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紫雲寺創立70周年暨新大樓落成,榮董會在黃楚琪會長帶領下,聚集了來自北中南東共137位菩薩,於5月25-26日在紫雲寺舉辦了「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這為期兩天一夜的活動,除了參訪法鼓山在南台灣高雄地區的心靈環保重鎮—紫雲寺,藉此增進榮董菩薩及寶眷們相互交流、凝聚向心力的道情外;禪悅營全程的easy、不趕、放鬆,更讓所有菩薩感受無比的愉悅與自在!並發願學法、護法、弘法,常回「法鼓山道場的如來之家」。
近半年籌備、三次「場勘」,只為與「紫雲寺」相聚
為舉辦此次禪悅營活動,黃會長早在去(2023)年12月即著手規劃,並分別於2023年12月3日暨2024年3月1日,帶領會本部悅眾,與紫雲寺、高屏悅眾三方,就活動內容流程、戶外景點、行禪動線等進行縝密的討論規劃。又於5月9日第三次偕同宜志執行長三往紫雲寺,勘查完工後的禪堂大樓,了解各樓層功能設施、動線,以及報到集合空間、停車場等細節。數次場勘,感謝監院常參法師、高屏區曾瓊玉召集人暨專職等多位菩薩,於新大樓即將竣工、諸多忙碌間,鉅細靡遺協助成就此次第十九屆禪悅營的舉辦。
「法鼓山•紫雲寺」冥冥中不可思議的因緣
•1954開山法師演禪長老尼為弘法利生,發願創建紫雲寺。
•1962完成籌建大雄寶殿與功德堂。
•1964演禪法師(亦為天台宗高僧斌宗法師的弟子)將寺院冠上南天台宗派,命名為「南天台紫雲寺」。
•1996演禪法師卸任住持,由淨圓法師接第二任住持。
•1999演禪法師再發大願建「新大殿」,並感念自身及淨圓法師年事已高、無常迅速,故積極尋覓有道高僧接掌法務,期能永續正法。
•2001聖嚴師父拜訪演禪法師及淨圓法師,承接法務。
•2003年 3月1日「新大殿」落成啟用,舉行新舊任住持暨管理人交接典禮。第二任住持淨圓法師移交印信,聖嚴師父正式接任第三任住持。同年6月5日演禪長老尼以後繼有人,欣慰弘願圓滿,安詳捨報。
•2003年 6月11日聖嚴師父親自主持追思讚頌大會時表示,長老尼是天台宗高僧斌宗法師的弟子,冠「南天台」的宗派名。而師父自己在日本修學碩、博士的論文,亦與「天台宗」有關,著「天台心鑰」一書,弘講天台教觀後接任紫雲寺住持,有不可思議的因緣。
•2020新建大樓開始整地動工。
•2024年 4月13日新大樓竣工,法鼓山紫雲寺──南台灣心靈環保重鎮,再度邁入新的里程碑。
不只參加,也是回家──禪悅營紀要
5/25禪悅營第一天
上午10:30「心靜自然涼」──歡喜來相會
全體菩薩群聚2樓禪堂,雖初夏的南台灣正以高度的「熱」情迎接大家,唯甫入禪堂,挑高、明亮、質樸、簡約的空間設計,頓時令人身心安頓、清涼。
監院常參法師致詞歡迎後,復以尋常的一句「心靜自然涼」,共勉這兩天以此「心靜」,好好體驗高雄的風光。
下午13:30—16:15駁二、大港橋──輕鬆心旅行
約莫50分鐘的車程,四部車各由紫雲寺一位義工隨行關懷,並做沿途特色建築街景解說,周到的服務讓參加的菩薩們一致稱謝。
駁二藝術特區(簡稱駁二)過去是儲放貨物的港口,現在則轉型為藝術家的創作天堂。以藝文與世界接軌,以獨特藝術氛圍成為高雄最有人氣的文化景點。大港橋位於駁二碼頭旁,是全台首座水平旋轉景觀橋樑,同時也是亞洲最長的跨港旋轉橋;找一個coffee shop喝杯飲料,面對著「海景一號」,看大港橋的開合秀,「好享受!」文山區召委莊玉雪及多位菩薩皆如是說。
而與駁二為鄰的曾榮輝菩薩(曾瓊玉召集人之兄長),熱心地介紹大港橋周邊的建築物,包括造型吸睛的流行音樂中心、真愛碼頭、光榮碼頭等景觀…。當天筆者有幸聆聽包括大姊曾淑英等兄姊妹三人加入榮董大家庭的因緣。曾榮輝盛讚妹妹瓊玉,以妹為貴。
晚上19:30-21:30星光夜禪──法音滿行囊
首先由高北分會義工菩薩編演「內山姑娘要出嫁」戲碼,伴隨輕快悅耳的老歌,由粉墨登場、逗趣、唯妙唯肖的媒人婆、新郎、數十位迎親隊伍,抬著嫁妝、新娘轎子環繞出場,一邊小菩薩致送每一位「賓客喜糖」:—個別出心裁、附有「108自在語」的棒棒糖,大眾的歡笑聲及掌聲如雷貫耳!
次由高北分會的小菩薩組成的「萌芽」兒童團,表演一連串組曲。從不論是小小菩薩的懵懂、幼兒菩薩的純真或少年菩薩的青澀,在在感受到佛法的光明種子正悄然萌芽的無限希望!
三則由經常應邀演出的花寶珠、洪芸甄、秦淑蓮三位菩薩帶來「回家的歸途」手語帶動唱。三位菩薩溫婉莊嚴地一遍又一遍的帶動──法鼓山是我回家的歸途!是呀,今生有個「法鼓山」可依止,是何等殊勝的福報。
榮董分享護持因緣與願心
接著護法因緣時段,黃寬思菩薩分享從小學佛的啟蒙師──最疼她的爸爸,在她40歲時往生,頓失依靠。後又因媽媽失智及女兒生病,內心諸多煩惱升起。2022年在善因緣成就下,在法鼓山線上皈依了三寶,認識了聖嚴師父的理念及佛法的智慧,如同找到了治療心理疾病的大慈父,從此又有了依靠。
再接著是一家三姊妹:老二陳麗蓉、老三陳小萍和老么陳小芬的分享。小時因祖母出家、父母親生意忙碌而將三姊妹送到佛寺住的因緣,令三姊妹從小薰習阿彌陀佛佛號,並自認是佛教徒。而在台北的大姊,因親近聖嚴師父,介紹「正信的佛教」給妹妹們,妹妹就此認識了法鼓山。同時法緣深厚的全家,又因媽媽是勸募會員,為成就嘉義分會道場,發願認捐千萬,連帶成就姊妹們擔任了榮董。現在三姊妹無不以感恩的心護持三寶,更隨時提醒自己是佛弟子,運用佛法的智慧接受媽媽失智的無常,用「四它」面對一切的因緣。
最後聆聽師父《大法鼓──佛教徒該如何發願》的開示。緊接著,常參法師邀請大家一起合掌:
〜願我學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永不疲倦。
〜願我學地藏王菩薩,地獄拔苦,永不退轉。
第一天的禪悅營活動就在發願中圓滿。
5/26禪悅營第二天
上午05:30-11:30身心放鬆──體驗行禪
行前常俱法師諄諄提點,不管外境,用心和自己相處。首先,百餘位菩薩在紫雲寺戶外公園魚貫而行,各種鳥鳴聲此起彼落,腳下有不同質地的感覺,不分別、不給名字;驚鴻一瞥正盛開、滿樹金黃花的「阿勒勃大道」,提醒自己、專注腳下。
早齋後接續驅車到澄清湖,法師特規畫「挑戰性」及「易行道」兩種路線供菩薩選擇。沿著九曲橋,提起「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的心法。途中偶遇一隻大蜥蜴駐足觀看著隊伍,法師帶領大家繞行、再折回繼續往前的方式,互不干擾。
之後聚集在泡茶區,常參法師與義工菩薩早已準備好涼茶與美味的手作點心,供養大家解饞止渴。
下午離營依依──感動、感恩、感謝
原就住在高雄的周德禎菩薩第一次參加禪悅營,為的是來看看紫雲寺的「新厝落成」,直言「前人種樹、後人納涼」,兩天的體驗感動在心頭。
夫婦同來的林彤恩菩薩,感恩的籲請大家一起來照顧好法鼓山這塊園地,讓後代子子孫孫都能有一塊安穩、清涼的地方可依靠。
30餘年來,一直積極努力接引榮董的北三區副召集人蘇妧玲菩薩,大聲邀請大家發一個好願,接引家人、親朋好友,讓這一份善生生不息的循環下去。
會長則感謝榮董菩薩慈悲奉獻給法鼓山,「榮董會」更應盡心盡力為榮董菩薩做一些事,未來將繼續規劃精彩活動以饗大家。
法師帶領佛前告假再發願
常參法師感恩的說:「這裡也是你們建設起來的喔!」叮嚀大家未來要常回如來的家,並以佛陀初成道度五比丘,告誡他們不可兩或三走在一起,必須一個、一個單獨走,以便能爭取更多機會向更多人傳遞佛法的精神。帶領大家在佛前告假,發願募人、募心、募款,再去弘化、再去接引。
主持人總結謝忱、菩薩詩偈作別
擔綱兩天禪悅營主持人的朱漢屏、陳桂瑱兩位師兄姐,再次代表全體參加菩薩表達對法師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紫雲寺義工菩薩美味的午齋、點心,以及包辦一切服務,而參加者不必出坡善後的貼心…,致敬衷心謝忱。另有呂菩薩以一首詩作別曰:「菩薩十方會紫雲 駁二開橋觀海景 朝起行禪澄湖畔 感恩殷殷法鼓情」。依依不捨中,眾人揮手辭別紫雲寺。
🎥2024/5/25~5/26第十九屆榮董禪悅營精采影音紀錄(紫雲寺)
https://youtu.be/hcBtEz1wxes
(報導/余素瓊.攝影/潘森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