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06期 2023.08.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方丈和尚開示】
把心照顧好,努力於現在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信解行,從日常中實踐佛法—邱少明菩薩

  生活中修行 做快樂學佛人—潘群英菩薩
  學佛勤奉獻 誓做來迎觀音—張國華、蔣志惠菩薩賢伉儷
【特別報導】
香港道場榮董頒聘及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活動報導
  體驗漢傳禪佛教文化 北美大專青年團巡禮法鼓山
【通告】
9月20日北五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報名
  9月24日北三區榮董禪悅樂活(安和分院)8月10日開放報名
【榮董會大事記】
2023年07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當我們觀察周遭的人時,常常可以發現,性情暴躁、容易為小事動怒的人,身體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內分泌失調等。而每逢心情頹喪、悲觀厭世時,正好也是精疲力竭的時候,身體所供給的能量不足以應付各種事務,因此,我們很容易把一個人的性情歸諸於身體的影響。

身體的病痛的確有可能影響心理的健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心是身體的主人,如果心理脆弱、不健全,一定會影響自己的健康狀況。所以,身體上的缺陷或病障可以從調整心理狀態來改善。

首先,我們要接受人的身體本來就有病痛的事實。曾經有人問我,什麼人不生病?我回答他說:「不生病的人已經死了,而沒有病的人還沒出生。」因為死了的人不會生病,出生以前也沒有疾病可言,除了這兩種人以外,沒有人是不生病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經歷老化的過程,而且在遺傳因子裡,人人都帶著病因,也就是一出生就已經有病,並非等到年老才會生病。

所以,無論是否感覺得到,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都有病痛。像我從小就病懨懨的,但因為知道自己的身體羸弱,所以我會照顧自己,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度勞累,因此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也正因為生病,讓我覺得自己的福報不夠、業障很重,所以才懂得慚愧。因此,生病對我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

反觀有些人雖然從不生病,但一生病就回天乏術,這是因為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就潛伏著病灶,不懂得好好愛惜身體,當醫生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由此看來,能夠感覺到自己有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們也不需要常常活在疾病的恐懼不安之中。例如,我有一位朋友老是抱怨說,自己這裡有病、那裡有病,要不然就說自己活不到下個月了!這樣的話語不論對他人或自己都是不好的暗示,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並不是正常的心態。

因此,平常我們要抱持「生病乃人生之常態」的觀念來愛惜身體,當真正生病時,則要避免疾病對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有些人發現自己生病後,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以為自己沒有希望、就快要死了。其實,既然生了病就要治病,並且要將心情提振起來。能提早發現身體有病,就能夠多加愛護、保養、治療。至少你還不會馬上死,還有時間處理很多事!所以,發現自己生病了,不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

再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過去世造了很多業,所以當病痛來襲、身體感到不舒服時,要認為這是藉由生病來還報、還債的。能夠還債表示你還有本錢,有本錢還債才能「無債一身輕」,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帶三分病。」這說明了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緣,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帶病延年,反而能夠長壽。

以上這些觀念都能幫助我們正視疾病,如果善加運用這種心態來處理自己的問題,雖然身體不舒服,還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性情調整過來。如此一來,每天就都能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了。

(選自《真正的快樂》)

把心照顧好,努力於現在

◎果暉法師

問:許多人都感覺,疫情期間似乎無常特別多?
答:由於每個人的身心狀況不同,年長者、重症患者的抵抗力、免疫力比較弱,容易變成高危險群,又或者本身罹患慢性疾病,感染病毒後引發併發症,輕症變重症,這些案例所在多有。

其實,不管有沒有發生疫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老、病、死,生命隨時隨地都可能結束,所以要珍惜生命。聖嚴師父曾說:「不怕死、不等死、不找死」,因此我們盡可能做好自我保護、避免感染,一旦感染了,就找醫生治療,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平穩。病情的發展,我們不一定能夠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心,把心照顧好,對養病也會有幫助,因此照顧心是更重要的事。

問:生病跟業報有關係嗎?
答:《維摩詰經》有句話:「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意思是對於過去我們傷害人的種種,要懺悔,要發願不再犯,但不要執著有一個真正的過去。

佛法講因緣果報,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病?我們相信現前的種種因緣果報,與過去有關,也與現在有關。但不要去想過去我做了什麼事,怎麼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或者我做了很多好事,為什麼還是得到這樣一個果報?

過去所做的種種,會帶來對現在的影響力。我們即便知道,也沒辦法改變,因為結果已經造成了。面對過去所帶來的影響力,懊悔、埋怨都不會改變事實,既然沒辦法回到過去改變事實,唯有努力於現在,從現在開始不再犯錯、自害害人,那麼我們當下就已經是在改變過去所帶來的影響力了。

如果「入於過去」就變成執著於過去,這是顛倒。「想到過去」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執著與妄想,《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至少我們練習著不惦念於過去或是妄想於未來,而是努力於現在,這麼一來,我們對今生所遭遇的各種因緣果報,可以安心坦然地接受,不會怨天尤人。

(轉載2023年7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3年09月08~10日 第十七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台東信行寺)。
2023年09月20日(三) 北五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蘭陽分院)。
2023年09月22日(五) 溫哥華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溫哥華道場)。
2023年09月24日(日) 北三區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3年10月14~15日 第十八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23年10月22日(日) 北一區、北四區榮董林口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林口分會)。
2023年10月28日(六) 北二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禪修 (地點: 蘭陽分院)。
2023年11月11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12月09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
【法鼓山活動資訊】
【大悲懺法會】8/26、12/30
  【法青】青年卓越禪修營|禪藝不二 8/21 ~ 8/26
  【中華佛教文化館】中元報恩地藏法會8/4 ~ 8/6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3下半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3下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3下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信解行,從日常中實踐佛法

專訪榮譽董事邱少明菩薩

邱師兄給筆者的第一印象很深刻。訪問那天,邱師兄一踏進會議室,還沒放下肩包,就拉著專職菩薩談起助念組的法務。原來邱師兄擔心年老的菩薩們不懂得使用電腦,接收不到助念組的活動,所以想用手機短訊傳達信息……。這就是邱師兄給人的印象──務實、盡責。

學佛皆因「貪心」
跟邱師兄談起他的學佛因緣,他笑說當初是因為「貪心」而接觸到佛法。2014年,他的同事邀請他一起去山東參加朝聖團,只需要九百元港幣就包括來回機票和食宿。他心想,這麼便宜就可以去山東遊玩一星期,於是就打算帶着太太一起參加,後來才知道費用不僅是九百元,但還是如約前往。從來沒有參加過佛教活動的他,竟然十分歡喜,跟隨着寺院的作息,聆聽着法師的開示,讓他內心感到十分安定。就這樣,山東之旅為邱師兄播下了學佛的種子。

感恩科技的成就
從山東回來後,邱師兄正式踏入學佛的道路。先是經朋友介紹上網看法師的佛法開示,日子久了,邱師兄和同修都想在香港找一個合適的道場修行,可惜一直沒有找到。有一天,邱師兄上網看佛法開示,無意中看到「法鼓山建築之美」這一套影片,邱師兄和同修深深被法鼓山的禪悅境教所打動,繼而又看了「佛像之美」等影片。他們發現法鼓山在香港也有道場,而且離家很近,步行即可到達。同修決定一探究竟,報名參加了大悲懺法會,莊嚴的法會令她很感動,道場的環境和清淨的氣氛也正合她的性情,回家後與師兄分享了這份喜悅,師兄在同修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他在法鼓山的首個活動──醫院蓮友培訓。

邱師兄坦言自己處事較謹慎,否則也不會花了將近三年時間尋找適合的道場修行。經過細心觀察後,他認定法鼓山香港道場能夠讓自己安心修行。2017年,他決定暫時放下工作,一心一意在道場修行。參加大事關懷、學梵唄、學禪修、擔當不同活動的義工……讓師兄充滿了法喜。那一年,香港道場成了邱師兄的第二個家,幾乎每天都會在道場看到他的影子。精進修行的他在那一年也跟同修如願去了總本山參加水陸法會和受菩薩戒。他回憶起第一次回總本山,就感覺到自己來到了淨土,他在山上的齋堂捧着熱呼呼的便當,想起師父初到美國時三餐難以溫飽的艱難日子,想到師父建設法鼓山的過程,不知不覺就流下了眼淚,心中也暗自許下了承諾精進修行。加入榮董的因緣也是在那個時候。邱師兄笑説自己「吃」道場的,「用」道場的,感到很不好意思,又正值香港道場開展「千手護持‧眾願成就」圓滿永久會址募款計劃,他認為香港有這麼好的道場,應該要有更大的空間,接引更多的人學佛,於是就做了每月的定期捐獻。道場資深悅眾游石蘭師姐得知後,就鼓勵他認捐榮董。邱師兄有感人生變幻無常,現在自己仍有能力護持道場,就要及時廣種福田,於是帶着歡喜心以同修的名義認捐了榮董。後來,同修鼓勵他再以自己的名義圓滿,他也同樣帶著歡喜心再次圓滿。

無常的三年
過去三年新冠肺炎肆虐,讓所有人都體會到無常。那時候,助念組有好幾位悅眾都因為疫情而回不了道場,邱師兄臨時挑起了助念組組長的重擔,在醫院和殯儀館都不能進入的情況下,他就與幾位悅眾前往有需要的家庭進行在家助念。邱師兄回憶說:「當時大家都去不了醫院,連親人往生都不能見最後一面,家屬十分無奈和傷痛,在家助念就可以安定他們的心。」除了道場的法務受到影響,三年的疫情,也影響了他和同修的工作,尤其是同修從事的美容行業,更是困難重重。那時候,邱師兄每天打坐、學佛,以佛法安穩自己的心,他表示:「如果我和太太沒有學佛的話,過去三年我們一定很痛苦,我都不敢想像!」

邱師兄屢次講到他過去的人生很不順利,做生意不順利,家庭也不順利,唯有學佛的路一直很順利。在學佛修行的路上他找到了心的歸屬,也讓他化解了從小因父親離開而深藏的不安和憤怒。邱師兄出生於內地,時值文化大革命,社會動盪,他的家庭也受到牽連,生父在他出生前就離家去了香港。在成長過程中,邱師兄學業好,性格好,是親友眼裡乖巧的孩子,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生父的離開,成為他心中不能拔出的一根刺。繼父雖然視他為己生,家人也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但偶爾鄰居一兩句無意的話就會觸動他內心的傷痛。因此,師兄在與人相處時都會保持距離和戒備心,不太願意與人深交。畢業後,師兄努力工作,擔起了照顧生父和繼父兩個家庭的重擔。他一心想要努力賺錢,讓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然而,生意起起伏伏,不甚穩定。他坦言學佛前,自己的心是起伏不定,待人處事也很急躁。學佛後,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他懂得運用佛法的觀念去轉化。佛法也讓他明白到自己與生父的緣份淺薄,學會體諒生父當時的處境。現在,雖然兩人不甚親密,但邱師兄仍然悉心照顧生父,以盡孝道。

從做義工中實踐佛法
從成為助念組的義工開始,邱師兄就帶著歡喜心,以實踐佛法的心態擔任義工。回想起第一次在醫院臨終助念,邱師兄深深感受到佛法安定人心的作用。在接觸往生者的家屬時,他也不時想起師父的話:「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回想自己以前也對佛法有誤解,在家中安放佛像也只是為了求財。不知不覺,邱師兄已經學佛差不多十年,問到師兄對未來有什麼期許時,師兄表示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聽聞佛法和實踐佛法。師父曾經說過:「佛法分成兩部分:一種是按理論講說的,一種是要身體力行的。僅僅知道理論是不夠的。知道理論而不照著去實踐,即非真的,是解信而不是經驗證信。」師父的這番話對邱師兄十分受用。他就是按照著師父的教誨,一邊深入經藏,一邊在助念組實踐佛法,薰陶和滋養自己的心。

(採訪/張詩偉)

生活中修行 做快樂學佛人

專訪榮譽董事潘群英菩薩

假如自己有90歲的壽命,人生已過了3分之2,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營營役役、奔奔波波地度過?即將退休,接下來的日子我要做什麼?究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一天我要面對死亡,我會到哪裏呢?即使身為護士,每天都面對著生離死別,潘群英師姐仍然帶着一連串的問號,心中感到十分焦慮、擔慮,甚至恐懼,想要找一個答案,找一個出口。「三個星期天,可聽、可看、可學,又提供午餐,你去不去?」女兒笑着問她。師姐的女兒當時已經在法鼓山香港道場學佛,並且是法青義工,知道母親的煩惱後,就鼓勵她學佛。潘師姐有點猶豫,要連續三個星期天請假,代表要找同事換班,師姐一向不習慣麻煩別人,再三考慮,終於下定決心,參加了女兒口中可以讓她快樂的「快樂學佛人」課程。

回到家,找到人生方向
「這個地方真熟悉,好像自己的家一樣。」這是師姐第一次踏進香港道場在西營盤共修處的感覺。「原來學佛這麼輕鬆,這麼活潑,佛法一點也不高深莫測。這裏的法師一點兒也不嚴肅,很親切,行儀又莊嚴。」這是課程和常住法師帶給師姐的感覺。「我真的很感動,很感動,這位老人家真莊嚴,又慈祥,他經歷了許多磨鍊仍然建起法鼓山,真堅毅。到了60歲都這麼精進,我也60歲了,我要跟從這位老人家學習。」這是聖嚴師父帶給師姐的第一印象。在課程中看了介紹師父的影片,讓師姐生起向「這位老人家」學佛的念頭,那時候,師姐連師父的法名都不記得,也不知道她眼中這位既慈祥又堅忍的老人家已經捨報多年…… ,師姐娓娓道出她學佛的因緣。參加完「快樂學佛人」後,師姐說她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並且想認真學佛,就決定皈依。

勤做義工,感恩大眾成就學佛
潘師姐回想起2016年皈依後參加分享會時的趣事,當時法師曾問新皈依的菩薩有什麼感受?潘師姐衝口而出「皈依好威啊!」潘師姐尷尬地笑說那時候的自己真的不太懂得謹言慎行。她回憶自己以前的性格充滿稜角,待人處事「三尖八角」,帶給人很兇的印象。2016年皈依後開始在香港道場當義工,也是抱着「幫人」、「幫道場」的心態,空閒時仍然跟朋友過著吃、喝、玩、樂的生活,沒有認真修行。因此,在道場做義工時遇到不合自己意的事情,就很容易起煩惱,起退心。「以前還沒有學佛,我就去唱粵曲,現在一有時間就練習梵唄。」師姐笑説。原來潘師姐喜歡唱粵曲,而且擅長唱平喉,扮演小生的角色,她說唱平喉的人一向不多,因此她很受歡迎,經常應邀結伴前往內地唱歌。「粵曲的內容大多描述人世間的情愛,很容易牽動聽眾和自己的情緒。」後來潘師姐開始接觸到梵唄,她發現梵唄可以安定人心,安穩自己的情緒。除了梵唄外,師姐也開始運用課程上學到的知識化解自己的煩惱,學習以「四它」、「四要」、「四感」和「四福」去轉念。她想起師父說「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提醒自己要放下執着,既然已經發願要在道場好好學佛,就要運用佛法,遇到不合意的事時,就是運用佛法的時候,就是學習放下自我中心的機會,在道場當義工是大眾成就自己學佛,為自己種下善的種子。

女兒帶她踏進學佛之門,兒子則讓她學佛更精進。師姐表示,以前在道場只會當義工,看師父的大法鼓,但從不念佛誦經。兒子決定離開香港到德國生活時,對師姐的影響很大,師姐表示兒子性格被動,不太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她很擔心兒子到了異邦難以適應。當她得知誦《地藏經》可以護佑遊子時,在愛子之心下,她第一次參加了《地藏法會》,竟然感動得痛哭滿面,自此她就開始誦經回向給兒子。師姐家裏有一本修行小冊子,上面寫了每日的定課,例如禮拜108拜,誦《地藏經》,練習法器、唱誦…… 完成的話就打勾,未能完成的就之後才補上,她說這樣才能提醒自己學佛要持之以恆。

加入榮董大家庭,同心同願共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師姐在報名參加網路藥師法會時看到功德主的項目,在與道場義工閒談時才知道有榮董這個制度,師姐當時心想「我不是大富大貴之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榮董大家庭的成員。」但是又想到布施是六度波羅蜜之一,十分重要,而且師父也說過不想法鼓山只由一個人護持的,希望大家一起護持,於是就發願圓滿榮董。「每個月我的女兒都會給我家用,我就省吃儉用,師父也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我以前就想要的太多,現在節省下來的,我就用來護持道場。」師姐笑說一開始真的有點不捨得,抱着嘗試一下的心態,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這個決定做得很對,她能夠在香港道場學佛,也是前人種下的福田。

在香港道場經常會看到師姐的身影。疫情期間,即使道場不對外開放,師姐仍會回來道場,默默做着環保工作。「星期一環境、星期二香積、助念、出食、引禮,還有梵唄……我無所謂,那一組缺人叫我去,我就去了。 」師姐數著手指談起她在道場的修行生活。談到她當初學佛的因緣,師姐表示那一連串的問號已經一一找到答案,未來在學佛的路上,師姐表示希望學法、護法、弘法,行菩薩道,得不退轉,也希望在菩提道上有更多菩薩同行,同心同力,利益眾生,做到盡心盡力,盡己所能。

(採訪/張詩偉)

學佛勤奉獻 誓做來迎觀音

專訪榮譽董事張國華、蔣志惠菩薩賢伉儷

老菩薩成就學佛因緣
蔣志惠師姐的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在家居士,尤其是祖母,雖然在師姐讀幼稚園的時候已經往生,但祖母搭衣誦經的印象一直記在腦海裏,也許是在家人的薰陶下,佛法的種子深植於師姐的心中。自中學開始師姐便學習打坐,當時還沒有宗教信仰的她,只是單純喜歡打坐帶來的安定感覺。2010年經朋友邀請參加了菁英禪三,那時她才如夢初醒,感覺「就是這裏了」,法鼓山就是自己一直以來尋找的安身立命之所。

感恩遇上了法鼓山
2011年,師姐的父親病重,那時剛開始學佛不久的師姐,正在親近法鼓山温哥華道場,道場的法師很慈悲地講解了臨終助念的注意事項,並贈送了一張臨終助念的光碟給師姐。師姐表示老菩薩很有福報,往生後家人隨即開始助念,一連49天佛號不斷,家人一起誦經

和茹素迴向父親往生淨土。佛事圓滿後,不僅是師姐,連不是佛教徒的家人也感到很輕鬆,親人離世的悲痛也在莊嚴的佛事中得以釋懷。師姐十分感恩在父親往生前她就開始學佛,也感恩遇上法鼓山温哥華道場,有了佛法的支持,她才能度過父親往生的那一段時間,同時,師姐也深深體會到法鼓山能在海外設立據點,弘揚佛法的重要。

後來母親往生,師姐也以法鼓山大事關懷的儀式圓滿了母親的佛事。父親和母親的先後往生,讓師姐深刻體會到臨終關懷的重要,莊嚴的佛號聲既能安定往生者的心,也能夠安撫在生的親人,冥陽兩利。師姐的哥哥和嫂嫂雖然不是佛教徒,但看到師姐為母親處理佛事的過程,都很感動。在香港道場擴展裝修時,居住在西雅圖的哥哥也護持了道場,圓滿了榮董。現在,哥哥偶然也會接觸法鼓山西雅圖分會。佛法的種子已植於家人的心中,只待因緣具足時萌芽。

師姐回憶起圓滿母親的佛事後,她的家人都感到很欣慰,當時她的女兒問她:「媽媽,你是不是也想用這樣的方式離開?」有親人、有佛號陪伴身邊,以正信的佛教儀式進行佛事,是每一個佛教徒都嚮往的。「如果有一天我往生了,誰來處理我的佛事?」師姐這個念頭,後來也讓本身不是佛教徒的張國華師兄踏上了學佛的路,兩人成為修學佛法的菩提眷属。

由誤解到了解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師姐因為大事關懷而深刻體會到佛法的好,也從中看到不少人誤解佛教,她笑說張師兄就是誤解的那個人。師兄以前認為佛教是迷信的,佛教徒的印象也停留在拜神、燒香一面而已。直到兩年多前退休,多了時間陪伴師姐回香港道場參加共修活動,一開始他只是在行願館等師姐,並出於好奇心而看師父的書,想了解一下師姐所學的佛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一天,師姐在參加大事關懷的課程時,女兒的那句話又浮現在出來,師姐於是問師兄「如果有一天我往生了,誰來處理我的佛事?」佛法的種子開始萌芽,師兄開始跟隨師姐參加道場的活動。

張師兄一直對宗教和歷史很感興趣,對宗教也有很多提問,即使閱讀了許多書籍,身邊也不乏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偶而也有朋友帶他參訪不同的道場,但是師兄並沒能從中找到令他滿意的答案。在閱讀師父的著作時,他深深感受到師父把佛法講解得很有系統,很有邏輯,在以往的認知中,宗教是不需要修行的,接觸法鼓山後,發現原來佛教可以修行,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往師兄對佛教種種的疑問也在師父的開示中一一得到答案。師兄分享師父談到戒律時曾提到:「有戒可犯是菩薩」,讓他明白原來佛教並不要求佛教徒是聖人,不能夠觸犯任何戒條,佛教徒是要依戒修行,犯了戒就懺悔,再慢慢修正行為,這才是真正的學佛。於是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師兄皈依、受菩薩戒,並在護法組、禪修組等組別擔任義工。

先募人,還是先募款?
蔣師姐談起成為榮董的因緣,正是第一次道場擴充裝修的時候,當時她心中很自然地想:裝修需要很多錢。於是她主動捐款護持道場,過了好一陣子才知道有榮董這個制度,師姐先後為當時還沒有學佛的師兄,以及自己的子女圓滿榮董。而師兄開始學佛時,正值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兩人都很擔心道場能否如常運作,道心就這樣開啟了,兩人主動提出為道場勸募,並加入了護法組。

師兄在勸募上很努力和用心,過去在企業中認識的朋友,他都找機會分別去分享他在法鼓山學佛的體驗,希望多帶朋友來道場學佛、參加禪修課程。師兄說在香港時間比金錢更寶貴,只要厚着面皮,就有機會募到款,大多數商界的朋友都寧願選擇捐錢護持道場,雖然暫時沒有因緣親近道場,不過多做善事,讓朋友們種福田也是好事。

兩人也同感募款容易,募人、募心卻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師姐笑說剛開始勸募時,一心只想到募款,看到了自己的功利心。觀照到了自己的起心動念,師姐反問自己,募了款又如何,募人、募心才最重要,把佛法分享給別人,才是勸募的真正意義。調正了心態後,兩人花更多心思接引朋友來香港道場學佛、當義工。

打開了學佛的「百子櫃」
對於未來的學佛之路,張師兄表示十分讚歎法鼓山的僧團教育,也十分認同法鼓山的理念,因此已認定法鼓山是最適合自己修行的道場。現在師兄放了很多時間在法鼓山修行上,除了禪修外,他了解到法會的真正意義後,也開始參加大悲懺、梁皇寶懺,當中的梵唄唱誦每每讓師兄感到得安定、攝心。未來更希望自己可以在禪修上精進用功,有機會打禪七。

蔣師姐學佛多年,一直對佛教經文中提到的六道輪迴、眾生等概念很抗拒,對淨土法門也不相應,更有點抗絕參加法會,只喜歡哲理層面上的佛教,但看了師父的《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一書後,她觀照到自己學佛過程中的執着,也明白不同的修行法門都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淨土法門不僅是為了往生西方,更可以建設人間的淨土。師姐表示,法鼓山的體制十分完美,能全面照顧佛教徒的需要,就好像中醫的百子櫃,只要懂得打開適合自己的抽屜,就能夠拿到藥方。兩人說已經打開了百子櫃,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師姐說學佛後,自己的性格變得平和、柔軟,除了改善了人際關係外,她與家人的相處也更好,雖然子女不住在香港,但卻比以前更親密。未來,她希望可以通過道場的共修活動與人分享佛法,接引更多人學佛,進一步在生活中運用佛法。

法鼓山禪法入心
訪問結束後,師姐指着桌上的一件藝術品說是她贈送給道場的,藝術家把陶泥擲在平面上,不經雕琢,陶泥乾後就呈現出一位僧人盤坐、禮拜的動作,僧人形態柔軟、自然、謙卑,就像法鼓山帶給兩人的感覺一樣。他們又如數家珍地分享道場新裝修的設計理念,就如同帶領客人介紹自己的新家一樣,好一對法鼓山的來迎觀音呀!

(採訪/張詩偉)

香港道場榮董頒聘及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2023年法鼓山香港道場榮董頒聘典禮於7月9日在荔枝角會址舉行。典禮由香港道場的召委劉佳略菩薩和護法菩薩蔣志惠主持。開始前先播放聖嚴師父的開示,師父慈悲感謝榮譽董事的奉獻,和對法鼓山的認同,並提到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大學院、大關懷、大普化對社會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菩薩們認同法鼓山的三大教育,以奉獻作為畢生榮譽,是給自己一個大機會,給後代一個大希望,成就偉大、不杇、永恆的教育事業。

榮董會黃楚琪會長在致詞中歡迎香港的菩薩出席榮董頒聘典禮,並從點、線、面三方面介紹榮董會舉辦的活動,歡迎榮譽董事及親友一起參加。黃會長也引用師父的108自在語:「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祝福和勉勵所有的榮譽董事。

在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法鼓僧伽大學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香港道場監院常展法師等諸位法師,連同榮董會黃楚琪會長的見證下,榮董頒聘典禮正式開始。主持人逐一宣讀榮譽董事的姓名,再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頒發聘書,並與榮董及其家眷一同合影留念。接受榮董聘書的既有道場的資深悅眾義工,也有手抱的小菩薩,每位菩薩都歡喜地接過聘書,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頒聘典禮後,主持人報告香港道場的發展和活動成果。近年,香港道場除了購置荔枝角會址二樓、租用一樓和重新裝修外,也在尖沙咀設立共修處,在美孚設立「禪藝學苑」活動中心。在介紹香港道場的影片中,回顧師父在香港弘法時的開示,以及香港道場由80年代至今的發展過程。「禪藝學苑」苑長麥溥泰菩薩向方丈和尚和榮譽董事介紹道場新辦的「禪藝學苑」課程,學苑集合香港不同的精英藝術家,把藝術融合在禪修中,讓大探索禪藝之道。榮董張國華菩薩分享他由不相信佛法,到閱讀師父的書後,感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心路歷程。

果品法師一直負責香港道場的專案,他回憶香港道場由一個狹小的空間發展到現在的因緣,讓法師想起當年的農禪寺,也是這樣一步步擴展而來的,並感恩歷任召委菩薩的護持。常寬法師曾經長住香港道場,跟香港的菩薩很有因緣。法師讚賞香港道場的發展,並歡喜看到很多小菩薩在道場跑來跑去,充滿童真。

典禮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祝福和開示中圓滿結束。方丈和尚表示,看到現場有許多菩薩帶着一家人來道場學佛,十分讚歎。近幾年疫情嚴重,香港道場在疫情期間拍攝了不同的弘法影片和網絡教學,讓信眾可以在家學佛,十分用心。方丈和尚慈悲開示生命是有限的,財富也是有限的,唯有佛法才是無限的。感恩各位菩薩的護持和支持,也鼓勵大家參加道場的課程、活動,以及做義工,修福同時也能修慧。最後以2023年法鼓山年度主題「福慧自在」,祝福大眾每天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下得到身心健康、平安。

典禮圓滿後,大眾在方丈和尚的帶領下念誦「供養偈」,並歡喜地享用著大寮義工用心準備的齋菜和點心,席間也與方丈和尚和諸位法師歡喜閒談,氣氛温馨。

(報導‧攝影/香港道場文宣組)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活動報導

給自己一個機會,給後代一個大希望,喜捨布施,建設人間淨土。7月29日下午,榮譽董事會於寶雲寺舉行中區頒聘典禮,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親自頒發聘書給新任榮董,僧團都監常遠法師、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以及榮董會會長黃楚琪、中區召集人陳治明、榮董會悅眾及北區貴賓、家眷共兩百多人出席觀禮。

「平安,從內心做起。」方丈和尚從贈送榮董們的著作《平安最幸福》中,開示談到雖然世間無常,但在外境變化中,只要內心平安,就能平安幸福吉祥。並鼓勵大家隨時隨地念佛,多利用時間看書,善用有限的生命成長自己、奉獻自己,用佛法的慈悲減少紛爭衝突,用智慧來安頓身心,期勉眾人「布施、奉獻是無上、無量、無盡藏的功德。」

因疫情關係,2019到2023年的榮董頒聘延至今年舉辦。典禮由榮董會中區副召集人馮玉芳主持,典禮前,由年輕菩薩鄧承霆帶來小提琴演奏。典禮中,大眾一起聆聽聖嚴師父於2003年榮董頒聘時的影片開示,「榮董是以奉獻為榮譽。」師父述說自己用一生所有的一切辦教育,培養後世未來人才,也因此,「榮董是護持一項偉大、不朽永恆的教育事業。」不僅影響現在社會,乃至於影響後代。

黃會長上台致詞感恩與會榮董,「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大家都是大富貴者。」陳召集人同樣感恩大家對法鼓山、對佛法的護持。

當天受聘的中區榮董,多是闔家同來。來自員林的王國龍、趙文秀夫妻及女兒,陪著88歲的父親王髖陌一起來受聘,「希望父親藉此生的善根,與佛有緣,未來生有善緣,接觸及學習佛法。」

來自彰化的張基郁、李麗玲夫妻,以及兒子張博堯、孫子張皓允,一起為94歲的岳父李振源、92歲的岳母李陳素雲圓滿榮董,也為自己圓滿榮董的博堯菩薩感動的說,「受聘不是終點,而是要繼續走下去。」

彰化北斗卓醫院院長卓建志陪同夫人林玉娟出席典禮。玉娟菩薩表示,寶雲寺籌建時,自己就參與「寶雲基石」活動,開始與法鼓山結緣,對聖嚴師父推動佛法、利益眾生的精神很感動,「感恩自己能護持正信的道場。」

中興穀堡董事長莊麗珠及女兒劉斐弘、女婿蔡宗諺、十個月的小孫女蔡恩語,三代同堂一起出席。麗珠菩薩說,家中已有五位榮董,希望全家未來都能成為榮董。她分享自己在法鼓山學習,喚起內心的力量,讓自己的心沉澱安定,在事業上的思考決策,也都能順利無礙。斐弘菩薩表示,受媽媽的影響,自己也接觸佛法,學習到慈悲的同理心及感恩心,也懂得付出及回饋身旁及更多的人。

(報導/陳逸慧.攝影/榮董會)

體驗漢傳禪佛教文化 北美大專青年團巡禮法鼓山

為了帶領北美大專青年體驗漢傳禪佛教文化與修行,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常俱法師陪同40位來臺美青,從6/28起展開為期7天的巡禮,參訪法鼓山北臺灣4座道場及校園,進行禪坐、托水缽、經行、茶禪等等修行體驗,從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中,打開不一樣的心靈視野。

不論參訪牆面刻鏤整部《金剛經》的北投農禪寺、歷史感濃郁的百年古剎桃園齋明寺,在以禪修著名的三峽天南寺打坐、體驗金山法鼓山園區清淨自然的禪悅境教,或是來到法鼓文理學院以茶參禪,北美大專青年團從 聖嚴法師弘法理念與足跡中,深度認識佛陀法脈在臺灣弘揚歷程,並能以生活化的方式接引大眾親近佛法。

「今早我在美麗的天南寺,打坐了兩支香。」學員Mark Bodner表示,作為一個21世紀的美國青年,很高興能到臺灣巡禮佛寺,學習法鼓宗的教義與禪修方法,使自己清楚觀照心智的運作。他並肯定法鼓山在推廣禪修上的貢獻,在現代化的禪宗寺院,看到多元的風格,以及獨特的創新,覺得真是太酷了。

參訪法鼓山現代寺院建築後,扭轉Mia Sha對佛教的印象,她說,深刻感受到 聖嚴法師留給後人的影響力是多麼深遠。她也表示儘管從未親自見過法師,但從農禪寺與所有談論他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法師的堅定與慈悲,更是為臺灣、乃至全世界的人們留下珍貴的教法。

在佛教家庭長大的Chelsea Wong,早就希望能來臺親自體驗佛法,更深入地認識 聖嚴法師。當她看到《金剛經》和《心經》,在農禪寺的建築上相互輝映,十分撼動心靈;尤其置身這樣的環境,放鬆體驗經行和托水缽,以專注的方法來認識自我,的確讓心產生一種寧靜的感覺。

常俱法師表示,繼去年在象岡道場成功舉辦「禪佛教體驗營」後,就計畫帶領北美大專青年來臺尋根,深度認識漢傳禪佛教文化,體驗法鼓山觀音道場的道風,同時也安排與僧大、法鼓文理學院的學生互動交流。因為漢傳禪佛教強調禪修不只是打坐,而是如何結合在日常生活,盼能透過這場臺灣佛教寺院的巡禮,給予學生們更豐富的生命體驗。

(文:楊淑婷、林雅櫻 /圖:Jean Li、李東陽、林雅櫻)
(轉刊自法鼓山全球資訊網2023/7/4報導)

9月20日北五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報名

9月24日北三區榮董禪悅樂活(安和分院)8月10日開放報名

2023年07月09日(日)

香港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香港道場)。

2023年07月29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寶雲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9 & #258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