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10期 2023.12.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如何種植福田
【方丈和尚開示】
常樂我淨來培福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珍愛雪梨無盡意—吳進昌、陳素珍菩薩賢伉儷

  精進護法 逐步踏實謝師恩—林博文菩薩
  琴瑟和鳴 海外護法弘法表率—李瑞莒、邱玄珠菩薩賢伉儷
【特別報導】
2023北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報導
  北二區榮董菩薩 秋雨霏霏遊龍潭 雨中蘭陽遇自己
【通告】
12月17日北六區榮董天南寺參學暨戶外禪
【榮董會大事記】
2023年11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如何種植福田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向一位農夫托鉢,農夫卻對佛陀說:「我耕田種穀,所以有飯吃;你不耕田種穀,何以要飯吃?」
佛陀說:「我也耕田種穀,我是在所有的眾生心中種田,播下善種子,善根會發芽茁壯;而你布施給我,就像是在種福德田,當我度眾生時,你的供養便在其中。」

有些人為求五福臨門而求神拜佛,認為三妻四妾、兒孫滿堂、華廈百間、良田千畝就是福;其實如果有福而不惜福,只是享福揮霍,這是浪費自己的福報,福享盡就沒了。從佛教的觀點,對福報有四種態度:惜福、知福、培福及種福。知足常樂,稱為知福;需要的東西夠用就好,不浪費,這是惜福;福報不足的人繼續培福;沒有福報的人努力種福。

福少的人,雖然自己擁有的資源少,但也能造福。布施一毛錢,隨喜一句美言、一句關愛的話、一個同情的安慰,都是在造福;所以即使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多說感恩、感謝的話,這也是種福田;看到別人做好事心生歡喜,心裡沒有忌妒,也是種福田。因此,種福田不在於錢多錢少,有錢沒錢,有勢沒勢,力量大力量小,凡是能給人方便、給人無畏、給人安慰,都是在種福田。

一般人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都是憑自己的資本、頭腦、雙手、血緣關係、社會關係,以及身分的人際關係獲得的,所以應該是自己的福報,沒有理由要和別人分享;他們認為所擁有的是憑自己本領賺的,別人沒有本領是活該。會有這樣想法的人,多半不知培福、種福,一旦福報享盡,便是無福的人,所以有「富貴不過三代」之說。有力量的人,應該藉此來照顧他人,照顧一個也好,照顧兩個也好,除了被照顧的人會感謝你,你也會因此得到福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我們出生以後,不論付出的是智慧或勞力,其實都極為有限,所擁有的知能、福報,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創造的,是屬於同時代中的大家所促成的,所以有福的人,應該分享給大家,而不是自己獨享,這才稱為真有福報。如果能體認到,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其實都是社會大眾所共有的,自己是在為大眾管理財富資源,在管理階段應該要讓大家得到福利,這就是種植福田。

有些企業家被員工罵、被員工鬥,老闆們覺得員工很可惡、忘恩負義,養他們還被欺負,這其實是雙方面的問題。員工可能得寸進尺,不顧老闆的經營成本;老闆也要自我檢討,是不是對員工太過苛刻,給的福利太少。懂得經營的老闆,會厚待員工,體貼老闆的員工,會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身為老闆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替大家在做管理,要和員工同甘共苦、共患難,有了盈餘則要和員工利益同享;而員工跟經營者之間,也要有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體認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道理。勞資雙方能同甘共苦,為整體社會做出奉獻,這就是合作來種福田的方式。

今天的社會,除了特殊地區的特殊狀況,多半的人都還沒到三餐不繼的地步;所以在知福、惜福的過程中,更要懂得培福及種福。將每月所得做妥善的分配,經營者在不影響營運的範圍內,應該要將一部分財力作為慈善公益之用;一般大眾,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原則之下,應該積極投入種福培福的活動,那就是最快樂的事了。

(摘自《人間世》)

常樂我淨來培福

◎果暉法師

佛法所說的苦、空、無常、無我,是為了讓我們獲得智慧,解脫煩惱。大乘佛法則重視以智慧為方法,達到慈悲的目的,強調「常、樂、我、淨」,即所謂的「涅槃四德」。

什麼是「常」?《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常隨佛學」勉勵我們的心常與諸佛菩薩在一起,學習慈悲與智慧,如同佛菩薩建設莊嚴的佛國淨土,我們也在人間建設淨土。聖嚴師父說,只要我們相信有佛菩薩,心中有佛法,佛菩薩就在我們的面前,就在我們的身邊。如何常隨佛學呢?只要我們時時以無我的智慧心看人,人人都會是佛菩薩的化身;只要我們處處以平等的慈悲心待人,那我們自己就是佛菩薩的化身。

「樂」的意思,就是心中有善,而且能夠幫助別人,這是最快樂的,也就是「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幫助人需有善巧,也可寓教於樂。過去我們常說佛法能夠「拔苦與樂」,現在我們要強調「與樂拔苦」,先以慈悲心和四攝法來給予他人平安喜樂,而他人因為接觸了我們,心中也有了佛法,他就能夠用佛法來消除自己種種的煩惱痛苦,而也會樂於將佛法再分享出去。

「我」,就是「沒有人做的事,我來吧!」煩惱來自於自我中心,佛法的修學就是讓自我無限地縮小,慈悲心無限地放大,這是大乘佛法的特色,強調慈悲心、強調放下自我中心的執著,為眾生服務。

「淨」,如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讚偈:「清淨莊嚴累劫修。」佛菩薩的形象都是清淨的、莊嚴的,能讓眾生起敬仰心、歡喜心。用清淨的身心、莊嚴的舉止待人接物,能讓人感到溫暖,逐漸能感動他人,讓環境也變得清淨莊嚴。

今年的年度主題是「培福有福」,福報是從慈悲心而來。用慈悲心來利他,就是培福,而在利他過程中,也能增長智慧。當自我中心的執著一分一分減少,智慧就一分一分地開啟,便有更廣大的慈悲心來幫助他人。(2019年11月30日講於法青送聖關懷)

(轉載自2020年1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3年12月09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12月17日(日) 北六區榮董天南寺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天南寺)。
2024年02月25日(日)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4月28日(日) 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4年05月05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5月25~26日 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紫雲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總本山】11/25~12/2大悲心水陸法會
  【聖嚴教育基金會】12/16何為正見? What is Right View?
  【總本山】12/30大悲懺法會
  【法鼓山僧伽大學】第21屆生命自覺營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珍愛雪梨無盡意

專訪榮譽董事吳進昌、陳素珍菩薩賢伉儷

做生意一定要以賺錢為優先考量嗎?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難以兼顧嗎?法鼓山雪梨分會道場的提供者吳進昌、陳素珍賢伉儷在以堅定的信心與願力實踐心靈環保後,為上面的提問做了最佳的解答。

成長歷程 形塑特質
出生於花蓮、家境並不寬裕的吳進昌菩薩,小時候就讀山地學校,學業成績好壞沒人在意,但在大自然環境中成長,造就了他觀察力敏銳、應變能力強、行事果斷堅毅的特質。

吳菩薩的同修陳素珍菩薩則生長於嘉義,從小在甘蔗園與農田的環抱中長大,個性溫柔、內向的她,擁有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特質。就讀北港高中時,每年3月北港迎媽祖的盛況,讓素珍菩薩看到媽祖慈悲濟世的情操,進而生起效法的願心。由於家境貧窮,父母經常為了經濟不愉快,素珍師姐為祈求父母能和諧相處,於是發

願吃早齋。因緣不可思議,自從素珍師姐發願後,父母就不再爭吵了,這讓她體驗到發願的力量。

法鼓因緣 領悟四它
1990年,原本在台灣從事成衣事業有成的吳進昌菩薩夫婦,為了讓二個兒子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舉家移民澳洲,開創新事業。由於從小生長於大自然中,加上澳洲對環境保護的嚴格標準,讓夫婦倆對於公司的產品,秉持「堅持天然的事業良心」及「不添加人工色素、不添加化學香料、不添加有害的化學物質或防腐劑」的原則製造,事業因此蒸蒸日上,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進而設立新廠。沒想到一些因素及疏失,讓新廠遭逢前所未見的困難。

2004年,好友林萍(時任雪梨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是聖嚴法師的皈依弟子)得知吳進昌菩薩夫婦亟需人手幫忙,於是介紹同為法鼓山蓮友的胡振芝到其公司上班。新廠設立紛至杳來的棘手問題,讓素珍師姐時常憂心忡忡,胡振芝因而會跟她分享聖嚴師父的法語,其中「四它」讓她非常受用。素珍師姐還記得當時胡振芝跟她說:「如果妳對建廠已盡了全力,那麼就要用『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面對。」這句話讓素珍師姐認真地反思自己是否已盡全力?也領悟到既然已經盡力,就要放下,從此她對事物的處理有了新的態度與方法。

師父行誼 高山仰止
因此,2004年4月,當素珍師姐得知聖嚴法師要到雪梨弘法時,即毫不猶豫地答應幫忙接送師父。
進昌菩薩回想那天他到飯店去接師父時,一見師父出來,就趕快把右後座車門打開,沒想到師父的第一個動作是先跟他握手、交換名片,然後才坐進駕駛座旁的位子;師父那種親切、尊重人的態度,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當時大約清晨7點多,他載師父到植物園,陪師父一起散步。師父對園內植物很感興趣,當他看到很多大隻的蝙蝠吊掛在樹上時,就問進昌菩薩那是什麼?進昌菩薩答說,是澳洲的水果蝙蝠。師父接著詢問水果蝙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澳洲對牠們是否有保護措施?由於水果蝙蝠在澳洲對果農來說是個嚴重問題,會因覓食而導致水果大量受損,但從生態角度來看,蝙蝠對生態卻有平衡作用,因此澳洲有保護措施。進昌菩薩進一步說明澳洲在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上如何兩者兼顧,師父聽完點頭讚許。參觀完植物園後,師父邀請進昌菩薩一起合照,當時師父眼睛剛手術不久,所以戴著墨鏡;那張與師父難得的合照,進昌菩薩至今一直珍藏著。

隔天,師父到雪梨大學演講,一進會場就問「吳居士在哪裡?」因為會場人多,進昌菩薩也沒想到是在叫他,直到被告知後,才趕快走到師父面前,師父送了他5本書,叮囑有空就翻一翻。從那次起,進昌菩薩賢伉儷就和法鼓山結下善縁;夫婦倆透過閱讀師父的著作與參加活動,發現法鼓山提倡的心靈環保與他們的創業理念不謀而合。

許個好願 讓它實現
2006年10月,進昌菩薩在雪梨分會召委莫靄瑜菩薩推薦下,返台參加第27屆社會菁英禪修營。那時師父身體已經不好,但還是親自帶領。打坐時,師父會坐在後面觀察禪眾的情況。那次的禪修體驗,讓進昌菩薩覺得很受用,因此,生起要多認識佛法及法鼓山的心。

回澳洲後,進昌菩薩立即鼓勵同修報名參加,因為師父年歲已高又生病,要把握因緣;素珍師姐於是報名參加第29屆菁英禪三。舉辦此屆禪修營時,師父的病情更嚴重,但每次從醫院回來還是會坐在禪堂後面觀看學員的禪修狀況。禪期中,素珍師姐每次看到師父就忍不住一直流淚,感覺師父好像有什麼事情要交代她。這次禪修活動讓素珍師姐的腰痛舊疾減輕不少,師父的開示則讓她對生命有更多理解,更能勇於面對人生的試煉。

因此,2009年2月15日師父的植存大典,素珍師姐特地從澳洲回台參加。典禮中有個流程是請大家許願,素珍師姐許下大願:「希望可以提供雪梨分會道場,幫助法鼓山在雪梨接引更多人,讓更多人了解法鼓山的理念。」由於當時經濟情況不佳,素珍師姐許了願卻不知怎麼辦才好,進昌菩薩於是建議先提供舊廠房,讓雪梨分會辦活動。這個想法讓素珍師姐非常法喜,因為這樣菩薩們就可以有固定的共修場所,不用再搬來搬去。剛開始先提供二樓,隨著人數日增,後來提供一、二樓,並於2013年9月15日落成啟用,法鼓山在雪梨的凝聚力也因而越來越強。

心安平安 利人利己
皈依後,賢伉儷倆認真地實踐心靈環保。素珍師姐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會先鈔經及做八式動禪,若時間許可也會打坐;週六上午則與進昌菩薩到分會參加禪坐共修。禪修的觀念與方法讓素珍師姐在生活中能察覺自己的念頭但又不執取,因此,遇事能夠保持安定。雖然沒有與師父直接互動過,但師父的教法她都會照著做,例如每次有好吃的,就會想到師父吃的不多,所以自己也就習慣吃的簡單。在事業上,由於體認到「心安就有平安」,公司的產品一定是家人可以吃或使用,那麼大眾吃或使用也不會發生問題,也就沒什麼好擔心。與同事相處則以感恩心對待,處處為他們著想,所以彼此有良好的互動。

進昌菩薩早上起床則會先禮佛,也會做八式動禪,有空就閱讀師父的書,其中有關師父自傳的書,他看了好多次,對師父生平每一階段都非常熟悉,也充滿感動。其中「利人便是利己」成為他最受用的法語,他說,這句話不論在做人做事都是一種反向思考,讓他獲益良多。忙碌的他對家庭從不缺席,是家中幸福廚房的主角;與同事相處也是用心對待,碰到員工犯了錯,他則以「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去指正。素珍師姐笑說:「他好像是一尊行動的佛,總是以行動去利益他人、幫助他人。」

由於感恩生命中受到很多人的照顧,從社會獲得很多,賢伉儷把感動化為行動,除了努力耕耘良心事業,也積極投入公益慈善活動。進昌菩薩不僅擔任過澳洲台商會會長,也擔任過荒野保護協會澳洲分會及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澳洲分會會長;其他團體有需要時,也是義不容辭奉獻心力,當有災難發生時,各種募款或賑災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

當心安定,常存善念時,有時連動物也可以感受得到。有一年的傳燈法會,當他們做好要跟信眾分享的飯糰準備出發時,發現院子裡有一隻水果蝙蝠被網子纏住,無法掙脫。當時法會時間已經很接近,但他們知道如果放著不管,蝙蝠一定會死掉。由於蝙蝠很大隻又有毒,加上一直動,很難處理,於是素珍師姐跟蝙蝠說:「我們要幫你拆開網子,否則你會沒有生命,乖乖不要動。」結果很神奇的,蝙蝠立即安靜不動,讓進昌菩薩能夠快速的把網子拆開,蝙蝠得以順利飛離。更驚訝的是,一路上開車,整條道路像沒紅綠燈似的,通暢無比,順利抵達雪梨分會。談到這件往事,兩人內心充滿著無比的感動。

突圍困境 傳遞珍愛
2014年11月底,賢伉儷的小兒子Jack 在打籃球時突然嚴重頭痛,引發全身不適而被緊急送醫。做完各種檢查後,判定是硬腦膜下積血,於是緊急開刀治療。術後前幾天情況似乎好轉,沒想到後來不如預期,12月下旬Jack接受第二次手術,但病情沒有改善反而變差。那段時間,素珍師姐晚上幾乎無法成眠,時常半夜起來跪求觀世音菩薩加持,雖然有很多好友及宗教團體都在為Jack祈福,但她的內心非常不安,因為她感覺並未接收到菩薩答應她兒子能平安的訊息。期間有人告訴她,如果情況不許可就要放下,但對於兒子的生命,無論如何她是無法妥協的,於是有一天半夜,她跟菩薩說:「如果有人要把我兒子的生命搶走,那麼就先把我帶走好了。」從那一刻起,她的心就強大起來。

後來,透過貴人黃正勝的幫忙,與台灣的雙和醫院取得連繫,經過台、澳雙方醫療團隊的充分溝通,他們決定把Jack接回台灣治療。在飛機上,心情沉到谷底的素珍師姐自問孩子的難關可以度過嗎?忽然,她看到觀世音菩薩微笑的面容,她收到兒子平安的訊息了。返台不到一個月,Jack在醫療團隊悉心照顧下恢復健康出院。

受到Jack生病事件影響,素珍師姐的想法有了重大改變,她體悟到一個幸福家庭對人的重要性。過去一向關心社會議題、重大事件的她,有感於「人心不安」是影響社會不安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和諧則是幸福的起點,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因此,2019年進昌菩薩創立了「財團法人珍愛教育基金會」,以推動人文教育、致力提升品德素養及研究、倡導家庭教育及推廣正確食農教育為宗旨,並由素珍師姐擔任執行長。雖然這不是一個可以立竿見影的公益事業,但她相信朝目標努力去做,有朝一日定能開花結果。

進昌菩薩賢伉儷從胼手胝足到成就一番事業,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互相照顧、互相扶持,可謂「兩片葉子一片心」。祝福他們,讓善的循環能無遠弗屆,廣度無量眾生。

(採訪/陳如秋)

精進護法 逐步踏實謝師恩

專訪榮譽董事林博文菩薩

採訪因緣
6月28日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常俱法師陪同40位來台的美國青年,展開爲期7天的巡禮。參訪法鼓山北臺灣四座道場及校園,體驗禪坐、托水缽、經行、茶禪等佛教文化,打開清新的心靈視野。期間,博文菩薩與青年們同行,此次回國有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

與愛同行,同修植存
博文菩薩1963年成大畢業,與同學麗卿菩薩完婚後,出國留學。工作期間經常遊走於紐約、費城等大城市,於1975年定居洛杉磯,並於1996年間擔任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召集人。

博文與麗卿菩薩結褵60載,夫妻相伴、互爲知音,一甲子美好的相隨歲月,於今年的3月10日(觀音菩薩誕辰日)劃下句點。短短的8天住院期間,博文菩薩還沒有心理準備,事情就這樣來得太突然。

在談起麗卿師姐身體違和期間,博文師兄雖沒有留下男兒淚,但不捨之情全留在臉上。

博文菩薩分享這段期間他如何自處、如何安定身心。他說:「『轉念』是一個好方法,『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當悲傷的情緒湧上,太陽穴的兩旁開始有酸楚的感覺,此刻若沒有覺察,很容易掉進哀傷的大缸,沉浸而無力自拔。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將負面情緒轉為正能量,重塑大腦,回到正念上。轉念與覺照成了獨處與思念時最好用的方法。」

7月4日是麗卿菩薩的植存日,有40位美青陪同,為麗卿菩薩獻上祝福,博文師兄說這是同修最大的福報!身後留在法鼓山,與師父、信眾在清淨的道場中共修,博文菩薩安心地的完成此趟任務。

【以下是博文菩薩的分享】

師父的開示,人生旅程
1995 年年底,我家同修師姐與我前往紐約東初禪寺,參加人生中首次禪七。師父在禪七中提到:學佛人對生死比較看得開,知道生命的無常。師父以人生的旅程就像是搭乘公車做為譬喻,師父說:「公車每停一站,就會有些人下車,也會有些人上車,有些人會留在車上搭乘比較長的時間,或甚至成為親密的伴侶,但是一段時間後都會分離,當然最後自己也需要下車。」

當時剛開始學佛,對所謂「無常」還沒有具體、深入的體會,甚至很快的就忘記了師父的這段開示。直到不久前,我自己的生命發生很大的變化,才忽然記起來。這段話如當頭棒喝,鞭策我要趕緊覺醒。

與果元法師重聚
不久前,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在前往墨西哥帶領禪修活動之前,先到洛杉磯道場關懷我們。得此因緣,有機會與法師同行到Huntington Library 參觀一項特展,是宋朝公元1080年時木板印刷的《大方廣佛華嚴經》。
因為有一段時間未見面,所以聊了很多話。疫期這幾年,人與人之間的來往較少,向法師問起以前常接觸的道友們的近況,發現好幾位菩薩都已離世。除了感傷的情緒之外,也想起雲端祈福時,在銀幕上看到一尊尊佛昇天的畫面,相信他們在淨土學習後,會回到人間,繼續在法鼓山一起修行。

道場恭請果元法師跟我們分享「師徒故事」,果元法師提到師父有許多「特質」,其中幾項特質引發我的回憶,因此在活動進行到尾聲時,我即與大家分享我與師父接觸的經驗。

與法鼓山的因緣
因為母親是基督徒,從小就會上教堂,但我既未受洗也沒有特別相應。所以出國留學後,就不再做禮拜了。平時忙於事業,沒有特別感覺到滿足精神領域需求的重要。直到90年初,由於家住附近、從小親近相處、身體一直都很健康的表弟,罹患肝癌突然過世,我開始急切的想要知道人生的意義,因而開始接觸佛教。

有緣在學佛初期,來到法印寺的圖書館,閱讀了不少書,聼了許多錄音,最後發現聖嚴師父說的法對我幫助最多。於是1995年10月,師父第二次到洛杉磯弘法,在僑二中心聼完演講後,我們夫妻隨即在聖嚴師父主持的皈依儀式中,正式成為三寶弟子。
師父的法語──「該來的會來,該去的終究會去,遇到困難用四它,有佛法就有辦法!」這樣樸實的法語,一生受用,受益良多。

師父言教身教感化弟子
以下是我在接觸師父的過程中,從師父言行中感受到師父的特質:

師父的親和力
1995年12月,我們夫妻首次前往紐約東初禪寺,是由住在皇后區的妹夫帶我們去參訪的。停車後,我們走到東初禪寺門口去按門鈴,沒想到開門的竟是師父本人!我的妹夫馬上伸出右手與師父握手,當時我覺得有點突兀;因為當時我們剛開始接觸佛教團體,對佛教禮節還不清楚,所以我們兩人就簡單的向師父合十。

當我妹夫離開後,師父在跟我們說話,這時從門口進來一位西方眾,對方一見到師父,立馬跪在地上向師父頂禮。我們這才驚覺自己和妹夫的失禮,心生慚愧!但也對師父對待人的那種親和力,留下畢生難忘的印象。

師父的彈性
有一次很特別的經驗,是在禪七中第一次的小參。我被叫進去一個小房間,一進門即看見師父盤腿坐在高高的凳子上,一見到師父,我很自然的向師父合十表示尊敬,卻傳來師父相當嚴厲的聲音:「跪下!」,我立刻向師父跪地頂禮,然後才開始進行小參。

已記不得當時小參的內容,但是那種「嚴肅」的氣氛還存留在腦中,這是我這一生首次向師父頂禮,也是對指導禪師的尊敬。師父藉此教導我去除我執、我慢的傲慢心,也是師父待人處事「具有彈性」的一面。

師父的冒險精神
憶起當時師父要我擔任「洛杉磯連絡處召集人」的經過。

1995年底參加禪七,與師父有接觸的機緣。1996年3月突然接到當時擔任美國輔導法師──果稠法師的電話,他說因為LA的首任召集人李秋蘋師姐即將搬回臺灣,所以要我準備接任。

當時,我立刻回應自己不適合的原因,主要是剛開始學佛,也很久沒有回臺灣,對法鼓山團體不熟悉。可是很快的我就收到師父的親筆信,師父要我「勉為其難,勿予推卻,在此代表法鼓山全體向你致謝。」因此,我接受了這份職務。師父唯才適用的的冒險精神,讓初生之犢的我擔起重任。

2002年10月在「五百菩薩走江湖」的行程中,師父要我擔任美國護法會的總召集人時,當時我馬上答應承接。還記得在湖南長沙的神農大酒店,師父問我:「你知道如何擔任總召集人嗎?」我回答師父:「要關懷各地的連絡處。」他說:「這就對了!」
2002年底正式擔任總召集人,後來護法會改組,也曾擔任副會長一段時間。除了經常以電話關懷之外,也拜訪過許多地方的連絡處,與當地護法信衆交流「如何推廣法鼓山理念」的想法。

學佛好福報,處處都感恩
在訪問博文師兄的過程中,我發現博文師兄雖是高齡長者,但除了每天到公司工作2小時之外,參加道場活動及共修可以說是他生活的重心,他參加念佛會、禪坐會,並擔任讀書會的帶領人,以感恩心、精進力過生活。

他說:「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因此要以感恩的心,繼續精進修行,並發願要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盡全力以無私的精神,把自己奉獻給眾生。」同時,他時時以《六祖壇經》的句子提醒自己:「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採訪的最後,博文菩薩為法鼓山的師兄姐們下了一句結論,「真誠」是我們的心念,感恩在人海中尋得此處,結識善知識,一見如故,思緒相近,所有的鼓勵與溫暖,是傳遞法鼓山理念最真誠的實踐。

(採訪/賴寶卿)

福慧雙修 六度萬行

專訪榮譽董事李瑞莒、邱玄珠菩薩賢伉儷

因果過程 因緣俱足
李瑞莒菩薩於高中時期常感苦悶,透過兄長提供傳統⺠間宮廟善書,閱讀到佛教緣起因果業報論述,忽感身心安頓,是他接觸佛教最初體驗。之後,就讀中原大學進一步加入學佛社團「慧智社」,而該社團是部分皈依⻄蓮淨苑智諭法師,部分則皈依法鼓山聖嚴師父,1991年大學畢業臨服兵役前空檔,參加農禪寺禪一,「那時還是大通舖呢!」瑞莒菩薩解釋道。

同修邱玄珠菩薩則從小就一直希望尋找到自己人生核心價值,高三時大姊適時送她一本《金剛經》,開啟她對佛教的好奇。大一時在書局偶然看到聖嚴師父的書,與自己特別相應,開始積極閲讀師父的著作,非常喜愛師父文筆練達與講述平實。

兩人相識因緣則在大一下一場聯誼活動,佛緣拉近彼此、認識彼此,經常一起談論教義,並認同佛化生活,琴瑟和鳴,終成法眷屬。

兩佰美金殊勝因緣
1996-2000年李瑞莒菩薩赴美佛羅里達攻讀博士,於1996-1997年同修邱玄珠菩薩看見法鼓山張貼於佛州奧蘭多市(Orlando)活動的廣告,便將自己看護小孩所得200美金認捐兩張入場券,在當時留學生一次捐200美金並非易事,後由龔天傑師兄和Lily(吳淑芳)師姊接引親見聖嚴師父,瑞莒菩薩並受鼓勵,先後參加紐約象岡道場舉辦的禪五、禪七及禪十,玄珠菩薩亦參加禪三。

2000年轉赴佛蒙特州(Vermont)進入IBM工作,2001年參加在新澤⻄州(New Jersey)舉行的第五屆全美年會, Nancy(鍾維馨)菩薩主動邀請瑞莒菩薩參加會議,並希望他能成立佛蒙特州聯絡處。瑞莒菩薩以「無預警地接受」來形容這份任務,開啟自家成立法鼓山佛蒙特州聯絡處迄今,期間在2001-2005年曾舉辦過共修會,後因人數過少而暫停,唯仍接引許多IBM同事及年輕學子一同來學佛。2001年瑞莒菩薩與玄珠菩薩帶著兩歲的大兒子去面見師父,玄珠菩薩回憶道:面對面與聖嚴師父談話,既親切又感動,甚至連小兒子的名字「祥智」也是聖嚴師父取的呢!

堅持護法不遺餘力
瑞莒菩薩曾在佛羅里達就讀博班時加入法豉山共修會,後在佛蒙特聯絡處組織讀書會,從每個月帶領大眾閱讀聖嚴師父的書作為共修的功課,也邀請大眾輪流試講。同時自己每日也有早晚定課,因上班緣故早上先誦念佛號100聲,然後誦念心經加迴向,晚間誦念佛號200聲,〈大悲咒〉、《阿彌陀經》或《法華經普門品》和迴向,且多次參加法鼓山象岡道場的各類禪修活動。 而玄珠菩薩2000年因父親病危,返回高雄,由法鼓山紫雲寺果宜法師為父親皈依,之後,父親往生,也以佛教奠祭儀式進行,送給參加儀式的親朋好友的回禮也是聖嚴師父的書。大姊邱金蓮菩薩、大姊夫林志暘菩薩和母親黃慶雲菩薩也先後在法鼓山皈依三寶,並參與法鼓山活動和擔任義工,大姊及大姊夫並於2007-2012年率先 圓滿榮譽董事。而自己的公公李孟雄菩薩(瑞莒菩薩的父親)上法鼓山,因感動於法鼓山聖嚴師父的理念,護持建設基金,直接認捐一個榮譽董事,而且是一次圓滿。而瑞莒菩薩與玄珠菩薩平日都有固定捐款的習慣,商量後,調整增加捐款數額,兩人亦於2017年及2022年先後圓滿,成為法鼓山榮譽董事。

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2022年7月,瑞莒菩薩因父親年事已高需要有人在身旁照料的緣故,暫時離開工作22年的IBM/GlobalFoundries公司,申請探親假半年,返台照顧父親。至於同行的同修玄珠菩薩則是毅然決然離開她待了18年的美國貿易公司,支持同修一起回台照顧父親,希望能一起攜手經歷此人生階段。瑞莒菩薩的父親已於 2022年10月往生,兩人非常感動及感謝法鼓山的法師、師兄師姐從助念開始到告別式佛化奠祭都給予很大的協助,全家也圓滿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 訪談最後談到兩人對自己人生的期許,瑞莒菩薩說道:學佛的過程亦如初衷,即安頓身心,他期許自己以聖嚴師父的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盡可能做到修己安人。而玄珠菩薩則認為自己是有物質慾望的人,因此,她每天在迴 向文會提及,願行事物時慈悲、有智慧、有耐心及少習氣。願能身心安頓。希望能運用聖嚴師父的教導檢視生活中的煩惱和決定。

採訪兩位大菩薩過程中,不禁想起師父的話:「因緣有,要把握;自性空,不執著。」正是兩位大菩薩的寫照!

(採訪/張致文)

2023北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報導

祥雲來集 別苑生輝
2023年度盛事,北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於11月11日在「雲來別苑」舉行。北台灣的初冬,清風送爽,微涼適意,眾多榮董菩薩及隨行寶眷如祥雲來集,歡聚一堂,共襄盛舉,見證美好。

榮董會黃楚琪會長與悅眾菩薩們精心籌備,一早7點多即著大禮服,威儀莊嚴地等候嘉賓們蒞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都監常遠法師以及多位悅眾法師皆與會關懷與祝福。

典禮開始,二位主持人孫美文、游明儒菩薩歡迎齊聚「雲來別苑」的榮董及寶眷們,這是個特別的日子,11月11日可組成「圭」這個字,圭臬的「圭」,是事物的準則與法度,期能無論何時何地保持平靜的心,奉「心靈環保」為圭臬,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會長致詞及勉勵
首先請黃會長致詞,黃會長一一介紹北一至北七區召集人,感恩召集人發大願心護持法鼓山各項活動。 三年疫情之後,今年陸續在海外溫哥華、舊金山、芝加哥、西雅圖、洛杉磯、紐約、香港以及國內台中寶雲寺分別舉辦多場頒聘典禮。在香港的那一場,頒聘榮董百多位,含觀禮寶眷達270至280位,歡喜菩薩們常回如來家。

會長引用聖嚴師父「108自在語」勉勵大家,財富有世間財、功德財、智慧財,若能把財富當工具,多做公益等好事,大家都是大富貴者。 轉「為善不欲人知」成「為善讓人知道」,響應、普及好事,善才能長久,成為榮董也多讓人知道,推動家族榮董,繼續護持法鼓山。

頒聘與開示
頒聘儀程約一小時,方丈和尚全程微笑站立,陸續為數百位榮譽董事頒聘及合影。緊接著聆聽聖嚴師父影音開示。師父簡要強調,榮譽董事的榮譽、權利、福利、責任是護持法鼓山,成為榮董,並非要獲得或享受更好的服務,而是要發心奉獻。師父奉獻一切創辦法鼓山,以三大教育利益大眾,也代表接受三大教育得利益者感恩榮董的護持。

方丈和尚關懷與勉勵前,由「法青」組成的「心潮悅音」演唱兩首佛曲《回家的歸途》、《純真覺醒》供養大眾。歌詞中「歸途是大悲願的方向」呼應方丈和尚開示內容,感恩諸位受證榮董以初發心、菩提心幫助他人、成長自己。六度萬行中布施為首,布施又以《金剛經》無相布施得無上功德為最勝。
方丈和尚提及,今年9月至10月間,在加拿大及象岡道場的一場菩薩戒活動中,105位受戒者有27位西方信眾,這表示佛法已漸漸被西方人士接受。若能讓更多人懂得運用佛法的智慧,必能幫助社會和諧、安定。

佛曲《回家的歸途》,所謂的回家,是回到法身慧命的家,如法鼓山大殿牌匾「本來面目」所示,是自心佛性、是慈悲。在回家的路上,透過佛法開發智慧的寶,從佛法的修行得到受用,觀念轉變,以「利他為第一」行「菩薩道」。

2023法鼓山祝福主題「福慧自在」,新的一年「人間有幸福」,安身安心,生活時時都平安;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 現今世界上仍有戰爭持續著,方丈和尚期勉用佛法安心,其勝妙處有二:「無事於心」──外境變化,心不受影響。 「無心於事」──於事努力,但不執著、煩惱,如四眾佛子共勉語中「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方丈和尚勉勵大家,歡迎大家報名參加即將到來的水陸法會,以實體或線上共修護持佛法,功德殊勝,自己也安身安心,生活時時平安。透過自心的改變,自己受用;介紹給他人,時刻分秒剎那,在行為及肢體上語言感化、改變自己,自然容易影響並接引他人成為榮董。

護持佛法不是有錢人的事,是有心人的事。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靈環保」的「四安」、「四感」要常常用,常微笑,常說「請、對不起、謝謝你」。自己平常少微笑,透過榮董會因緣,訓練多微笑。以感恩心看世界,以慚愧心看自己。不只不要做壞事,還要積極做好事,責任有輕重,職務無大小。

最後方丈和尚不忘募僧,在「募人來學佛」、「募心來修行」、「募款來護持道場」之後,加一個「募僧來住持佛法」。

受聘者回響之一二
多個榮董家庭參與頒聘典禮是此次頒聘殊勝之處,更有方丈和尚的俗家寶眷來接受頒聘。

榮董廖菩薩分享,感恩自己能在有佛法的家庭受此福報,感恩師父創辦法鼓山,感恩副總會長蘇菩薩在佛法上的教導;職場上遇到考驗,面對問題正視它,逆向思考,接受與處理它。婆婆生病期間,幸有佛法安心,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心交給菩薩,自己則用祝福代替悲傷。未來的路仍會以布施及奉獻來利益他人、成就自己。

另一位榮董──台北人資主管阮菩薩表示,自己在民國85年開始接觸法鼓山,受主管的影響,不勉強但鼓勵的方便法,分享佛法的利益。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持久薰習,從隨喜護持到依能力逐漸成就榮董,感恩自己承蒙企業貴人的提攜,得以進階學習,加入榮董體制,從安定、平衡身心,進而希望能幫助及接引菩薩護持。

🎥2023/11/11北區榮董頒聘典禮精采影音紀錄(雲來別苑)
https://youtu.be/c65fExGxKig

(報導/俞愛珠.攝影/影視小組)

北二區榮董菩薩 秋雨霏霏遊龍潭 雨中蘭陽遇自己

「各位菩薩,今天非常感恩你們來到蘭陽分院佈施!」正當台下59位北二區榮董菩薩們面面相覷時,蘭陽分院監院常實法師接著說:「你們佈施了歡喜!」菩薩們心領神會紛紛笑了開來。

10月28日北二區蘭陽分院參學活動參與者最小3歲,年紀最長為83歲,幾乎橫跨四代。儘管宜蘭地區秋雨霏霏,菩薩們各個面帶笑容,在煙雨濛濛裡撐著傘漫步龍潭湖。接著將身心安住在蘭陽分院,聆聽分院從無到有的籌建過程、享用午齋、義工們手做的香甜點心、聆聽法師開示、靜心禪坐。籌備7個月的活動,因為有菩薩們風雨無阻的參與而圓滿,總是設想周到的召集人辛智秀菩薩早就備妥一袋袋裝著牛舌餅、蜜餞的伴手禮(由副召集人蔡心心菩薩、呂采妮菩薩護持)與榮董菩薩們結緣:「蘭陽分院的氛圍很安定,希望菩薩們可以回到這個心靈的家,保持內心安定,所以,大家不用趕著買伴手禮,我們已經都準備好了!」

辛智秀召集人看到活動圓滿,內心十分感動。原本一早坐在遊覽車上,召集人正糾結著要不要取消龍潭湖,啟動雨天備案,帶菩薩們轉往室內活動,沒想到司機師兄幾句話打動了她:「水是我們生命的根源,不要因為不喜歡下雨就不去,應該跟自己週遭的環境和解,用感恩心、歡喜心面對當下的一切。」辛智秀召集人聽了這一番話,按照原訂計畫帶大家前往龍潭湖。本身是宜蘭人的蔣惠鈺菩薩,首度參與北二區活動,這也是她第一次在雨中見到山嵐渺渺的龍潭湖,她歡喜的說:「我第一次看到雨中的龍潭湖,竟然湖面有七彩的顏色,真的好美!」

監院常實法師看到從雨中的龍潭湖來到分院的菩薩們,每人帶著微笑和輕快的步伐,心情幾不受影響,她讚嘆菩薩們:「可見大家的我執都很輕,很懂得欣賞雨中的美。當我們有期待想要不下雨時,若外境不符合心願,就會有煩惱。禪法就是觀照,看任何事情都是好的,若有不好的,可以改就去改,不能改就想想能不能加上一些善的因緣。如果煩惱還是放不下怎麼辦?那麼就念佛菩薩聖號吧,為事情注入源源不絕的祝福。」甫來蘭陽分院的常實法師,開示信手拈來,既應機又生活化,菩薩們聽了覺得非常受用。

蘭陽分院的義工菩薩們一早就來蘭陽分院準備午齋及點心,款待北二區的菩薩們。榮董菩薩們帶著自備的餐具,盛滿鮮甜的花椰、白菜、蘿蔔、栗子、芋頭、有機豆干…等,其中有些時蔬是地區師兄姐透過自然農法栽種的,吃起來特別香甜安心。享用完午齋,原本擔任活動主持人的陳至仁師兄,馬上當起咖啡師,沖起咖啡,邀請菩薩們飯後來一杯香醇的咖啡。榮董菩薩們聆聽陳師兄分享分院從無到有的歷程,了解聖嚴師父於1992年初訪宜蘭,當地菩薩深受感動,經9年奔走籌款覓地,蘭陽分院經宜蘭地區菩薩們願心成就,終在綠野上拔地而起。眼前看到蘭陽分院的義工菩薩一秉初心投入各種義工行列,深覺得地區義工各個是實踐佛法的菩薩道行者。

辛智秀召集人籌備這場活動和悅眾菩薩們場勘2次。「場勘來分院時剛好下午,看到陽光照進大殿,氛圍真的好安定,所以這次特別規劃了靜心禪坐。」在常先法師的帶領下,菩薩們難得從塵勞中抽空回到禪堂,沒想到身心一放鬆,即便禪堂外有小菩薩們跑步笑鬧的音聲,很多人都睡著了。1小時的靜心禪坐,在動禪、靜坐、瑜珈、靜坐,一動一靜的穿插中,菩薩們身心慢慢放鬆,體驗每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時刻。

最後,在曾維怡菩薩、陳怡如菩薩活潑的主持下,第一次參與活動的蘇偉豪菩薩分享自己此番初次體驗禪坐,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這麼放鬆。陳怡如菩薩讚嘆法鼓山護法總會副總會長蘇妧玲菩薩接引超過300位榮董,邀請妧玲菩薩分享,她說:「我本身有高達150次禪七經驗,但是說這個,並不是要表現自己有多厲害,而是和大家分享,其實只要享受並體驗呼吸,就可以坐很久。我們來到這世上,肯定生生世世要學佛,做有意義的事情,是不分時間空間的。每個當下,享受禪修的寧靜,慢慢就會體會到所有的外界都跟你無關,那麼,就能夠快樂一生。」蘇妧玲菩薩於2005年發願接引100位榮董,18年來,發願、圓滿、再發願,接引的榮董已圓滿300位,正朝500位邁進,從她的身上大家也見證到有願就有力的那股金剛力量。年紀最小的張弘毅小菩薩是辛智秀召集人的外孫,將滿4歲的他,大方背著「弟子規」讓榮董菩薩們讚嘆不已。

這次參與的59位菩薩,有許多人第一次來到蘭陽分院。榮董菩薩們利用活動空檔在小而美的分院裡佇足,欣賞知客大廳的祈願觀音、池中矗立的來迎觀音,對蘭陽分院有更深的認識;同時,透過禪修活動遇見更美好的自己,也結識更多在菩薩道同願同行的善知識。

(報導/施心媛.攝影/北二區攝影)

12月17日北六區榮董天南寺參學暨戶外禪

2023年11月11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9 & #258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