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16期 2024.06.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用觀念安心 人人做得到
【方丈和尚開示】
人心平安 幫助大環境平安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菩薩大願,願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陸亞冰菩薩

  知恩報恩 慈悲喜捨 消融自我 信願行證—黃寬思菩薩
  傳遞知足感恩的善念 種大善根 有大福報—陳小萍、陳麗蓉、陳小芬菩薩
【特別報導】
榮董會北二區參訪總本山活動報導
  暮春新綠茶會樂活,教觀實踐禪悅法喜—安和分院喜迎榮董菩薩活動報導
  2024北區榮董頒聘典禮活動報導
【通告】
6/23(日)北七區榮董情人湖健走禪悅行
  7/21(日)榮董盛夏茶會(舊金山道場)
  8/4(日)榮董禪一(雲來別苑)—6/20開始報名
【榮董會大事記】
2024年5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用觀念安心 人人做得到

平安,似乎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好像不平安都是環境帶給我們的。雖然不平安有環境的因素,但主要仍取決於我們自己內心。內心可分成幾個部分:一種是情緒和情感;一種是精神和觀念。之前所說的是觀念,而所用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平定情緒和情感,之後我們的精神會提昇,觀念也會比較清楚,這時,無論是外在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都不能影響我們,而我們卻能反過來影響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

臺灣曾經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震後整個臺灣兩千三百萬人非常恐懼,擔心隨時還有大地震發生,因為餘震仍然不停。後來我說了非常簡單的幾句話:「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救苦救難的是菩薩。」災難是整體臺灣的,但少數的人代替我們受難,所以這些人是菩薩現身說法,做為我們的教材,使我們從此以後,隨時隨地都有地震再來的準備。

此外,我又提出:「大地震發生之後,不可能連續不斷再發生同樣規模的地震。應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不會發生的也不可能再發生了。」雖然不能說人人都受到了啟發,但這幾句話的影響力也相當大,甚至當時的李登輝總統,也重複用這幾句話來告訴大家,讓人心安定下來。當時我自己的心情安定,所以才能說出這些話,但你不要認為:「這是聖嚴老和尚有這個本領,我們當然沒有辦法。」事實上,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獲得平安最好的方法,是每天都練習安心的方法,譬如一開始就教諸位的。或者是以下的方法:如果是信仰佛教,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先在佛菩薩前做祈願或禮拜,然後打從心裡誠懇地念幾句佛菩薩聖號,這時你的心裡是平靜、安靜的,出門以後,還是有佛菩薩聖號在心裡;你也可以隨時隨地體驗呼吸,當你有一點身心狀況的時候,只要體驗一下呼吸,你的心馬上就能安定下來,如此一來,你自己是平安的,與你相處的人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家裡有五個人,只要其中有一個人有這種工夫,保證一家人平安;如果你拜佛、祈願、念佛菩薩聖號,旁邊的人即使在吵架、打架,可能他們吵鬧的聲音也會小一點,為什麼?因為你在念佛,不好意思打擾你。所以,你一個人就能影響周遭的環境。

(摘自《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人心平安 幫助大環境平安

◎果暉法師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大地震,我們要特別感恩公務機關、民間團體,第一時間到災區救援。地震當天下午,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常寬法師便趕往花蓮,慈善基金會祕書長常順法師也隨即前往,到花蓮的育幼院、殯儀館,以及我們在中華國小設置的安心站進行關懷。誠如聖嚴師父所說:「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所以我們要將在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共修的功德,迴向所有罹難者往生淨土,受傷者儘快康復,受損壞的家園能早日重建。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非常頻繁。先前有九二一地震的前車之鑑,我們因此而能居安思危,大部分房子都蓋得較穩固。地球也有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時候,但只要我們有防災意識,能未雨綢繆,就可以將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當災變來的時候,我們還要能運用「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特別是花蓮地區民眾,感受到餘震特別多,需要有心靈上的安慰與支持,法鼓山會在這方面盡一份力量。

聖嚴師父曾告訴我們:「心安就有平安。」我們除了將修行功德迴向災區民眾,自己平常時候,不管在修行中,還是法會後,都能常念觀音菩薩、念阿彌陀佛,便會感受到佛菩薩常常與自己在一起,就能臨危不亂,逢凶化吉。修行也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不過,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希望。地球是人類共同的母親,我們有責任愛護這個大環境。當大家一起積極推動「四種環保」──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大環境就能比較平安;人心平安,就能幫助世界平安。

今天舉行瑜伽焰口法會,我們至誠懇切地迴向,不只我們臺灣,包括全世界都能風調雨順,能少一些災難,但我們還是要從根本的人心做起,就能安心、安身、安家、安業。把握精進修行的因緣,我們除了迴向自己和親友,同時也迴向給整個大環境。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二○二四年四月六日,講於臺中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

【活動預告】
 
2024年06月02日(日) 北四區榮董社會大學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三芝戶外教室)。
2024年06月09日(日) 香港榮董頒聘典禮暨感恩聯誼會 (地點: 香港道場)。
2024年06月23日(日) 北七區榮董情人湖健走禪悅行 (地點:基隆情人湖公園)。
2024年07月21日(日) 舊金山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舊金山道場)。
2024年08月04日(日) 榮董禪一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08月09日(五) 紐約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東初禪寺)。
2024年08月24日(六) 北六區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蘭陽分院)。
2024年09月22日(日) 馬來西亞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馬來西亞)。
2024年09月29日(日) 新加坡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新加坡護法會)。
2024年10月06日(日) 榮董法青鐵馬行 (地點: 大直美堤河濱公園)。
2024年10月19日(六) 北一區榮董天南寺參學 (地點: 天南寺)
2024年11月02日(六) 北二區榮董淡水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淡水分會)。
2024年11月02日(六) 北四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 (地點: 蘭陽分院)。
2024年11月0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11月10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12月07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安和分院)。
【法鼓山活動資訊】
【香港、舊金山、洛杉磯道場】2024祈福皈依大典
  【各地分寺院】2024法鼓山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
  【聖嚴書院】2024年聖嚴書院佛學班暨禪學班新班招生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沙漠中的行腳僧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4年各地新開班
《福田班》2024年各地新開班
《長青班》2024年各地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菩薩大願,願生生世世見佛聞法

專訪榮譽董事陸亞冰菩薩

遇見誰?決定了方向,翻轉人生
45歲前,是人生的上半場,沒有佛法,沒有師父,亞冰是天主教徒。45歲那年5月的某日,亞冰師姊從世界日報的半版報導上看到,聖嚴法師受北美佛教會邀請前來溫哥華弘法,演講主題: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在那一年,她遇見聖嚴師父,生命中的善知識出現了!這場相遇,決定了她人生的下半場,有師父、有佛法,也開展了探索生命意義的旅程。

那些年移居海外,帶著孩子,孩子們求學的過程,要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有很多問題要克服。亞冰師姐說,當年不僅孩子,自己也是心不安、身不安,甚至「四安」,沒有一個是「安」的。師父的到來,為她開啟了新生活!整場弘法的內容,好似專為亞冰師姐準備的開示,句句入她的心,好似打了ㄧ劑強心針,安住了心,也滋潤了乾涸的心靈。

師父形容5月的溫哥華,鳥語花香、空氣水質清淨,是人間天堂。當時的亞冰師姐心不安,無視周遭環境的優美,活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在三界火宅中身心熾熱。遇見了聖嚴師父,遇見了佛法,是她這一生的無價寶藏,翻轉了她的人生。

天主教徒成為聖嚴師父的弟子
亞冰師姐跟著媽媽信奉天主,8歲受洗,也讀過聖經,但年輕的心對宗教的信仰沒有太多認識。在因緣成熟後,45歲那年,她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跟隨聖嚴師父聽經聞法,見識到佛法的浩瀚。

亞冰師姐記起有一年,深愛古玩的同修買了一尊千手觀音,回家後對亞冰師姐說:「妳是我們家的觀音菩薩,送妳一尊觀音。」她欣然接受,也將觀音放在乾淨的櫃子上。移居加拿大後,就將這尊千手觀音供奉在溫哥華家中。

「也許這一世是為了遇見觀音。」亞冰師姐說。師父的ㄧ生跟觀音菩薩特別有緣,師父實踐了觀音菩薩智慧與慈悲,亞冰師姐感恩能在師父身旁學習,在聖嚴師父的諄諄教導中實踐佛法,是她此生最大的幸運。

跟隨師父發大願心起大願力
1997年亞冰師姐參加法緣會活動,跟隨師父到新加坡弘法,師父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了他的大願「盡形壽獻生命,為佛法為眾生」、「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亞冰菩薩第一次聽聞師父的大願,內心深處受到很大的衝擊,原來高僧發的大願這般有力,動人心弦。

發大願,有強大的啟發性!道心的長遠,必須與願力結合,有堅定的力量、無窮的視野,這條浩瀚學佛之路更有能量。因爲感動,決心好好跟隨師父;跟隨師父的大願,盡未來際見佛聞法,與眾生共同成就無上菩提。

修行的路,共修很有力
林美惠師姐、賴美杏師姐和陳照興師兄夫婦是她的貴人菩薩,有他們的陪伴、帶領與鼓勵,在1995年10月,當聖嚴師父來洛杉磯弘法時,溫哥華的師兄姐們也組團前往聽法,亞冰師姐就是其中之一。美惠師姐鼓勵她皈依三寶,當時亞冰師姐還有著天主教受洗的壓力,內心躊躇不定,師父對著大家說:「皈依就像是學生到學校註冊一樣,任何原本有的宗教信仰都沒有影響,有一天若回歸原本的宗教,也沒有關係;不會有天打雷劈的事。」聽見師父的話,又正中亞冰的心,她終於安下心來,真誠地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也和溫哥華的衆師兄姐們一起成立溫哥華道場。

1996年3月順利受菩薩戒,1996年5月茹素至今,亞冰師姐改變了飲食習慣,歡喜學佛,學佛歡喜。在道場與師兄姐共修,漸漸從佛法的基本教義,到浩瀚經典學習,共修很有力。1999-2000年有緣參加二次49天禪修,這兩次分別在象岡道場及總本山,由聖嚴師父親自指導,每ㄧ天師父開示的時間是她最期待的片刻,所有心中出現的疑問,都會在師父的開示中得到答案,內心的歡喜與感動無與倫比。

鶼鰈情深,思念展為祝福心
師父捨報時,亞冰師姐代表法緣會參與會議,與會中看到聖嚴師父留給四眾弟子的遺言,又是震撼!原來大家都是師父的法親眷屬,此生能夠與師父是法眷,何其有幸!

實踐師父的理念,才能安心的成為真正的法眷,護法因緣要代代相傳。亞冰師姐的家人也都在因緣俱足下皈依了三寶,修學佛法,護持佛法。2017年,亞冰師姐的同修在上海生了一場重病,住院一個月,非常殊勝收到果光法師贈送的佛珠,才能使同修在ICU病房中安心入睡,度過一次的急難。出院後,開始安心鈔經,每日定課直到捨報,共計圓滿藥師經二部及法華經七部,留下書寫的經書,成為宋家的傳家寶。

2023年4月26日,同修在一眨眼、數秒中往生,萬般不捨,走得太快、太突然。在家人及師兄姐助念8小時後,臉色、唇色呈現粉紅色澤,臉上還有一抹微笑,助念的功德力,有如此神聖的奇蹟。孩子們見到父親的面貌如此的慈祥,讚嘆佛力不可思議。發願在未來有機緣也要為他人祝福,此生廣結善緣。

師父說:「人生在世當備四得。生得其所,老得其福,病得健康,死得其時,萬千幸福,在其中矣。」亞冰師姐說,她同修的一生應已獲四得,深深感謝他的陪伴,此生圓滿,往生淨土,乘願再來。

(採訪/賴寶卿)

知恩報恩 慈悲喜捨 消融自我 信願行證

專訪榮譽董事黃寬思菩薩

父親恩情重如山 感恩遇見法鼓山
寬思菩薩很幸運有位非常疼愛她的爸爸,從小不知何為煩惱的她,縱有不愉快,與爸爸(宛如醫生)言談後,快樂的心就能找回來。2006年父親往生時,40歲的她頓失依靠,諸多煩惱開始浮現。為讓父親臨終時能放下對媽媽的關愛,便親口答應扛下照顧媽媽的責任,母親失智與愛女生病是人生最大的難關,因緣合和下,2022年於法鼓山皈依,從聖嚴師父理念中找到療癒心靈的大慈父,皈依可以增加力量、信心、慈悲、消除煩惱、減少業障,明白是非,遇困難時有個依靠及幫助的力量,正如經典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

正知正見的佛法有如盲龜浮木之難得,何其有幸接觸法鼓山,爸爸說:「人要知道感恩、惜福、知恩報恩、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父親雖然沒有學佛,她卻發現師父講的很多智慧法語都與爸爸教導的近似相同,感恩能在這樣正知見的家庭中薰習成長。父親恰與師父同年生,此時法鼓山出現在她人生之中,遇見師父(雖然沒有親自看到師父),能夠繼續薰習佛法,解決生活諸多困難。

慈悲喜捨中消融自我 廣種福田裡累積資糧
聖嚴師父說:「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寬思菩薩在佛學班與教師自我成長營擔任關懷員,現於紫雲寺景觀與機動組做義工,感恩做義工能消融自我、培福累積資糧,期勉出坡過程能一直捨,不與人事物起對立,不造新業,能關輪迴之門,祈願從此岸到彼岸。
期能在團體中看到自己的缺點,學習義工菩薩們的優點,學習觀世音菩薩無限包容與慈悲,平等關懷,實踐《金剛經》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無相,淡化自我中心。

能捨能得 培福有福 認捐榮董 報三寶恩
聖嚴師父說:「人生的目的就是受報,人生的意義就是盡責,人生的價值就是奉獻。」寬思菩薩無意間得知紫雲寺欲興建新禪堂,為盡棉薄之力,學習師父與爸爸的精神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因緣俱足下,該是「認捐榮董」的時候。唯有努力累積資糧、精進自己,才能幫助別人,更能報答三寶恩、師長恩、父母恩、師父恩、僧團恩。在學校認養職場倫理課程,亦申請永續美食、佛教素食、蔬食之相關計畫與課程,進一步藉課程能接引更多新進。

禮敬諸佛 讚歎如來 恆常定課 禪坐修心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當她煩惱孩子的一切時,會念〈普門品〉一段經文:「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當下就不再煩惱。因當年兩個小孩都是去求觀世音菩薩而來,在平日早課持誦〈楞嚴咒〉、〈普門品〉、〈十小咒〉、《心經》、「懺悔文」,晚課持誦《阿彌陀經》、「懺悔文」及日常持誦《禮觀音文》,並每日禪坐半小時,期勉能信因果,凡事不怨尤(盡責任的態度),信因緣,凡事不強求(隨順因緣)。

念觀音 求觀音 學觀音 做觀音
憶起媽媽因失智往生,深怕母親墮惡道,當時疫情尚未解封,只有家人一同助念,在媽媽往生八小時內全程持誦「阿彌陀佛聖號」,並誠心誠意的祈求觀世音菩薩接引媽媽到西方極樂世界,諸多現象皆讓她知道佛菩薩已接引。記得女兒生場大病,開刀前夕,遇諸多煩惱,在電梯內有位持誦〈大悲咒〉的居士說:「誠心持念〈大悲咒〉就對了」。感恩女兒的手術順利圓滿,親自應證「觀世音菩薩以廣大無礙的威神之力,廣行教化,度脫眾生一切煩惱」。

因為想要學觀音、做觀音,幫助眾生,為有緣人帶來利益,因此報名受菩薩戒,其殊勝處在於一受永受,因此發願要生生世世學習觀世音菩薩精神,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每天持誦《禮觀音文》,冀望報答觀世音菩薩的眷顧,期許自己能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幫忙身邊的有緣人。

(採訪/朱漢屏)

傳遞知足感恩的善念 種大善根 有大福報

專訪三位榮譽董事—陳小萍、陳麗蓉、陳小芬菩薩

由於陳家三姊妹同時報名紫雲寺榮董禪悅營,殊勝因緣來專訪三位榮董菩薩:小萍、麗蓉和小芬。小萍師姐說從小因為祖母出家,父母親忙做生意,暑假時就會到寺院住,小小年紀便很習慣寺院作息,跟著拜拜和參加法會,覺得很有趣。那時佛法就像一顆種子開始在心田中萌芽,也認定自己就是佛教徒。麗蓉師姐說小時候住的地方有個黑暗的長廊,當晚上走過,心中覺得恐懼時,便會很自然一直念阿彌陀佛,很幸運從小就生長在佛化家庭。

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
與聖嚴師父的因緣,起源於在台北的大姐跟著師父在農禪寺打禪七、佛七,以及護持道場不遺餘力,經大姐向家人介紹後,才認識聖嚴師父。

麗蓉師姐提到在她30歲接觸佛法的錄音帶後,才開始了解正信的佛教,也因為聽了佛法的錄音帶,才了解到佛教與道教的不同,並覺得法鼓山是心靈的倚靠和歸屬,這或許是自己前生曾和聖嚴師父結了很深的法緣。麗蓉師姐的同修自小就是在道教的家庭中長大,對佛教完全不認識,直到大姐向他介紹法鼓山和聖嚴師父,麗蓉師姐同修雖然不是佛教徒,聽大姐一說,便也成為榮董。很感謝大姐,因為她的接引,家族中有多位成員發願成為榮董,有法鼓山這個大福田可種。

小芬師姐說家族中除了大姐家,都是因為媽媽的接引而護持法鼓山。媽媽是法鼓山的超級勸募會員,參與很多嘉義分會的活動,不論是勸募、助念、或是朝聖總本山,只要法鼓山有活動,都是透過媽媽向家人分享,全家一起護持,使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發大願心 成就大家庭
小芬師姐分享說大姐和二姐夫是家族中最早的榮譽董事,其他的人則緣起於媽媽的大發心。當時嘉義分會並沒有自己的共修處,恰好民國86年有一個因緣可能促成嘉義分會有自己的固定場所,那時候媽媽發了一個願,她願意捐出千萬元來圓滿此事。雖然後來因緣沒有成功,媽媽捐出千萬,圓滿了家族8位榮董,再加上大姊家、二姊夫及三姊夫,整個家族目前共有14位榮譽董事。

小萍師姐也說同修會擔任榮董,也是一種特別的因緣。有一次她收到法鼓山的生日卡,就隨口問同修要不要也來認捐榮董,他很開心的答應了,於是用了兩年的時間圓滿榮董。其實早在民國97年,同修因學校計畫的因緣,就已接觸惠敏法師,因為這個因緣而對法鼓山更加認同,也耳濡目染決心廣種福田。

布施的人有福 行善的人快樂
麗蓉師姐認為最受用的法語就是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麗蓉師姊分享說:「四它可應用在很多事情上,譬如說同修和朋友間因金錢往來而損失時,就運用四它來面對,而自己的健康出狀況,也用四它來渡過。」

小芬師姐感到最受用的法語是「活在當下,不懊惱過去,不擔心未來」,她說:「因為自己比較多慮,然而通常擔心的事情不一定會發生;會發生的事情,即使擔心也毫無幫助,所以擔心是多餘的。」

小萍師姐最有感觸的則是:「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她說:「這是一個進行式,因為布施有許多種方式: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等等,我們隨時都可以把這些運用在生活上,譬如自己在齋明寺知客處做義工,也是一種布施,分享佛法也是一種布施,遇到受挫的人給他一句溫暖鼓勵的話語,也是布施,小至協助按電梯、給人一個友善的微笑,都是布施,隨時隨地都能夠做善事。」

提醒自己是學佛的人
小芬師姐提到過往常會堅持己見,學佛後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生活中會反省自己,因此減少很多摩擦,相處氣氛也變得更好。

麗蓉師姐則笑著說:「我沒有像妹妹那麼有智慧,我情緒很容易起伏,所以遇到境界時,就會提醒自己,這是逆增上緣,要修忍辱,讓自己提起佛號。雖然已學佛30年,進步緩慢,但還是想勉勵和我一樣的人勿退失道心,繼續努力! 」

小萍師姐說以前對於「有佛法就有辦法」不覺得有特別感受,後來學佛後聽聞法師開示,自己也開始看一些經書,讓心變得比較柔軟和穩定,也樂於傾聽。以前遇到事情會抱怨、會煩惱,現在遇到境界的時候,則提醒自己已經學佛,應該安住當下,不起波瀾。

無常是世間常態 轉念讓心更寬
小芬師姐和媽媽同住,103年母親罹患失智症,慢慢地退化,剛開始她不能接受,心中常常想為什麼?後來接受佛法,了解無常是世間的常態,讓她轉念接受事實,把握相處的時光,目前的狀況都是最好的,希望自己未來不會有沒有好好跟媽媽相處的遺憾。因為母親從84年做勸募時起,便是由她負責接送,因此媽媽失智後,就接手勸募的工作。

麗蓉師姐分享當學會用「四它」來面對事情,就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困境。

小萍師姐則提及因為同修工作的原因搬回嘉義,三姊妹因此能一起面對媽媽的失智和照顧父親的晚年。因為有學佛,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會同心協力想辦法解決,彼此都不孤單。這次的活動也因同修的支持,三姊妹才得以同行參加,感恩同修們的護持。

小芬師姐謙虛的說,看到其他師姐的故事都很精采,相較之下覺得自己很平凡,有待努力。她也開始跟隨母親的腳步擔任勸募,並在嘉義知客處做義工。

專訪中,小萍師姐三姊妹在母親及大姊的接引下,幸福的大家庭都跟法鼓山和聖嚴師父結了很深的緣,運用佛法安身、安心、時時平安;運用同理心,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

(採訪/陳桂瑱)

榮董會北二區參訪總本山活動報導

4月27日早上8時,北二區的榮董們在召集人辛智秀師姐的用心安排下,大家以充滿期待的心情在圓山捷運站出口集合,出發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我們心靈的家──總本山。雖然我們大都不是初次到總本山,但是與所有北二區榮董以及悅眾們一起前往,卻是我的第一次,心情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感覺好像是要去尋寶一般。

回到心靈的家 法喜充滿
本來出發前一直下雨的台北天氣,似乎也感受到我們的願力,在遊覽車行駛的過程中,慢慢地天空出現了些許陽光。到了總本山停車場,義工菩薩們相當熱情且詳細的解說今天的豐富行程,也提醒我們等一下走步道時要用方法來體驗法鼓山的美與寧靜。義工菩薩說,走步道時無論眼睛看到了甚麼景象,盡量都不要用腦袋去判斷這是甚麼,聽到、看到馬上放掉,專注地在呼吸上,把每一步都當作是第一步,慢慢走,體驗當下。我的體驗是,真的很快就能把心靜下來。

因為義工菩薩的細心引導,路程中不僅不會感到累,反而覺得身心漸漸放輕鬆,原有的煩惱似乎都拋到山下了。

來到園區的第二大樓,感恩退居方丈果東法師親自來關懷我們,我們每個人從法師手上也親領了一本《安心祝福語》。書本中「盡心盡力,隨緣努力、轉化壓力,成為助力、開發潛力,保持毅力」這句話深深吸引了我。 我們在生活中會感到壓力與情緒,可能是我們對自己的信心不夠,但聽到法師對我們的信心喊話後,我就告訴自己:「有願就有力」!來到法鼓山,真的就是回到心靈的家,感受到了洗滌及療癒。

清楚放鬆 即景修觀心
午齋時,我看到許多義工菩薩無私奉獻,捨棄周末假期來協助我們順利進行活動,真的對他們相當感恩!每次活動在享用午齋時,因為有法師的引導,我都能安靜地咀嚼每一口飯,也能感受到每口飯菜的香味,真的是非常棒的五感體驗。

飯後,我們慢慢步行到開山觀音,體驗放鬆經行,讓自己的心更加沉靜下來。步行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明珠師姐,她已經八十一歲了,但她的步伐簡直比我還輕盈!聊天過程中得知,她以前是護法總會北二轄區召委,現在雖然卸任,還是在北二轄區服務。她一直對我說:「能夠出來,我是賺到的!」

我看到她的體力以及耐力,深深佩服。我也學習到「身教」真的很重要,無論是在公司做為主管,還是在家裡要負責教養下一代,我們的自律及對生命的熱情,從心出發,進而影響周圍跟我們親近的人,才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我們的目的地是走到今天的主要景點──海印三味,因為聽到許多師姐說,來法鼓山很多次也還沒走這麼遠過,更讓我充滿好奇。快到海印三昧的路上,義工菩薩提醒我們要用「即景修觀(心) 」的方法來體驗海印三昧。看到這般景色,沒有形容、沒有想法,就是看著!沒有比較,沒有執著。

感恩美好的共修旅程
一整天下來,因為我們大家的共同願力,本來天氣預報會下雨,卻給了我們不冷不熱的好天氣。也因為用了方法,走了一整天的路也完全不會感到疲累。

最後,感恩召集人智秀師姐及義工菩薩還安排了一個體驗禪修的行程。感恩法師的帶領,讓我們一整天的行程在充滿感恩及感動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報導/陳怡如.攝影/潘森典)

暮春新綠茶會樂活,教觀實踐禪悅法喜—安和分院喜迎榮董菩薩活動報導

4月28日這一天,法鼓山安和分院8樓滿是暮春綠意,芭蕉、芭樂、百合、玫瑰、桔梗…,16席案上山水,風光綺麗,都是為了歡迎榮譽董事會80位菩薩,其中不乏遠從紐約、舊金山、雪梨、洛杉磯、新澤西返台的菩薩。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將這場禪悅樂活結合禪走、靜坐、吃飯禪、茶會,用輕鬆的方式把禪法帶到生活中,果旭法師說:「聖嚴師父曾在《禪與悟》一書中開示,當我們用了方法後,產生愉悅的感覺,就是禪悅。」一整天的活動彈指就圓滿,從榮董菩薩們微笑的嘴角曲線和安定的神情,領會到每一個參與活動的菩薩,都體驗到與自己相處的美好時刻。

榮譽董事會近年來舉辦許多活動,透過菩薩們回饋,希望可以舉辦不用保管手機、不需禁語的禪修活動,黃楚琪會長聽到這樣的聲音,靈機一動,找資源豐富的安和分院果旭法師協助。沒想到今年已辦到第三場,仍然秒殺,可見在高壓的生活步調中,大家對於能夠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禪法,非常渴望。

禪悅樂活核心為教觀實踐
果旭法師開示向來平易近人,「師父寫的教觀綱宗,『教』講的是觀念,『觀』指的是方法。法鼓山的法寶就是禪法,也就是佛法,更是心法,當我們了解這些方法,就可以時時觀照內心,行住坐臥都可以自在。」法師善巧的把時下流行的超慢跑帶到動禪中,讓菩薩們在大殿從慢步到快走,步步都安住在佛號中。果旭法師分享,聖嚴師父非常重視弟子的身儀,以前剛出家時,師父總是耐心教導法師們走路、吃飯,果旭法師建議菩薩們吃飯時可以做些練習:「吃飯時端坐,除了威儀外,更能幫助消化、促進健康。吃飯時大家可以試著先嚼20下,感受食物在口中的狀態,再決定是否要吞下去。」

早上八式動禪後,接著禪走40分鐘、靜坐。安定身心後,享用豐盛的午齋,每道菜都有3種以上當季新鮮時蔬,一餐下來,至少吃了十幾種鮮蔬。菩薩們邊享用邊讚嘆:「真的好美味,如果每天吃得到這樣的素食,天天吃素我也可以!」當季新鮮食材,加上義工主廚的用心,美味營養,已經超越五星級飯店。

暮春茶會遊覽16席案上風光
用完齋,稍做休息,大眾便到8樓體驗茶會。果旭法師分享2022年中央研究院公佈台灣茶會的研究,由於活動特色是安靜、內斂、低調,很適合與禪修活動結合。不同的是,過去禪宗與茶關係密切,是為了讓禪眾保持清醒、專注用功;現代人步調緊張,喝茶與美學、藝術、音樂結合,可以透過品茶覺照自己的心,體驗「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在古琴樂音中,菩薩們依序入坐到16個不同的茶席,透過聞茶的乾香、杯面香、杯底香、葉底香,看著茶主人優雅的注水、沏茶,品嚐每泡茶在口中、喉中的感覺,啟動五感體驗。甫從紐約回來的吳幸宜菩薩分享參與這麼美的盛宴,對她而言是一大考驗:「以前喝茶對我來說就像喝咖啡一樣,就是喝下去。第一席茶聽菩薩說有花香的味道,我才發現自己的心實在太粗了,竟然什麼都沒聞到,實在太對不起過去喝的茶。」第二席茶吳幸宜菩薩將心收攝回來,也聞到了花香,禪悅油然而生。

帶領生活美學團隊的巧鳳老師用心的將原本的教室佈置成一片新綠,甚至把白蕉樹、芭樂枝攬進室內,氣質優雅的她說:「4月份的天氣開始濕熱,加上最近的大小地震,我們想要把清涼感、安定感傳遞給週遭的人。綠色,是包容性很大的顏色,不管什麼色的花,都被綠色襯托著。」古琴老師最後以「望春風」壓軸,祝福有了佛法的每位菩薩,都可以成為別人生命的春風。

圓滿榮董從"填一張單子"開始
與姐姐褚家雯同是法鼓山榮董的褚家辰菩薩,上台分享護法因緣緣起自民國100年老菩薩過世,悲痛的內心需要宗教撫平,所以接觸法鼓山。第一年褚家辰菩薩皈依、上福田班、圓滿菩薩戒,積極學習。去年哥哥往生,許多義工前去助念,讓她非常感動,自己也發願要助念協助別人。「當年我姐姐的目標便是圓滿榮董,我們一起到安和分院,櫃台的師姐拿了一張單子給姐姐,『當榮董很簡單,只要填這張單子就可以了。』看到姐姐發願,褚家辰師姐也同心同願跟進:「佛法對我的工作、家庭有許多正面影響,我希望接引更多人接觸法鼓山。」

菩薩行者--周良玉菩薩
周良玉菩薩與自己的女兒和幾位年輕的外甥女們出席。女兒王心宜去年皈依,第一次參與禪悅樂活,她把自己全然交給法師,覺得收穫很多。周良玉菩薩的外甥女洪毓婷很感恩阿姨帶領家族一起認識法鼓山,當她聆聽褚家辰菩薩分享時,感動拭淚,「讓我想到外婆過世時,法鼓山的法師、義工們,都照顧著我們家。」另一位外甥女洪睿英,去年和媽媽特地到花蓮精舍皈依,「我的法名是寬心,我非常喜歡。因為心寬路就廣。」去年滑雪時洪睿英菩薩特地把皈依的佛牌帶在身上,沒想到仍然發生意外,摔斷了手。但是她正面解讀,這場意外是重報輕受,「感覺皈依後,一路都有股溫柔的力量保護我,當墜落時,有人接住了我。」

鄭嘉文菩薩看來十分年輕,郤已是學有專精的法學博士,如今在玄奘大學任教:「在喧囂的城市,能夠有這麼一個空間,可以安靜下來和身體、心靈對話,實在太棒了。」平常工作忙碌的王閔弘菩薩初體驗這樣的禪修活動:「活動有許多驚喜,該鬆就鬆,該動就動,才發現已經很久沒有和身體對話。茶會真的需要很多人的協助,才能成就,實在太難得了。」陳玉惠菩薩先前已和同修參與過榮董禪悅樂活,得知第三場活動剛好是女兒生日,趕緊報名,送女兒李佳育這個特別的禮物--體驗生命美好的饗宴。

安和分院今年已30週年,一路走來,皆是僧俗四眾齊心同願的護持所成就。監院果旭法師勸勉大眾,在生活中常抱感恩心、歡喜心、惜福心,並且時時謹記國家恩、三寶恩、父母恩、眾生恩,因為我們擁有的一切,皆是眾多因緣所成就,絕非靠一己的力量。榮董會菩薩們經禪悅樂活洗滌身心後,用心領受到座落在都會高樓裡的安和分院因眾人大願所成,所變化出來的大千世界,如此氣象萬千、不可思議,每個菩薩的心中也更堅定護持佛法的願心,讓自己好好用佛法,並且分享給更多的人。

🎥2024/4/28榮董禪悅樂活精采影音紀錄(安和分院)
https://youtu.be/i8pPeP3zCEY

(報導/施心媛.攝影/潘森典)

2024北區榮董頒聘典禮活動報導

2024上半年度的北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5月5日於「雲來別苑」隆重舉行。立夏日豔陽高照,諸多榮董菩薩及隨行寶眷如祥雲來集,共赴盛會,見證這美好的一刻。

榮董會的頒聘典禮,在黃楚琪會長帶領、陳宜志執行長精心籌劃,以及悅眾菩薩們通力合作下,每一場活動都順利地在溫馨的氣氛中圓滿。5月5日一大早,義工菩薩們七點半即著大禮服,各司其職地等候嘉賓們的蒞臨。典禮由許吉欽菩薩及施心媛菩薩擔任主持人,主持人之一的許吉欽菩薩,這次有三位家人同時受聘,可說是喜上加喜,在他身上不僅見證了「護法因緣代代相傳」的美好,也深刻感受到許師兄投入義工工作的法喜。

黃會長期許榮董代代護持
活動開始,首先黃會長上台致詞,他感恩聖嚴師父創建法鼓山這塊福田,讓信眾得以來此耕耘,同時他也歡喜地分享聖嚴師父的108自在語: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是功德財;觀念正確,懂得化解煩惱,是智慧財。世間財固然重要,若能把財富當成是工具,用來布施救濟、公益行善,才是真正的大富貴者。黃會長說:「正如今天在座的榮董菩薩們,正是所謂的大富貴者。以布施不求回報的心態,把『為善不欲人知』轉成『為善讓人知道』,響應普及好事,讓親人朋友都能一起護持,加入法鼓山榮董的行列。」黃會長接引榮董不遺餘力,截至目前為止,他所接引的榮董累計有89名;他更將這份福田的邀約推廣為家族榮董的傳承,期許榮董們能代代護持法鼓山。

榮董菩薩接受方丈和尚頒聘
頒聘儀程約一個小時,方丈和尚全程歡喜地頒聘和與榮董們合影。在頒聘典禮中,有多組榮董家庭闔家出席,其中有10人參與的大家庭,小至3-4歲的小娃,大至70多歲的阿公菩薩,一起共享和樂法喜的護法行。

緊接著聆聽聖嚴師父影音開示。師父告訴我們:一個人做好事力量有限,共同做好事,結合大眾的力量是無限的,做的事情就大。辦教育是師父最大的願心,奉獻所有的一切做三大教育利益眾生。三大教育:大學院、大關懷、大普化,其中大學院教育最爲核心,培養後世弘法人才,護持偉大永恆不朽的教育,發揮影響力,發心弘法,給自己機會也給後代建立偉大的希望工程。

法青以悠揚歌聲供養大眾
頒聘典禮之後,「法青」組成的「心潮悅音」以歌聲供養大眾。這一群新世代的年輕人,共演唱《純真覺醒》、《雙手合十》、《回家的歸途》三首佛曲。其中《雙手合十》這首歌由名歌手柯有倫作詞、作曲,以年輕世代的音符、饒舌的曲風,讓年輕人念念觀世音、求求觀世音、學學觀世音。心靈環保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展現不一樣的念觀音,一股青春洋溢的熱情在會場發酵。

方丈和尚期勉心安平安
方丈和尚致詞關懷,他首先感謝榮譽董事們認同法鼓山弘法、淨化社會、推動心靈環保的理念,這份護持的願心,是認同法鼓山理念的具體落實,期許這份願心,能幫助社會安身安心,生活時時都平安;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

方丈和尚分享在美國期間,諸多西方人士期盼法鼓山能多派法師前往美國弘法。法鼓山僧伽大學目前有多位外籍學生,祈願他們能在完成學習後,前往西方弘法。法鼓山也會順應世界潮流,接引更多旅居海外人士提供學佛機緣。僑居西方的華人接觸佛法不易,未來也可能規劃成立俄羅斯莫斯科分會,以利接引居住在西方的華人學佛。

這次403花蓮大地震之後,方丈和尚曾親至花蓮關懷。他分享說:「我們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生命的過程中處處充滿不確定,知道不確定的本身就是一種智慧,我們要善用佛法,在不安定當中隨時隨地安身、安心。」方丈和尚提到,可以用聖嚴師父提倡的四它,來面對、接受、處理及放下所有的不確定,也可以用念觀音法門3322,十句觀音聖號為一組的方式,以佛號來安住當下。同時,方丈和尚也勉勵剛剛演出的法青同學,能發揮年輕人的力量,前往花蓮地區,以音樂陪伴及撫慰人心,讓受驚嚇的百姓得以心安平安。

最後,方丈和尚祝福榮董菩薩們,能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我和人和,家和萬事興,以和為貴,內觀身心,心安平安。

賀喜彼此,發大願心護持法鼓
頒聘典禮圓滿後,享用香積組菩薩準備的蔬食美味。在歡喜聯誼和交流中互道恭喜,並期勉彼此以願心和願力護持法鼓山,並將這份法喜代代相傳。

🎥2024/5/5北區榮董頒聘典禮影音紀錄(雲來別苑)
https://youtu.be/evySreEgsJU

(報導/賴寶卿.攝影/潘森典)

6月23日(日) 北七區榮董情人湖健走禪悅行 (地點:基隆情人湖公園)。—5/10開始報名

7/21(日)榮董盛夏茶會(舊金山道場)

8/4(日)榮董禪一(雲來別苑)—6/20開始報名

 
2024年5月5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5月25~26日

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紫雲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9 & #258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