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11期 2024.01.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方丈和尚開示】
2024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四它」陪伴度逆境—徐鑄文、譚錦英菩薩賢伉儷

  醫生醫人,佛法醫心—郭蘭菩薩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黃燕春菩薩
【特別報導】
榮董會2023年全球悅眾聯席會議活動報導
  第19屆榮董禪悅營紫雲寺場勘紀實
  北六區榮董天南寺參學暨戶外禪活動報導
【通告】
2024年2月25日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 雲來別苑) 1月12日開始報名
【榮董會大事記】
2023年12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漏失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窮盡一生的心力追求幸福,換來的卻只是白髮蒼蒼和一聲聲的唏噓,這都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幸福的真諦。

雖然財富、健康、名位、權勢都是一般人所喜愛的,但這些並不等於幸福。幸福的真諦應該是「平安就是福」,能不能夠平安雖然和外在環境有關係,但是決定性的關鍵,還是在於主觀的自我心態——如果自己的心態能平安、知足,就是幸福;如果不知足,要獲得幸福就很難。

真正的知足是「多也知足,少也知足,沒有也知足」,這是平安常樂的基本條件。不過,「多也知足」還容易理解,「少也知足」和「沒有也知足」就很難體會了。一般人大概會覺得納悶:「東西都不夠用了,要怎麼知足呢?更何況當什麼都沒有時,講知足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東西多不一定就能滿足,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絕對的多,所有的「多」都是透過相對、比較而來的。而且,即使真的擁有很多,既不可能永恆不變,也不可能永遠維持正面的成長。所以,當「有」的時候就應該知足,至於「少」或「沒有」也是一樣,因為「少」或「沒有」都可能是「有」的開始。

因此,無論將來「有」或「沒有」,都一樣要努力,不要和別人比較、不要和過去比較、也不要和未來比較。只要活著,就要憑自己的心力來做事,如果做錯了事,就要懂得懺悔、反省;如果做得不夠好,就要繼續努力把它做好、力求完美,以求不愧於天、地及自己的良心,這就叫作「知足」。

我常常向弟子們講一個比喻:「不知足的人就像生活在米缸裡的老鼠,不知道自己的身邊都是可以吃的米,卻在米缸裡撒尿、拉屎,把米缸弄髒了,才又跳出去找東西吃。不但身在福中不知福,還糟蹋了自己的福報。」例如,雖然在禪堂裡有很好的環境供大家修行,還有老師指導修行方法,但是很多人仍然想著:「這個方法不好、這個修行場地很差、我的身體很不舒服……。」用這些藉口來拖延自己的修行,不就像是米缸裡的老鼠嗎?

因為缺乏感恩、知足的心,得到利益以後不但不會滿足,而且還會嫌棄別人把不要的東西送給他們,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此外,我們也要常常想到,自己的福報是從過去生中帶來的。所以,這一生要好好地惜福、培福,不要糟蹋了自己的福報。
一個真正知足的人,能夠了解「進退自如」的道理。退的時候,他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認為是老天瞎了眼、自己生不逢時;進的時候,他則會心懷感謝地想:「如果不是我過去修來的福報,就是別人對我太好了。因為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我現在才能這麼順利,無論得多、得少我都很感激。」

所以,一個人如果不培福、惜福,卻老是在享福,福報就會愈來愈少,幸福的日子總有結束的一天。一個懂得知足、惜福、培福的人,當遭逢逆境時不會抱怨,在一帆風順時則懂得感謝,無論何時何地都感到心滿意足,才是個真正幸福的人。

(選自《真正的快樂》)

2024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果暉法師

阿彌陀佛!迎接2024年的到來,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新年吉祥如意!

心有平安,就會有快樂、有幸福。如果我們自己身心安定,無論外境如何變動,仍可不受環境影響;而我們自己身心平安,就能夠影響及帶給更多的人平安,當周遭環境平安時,我們也會獲得究竟的平安、幸福。

實踐心五四 時時都平安
今年法鼓山為我們的社會大眾,乃至全世界祝福的主題是「人間有幸福——安身安心,生活時時都平安;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

外在環境的種種人、事、物衝突,常來自我們內在的不安。內心的不安則顯現在追求、執著自我價值上。特別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處理人、事、物時,常常會帶來不安,讓人失去幸福。當我們的身心不安時,也容易引起人際間的種種不安與衝突。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師父勉勵我們,共同實踐「心五四」——四安、四要、四它、四感、四福,可讓所有的人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練習無事於心 無心於事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以感恩心看世界,以慚愧心看自己,則時時有平安、處處有幸福。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特別容易用來幫助我們安身安心,減少一些無謂的擔憂及煩惱。俗語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只要生存一天,就要面對各種因緣變化,我們要用心,但毋須擔心、憂心。我們也可運用禪法「現在觀」的精神來體驗:現在是現成的,現在是完整的,現在是新鮮的,現在是美好的。

唐朝德山宣鑒禪師曾有法語:「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寂而妙。」所謂「無事於心」,就是我們的心,不受環境的動搖變化所影響。事實上,這就是心靈環保,無論處於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護我們的心不受外境所轉。「無心於事」,則是我們的心,不攀緣過去或未來,乃至對現在「應無所住」。最起碼也要做到時時刻刻把心放在現在,則任何時候都可以安身安心。每個人都可以是社會的一股安定力量,也來幫助更多的人安身、安心。

推動心六倫 處處有幸福
「心六倫」——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族群,有一個關鍵字,就是「和」字。生活在今天地球村的全體人類,彼此的互動都非常緊密、頻繁,我們生存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眾多的因緣和合在支持。所謂「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特別在當今社會及全球局勢,「和」是關鍵,特別重要。

但是,「和」重在主動,我們要主動與人和,而不是等待他人來跟我和。同時,也要自我要求做到心和口和,也就是言行一致、身和心和、我和人和。

「和」可以增進自己與他人的幸福,用佛法幫助自己的身心調和,並主動跟他人和,以行動關懷周遭的人,包括家人、同事、朋友等,如此就是在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誠如師父所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主動與人和,尊重、關懷周遭的人是慈悲;調和自己的身心,常常練習放下一些主觀看法、自我的執著,智慧自然就會生起來。

邁入2024年,勸請大家都來響應「人間有幸福」的承諾,願人人安身安心,生活時時都平安;從自己做起,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讓我們共同祈願: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家庭和樂、人人人心良善。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活動預告】
 
2024年02月25日(日)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4月28日(日) 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4年05月05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5月25~26日 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紫雲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各地分寺院】 2024法鼓山各地元旦連假活動
  【2024光明燈】全球各地道場【預約光明,點亮人生】
  【農禪寺】12/31跨年法會 & 1/1元旦早課
  【總本山】2024行事曆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四它」陪伴度逆境

專訪榮譽董事徐鑄文、譚錦英菩薩賢伉儷

2023年7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親臨香港道場頒發榮董聘書,其中有一張照片令人印象很深刻,照片中是一位穿着大寮圍裙的師姐,從常寬法師手中接過榮董聘書。這位義工菩薩是譚師姐,當日她因為忙着在大寮準備榮董關懷活動的餐膳,工作結束後才匆匆忙忙地趕至,連義工服也來不及換下。那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譚師姐正在努力抗癌……。

參訪總本山,安下學佛之心
徐師兄和譚師姐與法鼓山的因緣要從2016年講起。那年,他們和朋友組團去不丹旅行,深深被不丹濃厚的佛教文化氣息所吸引。期間,一位朋友向他們介紹法鼓山香港道場位於西營盤的共修處,那位朋友剛接觸法鼓山,認為那裏很適合他們去學佛,可惜,因為交通偏遠,而未能前往。直到2017年,有一天,他們看到佛教雜誌

《温暖人間》裏面有一則法鼓山香港道場「快樂學佛人」的活動訊息,才發現法鼓山在荔枝角也有道場。於是,他們報名參加「快樂學佛人」課程。課程內容充實,講師用心講解,加上道場的氛圍令他們感到十分舒服和喜樂,並且發現學佛原來是這麼的快樂。因此,他們開始參加道場的其他活動:【學佛入門】、【初級禪訓班】等。在法鼓山參加活動後,兩人對佛學產生興趣,想認真學佛。學佛需要有道場,為人比較謹慎的譚師姐表示,他們年紀不輕了,不想貿然就決定學佛的道場。於是兩人決定前往台灣看看法鼓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道場。那一次的總本山之行,讓兩人安下了心,他們在導覽員義工的帶領下參觀了聖嚴師父創辦的法鼓山,無論是建築物、自然環境和義工的行儀,兩人都深受感動,立刻認定法鼓山是他們修學佛法的地方。回到香港後,他們參加了道場的皈依大典,正式註冊成為佛弟子。

在學佛的路上,師兄與佛學義理很相應,由最初學佛時接觸《金剛經》到現在學習《維摩詰經》,師兄都投入其中。師姐則表示自己的記性不太好,聖嚴師父說的「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令師姐感受很深。學佛以前自己就是「不知道的人」,全靠師父把佛理以簡單明暸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讓自己很容易學習和運用佛法。

自己仍有體力、能力
當談起學佛後的改變時,譚師姐開始緩緩道出她患病的經歷。2022年10月,譚師姐被證實患上罕見的輸尿管癌。學佛的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運用師父的「四它」,接受生病的現實,聽從醫生的意見去治療,並且持誦《藥師經》。到了2023年9月再檢查時,癌細胞已經沒有了。師姐說,如果沒有學佛,她的心態不會改變得那麼快。學佛後她懂得放下,面對疾病能夠豁達去面對。師姐回想起在她發現自己身體出現問題時,在道場認識的一位資深義工癌病復發,在那位義工人生的最後階段,譚師姐一直陪伴着她,接她回來道場共修,陪她去喜歡的素菜店吃飯,幫她處理親友探病事宜等。在那位義工身上,師姐看到了生離死別,也讓師姐在患病後,能以平常心去面對,師姐豁達地說:「佛菩薩什麼時候來接引我,我就什麼時候跟佛菩薩走。」師姐因病而休息了五個月,病情穏定後她立即回到大寮。師姐表示自己很認同師父提出的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即使曾經患重病,她也認為自己的一生都是身在福中的,學佛後師姐更明白要惜福和培福,患病的經歷也讓她更珍惜在道場做義工的機會,師姐堅定地說:「趁自己仍有體力、能力,就盡量去做。」

菩提眷侶互相扶持
師姐是道場大寮的主廚,她笑稱自己是家庭主婦,香積的工作她比較容易上手。她表示看到信眾菩薩用齋後能歡喜地參加道場的活動,令她更有推動力做好香積的工作。徐師兄之前因為工作關係,未能經常參加道場的共修活動,但也抽時間上網學佛。退休後,師兄也開始在道場擔任義工,除了助念組外,師兄表示道場的地方大了,需要有人幫忙巡邏,於是他發心加入護法金剛小組,負責夜更時段。在得知師姐患病後,師兄起初也感到很意外和有壓力。但學佛後,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變得很不一樣。也慶幸師姐及時學了佛,心態有很大轉變,以往對很多事情都很執着,學佛後都懂得放下,積極去面對。師兄表示,佛教不是神化的宗教,不是說學佛後就不會有任何病痛,而是明白事情不能改變,卻能改變自己的心態,佛法能夠提供方法面去面對逆境,師兄就是運用師父的「四它」去面對師姐患病。師兄更表示師姐在道場當義工後對她的生活、心靈上都有很大幫助。他笑稱自己退休後空閒的時候多了,人變得執著、鑽牛角尖,反倒要師姐鼓勵他多些回道場參加共修。師姐也補充說師兄是十分理想的丈夫,加上自己學佛後,明白人生苦短,師兄退休後性情有所改變是很自然的,自己也能夠包容他,順其自然就好。如果發生在學佛前,兩人一定會有不少衝突產生。

圓滿榮董 珍惜當下
談到加入榮董大家庭的經過。徐師兄和譚師姐都笑説一開始不知道什麼是榮董,2019年看到道場的「千手護持 眾願成就」 圓滿永久會址的方案,就護持了一筆款項,後來在專職菩薩的解釋下才知道款項已經可以成為榮董。他們在得知榮董的意義後,兩人就一起圓滿了榮董。後來道場需要裝修,他們也為自己的女兒和孫兒們圓滿了榮董。現在譚師姐兼任護法組的榮董關懷員,徐師兄也會協助,並說他們要做好榮董和道場的溝通橋樑,務求把道場的信息及時通知榮董,也鼓勵他們參加道場的活動。未來,兩人都表示要好好珍惜每分每秒,精進修學佛法,並且弘揚佛法。也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

(採訪/香港道場文宣組)

醫生醫人,佛法醫心

榮譽董事郭蘭菩薩分享

法師帶我學佛
我叫郭蘭,皈依的法名是常孝。這個法名很好,是要提醒我常常孝順父母、孝敬三寶。我是一名執業家庭醫生,開了一間小診所,為街坊看病、打疫苗、健康檢查等。我很有福報,一開始接觸佛法就是在法鼓山。1993年我在中國大陸讀完醫科後回到香港準備考試,因為香港規定海外的醫生必須通過執業試才能成為執業醫生,考核十分嚴格,而且合格率一向偏低。到了1997年,我還沒有通過考核,我就先在香港中文大學幫助當時還沒有出家的常悅法師做研究,法師就是我學佛路上的善知識。記得當年法師帶我去農禪寺皈依,是由聖嚴師父親手為我掛上佛牌的。到了2003年,我還是沒有通過考核,同期醫科畢業的同學有一部分早已放棄了。常悅法師就提議我去農禪寺拜梁皇寶懺,並由另一位師兄贊助我機票。

老實說雖然我已經皈依了,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認真學佛,對佛法完全不了解,只是抱着求觀音的態度去拜懺,現在想起來也有點慚愧。拜完梁皇寶懺的那一年,我一連通過四科考核,終於取得了香港執業醫生資格,那時候我已經花了十年時間準備考試。自此之後,我就十分堅定相信拜佛、懺悔能夠消業障。後來常悅法師在農禪寺出家,我也發願一直跟隨他在法鼓山學習佛法。

難忘師父的身教
師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堅持,師父一生只想將佛法的好處與更多人分享,他的目標明確並堅持不懈。有幾件事令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件是在興建法鼓山的時候,當時我在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的工地附近遇見師父,師父和建築師正拿着圖則在現場指導,當時我十分感動,師父年紀這麼大了,還親自監督施工,就是為了建設好法鼓山,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佛。當時我很想上去頂禮師父,但又怕影響師父所以打消了念頭,至今仍然有些後悔。另一件事是2007年10月我去法鼓山參加菁英禪三。第三天下午,突然在禪堂看見師父,當時師父戴着口罩,披著圍巾,應該是剛從醫院回來就來關懷我們。師父沒有講任何話,只是微笑着合十繞了禪堂一圈,並且在祈願觀音殿與我們合影留念,身體虛弱的師父忍受着病痛都要來關懷我們,我當時既感動又心痛。2008年四川大地震,我參加了法鼓山第二梯次的救援團前往四川。那一次救援之行是我從醫以來感到最值得,也為自己能夠幫助到災民而感到開心。法鼓山除了在災區救災外,也十分照顧我們這些醫護人員。師父為了鼓勵我們,送給我們每人一本《從心溝通》,並且在上面簽了名。當時師父的身體已經很差,但他仍然堅持在書上題字,寫上每個人的名字,可見師父是非常細心及關愛每一個人,師父的教導不僅是從文字上,更是身體力行!

醫生學生死
身為醫生,雖然經常會接觸到死亡,但是對於死亡我仍是畏懼和逃避的。直到2016年,我父親突然往生,在法鼓山香港道場的法師和義工的幫助下,以莊嚴及環保的儀式送別父親。期間,我了解到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另一個開始。師父在《歡喜看生死》一書中提到:「生時珍惜生命,抱着『以他為我』的無我精神,成長自己,成就他人;死時莊嚴安祥,無憂無懼,如此歡喜看生死,生死皆歡喜!」有了這個觀念後,我現在不再怕去殯儀館,也會用同樣的觀念去安慰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屬。

有一年,我要為家人處理債務問題,我親自帶着金錢去見有勢力人士。當時我已經學佛,所以心中毫不畏懼,還帶了一張師父的法語小冊子與那人結緣,希望他能向善。學佛後心是平靜的,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也感到很安全。

除了對生死有了新的看法外,學佛後也學會了觀照自己的心。雖然很多人認為醫生的職業很高尚,但其實以前我也會自卑和經常與人比較,那時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科醫生,相較於專科醫生,好像矮人一截。但師父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不需要與人比較,現在我會盡心在社區為巿民服務。我在診所張貼了法鼓山的揮春和師父的法語,遇到有緣的病人,我就會跟他分享佛法。

另外,我也常常覺察自己是否有起貪念心。在我們這一行要賺錢其實很容易,每星期工作七天,就有不錯的收入。不及時轉介病人給專科醫生,病人看病的次數多了,醫生的收入也會增加,但是對病人來說並不是好事,反而會害了他們。佛法能夠把我拉回到正念,我會經常提醒自己,要學會休息,及時把病人轉介給專科醫生,要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懂得及時放手,才能給予病人最大的利益。有時遇到病人的質疑,心裏會不舒服,以前會帶着不好的情緒看症,但現在也懂得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工作。

見證道場的演變
當初我參加菁英禪三時,已經發願要回饋法鼓山,要幫師父建設好法鼓大學。另外,我是一路見證着香港道場的演變,由當初一個小小的單位沒有法師常住,甚至有一段時間連共修的地方也沒有,我隨着資深悅眾和法師到處找地方……香港道場一路走來十分艱難,幸好有一班發心的資深悅眾一直堅持着,所以,香港道場有一個永久的會址也是我的願望。2016年,因緣成熟,我終於有機會回饋道場,有一位師姐鼓勵我加入榮董大家庭。加入榮董後,我更加親近道場,覺得道場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在這個大家庭,我們一起學習佛法,互相關懷,成為快樂學佛人。我未來的期許是精進學佛,與人分享佛法,以前我總希望可以快點退休,但常悅法師經常提醒我能夠做醫生福報很大,要好好利用並且廣結善緣。現在,我希望能盡心盡力為病人服務,能令每一位病人都能心安平安。

(撰文/郭蘭‧整理/香港道場文宣組)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榮譽董事黃燕春菩薩分享

自我介紹
我的名字是黃燕春,家人說是春天飛來的燕子。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香港人,大學畢業後,為了不想辜負家人的栽培,自己就不斷努力工作,希望出人頭地,夢想可以在40歲時就財務自由,所以每日匆匆忙忙、營營役役地上班、加班、下班、回家……,我的同修是我的中學同學,他是一名公務員。我們是兩人家庭,沒有子女,過著簡單、平凡的生活。我們每天都活在感恩當中,無論遇到任何人和事,好或壞,我們都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

「寶寶」成就學佛因緣
我不是出生在佛教家庭,家裏有著民間傳統的信仰,從小父母會在農曆新年帶我去黃大仙祠拜神求籤。直到2009年,有因緣搬去大嶼山東涌居住,並參訪了寶蓮禪寺,那次是我第一次接觸香港的佛寺。

同年,家中的寵物兔「寶寶」的身體狀況已到了兔子壽命的最後階段。那時我心想,「寶寶」陪伴了我們十年,從我們青春時期到我們步入中年,整整的十年黃金歲月。在他人眼中或許只視她為寵物,但在我們的生命裡却視「寶寶」如自己的子女一樣,是充滿愛與感情的。

我不想日後自己後悔沒有陪她到最後,於是就決定辭去工作,留在家中照顧「寶寶」, 當時有朋友不理解何以我會有這個決定,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公司,放棄厚職。對我來說工作可以再找,但是生命是珍貴無比的,不會有take two(第二次的機會)。

在陪伴「寶寶」的最後一年裏,我和同修經常去寶蓮禪寺,希望諸佛菩薩可以保佑「寶寶」好走,我們沒有奢求「寶寶」能夠延命長壽,這是不切實際的,只希望她離開的時候不要太痛苦。

寶蓮禪寺經常會播放佛曲,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佛曲,聽到後我不期然地很歡喜,覺得很舒服,於是就請了一張光碟回家,每天播放《心經》和〈大悲咒〉給「寶寶」聽,而我也每星期抄寫《心經》,就這樣一直到「寶寶」往生。

看「大法鼓」學佛
「寶寶」十年的生命就是一個小型的人生縮影── 生、老、病、死。在「寶寶」往生後的一段日子裏,我充分體會到死別的求不得苦和愛別離苦,真切感受到心真的會痛。於是就想佛法是否可以幫到自己呢?念頭一起,我就開始上YouTube找資料,聖嚴師父的《大法鼓》節目就立刻出現在螢光幕前,於是我就開始一集一集的看,覺得內容很好,是終身受用的哲理。很感恩聖嚴師父的開示和法語,令我漸漸明白「緣起法」, 也讓我知道「四聖諦」的真理和修學佛法的基礎「八正道」。這些開示都能讓我實踐在生活中,教我遠離痛苦、煩惱,少煩少惱,人就會慢慢變得快樂。加上聖嚴師父教導的「四它」,令我對人對事漸漸不再執著,學會了放下就是放過自己、照顧自己的心。

聖嚴師父的法語「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我很認同這句話,也很支持,並且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從佛法中獲益,所以我就嘗試先從我同修開始,將《大法鼓》節目介紹給他。我很感恩他看了節目後很歡喜,也很認同聖嚴師父的法語和理念,我們亦驚歎師父在1994年就有此遠見製作《大法鼓》節目讓後人得以乘涼,從此我們就一起看了更多法鼓山的視頻學習佛法,例如《法鼓講堂》等。

十年後終於回家了
說也奇怪,那時知道台灣有法鼓山,而我和同修的本科都是讀IT(資訊科技),經常上網找資料,但就偏偏沒有想過在網上找一找香港法鼓山道場。直到2019年5月請購了一本佛教雜誌《溫暖人間》,在裏面看到了香港法鼓山道場舉辦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的「五福臨門──人類的五種能力」講座,感到十分驚訝,我們怎麼會跟香港法鼓山道場整整失散了十年啊!因緣真微妙,但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緣成熟了,我們終於回家了。

同年,在風雨飄搖的社會運動下,我和同修很幸運得到法師們和義工們的努力安排,讓我們可以順利完成第九屆「福田班」,也很感恩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於2020年1月4日在由副住持果品法師主法的皈依典禮中,終於正式成為法鼓山寬字輩的佛教弟子。

只要有願力,使命就不會停
2020年我和同修成為了法鼓山的榮董,其實做榮董並非求功德,我們一早已寫好平安紙(遺囑),往生後會將資產捐給慈善機構。

在法鼓山皈依後不久,新冠病毒疫情開始爆發,那是香港人心最不安的時候,也是香港法鼓山道場的困難時期。道場不能開放,但法師們仍然不斷努力地想方設法讓信眾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接觸佛法,讓大家心安平安。法師們除了利用YouTube、Zoom等網絡途徑播放開示和法會外,還寄出念珠DIY素材包,讓信眾安坐家中按照說明書自行製作念珠,作為「心安平安藥師週」網上法會的前行功課,信眾的反應踴躍,道場總共寄出了4428套念珠素材包,這數目也反映當時香港在經歷了社會運動後,和面對疫情時,信眾對佛法有很大的需求。

看到香港道場的法師和義工們無私的奉獻,我當時想與其自己死後才捐遺產,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支持香港道場弘法。我相信越早接引信眾學佛,讓生命影響生命,人間淨土才有希望,所以我和同修就盡微不足道之力一起參與榮董,以一滴水匯入大海,只要我們有願力, 這個使命就不會停的。

同時我們也在那時發願要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幫助法鼓山接引更多信眾學佛和幫忙弘法的工作,這個初心始終不變。

在不斷的信願行當中,感恩香港道場不斷給予機會讓我們可以在知客組、行願館、學佛入門、福田班、法務組、皈依典禮、一年一度的書展等崗位擔當義工,實踐我們的願心。在這幾年的修行裏,發現自己學會了真正的慈悲心,心變得更柔軟,也明白到「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道理。

我們對未來的期許很簡單,就是初心不變,不斷配合香港法鼓山道場的發展和變化,一起進步,一起向前走,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履行「菩薩行」。

我自己則發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今生以在家居士的身分度眾生,盡未來世以僧人身分度眾生。

(撰文/黃燕春‧整理/香港道場文宣組)

榮董會2023年全球悅眾聯席會議活動報導

佛光普照,菩薩雲集
12月9日,大雪後二日,和煦的冬陽,溫暖迎接遍布全球回娘家的法鼓山悅眾菩薩。

今年終於擺脫新冠病毒疫情,法鼓山海內外各地區召集人、副召集人等,選定12月9日歡喜逗陣相敘雲來別苑,出席榮董會年度盛事—全球悅眾聯席會議。雖然疫情遠飄,但是謹慎的菩薩們還是全程戴上口罩與會,大家也已習以為常,沒有任何違和感。

會本部工作人員與接待菩薩一如往昔,提前佈置好溫馨會場,笑容滿面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貴賓。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雖然另有行程,但也在10:30分左右親自蒞臨會場。

聯席會議在主持人鄧名杏師姐帶領大眾恭誦「四眾佛子共勉語」後正式展開。

關懷榮董,接引榮董
首先登場的是2023年榮董會大事記影片。一掃COVID-19疫情陰霾,榮董會恢復往昔活力,展開豐富、多樣的各種形式聯誼活動,廣獲好評與熱烈迴響。

接著黃楚琪會長致詞。會長首先感恩所有貴賓的蒞臨!疫情三年,很多實體活動停擺,今年疫情遠離,國境開放,會長僕僕風塵飛往全球多處地區做關懷。

黃會長懇切說明榮董會年度工作重點──關懷榮董,接引榮董,呼應方丈和尚揭示同樣八個字的法鼓山重點工作──募人、募心、募款、募僧;更進一步闡述聖嚴師父行善態度:為善要讓人知,卻不求回報。會長呼籲大家接引家屬第三代加入榮董大家庭,並鼓勵大家都來做好事,讓好事更普及,引發更多迴響。

黃會長也讚嘆畢璐鑾師姐發大願接引諸多榮董。再次強調接引榮董是大家做得到的事,懇切希望還有五代同堂的榮董家庭誕生!

2024年榮董會展望
接著陳宜志執行長報告2024上半年度榮董會活動預告:
2/25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4/14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5/5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5/25~5/26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紫雲寺)
2024海外參學計畫:馬來西亞參學、新加坡參學

2023年度各地區會務分享交流
接下來是全球各區的召集人或副召集人、代表人簡要年度會務分享,其中舊金山、加拿大、香港的會務交流以線上形式分享,而西雅圖、紐約、高屏台東區、雲嘉南區、中區、北一區、北二區、北三區、北四區、北五區、北六區、北七區的召集人等則親臨現場說明。
─各地區均循例舉辦:例行性法會、念佛共修、課程講座、禪修、戶外參學及榮董頒聘、關懷榮董等精彩、豐富且多元的活動。
─美國舊金山許瑤玲副召集人連線分享參加社區年度跳蚤市場的活動,其目地有二: 1.清理家中雜物,讓物資再利用。2.敦親睦鄰,加強對社區的了解及融入。期許以舊金山鄰近矽谷地利之便,努力接引科技新人,並持續關懷新榮董,積極和各地區榮董以參訪、交流來共同學習。
─香港則展示表格,分享歷年接引榮董的席次。
─紐約吳齊流副召集人特別分享:在榮董會美國召集人葉錦耀菩薩帶領下,同心協助北美往生菩薩在法鼓山生命園區申請辦理植存事宜,先後已幫助紐約、芝加哥、佛羅里達多位往生悅眾菩薩完成植存,圓滿菩薩落葉歸根心願。
─北七區黃炳陽召集人分享:雖然2023年疫情有減輕的趨勢,為維護菩薩們的健康安全,原預定的法鼓山寺院參訪活動暫停,改為參與總本山出坡及各種活動。
─北二區辛智秀召集人表示:舉辦蘭陽分院、三芝戶外教室參學暨戶外禪活動,都經過多次場勘與行前會議才成行。其嚴謹態度令人敬佩!

方丈和尚開示與祝福
方丈和尚上台表示,因上午參加慈基會歲末關懷活動,因此晚到了些。感恩菩薩們這些年來盡心盡力承擔榮董會事務,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法鼓山。
今年法鼓山的主題是「福慧自在」,勉勵大家要修福、修慧;明年2024年「人間有幸福」,重點在於:安身、安心,生活時時都平安;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

方丈和尚提到「漏斗人生」:漏斗的形狀由闊至窄,就像每一個人努力打拼、找出人生發展方向的方法,都是由闊至窄。

方丈和尚期許大眾奉獻自己、利人利己,持續布施,做到「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24小時佛法不離身,在任何狀況下,身心不受環境左右、動搖。雖然社會每分鐘都在變化,其實只在現象上變動,現象本來就沒有「常」,要應無所住!任何執著需放下,保持利人利己平衡點;利人便是利己是大原則。用佛法幫助自己,該休息就休息,找到理性、感性的平衡點。調心更重要,可以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我和是身心和合,人和是分秒做到幸福快樂,自然可以與人家和!根本從心出發,才能治標治本。
感謝現場實體參與及線上連線的菩薩,祝福大家溫故知新,永遠正念、正向。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護法因緣,代代相傳。明年:人間有幸福!

親領祝福,活動圓滿
會後方丈親手送上結緣品給每一位與會菩薩,接著大眾轉往雲來別苑一樓大門口前溫馨大合照。最後,全體移動到齋堂,一起享用香積菩薩用心準備的美味可口午齋。餐後,菩薩們彼此互道珍重,圓滿賦歸,結束今天的盛會。

🎥2023/12/9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活動精彩影音紀錄
https://youtu.be/I8diKm5pgMY

(報導/劉美諄.攝影/張愛玲、潘森典)

第19屆榮董禪悅營紫雲寺場勘紀實

12月3日上午,榮董會會本部的悅眾一行12人,在黃楚琪會長帶領下,前往將於2024年5月25~26日舉辦第19屆榮董禪悅營的紫雲寺進行場勘。當天上午高雄的天氣晴朗,眾人在高鐵左營站集合,由高屏區召集人曾瓊玉師姐與三位副召貼心開車接送至位於澄清湖畔的紫雲寺。

在簡單溫馨的南北相見歡與監院常參法師的關懷勉勵後,彼此開始就兩天一夜的禪悅營活動內容進行交流、溝通。午齋之後,常參法師親自帶領大家參觀位於大殿後方正在擴建中的新大樓。

紫雲寺是於1960年由開山住持演禪長老尼購地創建,第二任住持為淨圓法師。2001年,演禪長老尼有鑑於自己與淨圓法師年事已高,為使法務永續、正法弘揚,乃力邀法鼓山承接紫雲寺的法務工作。在法鼓山接續法務後,歷經兩年餘的建設與努力,於2003年3月1日舉行新建大樓啟用暨管理人交接典禮,並由聖嚴師父擔任第三任住持,自此紫雲寺肩負起在南臺灣推廣心靈環保的重責大任。近年來因法務日盛,原大樓空間已不敷使用,因而展開擴建工程。

新大樓預定於2024年2月底竣工,採光、視野良好,一樓是齋堂、二樓是禪堂、三樓是小參室、四至八樓是寮房,每間有4個床位,總共有200個床位。新大樓在擴建施工期間因遭逢疫情,碰到不少困難,所幸大家均秉持著「危機就是轉機」的信念,以安定的心隨順因緣,終於迎來即將完工的日子。常參法師以感恩的心說:新大樓結構良好,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也因為有前人辛苦的耕耘,後人才得以繼往開來,而透過一代一代的佛水、法水傳承,正法才能永續弘傳,利益廣大眾生。

2024年新大樓啟用之後,紫雲寺將會開辦更多禪修活動和公益課程,以期接引更多大眾親近佛法,發揮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功能,非常歡迎大家踴躍邀請親朋好友參加,一起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而努力。

(報導/陳如秋.攝影/場勘小組)

北六區榮董天南寺參學暨戶外禪活動報導

12月17日北六區榮董參學暨戶外禪,由蘭陽分院監院常實法師與榮董召集人呂慧嬪菩薩帶領48位榮董菩薩及法眷們,參訪位於三峽的天南寺及新北市美術館。

攝心遶佛,靜心淨心
抵達天南寺後,因當天同時有念佛禪悅眾培訓,天南寺監院常學法師仍撥冗前來開示關懷勉勵榮董菩薩們,之後義工菩薩引導大家進入茶禪教室後便進行分組,共分二組由導覽菩薩分別帶領至大地園禮拜地藏王菩薩與體驗托水缽活動,大地園裡的地藏王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於佛像前遶行三匝在寒冷中感受到少有的定心及清明以一步一字佛號來攝心。體驗托水缽時,水缽如同心境,心靜則波平,心亂則波湧,大眾都踏著沈穩腳步行走,其實也不需刻意去控制觀看水的波紋,只要當下觀心觀照行止即可。

隨後進教室觀看天南寺的介紹影片──「禪心淨土」。早已耳聞天南寺是由邱春木老菩薩的子女-邱仁賢菩薩等捐贈給法鼓山的,心中十分讚嘆!如今天南寺已成為國際化的禪修中心,把法鼓山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與邱春木菩薩遺願充分結合,為大眾開啟智慧心窗,指出紅塵中的覺悟之道,促成弘法利生的事。

體驗身心合一,輕安自在
天南寺的「茶禪」和一般坊間品茗不同,會由茶主人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習收攝、放鬆、專注、清楚所帶來的禪悅。茶主人開始沖茶,前三杯不語,品嚐茶香與觀察茶湯濃淡的變化,茶主人泡茶的每個動作都不急不緩、堅定安隱,「身在哪裡,心在哪裡」的心法運用在泡茶、奉茶與品茶的過程,頗具禪意!體驗到輕安自在。

用齋後,前往座落於新北市鶯歌區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的三鶯新生地—新北市美術館,從園區導覽中瞭解新美館是以蘆葦做為設計意象的元素,將自然、人文融合於建築物中。隨著導覽人員的介紹,參觀各項藝術展覽與沈浸式互動展,體驗了一場視覺、美學的饗宴。

化感動為力量,發願護持
回程時,李宗榮說護法勸募如心臟般重要,如果缺少護法勸募組織,就像是失去了心臟,無法成為一個健全團體,大家一起來發願護持法鼓山,用法鼓山的理念、方法來生活、處世、待人。黃嵩衡提到,當他走進天南寺時,一群義工們默默盡心盡力在大出坡的畫面,他內心真的很感動很感動;周旺盛分享,有福報在正信的道場學佛,透過布施後,自己生活品質大大的蛻變與提昇,同行法眷黃美華當下發願要再護持榮董!最後監院常實法師感恩大家的發願護持,並勉勵大家要常回來共修、來做義工、來學佛行菩薩道。

此次活動安排,感受到召集人的用心與巧思,榮董菩薩們忍不住讚歎!今天的參訪就像進入寶山,在法鼓山有挖掘不完的寶藏。整個活動就在菩薩們熱烈的分享中,畫下了圓滿的句點。

(報導/周旺盛.攝影/北六區)

2024年2月25日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 1月12日開始報名

2023年12月09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雲來別苑)。

2023年12月17日(日)

北六區榮董天南寺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天南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