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12期 2024.02.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老化是自然現象
【方丈和尚開示】
「我執」才是真正的病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弘揚佛法 平安吉慶—程弘慶菩薩

  服務奉獻日日行 環保惜食時時做—葉秀惠菩薩
  勤耕福田 傳藝傳法喜—劉芳伶菩薩
【特別報導】
1月8日舉辦2024年度展望會
【通告】
2月25日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3月9日高屏區榮董戶外禪( 地點: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
【榮董會大事記】
2024年1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老化是自然現象

一般人以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實「生」是一種苦,從出生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受苦到死亡為止。除了生之外,老病死也都是苦,可以說生命本身就是苦。生、死在一生中都只有一次,老則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生病,有些人更是一輩子都受病痛的折磨,非常累人,這些都是苦。

一般人也以為,出生以後,應該是先生病,生了病以後才會老。其實,並不是非得等到鬚髮花白才叫作老,「老」是一種時間的累積,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註定要死亡,在死亡以前的整個生命就是老化的過程。所以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天一天地變老,就像佛經裡所說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樣,老化就是一種無常。

記得小時候,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趕快長大,因為長大以後就可以享有大人的權利,大人能夠做的事情、能夠去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做、可以去。父母、老師管不到我們,也不必再聽他人的吩咐,享有很高的自主性。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還沒有嘗到老的滋味,才會希望趕快長大。要知道生命是很短暫的,大概過了少年時代,高中畢業、進入大學、步入青年以後,就可以感覺到年齡的壓力了。很多人可能經常都會這樣想:「過了一年,我又大了一歲。為什麼我都沒有什麼成就?有人在我這個年齡,早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像這樣老是在計較自己的年齡,就是一種苦。

老化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奇怪的是,很多人都非常介意談論有關年齡的問題,尤其很多女士們,常把自己的年齡當作祕密,隨便詢問會被視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當別人猜測自己的年齡比實際年齡小,就感到很高興;要是猜得比較大,就會很難過,懷疑自己的外表是不是看起來很老了?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年紀變大了,也不願意讓別人感覺到自己老了,希望能夠永保青春,在他人眼中永遠是年輕的模樣。像這樣不甘願變老,但是又非老不可,也是一種苦。

老雖然不一定是指老態龍鍾,但是到了年老體衰時,當然一定是非常苦的。很多人經常都會安慰我:「師父,您看起來好像只有五十多歲,看不出實際年齡來。」我說:「阿彌陀佛!不要這樣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偏偏有很多人喜歡欺騙自己,覺得自己的身體還滿好的,不像已經七十歲了,其實這只是自我安慰罷了。七十歲就是七十歲,和五、六十歲是不一樣的,之所以自欺欺人,就是因為怕老,這也是一種苦。

因此,我們要不斷地警惕自己隨時隨地都處在老化的過程中,並且要好好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此一來,雖然還是在生死大海裡不斷地老化,但至少能在短暫的生命中,淬鍊出更深刻的意義,活得更有價值。

(選自《真正的快樂》)

「我執」才是真正的病

◎果暉法師

‧問:常有人說,五十歲是健康的分水嶺,中年人如何看待自己身體狀況走下坡的現象?

‧答:其實我們的身體不是五十歲才開始變化,從一出生就已經在老化了,只是我們不會用「老」來形容,比如看到小菩薩,我們會說:「好好讀書、快快長大」,用的是「成長」的角度。

隨著年紀漸長,老的感覺更加明顯,很多人會想:為什麼我昨天還好好的,今天變成這樣?身體是因緣所生,變化是必然的過程,即便我們不願意接受,它還是會持續改變。

感覺身體在走下坡,這是出於一種「比較」的心理。今天跟昨天本來就不一樣,如果順著因緣來調整心態,接受身體的變化,反而比較能夠照顧它;如果一直想著昨天如何、去年如何,那就是沒有活在當下,不願意面對,徒增困擾。

我們可以練習「健康地老化」,換句話說,不跟年輕的自己做比較,也不跟別人做比較,老實地面對現在的自己,接受它,隨時隨地適應當下的身心狀況,這樣也會過得比較自在。安於當下,這也正是禪法所說的「現在觀」。

《維摩詰經》裡有一段話:「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有身體就一定會生病,我們吃五穀雜糧,沒有人可以不生病,即便佛陀也歷經老、病、死的階段,所以生病是正常的,而且病不是現在突然發生,也不是從過去就一直存在。

該經接著又說:「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這裡的「病」是指「我執」,也就是以身體為我、以四大五蘊為我,這才是真正的病。所以我們要除的是我執的病,不以身體為我、不以四大五蘊為我,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治病,連生死的大病都能夠根治了,身體的病根本不是問題。

「不除法」的「法」,指的是無常法。既然是無常,有生必有死,身體是因緣所生法,病也是因緣所生法,這個病法不需要除,但要除我執的病。歷史上很多禪師生重病的時候,也是他們修行最得力的時候;記得元朝的蒙山德異禪師得了痢疾,整天拉上百次肚子,但他的疑團沒有間斷,由此可知,心才是主人,不要為身體的病所困擾。

(轉載2023年12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4年02月25日(日)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3月09日(六) 高屏區榮董戶外禪( 地點: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
2024年04月28日(日) 榮董禪悅樂活 (地點: 安和分院)。
2024年05月05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5月25~26日 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紫雲寺)。
2024年06月09日(日) 香港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香港道場)。
【法鼓山活動資訊】
【總本山】 2月9日 除夕撞鐘。為世界祈福
  【全台分寺院道場】新春活動
  【海外分寺院道場】新春活動
  【總本山】2024行事曆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4上半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弘揚佛法 平安吉慶

專訪榮譽董事程弘慶菩薩

苦悶人生 不得其解
在弘慶菩薩39歲那一年,因為事業瓶頸加上身體長年過耗而產生問題,雖多處求醫,但未見起色,再加上家庭因素,壓力大到無法承受,常常想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方法不對?多方檢討卻不得要領,人生的苦悶得不到解答,內心無比煎熬。同事看他精神每下愈況,建議說:「要不要試試宗教的力量? 」老實說,受現代教育的他實在不以為然,同事接著說:「北投有一個老和尚,聽說功夫不錯,也許能解決你的問題。」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一個午後,他騎著老爺摩托車,在同事提供的地址附近徘迴,卻找不到農禪寺。摩托車竟然在這個時候熄火不聽指揮,無奈只好沿著旁邊的小巷子尋求救援。一進入巷底, 「農禪寺」三個大字出現在眼前,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此時,旁邊紅圍牆的小巷走來一位老和尚,問說:「有

甚麼事嗎? 」他告訴老和尚,機車壞了要找人幫忙。老和尚轉身對身旁的年輕法師說,幫他看一下吧!法師接過機車,隨腳一踩,竟然發動。老和尚對年輕的法師說:「先帶他去齋堂用齋。」並告訴他,晚上這裡有課,留下來聽課,弘慶菩薩就這樣進了慈悲門。

讓弘慶菩薩震撼的是,聽完師父的心經講解,內心的疑團似乎慢慢有解。後來就參加禪訓班,並定期每個周末到禪坐會禪坐共修。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段時間是值得珍視的快樂時光。回到公司將這個情況告訴同事,他們都笑說「有眼不識泰山」。

任勞任怨 藏諸法寶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師父的這一句法語,讓弘慶菩薩無論在工作或擔任義工時受用無窮,這句法語讓他學會謙卑、謙讓,甚至於藉以修忍辱。學會接受批評才會認識自己,才能從錯誤經驗中成長,逆境是成長的養分,藉境練心才能培養覺察的能力。但師父這句法語並不是要我們一昧的忍讓,因為要用慈悲來關懷他人,用智慧來成長自我、消融自我。尤其承擔義工時,菩薩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也各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對同一件事自有不同的解讀,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磨合的過程與歷練,想必正是師父要我們去體驗和覺察的功課。

今天我們都不頂禮
2004年7月31日,師父親自來中山區關懷,全區在召委帶領下積極籌備,那是中山區成立共修處的一件大事。共修處的地點,是弘慶菩薩將閒置的頂樓加蓋,提供給地區菩薩使用,想不到師父前來關懷,弘慶菩薩內心無比激動。然而,前一天,他騎車不慎與人擦撞,左膝蓋側邊韌帶受創,膝蓋腫大,無法彎曲,上下樓梯都成問題,只好由家中兩位小菩薩來迎接師父,弘慶菩薩只能在五樓等待師父。

師父知道後,非常關心,除了當面關懷之外,深怕弘慶菩薩為難就當眾宣布,我們今天都不頂禮,以消除尷尬。這讓弘慶菩薩深刻體會到師父的慈悲與細膩。即便事隔多年,每每回想起來,對師父的行誼有更深的思念與敬愛。

二線確診 一心不亂
疫情肆虐,改變了生活方式,也撼動了價值觀。疫情之下「人」變得渺小,很多事情無能為力,以致於人際互動,骨肉親情在疫情之下也有些無奈。2022年6月,弘慶菩薩因為接觸返國的客戶感染新冠病毒,因為過敏宿疾,呼吸道本不健全,加上病毒作祟,開始發燒,全身發軟,當天自行到馬偕就醫,殊不知因為過去的病例,醫生將他列為高危險群,在醫療資源緊繃的情況下,還將他送進隔離病房。當時弘慶菩薩內心很惶恐,並不是因為怕死,而是擔心公司怎麼辦?同修有辦法應付嗎?躺在家中需要人看護的93歲失智老媽媽怎麼辦?憂心忡忡下,出現師父在禪坐中開示的聲音:「對境生迷,要做自己的主人。」迷糊中彷彿看見光明,雖然胸口有如千斤大石的壓迫,頸部有被繩索勒緊的窒息感。在使出吃奶的力氣,用力呼出一口氣後,忽然間感覺四周變得很安靜,這個安靜感讓弘慶菩薩沉沉睡去,再醒來已是兩天後。

看到全身包得密不透風、穿著防護衣的護理師來注射,隨即提出出院的要求,因為實在太擔心家裡的失智老母親。護理師告知,目前是被管控的病患,一步也不能外出。此刻,弘慶菩薩覺察到生命的脆弱,病床上提起心念,按照平日的作息,早課、禪坐、聆聽師父的開示,仿效禪七的作息,讓心念不散亂。看到同房的病友六神無主,甚至慌亂地大聲咒罵,相形之下,有佛法做依靠是何等的幸福。

滿溢感恩 永續學習
弘慶菩薩懷抱著滿溢的感恩心,感謝三寶、師父及法師,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指引人生的方向。在法鼓山這個團體,有果器法師的輔導和楊蓓老師的專業教導,也遇到許多善知識,尤其是在總會教育小組工作的那一段日子,是成長最多、獲益最大的時日,弘慶菩薩特別感謝教育小組的夥伴們:高昌、宜志、秀梅、美櫻、阿山哥、秀容、耀蘭、靜華和宜蘭的素珠…,以及中山區的菩薩。沒有他們的協助與包容,就不會有如今的他。當然最感謝的還是同修,因為有她在背後的支持,才能讓弘慶菩薩在佛法的智慧之海悠遊,在法鼓山這個大福田中耕耘,若有任何功德都應該屬於她。

弘慶菩薩選擇五年期圓滿榮董。他認為這個頭銜對許多人而言是一種榮譽,但對他來說,與一般的護持並無二致。弘慶菩薩謙遜地說,從護持的立場而言,這微不足道的發心本來就是修行的一部分。

曾經有位師兄對他說,講台語一小時都不會打結的就只有你,又考取台語中高級認證,應該在佛法的分享更盡一份心力,接引台語的同好,讓一些無法用國語表達的菩薩藉以見到佛法的益處。退休後的弘慶菩薩,因緣際會下,成為小學台語課程的老師,目前希望有計畫進修,好好利用難得的退休時光,讓生命在佛法的指引平安自在。

(撰文/程弘慶‧整理/孫美文)

服務奉獻日日行 環保惜食時時做

專訪榮譽董事葉秀惠菩薩

學佛因緣 認同心六倫 
秀惠菩薩分享學佛因緣,大福報者巧緣順利,得來全不費工夫。1997年某日,有讀報習慣的她,在報導中看到聖嚴師父正推廣心六倫理念。她說:「看到師父的照片,感覺師父一直對著我笑,好特別、好歡喜。」細讀內容後,認同師父提倡的心六倫,當時住大安區的她找到安和分院,加入護持會員;之後,因緣成熟,皈依佛門,成為三寶弟子,自此發願成為師父理念的執行者。

農家背景 培育出堅忍性格
出生中壢的農家,父母皆是文盲,家中9名兄弟姐妹,秀惠排行老八。

貧困的家庭,讓秀惠師姊選擇中壢高商夜間部半工半讀,只想減輕家中父母的經濟壓力。就讀夜校時,認真學習,她相信努力ㄧ定有所得。進入社會工作後,繼續就讀台北商專,踏入建築業從事業務。ㄧ路從小職員到成為中小企業的經營者。

蓋一間好房子是一種善行!賺錢固然重要,每個人一生中也許只買一次房,用心蓋房子,堅定理念,做爲經營事業的良心,感恩貴人相助,與人為善。

出生弱勢家庭,自知福報有限,如何改變命運?師父的心五四運動,四福中的種福、培福、多行善,有能力的人應該對社會多付出,從師父的108自在語中學習,句句好用,歡喜信受。

擔任惜食台灣行動協會理事長
要成就一件事,所有的因緣都要聚合。擔任惜食協會理事長,日日與環保議題為伍,整整五年的時間,直到今年6月30日卸任。秀惠菩薩分享心歷路程,從戰戰兢兢到歡喜接受,到克服壓力承擔責任。師父提倡的環保觀念,在惜食協會實踐!在每一個與人結緣的日子裡,她歡喜能用上師父的理念。她說:「我想跟師父說,您一定看到我在實踐您的理念。」

惜食廚房以「疼惜食物,疼惜臺灣」喚起各界關懷環境永續、社區弱勢及獨居老人等議題。惜食送餐服務以弱勢及獨居老人為對象,服務大同、萬華、文山、板橋四區,每日送餐約四百份,每年超過十萬個熱騰騰的便當,送暖予需要的人。用來製作餐盒的食材,都是賣相差但新鮮的食材,以此發揮食物的最大價值,同時也將愛散播出去。協會目前有義工30多人,及專職廚師等3人。

秀惠菩薩說,理事長的職務是校長兼撞鐘。每日清晨醒來,要關照柴米油鹽、要補貨、要募款,每年需要資金約650萬,不足的一半感謝同修鼎力相助,讓惜食協會得以順利運作,讓弱勢者有飯可食。

細數一千多個日子,秀惠師姊幾乎全年無休,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她堅持下去?她說:「師父108自在與的第55句:『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這句話勉勵著我堅定走下去。」秀惠師姊說師父是偶像、是人間菩薩,也是老師。她誓願學習師父創建法鼓山的精神,以服務奉獻為己任,造福更多人。

在師父座下的那個Moment
1998年法鼓山正逐步建設,秀惠師姊有機會來到農禪寺聆聽師父的開示,她說自己很幸運地被安排在非常靠近師父座位的下方。她說:「那個當下,感受在師父的座下接受了師父的法。」之後,被安排參觀建設中的法鼓山,她護法的心念更加堅定了。

秀惠師姊分享108自在語中的第56句「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她告訴自己,人生是為受報、還願、發願而來。當自己有煩惱,或對事情下不了決定的時候,就去洗公司的廁所,把公司的廁所洗得乾乾淨淨;大大的沖水聲,也讓滿載的壓力得以釋放。她笑說:「有一個會洗廁所的老板,員工應該很幸福,能放下身段的人有柔軟心,也是值得信賴的人。」

菩薩滿願 家人是溫暖的力量
秀惠師姊晚婚,37歲才當上母親,育有一對乖巧的雙胞胎姊弟,這是菩薩送來的孩子,她滿懷感恩的提起這份幸福。

孩子今年已大學畢業,卸下惜食理事長職務的她,希望能回到法鼓山體系,靜下心來,讀經上課,做義工。師父說福慧要雙修,秀惠師姊自認洗廁所她很在行,廚房的事也難不倒她!這位強人菩薩熱愛生活,把服務奉獻、還願發願執行得非常徹底。

她說自己雖然早已皈依三寶,但參加體系的菁英禪三,加入榮董,以及參加每月的法行會例會,是最近積極在做的事。過去生活忙碌,無暇多學習經典、認識佛的法要,也尚未接引同修及孩子們。她認為皈依是學佛的入門禮,期待孩子歸國後,全家人可以成為正信的佛教徒,將佛法活用於生活中。

採訪結束後,積極熱情的秀惠師姊來到農禪寺,報名福田班、禪訓班,也會在行願館及知客室總機擔任義工,真正力行福慧雙修的菩薩道。

(採訪/賴寶卿)

勤耕福田 傳藝傳法喜

專訪榮譽董事劉芳伶菩薩

大樹傾倒 善念思維
學佛因緣是從哪裡開始的呢?芳伶師姐仔細回想,從小家中佛道參半,父母重視的向善思維,深植每一位家人心中,或許那就是與佛有緣的起點。剛剛脫去稚氣的12歲,芳伶師姐卻必須面對猶如大樹的爸爸離世。家中頓時失去支柱,全家要經歷的震盪與衝擊相當大,媽媽林菊菩薩要面對的,是爸爸留下來的一大堆機器以及貸款,以及突然要從媽媽角色變成媽媽兼爸爸的雙重身分。堅毅的媽媽扛起重擔,身兼多職,卻因為實在太忙碌了,顧不得陪伴,母女倆在選讀高中時產生歧見,年少輕狂的芳伶師姐在高中時期相當叛逆,讓媽媽很操心。直到25歲,媽媽和哥哥特別來美國參加她的碩士畢業典禮,當天她慎重地向媽媽道謝,對媽媽說出:「謝謝媽媽這麼多年來的包容、栽培與關愛。」母愛兼父愛的偉大,不只是兩倍,而是無數倍。

法鼓鼓手 榮董禪悅
家中最早接觸法鼓山的是媽媽。50歲退休後,因為朋友而走入法鼓山,芳伶師姐會陪媽媽到安和分院參加法會。學佛,對媽媽與家族來說影響很大,媽媽在共修時聽到的小故事或是退居方丈的幽默語,就會在餐桌上主動跟家人分享。媽媽的開心,感染了全家人,也促使家族之中圓滿了多位榮董。

而芳伶師姐第一次主動參與法鼓山的活動,是榮董會舉辦的台東禪悅營,這三天的活動對她產生很大的影響。遠離了台北的塵囂,脫離了生活的軌跡,一步一步安住當下,察覺到以前無比重視的,此刻無足輕重,只在腳下那一步。霎那之間,心像是被按下開關一樣,亮了,也安靜了!活動中,由衷感激黃會長為榮董菩薩籌辦多元、豐富的各項活動,惜才、視才又有行動力的會長邀請下,芳伶師姐歡喜加入企劃組。

記得有一次談起鐵馬行,她對會長說:「騎鐵馬我不行。」會長回應說,妳不是住新店嗎?歡迎來參加新店的榮董鐵馬禪悅行,沒想到芳伶師姐真的騎完全程,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是對她來說,卻有大大的體會,那就是永遠不要說自己一定不行,沒有試試看,怎麼知道不行呢?拿出行動力,就有成功的機會。因而更加感佩黃會長的大願力,推動各項活動不遺餘力,凝聚了大家的向心力,會長是磁力滿載的超級大磁鐵。

C型人生 傳藝傳承
35歲之前的芳伶師姐,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但不時會思索究竟人生應該追求的是什麼?到底應該如何生活?自己又能夠為別人做些什麼呢?受到C型人生的觀念啟發,讓她更加重視生活的風格、生命的意義,C型人生的概念認為,無論求學、創業、就業、婚姻都沒有年齡限制,C型人生是動態而彈性的,不若過去線性人生的僵化制式。因緣際會下,她有創業的機緣,也在朋友的邀約下,選擇與創業內容時尚媒體平台相關的台師大GFEMBA就讀,全名為「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攻讀研究所期間,透過觀察同儕,深刻體會到,越有學習力的人越有影響力,書寫論文雖然絞盡腦汁,但是收穫滿滿。

馬雲先生曾提到兩個H,第一個H是身體健康Healthy,第二個H是心裡快樂Happy。芳伶師姐思考著:藝術可以成為未來年輕人療癒身心的方法之一,於是利用爸爸的起家厝,改造成「明藝承織物創藝所」,讓老屋不再是荒廢的倉庫,而是重生為文化的據點。除了提供給創意者一個工作場所之外,透過導覽,使得來參觀的民眾,眼見即所得、體驗即所得。目前採取活動型式的開放,未來希望結合其他老店走讀導覽,讓民眾了解圓環巷弄內的今與昔,讓時間之流結合編織藝術,淨化身心,歡喜以待。

另外一面,則是對父親的緬懷,父親從繡字、繡學號做起,隨著時代脈動,購置大型機器,從家庭代工開始轉型,媽媽扛起父親的未臻之業,接外銷單打進國際市場,不論是OEM代工接單或是ODM設計生產,一步一步走來實屬不易,而「明藝承織物創藝所」既是傳承藝術,也是飲水思源的深刻感恩。

佛法良藥 快樂人生
芳伶師姐參加安和福田班,每次上課特別喜歡聆聽生命故事分享,會將這份感動化為力量。對於師父法語「慈悲心越重、智慧心越高、煩惱心越少」特別有感。或許這就是她曾經想要追求快樂人生的解答──以慈悲心待人,以智慧心處事,煩惱自然少,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常相左右。

想來,榮董禪悅營是藥引,引領芳伶師姐找到人生的解藥。

(採訪/孫美文)

1月8日舉辦2024年度展望會

2月25日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雲來別苑) — 1月12日開始報名

3月9日高屏區榮董戶外禪( 地點: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 — 1月24日開始報名

2024年1月8日(一)

榮董會2024年度展望會 (地點: 台北市)。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