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05期 2023.07.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禪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方丈和尚開示】
放鬆、觀照與放下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林世堂、王鈺汶菩薩賢伉儷

  白河的女兒柔軟不柔弱 堅強不剛強—張淑純菩薩
  尋找生命的答案—俞愛珠菩薩
【特別報導】
西雅圖分會榮董頒聘及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北二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活動報導
【通告】
9月8~10日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7月25日開放報名)
【榮董會大事記】
2023年06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禪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禪法,就是用來安心的觀念和方法。釋迦牟尼佛年輕時,因為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之苦,不知如何解脫,所以出家修行,悟得安心之道;他說法四十九年,都是專為人類做安心的服務。他告訴我們,身體需要物質來幫助,需要醫藥來治療,但心要依靠佛法的救濟。

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心理不健康,即使外表看起來健康,也仍是一個有病的人。通常自認為身體健康的人很多,因為他們不知道身體是否有病,如果沒有感覺不舒服,就認為是健康的;可是,自以為心理完全健康、完全沒有問題、很正常的,恐怕就沒幾個了。

如果想要身體的健康必須要有適度的運動,可是心理的健康正好相反,必須要有適當的安靜;身體最好每天都有運動時間,心靈則最好每天都有安靜的時候;通常,人們可能每天有運動的習慣,卻很少有讓心安靜一段時間的習慣。

禪的心理治療,即是為人安心的方法,其中包括兩項:一是放鬆身心;二是放下心中的牽掛。這需要練習,如果僅是知道而不去練習,是沒有用的。但是,這種放鬆和放下也只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因為一般人做不到一次放下就永遠放下,可能可以放下一、兩分鐘,但之後還是放不下。不過,人們多半需要先練習暫時的放下,然後才能永久的放下;也就是說,永久的放下,通常是從暫時的放下開始。

中國禪宗有頓悟與漸悟之說,「漸」是經由方法的不斷練習而讓心理愈來愈健康;而「頓」是不需要用方法,一下子就開悟,一下子就放下牽掛,所以很多人喜歡「頓悟」。

不需修行而突然頓悟是有的,但非常稀有難得,一般人還是需要在平常生活中練習方法。例如:在一天中找出幾個時段,或者當知道自己心理發生問題的時候,就用放鬆身心的方法來幫助自己。

(摘自《動靜皆自在》)

放鬆、觀照與放下

◎果暉法師

現代人的生活比起古代,便利很多;但現代人生活的步調和方式比古代人更忙碌、緊湊一些,甚至壓力也更大。

五十年前我們沒有用過手機、電腦、網路,我還記得十來歲的時候,到鄰居家看黑白電視節目,大家搶著看。現在不必看電視,而是人手一機。俗語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現在宜改為:手機在手裡,能知天下事。

人類的科技文明不斷地發展、進步,但我們是否變得更快樂?我們努力工作、賺錢、養家,是為自己為家庭,也為社會盡一份責任,但究竟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何在?

這次各位來禪修營,暫時與外界隔絕,來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這四天中盡量放鬆身心,無論是在禪堂禪修,或者齋堂聆聽聖嚴師父的開示,都以休閒的心態來修行。我們暫時保管各位的手機,但希望大家心裡的手機也要收起來。心裡的手機是無形的,就是我們內心收藏著過去種種的資訊,也要練習收起來,禪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得到。禪修的好處很多,從身心的平衡到精神的提昇,乃至智慧的開發——放下身心,只要大家願意練習方法,終身受用。

禪修的層次是從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最後達到無心。無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英文的empty,而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生命得到解脫、自由自在,而開發出無限的慈悲心與智慧心。

禪修的練習,從放鬆開始,放鬆之後,就能夠對自己的身體有更細微的觀察。平常我們外緣很多,對於身體的覺受沒有那麼敏銳,禪修時可以從放鬆的過程,觀察自己的身體,接著觀察我們的心,也就是心念的變化,就可以感受到禪修的受用。

從基礎的「放鬆」到最後的「放下」,過程中有個關鍵,就是要能夠觀照、覺察。觀照的「觀」,不用頭腦分析,不是想像也不是思考,而是體驗、體會或是「知道」(awareness)。透過身體放輕、頭腦放鬆,就會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身心,而慈悲心、智慧心也會自然開發出來。

(講於2023年3月自我超越禪修營,轉載2023年6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3年07月09日(日) 香港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香港道場)。
2023年07月29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寶雲寺)。
2023年09月08~10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3年09月22日(五) 溫哥華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溫哥華道場)。
2023年09月24日(日) 北三區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3年10月14~15日 第十八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3年10月22日(日) 北一區、北四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林口分會)。
2023年10月28日(六) 北二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禪修 (地點: 蘭陽分院)。
2023年11月11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12月09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
【法鼓山活動資訊】
【大悲懺法會】7/22、8/26、12/30
  【齋明寺】2023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
  【農禪寺】7/8幸福覺招團練室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3下半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3下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3下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專訪榮譽董事林世堂、王鈺汶菩薩賢伉儷

清明後五日,天氣清朗。糾結超過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終於緩解!人們正逐漸恢復過往正常社交、旅遊活動等。延宕許久的林世堂、王鈺汶榮董賢伉儷專訪,也因緣俱足的圓滿訪談。那天與兩位菩薩相約居家附近火熱咖啡,勝似熟識已久的老友,天南地北、無拘無束的暢談三小時,真叫一個「痛快」!

不要忘記護持法鼓山
鈺汶菩薩表示自己從小是天主教徒,媽媽往生之後,有人提醒自己與觀世音菩薩有因緣,開始嘗試接觸、瞭解佛法。陸續參加總本山水陸法會、農禪寺梁皇寶懺等大型法會外,也對禪修活動非常相應!

曾經多次參加果徹法師主七的中觀教理禪修研習營。禪修期間法師講授:八事,又稱八不中道,指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八者,是龍樹菩薩《中論》的核心概念。至今印象特別深刻。

1996年師姐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成為佛弟子。師父不經意的一句話:「不要忘記護持法鼓山!」讓師姐銘記在心,暗自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必須當個不退轉、永遠護持法鼓山的萬行菩薩!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從小就展露藝術天賦的世堂師兄,20歲前即已參加、並榮獲各種大小美術比賽輝煌獎項,對出生於經營企業的家庭來說,絕對是個異類!

師兄作畫,總是隨順自己的念想,隨心創作,作品投射諸多個人內心世界,訝異與讚嘆師兄年輕時即能如此細心、不流俗的洞悉人生百態,猶如工畫師般寫下諸世間法!

礙於現實,師兄從藝術家角色轉換,接手父親交棒的企業集團代工生產事業,在工廠蹲點整整十年,跑遍中國、泰國廠、越南廠,後來接下台灣運動連鎖通路的重責大任。不論負責哪個事業體,不自恃身分,也沒有身段,世堂師兄試著將佛法用在工作及生活,也印證佛法用在工作及生活是Workable的!

但是師兄仍期待重拾畫筆的那一天,對師兄來說,經營企業、藝術創作與修學佛法,有相當類似之處。完美一樁生意,就像導演一齣好戲,也對應諸多佛法高深義理。

隨緣盡份 無所執著
善於觀察、體恤員工的世堂師兄,從不用身分壓人,凡事自己帶頭做,用「實做」讓大家看到自己怎麼做事。隨緣盡分而無所執著!

師兄更將佛法圓融巧妙地運用於經營企業與待人處世當中。派駐海外工廠歷練期間,明白自己說話舉足輕重,隨時提醒、修正自己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尖銳」是首要!

碰到問題時,先跳出緊張對立情緒,否則極易喪失全面思考能力,惟有離境冷靜思考,才有機會找出最佳解決問題方案。同修鈺汶師姐是最佳賢內助,給的意見常常能改變師兄既有思維,大大助益協助師兄順利圓滿解決問題。

修行在日常行住坐臥間
目前無緣作畫的世堂師兄,偶而在禪期間充當繼程法師的書僮,法師揮毫書寫、繪畫時,隨侍在側,協助整理清洗紙筆。師兄觀察法師書畫創作時,勝似修行,從開始提筆到圓滿作品,好像只在剎那呼吸之間,而不覺時光飛逝!

師兄現在承擔護法總會副總會長執事,思索著是否能將自己經營企業已建立的服務客戶友善系統,嘗試導入法鼓山,以更便捷、簡易的入門平台,接引更多無暇親赴道場的年輕人,讓普羅大眾都有機會、願意上網親近道場、修學佛法!

世堂、鈺汶榮董賢伉儷謙虛的說:「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與大眾分享,我們只是隨緣做我們能力範圍內的本分事罷了!」

(採訪/劉美諄)

白河的女兒柔軟不柔弱 堅強不剛強

專訪榮譽董事張淑純菩薩

台南的白河是蓮花的故鄉,純樸美麗,淑純菩薩生長於白河,說話輕慢,有蓮花般高雅的氣質,恰如其名。什麼樣的因緣讓她走入法鼓山這個大家庭?且聽聽淑純菩薩的分享。

父親往生,是進入法鼓山的因緣
2005年淑純菩薩的父親76歲,帶著平和的面容離開了家人。淑純菩薩說:「是父親往生的因緣,帶領我找到心靈的故鄉,感恩父親生我、育我,也成就我沐浴於佛恩的後半生。」

淑純菩薩憶起父親往生時,她高中時期有位閨蜜,在得知這件事時向她致歉!說她因工作忙碌無法前來白河,送老菩薩最後一程。所以她要將奠儀轉送至法鼓山道場,做爲她對淑純菩薩父親的祝福,同時也爲其做布施。這個方式讓淑純菩薩很歡喜,也覺得特別的不一樣。

「父親曾是家鄉宮廟的親近者,家人也有不同的信仰,但我們最後選擇在告別式中依法鼓山的方式,以念佛為父親做最後的祝福。場面莊嚴,沒有世俗哀泣,將喪禮辦成莊嚴佛事。事後南北親戚、左右村里無不驚訝讚嘆,從未見過如此莊嚴祥和的告別式。我知道父親一定會滿意他的身後事辦得如此受人景仰。」辦完父親的佛事後,感恩的心長住,淑純菩薩希望未來能在法鼓山修學佛法,也能幫助他人,自利利他,回報師父弘揚的人間佛法。安住念佛,讓家人的身心得到安定,也讓往生者得到最大的祝福。

師父的法語深深受用
「柔軟不柔弱,堅強不剛強」這句師父的法語,讓淑純菩薩深深受用。她認為企業主經營事業,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原生家庭刻苦的環境,訓練出沒有退路的積極態度,堅強的個性,是創業者必備的性格。但堅強不等於剛強,太硬的人,人際關係中必然不順暢,高山是孤獨的。柔軟的人,讓人想親近,路才能走得更長、更遠。數十年經營事業的歷程中,用佛法修正觀念,讓企業主與員工得到最和諧的平衡點。

「病」是一帖精進的良藥
淑純菩薩分享一段奇蹟式的人生經歷。
疫情前的某日,她突然劇烈頭痛,在這之前未曾有頭痛的經驗。劇痛來得太突然,及時就醫做精密檢查,醫生建議開刀,但有一定的風險。多年學習佛法的好處,在此時深刻受用。師父的四它、心安就有平安,讓她內心平靜,面對它、接受它,正想著如何處理它。沒想到突來的病痛讓家人起煩惱,淑純菩薩的同修一時無法接受,恐慌症上身,整夜無法入眠。適時地來到農禪寺,接受常懿法師的關懷開示,淑純菩薩的同修深受感動,眼淚直落,獲得身心洗滌,接受法師的祝福與建議。淑純菩薩憶起當時:「法師鼓勵我們平時多拜佛、念經,迴向累世冤親債主。回家之後,我們如實每日念經迴向,神奇的是,頭痛的次數慢慢減少。之後,經朋友介紹轉至榮總就診,頭痛的情形漸少,主治醫師郭主任再次檢查,發現腫瘤變小,已經沒有手術的必要,但需每三個月回診,照MRI追蹤。」

記得有一天,郭主任帶著一群學生檢視病歷,他問淑純菩薩這段期間在生活中做了什麼改變?可否分享?淑純菩薩說:「當時我心想,學科學的醫師們會相信嗎?但我還是如實地講述,每日拜佛、念經迴向,讓身心得到安定力量的過程。聽完之後,郭主任及學生們都微笑地肯定。」

這樣對不同年輕醫生群的分享共有兩次,她認為郭主任應該是希望透過她的分享,讓年輕醫師在未來行醫的生涯中,對病患的身與心都要同時關注,雙管齊下,這樣治癒疾病的機會更大。給藥是一種治療,關懷病人的心靈,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淑純菩薩感恩佛法給她方法,讓她在面對人生的種種考驗時,能提起正念,有勇氣承擔。在面對無常時能放下,運用佛法的力量生起智慧,進入心的境界。面對業障的懺悔時,也能全然的心平氣和,因病廣結善緣,因病更珍惜有懺悔的機會。

黃會長是榜樣,更是學習的對象
做中學,是現在的腳步。記得參加大事關懷課程,在面對人生最後一哩路時,無論是自己或親人,如何平靜面對生死?如何看待身體日漸衰敗?課程中情境演練,有一位年輕人主動擔任往生者,讓學員學習如何關懷。這位年輕居士分享了她的心得,當下體驗如何平靜聽聞佛號,也歡喜死去又重生,重新回到人間學習關懷的喜樂。

大事關懷是很有意義的課程,已歡喜報名第二期的學習。

今年受邀承接北四區榮董副召集人,對會務不熟悉,戰戰兢兢向前輩請益,也以感恩心來承擔,廣結善緣,自利利他。

採訪的最後,淑純師姐提起,每次見到黃會長總是面帶微笑,無論從任何一個視角看,看到的都是一尊移動的佛菩薩。會長面容莊嚴溫暖、法喜充滿,待人處事周到圓融,以歡喜心做事,帶給別人歡喜,淑純師姐要向他致敬,也向他學習。

(採訪/賴寶卿)

尋找生命的答案

專訪榮譽董事俞愛珠菩薩

中學時期的疑惑
國中時期,曾在作文題目「我」書寫疑團,我是誰?誰是我? 我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生命的任務是什麼?終點是哪裡?試著尋找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

生長在五十年代,社會經濟普遍貧乏,但還不至於餓肚子,不免嚮往未來自己與父母都能過上更充裕無憂的好日子。高中時期的自己,有一個精神上的大願望,夢想能像傳記人物的「立功、立德、立言」而不朽?這種高調的大願說起來恐被人笑,因為太過自豪與不自量力了,只能把這顆大種子藏在心裡。

以前還沒學佛,不懂「發願」,只知道偉大夢想是激勵自己前進的動能,願不能太小,有道是「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金門高中是金門的最高學府,高中畢業就得到台灣繼續就學。理想深藏在心裡,選讀的科系還是要務實,商專畢業後在職場上平順的過了20幾年,沒經過太多的風雨。

同修也是佛教徒,可能是常聽聞佛學講座,因而被他同學取了一個外號「和尚」,本無結婚成家的打算,但是緣分讓我們攜手組成家庭,偶爾會自問,那年輕時的不朽夢想還在嗎?

生命轉彎 夢想轉化
20幾年前有機緣接觸法鼓山,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之後陸續就讀「聖嚴書院」佛學班三期九年,在農禪寺導覽組當義工2年多,任較長時間的義工是「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 一直以來相信「讀書能轉運」,因為想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就改變。自己也常藉讀書找答案。 好書「讀懂一句,受用一生」。

30年前大女兒出生,對一個新的生命出生感動莫名,那種骨肉相連、愛的感覺,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從擁有想到若失去這麼至愛的家人,日子怎麼過得下去? 孩子的出生,是轉念想要找出解脫苦的重要關鍵。人生是「苦多於樂」或「苦樂參半」,對苦的認識,每個人因緣不同、境遇及解讀各異。自己所認識的苦偏向認知上的「無明」之苦,佛教上的「無明」主要是對因果認識不清,我的無明是面臨事情無所知的害怕與不安。物質匱乏或身體上的病痛使我們感受到「苦」;實際上「苦」是心感受到苦,要能不受苦,必得先從心裡解開疑惑,所謂「心開意解」、「豁然開朗」。怎麼做到呢?

就要從佛法的「四聖諦」真實體悟,明白了現在這個苦的現象(苦諦),是什麼原因所造(集諦)?有方法(道諦)可以轉苦,成為苦的消除(滅諦)嗎? 有的,從觀念上正確知見開始的「八正道」,是八種轉化苦為不苦的方法。自己不苦了,還要分享給別人,大乘佛法重視「六度」的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從利益他人中成就自己。從善念開始便是布施的實踐了,持戒則是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能做,利人利己的當做,利人但損己的可做,利己不利人的不能做,不利己又不利人的當然不能做。忍辱是福,聖嚴師父說:「大忍有大福、小忍有小福、不忍就沒有福。」精進是在正確的道法上用功、不懈怠,禪定的心清明澄淨,不被境轉,那才能達到智慧處事,以超越主客觀的方便法隨緣、隨境,做恰到好處的因應。

在讀了幾年佛法書後回顧自己曾經的夢想,赫然發現那「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竟可在佛法的修行過程中實踐。「功」可以解為精進修行,使自己的人品提昇。「德」可為自受用感化自己,進而影響或利益他人。「言」四攝法裡有鼓勵他人的「愛語」,十善法裡有「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所言所行,起心動念若都是善的,那就是在樹「立」良好「功」「德」「言」了。

處處有貴人 看見菩薩身影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有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為他說法。我們身邊的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示現來度我們的。同修在 2015年因病往生,治療期間,精進於佛法的理解與修行。生病後期還勤奮書寫聖嚴師父「菩薩行」近一百幅與人結善緣。二位女兒菩薩也都是我的貴人,同修往生後,女兒成為生活與工作的左右手。父母親尤其是我們每個人的貴人,生、育、教、養之恩,比起貴人更是恩人。父親於2020年往生,母親繼父親之後二年捨報。生命中面臨親人往生,幸有佛法的無常觀,使自己能不深陷悲傷痛苦中,體會到聖嚴師父說的生命的目的在受報、還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盡責任與奉獻。

我的生命功課是什麼? 不再是過上好日子或「立功、立德、立言」的不朽;而是學習盡量與人分享佛法對自己的受用處,知道多少分享多少。

練習脫下虛偽的外衣,練習脫下我們的貪、瞋、癡,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常懷慚愧心,做不足的趕緊做,已做好的還要更好。

同修名字「光明」,有次與同修去書法老師那裡,師母對著樓上的老師喊說 「光明來了!」。想到法鼓山法師曾分享到「師父在世時,做錯事怕師父看見,師父捨報後,感覺師父無所不在,更不敢懈怠了。」 也同感同修雖往生多年,但「光明」無所不在。以師父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 、處理它、放下它」作為引導,不驚不懼航向未知的生命之旅。

(撰文/俞愛珠‧彙整修潤/孫美文)

西雅圖分會榮董頒聘及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西雅圖分會於6月3日浴佛法會暨皈依典禮之後,舉辦了首次榮董頒聘與關懷活動。這是西雅圖分會購置道場後,首次舉辦的榮董活動。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頒發榮董聘書,榮董菩薩與家眷們共三十三人歡喜相聚,並與退居方丈合影。

頒聘活動由回顧分會歷史的影片拉開序幕,記錄了西雅圖分會自2001年成立,聖嚴師父於 2002 年來華盛頓大學舉辦了一場2,000多人的演講以來,這 22年間的成長。包括先前租用道場時期的兩次搬遷和各項活動的推展,也記錄了退居方丈8次造訪西雅圖分會,舉辦各項活動的點滴。

榮董會黃楚琪會長此次也特別來到西雅圖分會,給予本地菩薩關懷與感謝,也祝福西雅圖分會繼續茁壯發展,有更多的菩薩發願護持。北美寺院管理副都監常悟法師感恩所有菩薩們對西雅圖分會的護持,並分享購置道場現址過程中所遇到的曲折與心路歷程,能有現在這一方寶地,實屬不易。

頒聘榮董聘書之後,退居方丈勉勵大眾並開示,凡遇到的種種情況、艱難,都能讓我們學習「危機即是轉機」。隨緣是積極的把握因緣、努力創造因緣。機緣未熟不強求、隨緣自在無罣礙。西雅圖分會的勸募文宣主題為「紅塵淨土」,希望在繁忙的塵世中,建設一個因好願而成就的人間淨土。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應機分享:紅塵中修菩薩行,與人方便,多結善緣。無明煩惱中修菩薩行,常省己過,慚愧懺悔。

頒聘活動圓滿後,接續茶點時間。大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彼此互動,也與退居方丈以及諸位法師交流,許多小菩薩們互相認識後在草地上玩得十分開心。此次溫馨又別具意義的活動,為西雅圖分會又寫下了一筆珍貴的歷史。

(報導‧攝影/西雅圖分會)

大自然無情說法 覺有情眾生,小我有情 感恩行願護無情萬物

北二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活動報導

法鼓山社會大學位於三芝的戶外教室,下了近一星期的雨,6月10日這一天原本氣象預報是多雨的日子,沒想到在校長曾濟群菩薩和眾義工的願力下,竟撥雲見日,讓前來參訪的榮譽董事會北二區的65位菩薩,能全然體驗三芝戶外教室大自然的無聲說法。

滿頭白髮但精神奕奕的曾濟群校長,站在舖滿灰色小石的沁心園,微微的陽光透過樹梢灑在他身上,背景音是這片佔地9.3公頃孕育出來的蟲鳴鳥叫,校長鉅細靡遺的說明三芝戶外教室的源起、如何實踐聖嚴師父的理念、如何藉境造景,以及社會大學能提供大眾怎樣的啟發與資源,他說:「佛教常說我們的人身是正報,環境是依報,希望這個地方能讓每個人深刻感受到人與環境其實是一體的。」

把人融入大自然中,朝無痕山林理念推進
三芝戶外教室這片9.3公頃的保育山林,是楊陳巧老菩薩為承繼同修楊雪舫醫師福澤鄉里的遺願,於民國101年捐贈給法鼓山。民國105年交由社大管理,經過多年深化用心卻不著痕跡的經營,園區規劃為一台(趙州台)、二道(菩薩道、茶禪古道)、二亭(三心亭、觀心亭)與三園(芳香園、咖啡園、沁心園)。從園區規劃的名稱,不難看出這裡結合了佛法、禪意與自然農法種植。曾濟群校長說:「人們習慣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是,我們在這裡做最低度的開發,植物讓它們自然生長,希望朝著無痕山林的目標邁進,走過,不要留下痕跡。」

以行動護念山林自然,萬物回饋豐盛的美好
近年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環境焦慮籠罩全人類,隨之而來的淨零碳排、自然農法、生態保育、環境永續…等,成為最熱門話題。但是法鼓山社會大學三芝戶外教室於105年便以聖嚴師父的「心靈環保」為經,「自然環保」為緯,織構這片原始綠意的山林。原始森林裡舖設535塊石階,每塊重達35公斤,為了避免大型機械進駐,打擾住在這裡生物的寧靜,每塊石板都是由人力從門口一步步搬爬到定位點。為了讓石階在鬆軟潮濕的土地上固定,種植中藥材—麥門冬,做好水土保持及固定石階。因為對自然的護念,它回饋給我們更豐盛繽紛的生物群相,蜘蛛、昆蟲、蝶、蟻、蟲…,林間還會看到穿山甲挖出的地洞。參與活動的榮董菩薩,每個腳步踩踏在石階上,滿是對大自然的驚嘆以及對義工菩薩們付出的感恩。

北二區護法菩薩以自然環保、心靈環保充電
為了讓65位大小菩薩都能在園區充分體驗,社會大學將菩薩們分為4組,在生態森林裡走半程或全程,並分別體驗手作艾草香包、品野放茶、精油噴霧DIY、烘咖啡豆、手沖咖啡、體驗茶禪、舒壓導引…等。洪芸甄菩薩換下平日的義工服,穿著亮黃色T恤,紮著時髦的髮帶參與活動,她感性的說:「整個繞山的過程,導覽師姐一路跟我們介紹,真的很感恩師父的環保理念在這裡被實踐了。我在調精油時,非常感動,眼淚都流下來了。」當年家中老菩薩在台南往生時,許多蓮友前往助念,洪芸甄菩薩便暗自發願未來也要學習助念關懷眾生,這麼多年來她行願、如願,現在承擔榮譽董事會關懷組組長。洪芸甄菩薩希望透過一句阿彌陀佛,接引更多的人來法鼓山學法、護法。

午齋除了色香味俱全的豐盛便當外,義工團隊還準備了降暑解熱的石花凍、仙草茶以及水果等,用心、盛情的接待北二區的榮董菩薩們。王崇權菩薩一早搭最早的高鐵與同修王秋淑菩薩從虎尾來台北,特地參與活動,他分享道:「非常感恩大家的發心與用心,今天來這裡體驗很棒的森林浴,也希望這麼棒的環境和理念,可以有很棒的因緣好好延續。」長期擔任義工的周麗玲菩薩非常開心參與活動,除了看到許多熟悉的師兄姐外,也透過戶外教室得到啟發與學習。平日在農禪寺擔任導覽的徐淑鑾菩薩第一次嚐試自己烘咖啡,覺得滋味特別不同。整天的活動排程,讓她感受到用心的細節,她發願:「希望有能力可以來這裡做義工。」

北二區菩薩將感恩、感動化為行動 支持社會大學
北二區召集人辛智秀菩薩近年因為嗅覺不如以往,都聞不太到味道,「沒想到我今天竟然聞到白茶的味道,真的好香,我非常感動!今天這個美好豐盛的身心體驗,讓我們深刻體會法鼓山對社會教育的意義與價值。」為了將這份感動延續下去,召集人與副召集人們共同發心護持此行的車資、保險、早齋,讓前來參與的菩薩免費參與,舒心自在。但每個菩薩們在行程結束前,也都慷慨隨喜護持,善款都將全數捐出,護持法鼓山社會大學,希望透過戶外教室大自然無聲說法,啟發更多社會大眾愛護我們所處的環境。

奇蹟來自持續發願、行願的累蹟
曾濟群校長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來自天堂的奇蹟》,裡面提到愛因斯坦的名言──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覺得沒有奇蹟,另一種人覺得奇蹟無所不在。「希望我們每位菩薩都可以每天感受到奇蹟,重視自己每天的生活,那麼奇蹟就會成為真實。」就像這片原本滿是垃圾廢棄、荒無雜草、蛇蟲出沒的山林,於聖嚴師父捨報多年後,在曾濟群校長及發心義工群策群力下,脫胎而成實踐自然環保與心靈環保的三芝戶外教室,這樣的奇蹟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來自四方大眾願力的累蹟。

(報導/施心媛‧攝影/賴心萍、賴秀英)

9月8~10日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7月25日開放報名)

2023年06月03日(日)

西雅圖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西雅圖分會)。

2023年06月10日(六)

北二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三芝戶外教室)。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9 & #258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