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綸菩薩當兵回來後進入職場,公司派他到台中管理業務。大約半年,發現自己臉部好像越來越腫,且容易疲勞,開車回台北還得在休息站休息才有辦法開回來。就醫檢查發現體內毒素很高,原來是身體的淨化器「腎臟」出了問題,無法調節身體水分、清除尿酸等有害物質。醫師告知必須洗腎。
當時未及三十歲的建綸菩薩,沒有向蒼天呼喊:「為什麼是我?」,而是安心接受醫生的安排,每周洗腎三次,每次4小時。洗腎數次後,身體較為穩定,老闆很慈悲,將他調回台北上班,上班時間給予彈性,就這樣持續洗腎三年。建綸菩薩說:「就把洗腎的時間當作放鬆與休息的時間,放慢自己的腳步,也是好的。」那坦然接受的豁達,把自己照顧好的準備,終於迎來換腎的機會。
「腎」重其事 其事有三
82年6月5日,經過組織配對成功,建綸菩薩於台大醫院進行第一次換腎移植手術。三年後,85年2月26日,因為排斥現象進入台大醫院檢查,3月13日於台安醫院再次接受洗腎。期間因為吃抗排斥藥,抵抗力變得很弱,經常跑急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正在公司上班,吃完飯後漱口,因為感冒打了個噴嚏,卻看到鏡中的自己臉歪嘴斜,心想該不會是中風了吧?當天下午剛好要洗腎,就提早就醫,沒想到竟是臉骨脫臼!在急診室包紮之後,開始洗腎,豈料全身痛苦萬分,原來是脫臼的臉骨並未歸位所致。還有一次感染,全身急遽抽搐顫抖,簡直就是痛不欲生,建綸菩薩說一個人三更半夜,不好的念頭都會竄出來,即使念佛、打坐都沒有辦法,只能強行將惡念頭壓下,無法念佛也要念,不能打坐也要坐,堅持到日出,太陽出來,希望就會到。
希望在86年3月8日到來,建綸菩薩赴台大接受第二次移植手術。腎臟配對成功,並不十分容易,建綸菩薩無限感恩自己還有第二次機會。十一年後,97年12月,移植的腎臟需進行另外一種洗腎方式──腹膜透析,才能維持功能,建綸菩薩萬萬沒想到,98年8月10日還能夠有第三次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因緣。就醫期間,建綸菩薩特別感謝李伯皇醫師、蔡孟昆醫師,以及林明慧、林惠英護理師的照顧,能夠平安度過三次移植手術,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這三十年間,飽受病苦的建綸菩薩非但沒有自怨自艾,還積極努力闖出事業的一片天,並歡喜圓滿了各類義工任務。因緣際會下,建綸菩薩結識大理石好友,這位好友引領他走訪義大利、希臘、歐洲各地看石頭,從此一頭鑽進大理石的世界;並於第二次移植手術後隔兩年,民國88年創建「上盈石材有限公司」。追求質感與美感的他,初期事業並不順遂,看似談得順利的案子,卻常常在關鍵時刻拱手他人,他一度認為是因臉色黯黑的淒慘模樣,嚇跑客戶。
沒接到案子,公司怎麼生存?他也曾出現放棄的脆弱,脆弱時刻就自我安慰,也許是老天爺認為時機尚未成熟。當時他在安和分院參加禪坐共修,每次聆聽大法鼓,師父的話總與他當時的心境相應,雖然自己會轉念,但是聽到師父的開示,就像加滿了油又可以上路一般。建綸菩薩堅持品質與誠懇的做事風格,終於在指標性的代表作中得到肯定,事業終於走上軌道,更進一步將公司的業務擴大到進口、設計、施工,這正是應證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笑說公司的名字「上盈」,用台語唸,聽起來像是「最贏」或是「最閒」,但我覺得,上盈的英文「sun win」,更能傳達建綸菩薩的內在,看見太陽就贏得希望。
奉獻利他 義工人生
事業忙碌之餘,只要得空,建綸菩薩就會到安和分院擔任義工。對他來說,做義工是休息也是放鬆,為什麼呢?因為要保持微笑,也不必想工作上的事。建綸菩薩目前擔任安和長青班的班長,同時是榮董會關懷組的組員,採訪當天,他笑著說:「看我現在人模人樣的,很難想像以前躺在醫院又乾又瘦吧! 」
因為捐贈者,他重生了三次,建綸菩薩對於珍惜生命、奉獻利他更不落人後!長期在台大醫院移植外科門診擔任義工,對於即將換肝腎的病友,義工們會協助回答治療過程的一般問題,讓醫師有更多時間處理專業的部份;也會到隔天即將手術的病房,告訴病友需要注意些什麼。過來人的經驗分享,無疑是病友的定心丸。移植外科義工團每年會舉辦演講、聚會,其中有位已經換腎超過四十年的病友,每年的大型聚會一定出現,因為他所代表的就是希望。
建綸菩薩提到,看到師父晚年臉腫腫的照片,想到相同的洗腎經驗,會忍不住眼眶濕潤。師父沒有接受器官捐贈,希望機會能留給年輕人,師父在《大法鼓》中提到器官捐贈的想法,認為生前有發願,願意延續器官的生命,就不會在臨終時起煩惱,反而因為奉獻會升起慈悲心,器官捐贈是值得肯定的事。
我想,心靈的淨化器,應該就是奉獻利他的慈悲心吧!
(採訪/孫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