題找到了答案,因而更能體會師父所說:「忙得快樂,累的歡喜」這句話的箇中滋味了。

想到自己在法鼓山學佛獲得這麼多恩惠,讓人生變得圓滿,林師姐內心充滿感恩,除了提醒自己要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外,更期許自己今後要以師父的〈四眾佛子共勉語〉做為努力的目標,因為它是佛法的精華,真是太好、太實用了!

在此,衷心祝福潮州分會未來在林師姐的帶領下,能夠接引更多人來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讓法鼓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可以早日實現!

(採訪/陳如秋)

越挫越勇 用佛法翻轉人生

專訪榮譽董事曹雅涵菩薩

多蹇的童年與婚姻
雅涵菩薩家居萬里山區,家中務農,父親為養育七個子女,平時以採礦維生。而孩子們下課後都得幫忙農務,割草、餵雞鴨、養鵝是她童年的記憶。

雅涵菩薩在國小畢業後,即到城裡的工廠工作,而假日就回家幫忙農務。雖已逢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的年代,但雅涵菩薩生長在傳統重男輕女的家庭,未能繼續升學,低學歷的自卑感伴隨她好長一段時間。

鄉下的孩子較為單純,雅涵菩薩21歲就結婚,婚後育有二子,原以為從此可以幸福過日子,沒想到18年後,婚姻在先生不負責任的吃喝玩樂中破局,從此她成為一個單親媽媽。

那年小兒子還在念國中,孩子們知道母親的難處,雅涵菩薩憶起當時,感慨地說:「孩子們的貼心體諒,是支持我安度痛苦最大的力量。」身兼數職的她白天在車床工廠工作,兼做騎樓擺放的兒童音樂搖椅,下班後也做過資源回收,鎮日忙忙碌碌,只想多賺一點錢……。還好孩子們很爭氣,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讓她欣慰不已。

學佛因緣帶來心靈慰藉
結束難熬的婚姻路不久,雅涵菩薩的大姊往生。在同事的推薦下,她來到農禪寺為大姊念佛迴向。她記起第一次跟著大家念佛時,內心好安定,更喜歡聽梵唄的聲音。念佛聲跟隨梵唄的節奏,讓她身心都得到清涼。自此,她總期待每個星期六的到來,參加農禪寺的念佛會成為她心靈的慰藉。

因大姊往生而接觸佛法、皈依三寶,而在法鼓山跟隨聖嚴師父學佛,讓她的人生有了質變。知道佛法這麼好,要好好修學;對梵唄有特別的感受,從此在分會的念佛會執掌法器,念佛也成了主要修行的法門。

逆境接二連三來考驗
2006年的某日, 20歲的小兒子生病了。病來得很突然,一病就是終身洗腎。雅涵菩薩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考驗,這幾年學習的佛法能否用上?許是因爲壓力太大,她居然也生病了,病到無法工作。所幸接受化療一年多之後,終得度過危機。而命運的魔考接連不斷,就在她痊癒後沒多久,大兒子居然也生病了,又一個腎臟衰竭,終生洗腎。人生至此,所有的悲悵湧入心頭!此時,聖嚴師父曾說過的:「多想兩分鐘,還有許多活路可走。」這句話救了全家。雅涵菩薩說:「我知道師父的法語解救了我們,給我們力量和勇氣,佛法真的很好用,深深感恩。」

走過低潮,如今小兒子已成家立業,工作順利。兩位兒子都很貼心,小媳婦溫柔孝順,她感慨地說:「媳婦是我家的大菩薩,感謝陪伴我們這個多難的家庭,走向圓滿歡喜和樂的未來。」

病榻前不可思議的相遇
小兒子洗腎時,她陪同在台大醫院住了一個多月,有一天巧遇聖嚴師父,只見師父面帶微笑揮手後進入洗腎室。不久,有兩位法師來到她兒子的病床前為他們開示關懷。

當時她對佛法還未深入,只知道念佛,法師希望她能發願。不知道如何發願的雅涵菩薩說:「我發願學習師父的精神,跟隨師父的腳步,學習奉獻。」而這一路走來,雅涵菩薩最希望的,就是有機會實踐她的承諾。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在法鼓山的日子受到很多師兄姐的幫助。全家生病、無法工作的那三年,師兄姐募款資助的恩情,讓她又感恩、又難忘,雅涵菩薩希望在日後有能力時加倍布施,而這個願望在她加入榮董大家庭後實現了!因爲認同師父的理念,她已陸續圓滿了四席榮董,當年接受法鼓山的幫助,如今感恩回饋。感謝母親身後留下的遺產,加上這些年累積的積蓄,讓她有機會將金錢做最有意義的布施。

師父說「慈悲沒有敵人」,對雅涵菩薩來說,人生有順緣,也逃不掉逆增上緣,而順逆皆可接受。她說:「當受到毀謗時,我會在菩薩面前懺悔,拜八十八佛,迴向給毀謗我的人,原諒他人的失察,化解冤仇。我想縱然全天下人都不理解我,但我相信菩薩看得清楚,知道我的清白。」雅涵菩薩也用師父的108句智慧語,在痛苦悲傷時找到出口。她認為每一句智慧語都是對應逆境的解方,感恩師父是人間的明燈,讓她在黑夜裡找到正確、光明的方向。

實踐佛法報三寶恩、師恩
「佛法解救了我的家庭。在醫院的那段日子,當有機緣遇見病友時,我常透過分享自己的挫折人生,為病友們加油打氣。」回頭看這些痛苦的經歷,也是法布施的因緣,沒有這些歷練,很難發大悲心、菩提願,雅涵菩薩藉著說出自己的苦難,讓病友看見他們的人生還是美好的!對正生病或生活不如意的人來說,學習佛法是一帖最有用的良藥,不想苦就沒有苦,反轉心念,就可以翻轉人生。

師父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雅涵菩薩平日節儉,身上的衣服很多都是別人的舊衣,但她從不嫌棄,穿得也很歡喜。

民國106年她加入榮董會大家庭,雅涵菩薩感恩地說:「感恩師父的法讓我延續生命,苦盡甘來,家人和樂,懂得修行,知道懺悔,學習智慧沒有煩惱的要義。也感恩榮董會給我機會擔任關懷組副組長,我會盡全力協助組長,學習關懷、盡心奉獻,跟隨師父的腳步,在人間種福、培福。」

(採訪/賴寶卿)

榮董樂活禪悅活動報導

禪悅為食 修行為美
4月9日清明連假後的第一個周日上午,「榮董禪悅樂活」首次在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將近80位榮董菩薩齊聚10樓大殿。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提到,安和分院地處台北市都會區的辦公大樓裡,沒有戶外自然的休閑空間,如何轉化一直是個課題。甚至還打趣的說,安和分院若沒有辦活動就沒有菩薩的到來,所幸「有佛法就有辦法」,慈悲智慧兼具的果旭法師,展現了超強的行動力,在疫情期間召集了多位師兄師姐們,培訓了一支既莊嚴又美麗的團隊,以「美就是一種修行」將安和分院的8樓變身成有如世外桃源一般,在這裡容我先賣個關子,此乃下午的重頭戲!

心淨則心靜 心靜現心境
緊接著進行上午的禪修課程,果旭法師帶領榮董菩薩們活動筋骨~體驗八式動禪,聆聽聖嚴師父的開示「靜中找回自己的心~活在當下」,切斷思想妄念的瀑布,二六時中,念念在當下,即此時此刻這一分、這一秒安住於當時現在的所作所為,情緒自然穩定,思想也就敏捷。法師同時分享「心淨、心靜、心境」,心若純粹專注於當下,我們的心就能得到寧靜,境由心造,心淨自然生淨土,提點我們【提昇人的品質一定可以創造人間淨土】。禪坐的體驗及簡單的瑜珈等動靜交替的禪修活動是法鼓山的特色。時間飛快,轉眼已到用午齋的時間,今日的用餐方式是採Buffet方式進行的,法師建議菩薩們,一次只夾1、2種食物在口中咀嚼20下再吞下,觀察、體會食物在口中的變化及味道,色香味美的午齋溫暖了菩薩們的心!

都市茶禪 自然入目
用齋之後,透過短暫的經行及20分鐘的大休息,菩薩們個個都充飽了電;令人期待的「禪悅清明茶會」就在8樓展開序幕,映入眼簾的茶席擺設、花藝佈置,無一不讓我們為之驚歎!茶主人以溫潤的禪心待客,從煮水、泡茶到品茗,一杯杯看似平淡無奇的茶湯,有了生活的美好,更結合了美的藝術與禪的修行,藉由品茶香、觀茶色、嘗茶味,讓我們以身、心體驗喝茶的意境,這是一次另類的禪修活動。

突破困境 現身說法
護法因緣的分享,喜歡梵唄的曹雅涵師姐,因為大姊往生而接近農禪寺,經由念佛唱誦而喜歡梵唄,進而學習梵唄,目前在城中分會及雲來別苑執掌法器;多次遭逢生命的無常,接二連三的家人生病、自身罹癌,因為師父的一句話「多想2分鐘,還有許多活路可走」,體現「救苦救難是菩薩,受苦受難是大菩薩」的真諦,以信仰的力量,佛法的受用護持圓滿家中5位榮董,並接引了多位預約榮董,發願要跟隨聖嚴師父的行誼,護持佛法、弘揚佛法。

法喜充滿 安和豐富
心媛師姐分享,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經常吃飯都是又快又急,今日依著法師的方法,安住吃飯、專心吃飯、慢活就是快活!北四區召集人高順菩薩分享,今日活動名為北四區主辦,實則為會本部規劃,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全程帶領、成就圓滿,因著楚琪會長的慈悲與智慧,讓召集人菩薩一點也不著急!會長感謝果旭法師及所有安和分院的義工,從規劃到今日超過3個月,動用200多位義工菩薩,今日還包辦了安和分院4樓、8樓及10樓,就為了服務我們80多位榮董菩薩。期盼菩薩們繼續發願護持,讓安和分院的4樓和8樓可以像10樓一樣,不用換鞋子直接穿堂而過,通行無阻。

活動尾聲,果旭法師以《安和真豐富》影片,分享2022年安和分院所舉辦的各項法會、禪修、講座等活動,即使疫情嚴峻,依然舉辦了無數的線上線下共修。果旭法師說在安和舉辦禪悅樂活營是安和的榮幸,菩薩們儘管來參加即可,安和分院臥虎藏龍~精英的義工服務精英的菩薩!

🎥2023/4/9 榮董禪悅樂活精采影音紀錄(安和分院)
https://youtu.be/U6GVaRVVJN4

(報導/周怡君‧攝影/潘森典)

榮董禪一活動報導

春雨霏霏 身心不飛
4月15日當天,我抱著一個非常好奇的心情,參加榮董會在雲來別苑舉辦的一日禪。

這是第一次參加法鼓山的禪坐。早晨報到時,外面飄著小雨,但一點也沒有影響我的興致,因為平日時常在追趕行程的我,把這一天放空,倒也是挺開心的!

一報到,手機就被接待的師姐收走,但我覺得沒關係,家裡的事都安排好了,就算真有事,家人都能處理好!抱著這樣的心情進入道場時,馬上就感受到身體無比的輕鬆。

禪修靜心 按下暫停
法師引導我們做八式動禪後,正式進入禪修,心覺得越來越平靜。接著觀看聖嚴師父的開示,師父說到「小我與大我的區別」。人活在世間一定都有心念,人每天都有停不來的雜念,而我們來禪修,就是試著要把「小我」靜下來;因為靜下心來,就不會整天想跟別人對立,就會自我消融!時常聽到師父的一句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在這次禪修過程中,通過法師的引導及師父的開示,我更能體會到,如果我們能時常保持自我覺察,認識自己,在遇到困難時,先去觀察因緣,那麼就能更加獲得智慧,且也不會跟他人結下不好的因緣。而自我覺察的最佳方法,就是懂得禪修,懂得靜心。

第一炷香,法師引導我們用數息的方式,我也運用這個方式來察覺自己的內心。有雜念出現,我就慢慢地再重頭開始數1-10,這樣下來,真的覺得一炷香的時間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之後第二炷香、第三炷香我都運用這樣的方法。我的感想是:人的生活中真的要時常運用方法,讓自己按下暫停鍵,觀察自己的內心、還有呼吸,身心就能比較平衡,遇到事情一來,也就更能理性思考解決的方法。

覺察智慧 心安平安
用完義工菩薩精心幫我們準備的午齋後,進行經行,這個方式是讓我們在用餐完後,可以在行進中隨時隨地保持對身體的覺察,之後我們就大休息。下午再一次聆聽師父的開示,我發現自己更加認真,活著真好的感覺油然而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師父說:「禪的佛教是入世的,是讓我們在生活的各種狀態中,去體驗慈悲與智慧。」為什麼我們都在道場尊稱師兄、師姐是菩薩?因為菩薩是來體驗慈悲和智慧的,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變成煩惱的眾生。當生活中遇到低谷時,知道痛苦絕對不是永遠的,世間的財富與名利也是,皆不是永遠的。而入世的智慧,了解無常無我,運用無常因緣變化,去創造另外一個因緣,這樣的智慧才能在精神上得到長長久久的豐盛感。這讓我學習到,未來不管面對工作或是家庭,時刻保持平常心。尤其在現今網路發達時代,一天要接受的訊息量實在太龐大,唯有一直保持對自己身心的覺知安定,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

慚愧心 分享心
這次禪修過程中,體驗最多的就是慚愧心。以前聽別人提起這個詞的時候,總是覺得沒有那麼嚴重,為何要提到慚愧心呢?但是在這次的體驗中,我深深感覺到,人在行住坐臥中,唯有不斷提醒自己、修正自己,才能真正心靈自由!下午快圓滿前,到戶外經行,再次體驗到:當我們身心獲得安定時,看山是山、看樹是樹的深刻感受,這應該就是因為禪修不斷地內省後,所感受到的喜悅;而這份喜悅,我也應該帶回去給家人,讓他們也感受到安定且幸福。

最後黃會長勉勵大家,緬懷聖嚴師父師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師父的書籍與周圍的朋友分享,廣結善緣,讓他們也知道佛法的好。讓「護法因緣,代代相傳」繼續傳承下去,那麼不僅僅是我們,我們的後代所處的環境都能夠祥和平安。

🎥2023/4/15 榮董禪一精采影音紀錄(雲來別苑)
https://youtu.be/ZQ-sgcqVkb8

(報導/陳怡如‧攝影/潘森典)

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活動報導

4月23日北六區榮董會籌劃多時的花蓮精舍參學活動,終於在大家期待中展開了。當天天氣涼爽舒適,是出遊的好因緣,在蘭陽分院演燈法師的帶領下,早上7:00從分院準時出發。感恩分院香積組和點心組的義工菩薩,為法眷們準備了早餐,這次活動最大亮點是請法眷自行準備餐盒,(還強調不要帶太小),在法師領眾做完早課及供養之後,車上義工菩薩依序分發餐點,在過程中,大家雙手捧著餐盒,一股恭敬心和感恩心油然而生,那畫面就有如僧眾行腳托缽一般的莊嚴。

在用齋的同時,法師首先開示供養偈的意涵:供養佛是覺;供養法是正;供養僧是淨;供養一切眾生是廣結眾生之緣;在唱誦念當下心生此念,自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再輔以禪修方法細細咀嚼,更能品出「法味」。其次,今天行程安排了九曲洞,期勉大家以戶外禪的方法親近大自然,放鬆身心,忘掉諸多煩惱;到花蓮精舍參訪也是一種「請法」,車行在蘇花公路上,大家應感念開山闢路的菩薩們,今天才能有平穩便捷的請法之行,我等自當時時感恩回向。

哇~~這才一出發,不但有餐點本身所具有的美味外,更有法師開示的法味,眾人莫不法喜充滿的享用早齋。

走在九曲洞平坦的步道上,偶爾駐足佇立,閉目聆聽溪谷間的淙淙流水聲,感受山谷間拂面而來的陣陣清風;仰望雄偉矗立的岩壁。俯瞰深邃多變的溪谷,面對這堪稱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頓時塵念全消,熱惱盡除。漫步前行,每個轉彎處都是一個驚豔,猶如一幅幅的潑墨山水畫,一路舒展開來,當下身心是無比的輕安自在。

離開九曲洞回到花蓮市區,走訪位於吉安鄉的「慶修院」。這原是真言宗高野派的「布教所」,日式傳統建築,流露濃厚的江戶風格。1997年慶修院公告為縣定三級古蹟。寺院內,歷經歲月更迭的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石佛等重要文物留存至今,不但敘說了這一段聚落發展的歷史,也依然聆聽著人們的祈願和祝福。

法師在回程車上和大家分享:慶修院雖然有佛堂,也有佛像,但是沒有佛法,沒有僧眾常住,也就無法發揮弘法利生的教化功能,充其量只是一個觀光景點,有點可惜了。藉此勉勵法眷們,當珍惜有正法住世、明師傳法的善因緣,精進修學。

抵達花蓮精舍,車尚未停妥,就看到副寺常空法師率同演新法師、副總會長李子春菩薩,及精舍近二十位義工菩薩們在門口列隊歡迎,有如回到自己家一般的倍感溫馨。在大快朵頤享用大廚精心料理的豐盛美食後,義工菩薩便開始分組帶領我們,探索這一慕名已久的蓮花淨土~

就如簡介影片所言,這是一方眾願成就的蓮花世界,雖然地處車水馬龍的中央路旁,唯藉由建築的設計,將嘈雜音聲隔絕於室外,真有走入陶淵明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覺。三樓大殿空間採縱向設計,這在法會或各項活動進行都有相當的方便性。側壁上方的光明燈,採用總本山大殿三寶佛像透光呈現,莊嚴殊勝。下方作為於放置三寶物的空間,搭配木質地板及柔和燈光,讓蓮友一進大殿,自然身心安定。在一樓聆聽導覽菩薩述說著三十年來,從共修處、辦事處、分會到精舍,一路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由衷讚歎地區菩薩成就道場、護持道場的願心和用心。

導覽結束,還在四樓安排了溫馨素雅又豐盛的茶席。這是很特殊的空間,在落地窗外有一片中庭陽台,花草植栽為室內平添幾分綠意,身處其間,悠閑放鬆的品茶、喝咖啡、吃點心,也就在法師的關懷開示,和蓮友的分享中,為這次的參學活動劃下了圓滿的句點。

回程車上,一道道的分送幾位法眷自己做的點心,居然有五樣之多,再度把自備的餐盒塞滿了。分享活動心得中,除了感恩演燈法師、召集人慧嬪菩薩、車長秋玲菩薩及全程服務的各位菩薩外,最經典的一句話:「這一團很不錯,還要預約報名下一次活動。」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對籌辦活動的團隊成員最大的肯定和鼓勵,就在這聲聲感恩中,結束了一日參學之旅。

(報導/陳至仁‧攝影/北六區)

5月26日北三區蘭陽分院參學

6月10日(六)北二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

2023年04月09日(日)

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3年04月15日(六)

榮董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04月23日(日)

北六區榮董花蓮精舍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花蓮精舍)。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9 & #258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