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122期 2024.12.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以奉獻的精神成就他人
【方丈和尚開示】
利他無所求 助人真快樂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布施的人有福 行善的人快樂—楊媛棋菩薩

  如珍珠般的美好—陳美珠菩薩
  奇蹟,就這麼發生了!—畢璐鑾菩薩
【特別報導】
北二區榮董淡水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 用「心」視野探訪淡水之美
  「環教、禪修、幸福、感恩」之旅 — 北四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活動」報導
  2024北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報導
  從願心到行動—方丈和尚共邀成就道場 建設人間淨土
【通告】
2025年起榮董生日卡全面數位化
【榮董會大事記】
2024年11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以奉獻的精神成就他人

奉獻並不等於是犧牲,很多人把犧牲跟奉獻當成是同一回事,其實不然。奉獻是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貢獻給最值得我們尊敬的對象;雖然奉獻了,卻不但不會損失,反而在奉獻中自我成長,收穫更多、進步更快。這就是〈四眾佛子共勉語〉中「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

可是犧牲就不一樣了,犧牲只能一次,例如用身體來犧牲,犧牲後就沒有了,一粒麥子種在土底下,生出更多的麥子後,自己卻沒有了,這如同犧牲了上一代來成長下一代。乍聽之下滿令人感動的,很多人也覺得這是非常地偉大,就如同有人說父母是為兒女犧牲,男女為愛情犧牲等,其實這是非常悲觀的。

以佛法的觀點而言,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盞智慧、慈悲的無盡燈,我們可以把這一盞無盡燈奉獻給大眾,讓大眾都來點亮他們自己心中的那一盞燈。這是《維摩經》中所說的,也就是佛心。把你的智慧、慈悲,以及所有的一切奉獻給他人,讓別人得到安慰與想要的,但自己並沒有損失,這是奉獻,而不是犧牲。犧牲是毀滅自己而利益他人,奉獻卻是永遠地成長自己又成就他人。一位沒有慈悲心,不與其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不願意奉獻的人,是沒有福報的人。

能夠奉獻,就能夠成就大眾。佛陀告訴我們,要成佛應該要先修學佛法,要先學習著如何斷煩惱。而斷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菩薩的精神,就是「利益眾生、廣結人緣」。而做菩薩先要發大菩提心,而初發心是最可貴的,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行遠登高都是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如果腳下第一步不跨出去,一味好高騖遠,則永遠只是望梅止渴,不切實際,止不了渴,因此一定先有初發心,然後腳踏實地地照著去做。

我們要時時刻刻提起自己的初發心,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如果覺得疲倦,有一點退心時,就要再提起初發心。初發心就是成就佛道、成就大菩提道的大願心。其實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四弘誓願〉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最終的目標則是「佛道無上誓願成」,而次序應該是要成佛必須先學佛法,學佛法先用來斷煩惱,要斷煩惱先要發願度眾生;因此〈四弘誓願〉的第一句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其次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最後才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說,菩薩是自己未度先利人,這就是菩薩的初發心。

(選自《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

利他無所求 助人真快樂

◎果暉法師

‧ 問:「利他」是不是委屈自己?

‧ 答:當然不是,就像奉獻不等於犧牲。 因果、 因緣的觀念很重要, 以「無所求」來利他的心態,就是菩薩行。如果做了利他的事,自己卻感到受委屈,通常是因為心「有所求」。一旦有所求,就變成條件交換的買賣,付出卻收不到相應的回饋,當然會覺得心裡不舒服,而感到委屈自己來成就他人。

利他、奉獻即是佛法所講的布施,無論時間、體力、專業,甚至一個微笑、一念善意,都可以布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心盡力,同時量力而為,不需和他人攀比,也不要為了博得名聲,打腫臉充胖子。助人利他,不是條件的交換,而是發自內心的歡喜來助人,就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利他而無所求,是可貴的菩薩行,但是觀念知道了,真正要落實,仍有很多細微處,需要時時覺察。例如:平常搭車、坐捷運都會讓座,等到自己需要座位,卻不一定有人願意禮讓。此時,若抱著「我讓座好多次,為何這次沒有人禮讓我」的心態,也就變成有所求了。助人之後,心裡不要掛念,因為行善的過程就是目的。凡是讓我們奉獻服務的人事物,都是在成就我們修福修慧的機會,都要感恩。

有了「利他不是委屈」、「奉獻不是犧牲」的觀念,量力而為,心甘情願,不計較、 不比較, 單純地奉獻, 奉獻後就放下,就不會感到委屈了。

(轉載2024年11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24年12月07日(六) 榮董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安和分院)。
2025年02月15日(六) 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地點: 農禪寺)。
2025年03月16日(日) 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集寺)。
2025年04月06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
2025年04月25~27日 第二十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信行寺)。
【法鼓山活動資訊】
【總本山】12/21念佛共修
  【總本山】12/28大悲懺法會
  【法青會】1/1~1/6有大願力 青年禪五
  【僧伽大學】2/9~2/16第二十二屆生命自覺營
  【電子書】2024下半年行事曆下載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4年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4年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4年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布施的人有福 行善的人快樂

專訪榮譽董事楊媛棋菩薩

老菩薩的身教一生受用
出生在嘉義鄉下以務農為生的家庭,媛棋從小耳濡目染,向父母學習到力行善良、柔軟、與人為善的好品德,對她來說,這是一輩子確立的價值觀。

在物資匱乏的大時代裡,家裡的老菩薩總是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拿出家裡的好東西與人結緣,好的給別人,自己隨意即可。憶起父母的善行,全然是「布施」的修為,感染了父母樂於助人的心,媛棋的樂善好施更進階成了2.0版。

居住的小鎮上有四間大廟,從小她跟著媽媽拜神,準備牲禮祭品難不倒她,父母農耕忙碌,小小長姊已是俐落的小煮婦。

媛棋排行老大,小學時期,父母田裡的工作永遠做不完,她得利用中午下課時間從學校奔跑回家,煮麵餵飽自己和弟妹,再從家裡跑回學校。下午的第一堂課總會遲到,經常被老師罰站。

媛棋沒有好的教育環境,卻有著一股永不顯弱的求學衝勁,高中、大學皆半工半讀,其間曾早上5點當送報生(一直以為送報生都是男生),8點鐘到工廠工作,晚上上學。

原生家庭的訓練與滋養,求學時期艱困的日子,是她之後創業的養分,也是學佛的助緣。

與寶石結緣 源自於愛幻想的童年
生長在偏鄉的媛棋,自小欠缺玩具,養成僻靜的個性。鄉間奇特的樸石、溪邊卵石,常帶給她許多想像和感應,透過欣賞與把玩,領受到萬物皆有靈的啟發,每顆石頭都成為她心中劇場的角色,扮演起芸芸眾生與賢聖君王,陪著媛棋渡過年少期。

在因緣成熟之際,媛棋走入了她心中美麗的世界,與寶石為伍。媛棋經營的寶石店,裝潢充滿了藝術氣息,從小愛石頭的她把玉石雕出一尊尊莊嚴的觀音慈容。在水晶、玉石、原石原礦中,找尋適當的質地色澤,巧雕的高手師傅,將原石雕成栩栩如生的觀音像。端坐店內,見其容嚴,雙手合十,由衷升起菩提心。媛棋年少時心中的玉石劇場真實化現,繼而將這份心化為璀璨的追夢之旅,夢想成真。

善知識牽起學佛因緣
2011年因緣俱足,經由善知識接引進入法鼓山。母難日第一次來到安和分院,學習母親的善布施,捐款為母親祝福。更巧的是,正逢安和分院吉祥月49天地藏法會的共修期,有幸一起參與了這場地藏法會。在莊嚴、殊勝的法會中淚流不止,知道已經找到了心靈的家!之後,經由莊明輝菩薩及其同修邱錦蓮菩薩推薦,參加當年10月的菁英禪三。

感恩陳媛秀師姐慈悲接引,參加每年11月份的水陸法會及農禪寺梁皇寶懺法會,至今已十多年,透過法會的拜懺祈願,身心皆得到平安自在。感恩所有善知識及師兄姊們牽起的善緣,遇見師父的法,豐富了生命的質量。每憶起這段過程,內心滿滿的感恩與感動。

媛棋來到法鼓山時,師父的色身已離開人間,但他的理念有永世的價值,長傳人間。小時候家鄉的寺廟總是金紙滿天飛,焚燒後的空氣有一種灰濛的濁氣、鞭炮的驚嚇聲。在師父四種環保的推行中,外境改變了,心也安靜了。喜歡師父說的三輪體空,在每一個布施中無人、我、物,心清淨,一切都清淨。

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2001年因緣俱足與在金融機構服務的同修黃啓正菩薩共組家庭,婚後育有一女一子,同修對孩子的陪伴與教導無微不至,感謝同修的配合與付出。2016年同修生病了,原本很少修學佛法的他,也日漸精進,給自己的功課更超越媛棋。

2019年的8月,農禪寺舉辦一年一度的梁皇寶懺法會,媛棋以至誠懇切的心向菩薩祈求,祝願同修有康復的機會。當日下午法師開示中說了一個故事,這故事好似對著媛棋說,「一切要放下,不要執著,要理解佛法的緣起性空。」

這期間,同修的身體時好時壞,法師為他開示祝福,勉勵學習接受生死無常,看透敗壞的肉體,捨棄老舊的肉身,去向佛國淨土,沒有色身的熱惱,是歡喜樂受的。2019年10月,同修以側右身、微笑的面相,向家人告別,平時寡言嚴肅的他,往生日竟示現最莊嚴的面容。相信同修已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家人也都安心放下。感恩這段期間法師、師兄姐們的祝福與關愛,在法鼓山的日子順逆皆圓滿。

人間行是一趟還願與發願的歷程
每日的功課禮拜88佛,誦念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師父的《金剛經福慧自在》是隨身的經典,字字珠璣,愛不釋手。

師父是偉大的宗教家,他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眾生的導師,師父將佛法翻成簡易的白話文,解其精要,讓弟子們看懂,是不可多得的明師。閱讀師父的等身著作,是加深認識師父的方法。

法鼓文化於2020年、聖嚴師父圓寂10周年後,發行了《法鼓全集》共108冊。師父說「打從我略知佛法起,便立志要把博大精深的佛法,用現代人都能看懂的文字和各層面都能接受的觀點,寫出來奉獻給我們的時代、社會」。

師父慈悲,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文字來解釋佛法。媛棋感動之餘,發願提供《法鼓全集》與有緣的團體單位或個人結緣,讓師父的著作能施惠於更多人,以聊表媛棋報答師父之恩。

進入法鼓山這座寶山,將法寶從法鼓山傳向世界各地,才是師父的宏願。感恩佛陀的住世說法,感恩師父人間佛法的實踐,用佛的法過生活,此生滿滿感恩。

(採訪/賴寶卿)

如珍珠般的美好

專訪榮譽董事陳美珠菩薩

成長歲月 感謝四重恩
美珠師姐從小家境清苦,小學老師為了鼓勵一心向學的她,協助她補習功課,就連參加聯考也是由老師幫忙報名,不然,實在沒有機會參加聯考。在老師的提攜與鼓勵下,如願考上市立女中。當時,因為捉襟見肘的生活,媽媽起初並不贊成美珠師姐升學,再三考量後,是把妹妹送給人家,媽媽當奶媽,才能湊足讀書的經費。這段坎坷的過往,讓她想要報答的不只是師恩、父母恩,還有那一出生就送給別人的妹妹,為此豈能不珍惜可以升學的因緣。

女中求學期間,英文特別跟不上,當時家住晉江街,從晉江街走到市立女中,她一路走、一路背單字,終於趕上學習的腳步。三年後,老師建議考商職,因為商職才能半工半讀,美珠師姐就白天工作、晚上念書,完成北商四年學業。

勤學的她在工作之餘,繼續學習,在空中大學先念商學系,再念社會學系,完成兩個學位。求學路上人助自助,刻苦耐勞,著實令人敬佩。

北商畢業後,考取會計人員特考,隨後分發在臺灣省地政處上班,經股長介紹調到公賣局。公賣局是很好的單位,但是因為怕日後改民營會面臨失業,幸蒙長官幫忙再調至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過三年再調中央健康保險局,因這單位屬於金融保險單位,沒月退;後又蒙長官介紹至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公務生涯一路走來都是從事會計,過程中深刻感受,世間一切緣起緣滅、無常變化的道理。

美珠師姐的媽媽是精進的佛弟子,經年皆是凌晨三點做早課,每天念佛不斷,母親虔誠的身影是美珠師姐學佛的啟蒙。文山副召委玫玲師姊提到,剛開始學佛,覺得能做到念佛不斷,相當不可思議!後來,因為跟美珠師姐的母親接觸時間多,漸漸的對念佛生起信心,覺得這樣很好。因為念佛的時候,心是安定的,頭腦不會胡思亂想,會讓自己處在平靜的狀態,有了平靜的心,與人互動也就變得柔和,不會因為急躁產生摩擦。

義工身影 感謝眾因緣
早年,因為百萬勸募,美珠師姐想要加入法鼓山,問到護法會,當時有位高師兄請她先做電話關懷義工,因此接觸到勸募。那時候完全不懂該怎麼做,於是先找同住文山地區的人關懷,就這樣把菩薩們一一接引進來。剛加入文山分會時,當年召委張淑卿師姐請她做財會,後來擔任副召,她心想才進來兩年,很多不懂,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不過,只因一個念頭──「趁著年輕,學習承擔」,就勇敢答應了。前任召委彭玉霞師姐提到,剛開山時,每個月要圓滿一部遊覽車上山出坡,真的非常不容易,而美珠師姐盡心盡力,除了義工菩薩之外,也會接引其他菩薩到法鼓山參訪,甚至會安排家人一同參與,就是要讓遊覽車滿座,一個位置也不浪費。

推廣八式動禪期間,她和玫玲師姐提着收錄音機,帶著長布條到仙跡岩、興隆公園、景華公園等地推廣,長布條一掛上,就開始接引菩薩來做八式動禪,那份毅力是因為認同法鼓山的理念,所以努力推廣,非常令人讚歎!

另外,美珠師姊在勸募這方面非常的熱心,接引很多人,會說很多柔軟語、愛語,也會讚歎他們:「哇,你們是有福的人,懂得做布施,就廣結善緣。」玫玲師姐曾經很好奇,美珠師姊怎麼會知道要講這些話,是誰教的呢?她回說:「因為很感恩師父給我們這樣一塊大福田,自己學佛得到很多的利益,所以很願意接引更多人來學習佛法。」

九十六年六月二日,師父曾請勸募會員回到雲來寺,參加了一場大願興學「好願在人間」的說明會。而好願在人間,就是每天五塊錢、三年5475成就一件好的事情。她說,師父慈悲、有智慧,讓我們每個人每天五塊錢,就可以共同成就法鼓大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她就募到一百位菩薩,她補充說:「唉呀,平常心啦!心裡不要老是想:我要一百個、一百個,而是要用心觀察身邊有緣的人,他們現在需要什麼?有什麼煩惱?就把我學習到的師父的法寶,像心五四就可以分享給他們,或是以小冊子結緣。要先關懷,再勸募。」

文山大掌櫃 感動善知識
在資深悅眾陳如秋師姐眼中,美珠師姐做事積極認真有效率,執行力強,碰到任何問題都會想盡辦法解決。美珠師姐是副召委時,同時擔任義工組長、會計、還有出納,幫了很多忙。除了提醒菩薩們固定繳護持款,也替很多菩薩去繳護持款、領收據。還有時候,老菩薩不會填表格,她也會幫忙。如秋師姐形容她是文山大掌櫃,有了她,真的讓大眾好放心。

佛學班講師林立師兄,最感動於她為了方便信眾的繳款、請款、領收據,因此幾乎參加了分會所有共修活動,正因為利他所發的菩提心,促使自己參加所有的共修活動,這豈不是利人又利己。

用佛法感化自己
美珠師姐察覺到自己因為是家中老大,又因為聽力不好,所以講話大聲,對弟弟妹妹們都用命令式口氣。後來,看到弟弟妹妹們跟媽媽講話怎麼那麼柔和?反思到自己在打電話關懷菩薩的時候也很柔和,驚覺這是自己一定要改進的習氣,要柔和一點,不要總是用命令式口氣跟家人說話,家裡的氣氛才能祥和。要將在法鼓山學到的說柔軟語、愛語,時時都用上,這才是落實心靈環保。

另外,她回想過往,有「會記恨」這個習慣。有次看師父的書,看到「記恨,是在懲罰自己」這一句,特別有感觸,這才慢慢修正。慢慢的比較不會記恨了,更進一步提醒自己,快生氣的時候,就用師父法語「順境要高興,逆境要感恩」來警惕自己,不論是逆行或是順行菩薩,都是我們的恩人。

(採訪/孫美文)

奇蹟,就這麼發生了!

專訪榮譽董事畢璐鑾菩薩談同修邱榮基菩薩康復歷程

善的循環像一個圓圈,最終又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台北榮總陳威明院長讚嘆北榮醫師群「創造北榮醫療奇蹟」,這個醫療奇蹟的主角──邱榮基菩薩,是畢師姐的同修。這次採訪歷經4小時,畢師姐娓娓道來,並分享了當時驚悚的照片:電梯前的一大灘血,邱師兄倒地約40分鐘後,才被鄰居發現送醫。

感謝畢師姐無私分享,具體描述了73天刻骨銘心的考驗,更重要的是分享佛法的好。畢師姐說:「經歷苦難,更能深刻感受師父說的法如此受用!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在不平安的日子,有佛法就有辦法。」如何在經歷大挫折中,用佛法陪伴家人安心、安身,也陪伴邱師兄渡過劫難?畢師姐體悟到:將色身交給醫生,將慧命交給佛菩薩。

【以下是畢師姐分享這段創造醫療奇蹟的歷程】

73天體現佛力無邊的奇蹟
2024年2月1日早晨,同修運動返家,在住家電梯旁意外倒地。鄰居孫小姐的外勞發現時,同修倒在一攤鮮血中,耳朵、嘴角還流著血。感謝好鄰居孫嬿美女士叫救護車並陪同就醫。同修在國立陽明大學任教時的足球隊學生──蔡昕霖醫師於急診室等候救護車抵達,在黃金救援時間及時伸出援手。

「顱內大量出血」住院第五天呼吸困難,因「肺炎、肺水腫」,插呼吸管治療,由於病毒感染指數居高不下,多重器官衰竭,昏迷期間引發病危,這考驗著台北榮總醫療團隊的智慧。感恩醫師群全力以赴創造一個醫療奇蹟,每一個療程、每一個關卡,貴人菩薩一一出現,多年來畢師姐與邱師兄廣結善緣、廣種福田,終於在諸佛菩薩、醫師、護士、復健師,以及法鼓山體系的法師、師兄師姐、佛教界的仁波切、南傳師父、法友等所有善緣和合中,邱師兄終於在第67天慢慢甦醒。73歲的他住院73天,平安出院,真的不可思議!

2月20日法行會執行長王榮師兄陪同到法鼓山總本山,至誠懇切地求觀音、拜觀音,再恭請果醒法師與淡水分會十多位師兄師姐到家中灑淨。感恩當日果醒法師還親至加護病房爲同修開示祝福。

2月21日早晨,突被告知同修可以從加護病房轉出,到RCC呼吸照護中心學習自主呼吸,這是同修邁向康復的第一大步。終於,3月8日順利拔除呼吸管。佛力不可思議!

我收到最好的結婚紀念日禮物
非常感謝台北榮總醫療團隊:陳威明院長、蔡昕霖醫生、神外吳昭慶醫生、腎臟科楊智宇醫生、感染科林邑聰主任、呼吸照護中心蘇剛正醫生、胸腔科羅永鴻醫生等專業醫術與明金蓮主任等護士群悉心照顧,幫助同修渡過艱難的危險期。

昏迷40天的同修在最危急時,有7台機器同時為他治療。拔除呼吸管後,眼睛沒有反應,無法發音,家人很擔心他會成為植物人。家人跟著復健師朱婉婷學習,幫助同修將筋骨沾黏的手腳做伸展,接者用機器幫助他學習坐、站、扶手把走路等復健訓練,進而學習認識鏡中的自己、家人、數字、顏色、字、圖案,並學習發音、表達等等。

經過醫師團隊的治療,終於在3月14日、結婚42年紀念日這一天,機器協助他站了起來,那一刻的感動,是同修送給我最好的結婚紀念日禮物。

以精進心、感恩心陪伴同修康復
3月21日,與農禪寺福田班到法鼓山總本山參訪、上課,利用中午空檔時間到大殿求觀音、拜觀音,為同修祈福。下午家人通知已轉普通病房,繼續洗腎、心理社會復健(語言、物理、認知)等相關治療。

4月13日出院之後,持續洗腎、心理社會復健(職能、社會心理學等)、各科回診治療。

同修生病期間,我如常的到農禪寺上課(禪悅人生、福田班),參加法會,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許仁壽師兄教的「禪悅人生」,學習生死皆自在的意境,令我獲益良多!在福田班更清楚法鼓山組織架構與擔任義工的觀念與態度,落實佛法的信、願、行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在北投文化舘參加法會,祈求觀世音菩薩的加持。

這段期間感恩法鼓山體系果醒法師、果毅法師、果諦法師、常哲法師、常持法師、常提法師,榮董會、法行會、淡水分會、人基會心六倫宣講團、禪悅人生、福田班、佛學班、大專學佛讀書會等師兄姊,持續毎日誦經迴向與關懷。

以奉獻結善緣,回饋不可思議
1996-2000年因策劃聯合報系公益活動與法鼓山聖嚴師父結緣,我們夫妻於2002年參與規劃「法鼓八式動禪」的構思,與果醒法師結緣,有了這段共事因緣,果醒法師在百忙之中關懷,至今仍萬分感動。2006年協助法鼓山舉辦「珍惜生命—你可以不必自殺」健走祈福系列活動,與同修為法師們規劃行前教育訓練課程。2012年5月13日我們夫妻參與法鼓山禪修中心在國父紀念館舉辦「萬人禪修:法鼓八式動禪」。

2008-2022年我擔任法行會悅眾第七組組長12年。2021年迄今在榮董會關懷組,致力於助念關懷與人結緣。2022年擔任法鼓山心六倫宣講團種子教師,擔任高中生尋夢計劃種子教師,大專生實習專案「學校推廣組」組長。

在法鼓山體系參加大普化教育進修,學習佛法,少了我執,多了隨順因緣,心量更寬廣,心情更輕鬆。平時我們與人為善,這次我們獲得更多的關懷。同修平時與國立陽明大學的學生互動良好,這次多位學生醫師、護士用心照顧,因緣不可思議!學生是老師的貴人,面對無常,感恩每一個善緣的回饋。

發願接引108位家庭發願榮董
護持法鼓山是終生的願望,也是家人共同的目標。婚後在收入有限的過程中,買屋安家、奉養父母、培養子女在國外接受教育,這都是非常困難的目標。近年來子女陸續就業,今年我終於圓滿了第一個榮董的夢想,希望這份捐款,能為法鼓山推動僧才教育、弘法教育,接引更多的信眾修學佛法、護持佛法,為實踐法鼓山聖嚴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盡一點棉薄之力。今年同修與兒子也各認捐一個「家庭發願榮董」,希望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2023年生日,發願接引108位家庭發願榮董,目前已接引12位菩薩。讓我們一起廣種福田、廣結善緣,讓智慧與慈悲永不止息。

感恩同修與家人,感恩眾善因緣
感恩個性溫和的同修,在婚姻關係裡一直扮演著「護法神」的角色,包容我的急先鋒,結婚至今42年和睦相處,這是值得珍惜的緣分。因爲這次的考驗,我每日以精進懇切的心誦經持咒3.5個小時,迴向同修的冤親債主。因同修的因緣而更加精進佛法,我們互相成就、互相感恩。在此我要讚嘆兒子、女兒、媳婦輪班照顧與陪伴同修,子女的孝心與凝聚力令我感動!相信佛法家庭必得諸佛護佑,平安常隨。

跟隨聖嚴師父、與法鼓山結緣近30年,回首人生路,這是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在這個磁場相近的溫馨大家庭,有師父、法師、師兄姐們等善知識的互動與學習,經常在法鼓山各道場薰習佛法,讓我更加充滿信心的邁向成佛之道。

(採訪整理/賴寶卿)

北二區榮董淡水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 用「心」視野探訪淡水之美

「原本以為自己很了解淡水,參加了這個活動,才知道淡水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水。」
「以前來淡水看夕陽,現在才知道有個歷史古蹟屎礐渡頭。」
「什麼?淡水竟然有水上機場?」
「第一次這麼深入了解淡水,才發現淡水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文化歷史。」

康芮颱風甫過,11月2日法鼓山榮譽董事會北二區健走禪悅行,按照原訂計畫深入探訪淡水,再轉進法鼓山淡水分會用齋、參訪。近50位榮董、眷屬及法青菩薩們聽在地人德昌老師,透過2小時走讀淡水的人文、宗教、民俗故事,每個人才驚覺:「原來心中的淡水不是淡水!」

在綠蔭的草地上,吹著涼爽的秋風做八式動禪;聽德昌老師精彩的淡水走讀;品嚐義工師兄姐精心準備的齋飯、點心;在常貫法師的引導下體驗放鬆的禪坐;聆聽擁有33萬粉絲「鏡頭日記」的版主王宏任菩薩分享攝影心法。此外,活動結束後,辛智秀召集人貼心的送每位菩薩伴手禮,紅通通的大蘋果和花生米香,讓每個人把平安帶回家。

定、靜之後 來一場淡水走讀
北二區禪走活動一早先到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參訪,園區有些因颱風而傾倒的樹木還來不及整理,大眾在常貫法師帶領下在樹蔭下做八式動禪,身心漸進安定後,慢慢感受到秋風輕拂皮膚的感覺,迷人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為了讓大眾更了解淡水,召集人特地邀請經驗豐富的德昌老師走讀。

當年美軍轟炸殼牌油糟,大燒燃燒3天3夜;漳泉械鬥把淡水出海口染成鮮紅色;聖江廟供奉的文武尊王張巡,當年堅守護國,在敵軍的封鎖環伺下,糧盡的張巡只好含淚殺妻供士兵充飢。…沿著淡水碼頭邊走邊聽德昌老師走讀,參與的菩薩聽了許多淡水的歷史故事,也更了解淡水的美,不是只有夕陽,還有文化。

這次常貫法師特來參與北二區禪走活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淡水,真的是托大家的福。」全程和大眾一起參與淡水走讀,看到一百多年歷史的和衷宮、聖江廟,在歷史的淘洗下,今昔對比,常貫法師有感而發的說:「聖嚴師父留下的法寶很多,平日我們可以把法語當咒語,讓煩惱愈來愈少。」常貫法師以自己為例,「當年我的腦袋開刀,我的心是佛法救的,幫助我走過人生關卡。」

突破框架 展現生命的張力
辛智秀召集人這次特地邀請王宏任菩薩前來分享他如何透過到世界各地旅遊,用鏡頭寫日記。「50歲前是為了生存,退休後,才學著生活,現在則是思考生命。」當年受到父親王江淮多年從事環境教育志工的感召,王宏任菩薩50歲後毅然離開管理職,開始用右腦旅遊、攝影,他分享到冰島、新疆、花東旅遊所拍攝的照片、影片,當大眾對攝影作品嘖嘖稱奇時,王宏任菩薩說:「大部份的作品都是當年用iphone8拍的,手機,其實就是傻瓜畫家。」王宏任菩薩鼓勵大家打破構圖框架,儘量讓鏡頭裡的元素簡單,才能展現張力。他還教大家把line的照片設定為高畫質,未來彼此傳圖留存時,才會有清楚的照片。

透過日常生活 體會佛法的好
「我住在淡水30年,過去都是上班、回家,前幾年疫情不能去公司,才有機會走到黃金海岸了解淡水。這次透過德昌老師的解說,發現淡水的底蘊真的很深,我真的要好好的愛惜它,淡水是我永遠的家!」辛智秀召集人透過規劃活動,自己本身收穫很多。林燕如菩薩初次參與榮董活動,陳欣宜老菩薩感恩義工特別關照,她看到召集人帶著外孫參與,「以後大家要多把小孩帶來!」法青黃興育菩薩原本想像榮董們應該有些「眉角」,沒想到和大家相處起來很輕鬆自在,「提前到分會場佈時剛好遇到停電,主持人曾維怡師姐馬上說要去問台電,讓我見識到榮董團隊的應變和執行力。」

充滿人文色彩的行程規劃加上淡水分會義工菩薩們熱情的款待,讓參與的每位榮董及法青菩薩都非常歡喜,大家也希望下次活動能夠帶著下一代共同參與,讓佛法的好,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代代相傳。

(報導/施心媛.報導/郭若蘭)

「環教、禪修、幸福、感恩」之旅 — 北四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活動」報導

感恩佛菩薩的慈悲護念,早在半年前預定的11月2日北四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活動」,不料10月31日秋颱康芮突如其來,讓人不免憂心!好在康芮很乾脆,毫不拖泥帶水,11月1日說走就走,因此活動如期順利地照常舉行。

當天總共有來自林口、板橋、文山、海山、新店、中永和等六區80餘位榮董菩薩及寶眷參加,在召集人林高順帶隊,副召集人陳如秋、莊麗珠、章美玉等資深悅眾周詳的籌備下,微風輕拂、細雨霏霏中,從安農溪生態公園遊覽、蘭陽分院參學、宜蘭餅發明館DIY等,大眾歡喜地體驗了一場禪悅、法喜充滿的身心靈饗宴。

首站--走讀安農溪分洪堰公園
甫一下遊覽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舉彩繪手板的安農溪環保志工們一字排開、列隊歡迎的畫面。

非常感謝珍愛基金會執行長JINA(榮董菩薩陳素珍),雖然她剛好回澳洲參與方丈和尚雪梨關懷之行,未克參加此次活動,但卻事先貼心的為大家安排近十位志工做分組導覽服務;以環教為主軸,引導大家體認生存與土地的連結關係。精彩、有溫度的解說,博得榮董菩薩們一致的喝采,大夥都收穫滿滿。

■首先呼吸一口清甜的空氣
走進安農溪分洪堰公園,放眼一望遠處青山在煙雨朦朧間,近處一瞥則是安農溪銀白色潺潺溪水靜靜流淌,河堤兩岸平鋪如高爾夫球場的茵茵綠草,頓時讓人心曠神怡;腦海瞬間浮現蘇東坡「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感悟詩;是的,天地在說法,要好好領會呀!突地,導覽志工要大家脫下口罩,大口呼吸一下塵囂中難有的、帶著清甜味的空氣。感恩這「美味的空氣」,感恩「有一口呼吸在」!

■樹倒示現無常
在志工一路導覽的行進中,不時看到康芮颱風造成的樹倒情況:有許多樹被攔腰折斷,更有多棵大樹被連根拔起,裸露出包覆樹根的大塊土方;樹幹或從中裂開、或懸掛樹上、或散落地面,錯落交織,我們有如穿越障礙賽般地繞行,志工不時提醒大家小心!回想8月24日才來場勘,當時一切完好,而今竟有這麼大的落差!

■台灣赤楊--守護自然環境
再沿著濱溪帶行走,導覽志工指著一整排樹說:「這是台灣赤楊,台灣的原生樹種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環境意義。由於根系強固,同時也是造林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去年,安農溪志工在理事長林綉雯號召下,一起種植了100棵赤楊,故有「赤楊飄揚,安農常綠」的美譽。對於志工們維護自然生態的用心與奉獻,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稱許不已。

■安農溪分洪堰—蘭陽溪重要水利設施
見證好山好水的宜蘭,接著走到聞名已久、酷似「摩西分海」的治水奇景「三星鄉安農溪分洪堰」分洪橋。

安農溪被稱為三星鄉的生命之河,孕育出許多頗負盛名的產品,例如大家熟知的三星蔥、上將梨等;而分洪堰,是將安農溪用一個島分為左右兩條。之所以有這個設施,緣自早期冬山鄉與三星鄉民因下游灌溉農田的利益而互爭水道,政府為平息衝突及互惠雙方農民,決定將安農溪築堰分洪,在河道中設置分洪道及閘門。被分開的安農溪,一條往南流經冬山鄉及羅東鎮,另一條往北流經三星鄉,除了解決兩岸居民長期以來的爭水問題之外,二股分洪道之間的綠地也設立了分洪堰公園,「分洪堰」意外的成為風景區的特色景觀。在此不禁讚歎運用智慧成就如此「兩利」工程的人們。

■天然雕刻家--鑲著圖騰的落羽松毬果
在經過大片落羽松旁時,導覽志工再次就地取材,神秘的從口袋掏出兩小袋東西,每人發給一顆,要大家猜是甚麼?問了大半天都沒人知道,就請志工直接解惑吧!---原來是落羽松的毬果。仔細端詳這個體積比橄欖大些,彷彿鑲著某種「圖騰」、紋路獨特的圓球狀小東西;菩薩們驚嘆道:此生第一次看到!落羽松的種子就藏在毬果裡面,5月到8月進入結果期,11月到 1 月 種子會成熟落果。志工真有心,還特地去蒐集來跟我們分享,我們真的是長見識了。

豐富的安農溪分洪堰生態之旅,就在漆著粉紫顯眼、有著可愛天使翅膀裝置藝術的安農溪鵲橋大合照後,大夥留下「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的瀟灑,繼續往下個行程—蘭陽分院去。

第二站—參訪心家蘭陽分院
■蘭陽地區修行據點淵源
1992年師父至蘭陽地區弘講,播下佛法的種子,其後連續數年至蘭陽地區關懷,佛法安心的智慧法語,萌生了眾人的菩提心願。2001年大眾成立羅東辦事處,歷經多次搬遷,無不迫切渴望一處固定共修的場所。2010年眾人發願募款、前召委王秋薇以大願力(榮董菩薩,今日亦前來接待)號召大眾,協力集資覓得現址建地。經由眾人齊心共願,歷經九年籌建,法鼓山蘭陽精舍終於在2016年7月23日落成啟用。2018年9月改制為法鼓山蘭陽分院,並兼具「羅東分會」的各項法務運作推動。為我們做簡報的主持人陳至仁菩薩分享說,1992年師父到羅東高中演講,當時他是學校訓育組長,師父連著來3年,都沒讓他進到佛法的門;倒是第4年因緣俱足了,終於在師父座下皈依成為三寶弟子。三十年來,安住如來之家,學法、護法、弘法,暢飲師父法乳,努力為自己長養法身慧命,真可說是「模範生」啊!

■監院法師勉勵:把心帶回家
看完簡報,監院常實法師首先要大家自問:我有福報嗎?對比兩天前的風狂雨驟,人可得到房屋的保護,許多動物卻可能無處躲藏;感恩前人的智慧,蓋了房子讓我們得到庇蔭,我們是有福報的。

常實法師更以師父「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這句樸實的法語,提醒大家當心中有情緒,要回到呼吸或念佛,讓心不隨境轉,讓心回家。如同外面颳風下雨,只要回到屋內,就能安心。隨後,常實法師並帶領大家簡單的體驗靜坐,放鬆身心,讓大家當下練習隨時安住在自己心的房子裡。

■召集人、志工理事長互贈結緣禮
在午齋前,召集人準備了結緣禮,向安農溪導覽志工表達謝意,由理事長林綉雯菩薩代表接受。林綉雯菩薩也準備了每車兩大盒宜蘭傳統美食草籽粿和大家分享。午齋時,志工表示,第一次來到法鼓山道場,從各種智慧法語,認知了法鼓山的精神,充分感受到蘭陽分院的清涼與安定感。雖然他們有不同宗教信仰,但愛護自然環境的理念是和法鼓山相應的。

■果明法師帶領體驗經行及大休息
享受香積妙味之後,由果明法師關懷大家。果明法師跟隨聖嚴師父有數十年的時間,深入禪佛法的精隨,特別在禪修上有個人獨到的體證。法師首先問大家皈依了嗎?接著給大家一顆定心丸,勉勵大家此生有幸得人身,當親近三寶,皈依三寶,在聖嚴師父的正法門中精進,不斷的修習佛法,奉行佛的教導。生活中只要用佛法,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接著扼要的引導動禪心法後,開始讓大家繞著大殿經行,由慢至快,體驗放鬆身心,並要大家算好繞行七遍後,回到自己位置上躺下來大休息。可能是因為充分放鬆,竟然不到幾分鐘,打呼聲此起彼落地傳開來;這是何等放心、安心的境界啊!

■果明法師叮嚀:好好利用「假名」修行
即將離開分院前,果明法師語帶機鋒地對著某菩薩問:「你叫甚麼名字?」菩薩回應後,法師說:這個名字只是一個「假名」,暫時代表你,給你暫時用來和家人、同事、朋友互動的代號。此生應當善用這個假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好自己該盡的責任,盡心盡力的學習及奉獻。同時體會無常、苦、空、無我,並注意「因果」,對的事、該做的事一定要做,不好的事、不該做的事一定不做。大家帶著法師擲地有聲、當頭棒喝的提點,在大合照後圓滿於蘭陽分院的參學,繼續往最後一站—宜蘭餅發明館。

最終站--宜蘭餅發明館DIY
■榮董關懷榮董,訪宜蘭餅發明館
若要問蘭陽最具代表性的名產,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超薄牛舌餅—宜蘭餅。今日因緣非常殊勝,行程的第三站安排到榮董菩薩周舫仙(母)及劉瓊鎂(女-宜蘭餅代言人)所屬的「宜蘭餅發明館」,體驗牛舌餅DIY。蘭陽分院監院常實法師也由北六區召集人呂慧嬪菩薩一起陪同前往。

■DIY體驗十六字箴言
老闆娘舫仙菩薩與周良玉菩薩(也是榮董菩薩)是姊妹。舫仙菩薩提到非常感恩姊姊接引親近法鼓山,讓她能廣結善緣、廣種福田。此次共有60位菩薩參與牛舌餅DIY體驗,常實法師現場關懷,再次用十六字箴言提醒大家「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勉勵大家收攝身心、回到當下。菩薩們則由小鎂代言人引導製作步驟,放鬆、專注的享受揉捏麵團的感覺。在菩薩們DIY的同時,舫仙老闆娘、高順、慧嬪兩位召集人及幾位悅眾們,陪同法師一起參觀了網美最愛的三D立體彩繪壁畫攝影棚,與一隻甚具威儀的老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攝影畫作道具)一起合影,法師直說很有趣啊!

最後20分鐘,烤餅出爐了,大家拿著自己的作品,趕緊沒入擁擠的人群中採買伴手禮,人手大包小包、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宜蘭餅發明館。

圓滿—相約下次再參加
在回程車上,菩薩們紛紛表示活動規劃得好、安排得好、照顧得好,感謝團隊的用心、感謝車長的細心、讚歎早課莊嚴…,有許多第一次參加的榮董及寶眷,都相約下次一定要再參加;另有由印尼看護陪同參加的老菩薩,包括看護及老菩薩都非常開心,全部幸福感滿分。活動就在一片感恩聲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報導/余素瓊.報導/北四區)

2024北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報導

2024下半年,北區榮董頒聘典禮於11月9日、10日首度連續兩天舉辦,榮董菩薩們在「雲來別苑」圓滿頒聘。

為善欲人知,卻不求回報
黃會長引用聖嚴師父的開示:「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與大家共勉!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是功德財;觀念正確,懂得化解煩惱,是智慧財;世間財固然重要,若是能把財富當成工具,用來布施救濟、公益行善,就是真正的大富貴者。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榮董菩薩們在接待組菩薩的協助下,井然有序出列,從方丈和尚手中接受榮董聘書並合影留念。本次典禮,有方丈和尚的俗家寶眷、張昌邦總會長的親眷、多區正副召集人的家族菩薩受聘,大眾扶老攜幼、闔家出席,讓頒聘典禮化身為溫馨的家族聚會,法親眷屬一同發心護持,喜悅見證「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希望
接著聆聽聖嚴師父開示,影片中師父期許榮董菩薩發願護持法鼓山,強調「一個人做事,力量很有限;結合大眾,力量就無限。」說明每一位參與護持的榮董,所成就的功德是大眾共同的,具有很高的成本投資效益。師父說他奉獻一切辦三大教育,也代表一切接受三大教育而得到利益的眾生感謝大家。

音聲供養,和樂無諍
兩天的音樂饗宴,分別由合唱團帶來《法鼓頌》、《菩薩行》、《如來如去》、《好願在人間》四首曲子,法青心潮悅音帶來《佛法的力量》、《心花開》、《禪》,藉由妙音演唱出佛法的殊勝,讓與會的榮董和寶眷們沉浸在佛曲優美的旋律與深具意義的歌詞中。

安心即成就 奉獻即修行
方丈和尚感謝榮董菩薩們的發心護持,並勉勵大家:「安心即成就,奉獻即修行」,以《金剛經》無相布施為最上的奉獻、最好的修行。方丈和尚分享曾經被問到:「遇到逆風,怎麼辦?」方丈回答:「佛法教我們認識、面對『無常』,說明逆風不會永遠在,我們只要正面迎接,不要硬碰硬,善用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轉個彎,就又回到原來方向了!」方丈和尚最後分享個人用心撰寫、新上架的著作《從放鬆到放下─禪的智慧與妙用》,期許大家認真閱讀,必能得大用!

🎥2024/11/9~11/10北區榮董頒聘典禮影音紀錄(雲來別苑)
https://youtu.be/6jT7l26lBCQ

(報導/何釐琦、劉美諄‧整併:孫美文‧攝影/陳瑞、周龍聖、潘森典)

從願心到行動—方丈和尚共邀成就道場 建設人間淨土

2024年11月3日下午2點,法鼓山雪梨分會在雪梨雷吉斯達令廣場公寓飯店 (Rydges Darling Square Apartment Hotel) 舉辦了以「願心願力無國界,你我同行零距離」為主題的「與方丈和尚有約」信眾關懷活動。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親臨現場,與全球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一同與近百位澳洲護法信眾交流,展現了法鼓山對弘法發展的重視與深切關懷。

自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於2004年奠定雪梨分會發展基石以來,分會在護法信眾的努力下,不僅克服了道場遷移、火災及疫情等挑戰,更在疫情後迎來復甦契機。自2023年7月起,新任澳洲護法會輔導法師果傳法師上任,積極帶領分會開展了禪坐、念佛及線上共修等多樣活動,並於今年圓滿舉辦首屆「快樂學佛人」課程,接引了80位學員參與,為分會在雪梨拓展弘法觸角結下更多善緣種子,更帶動義工的快速成長,心靈富足。

儘管現階段面臨共修場地不固定的困境,分會信眾仍以堅定的願力,籌劃購置專屬道場的計畫,期盼能為當地信眾提供長久及穩定的共修地點。

方丈和尚慈悲開示 安心成就 奉獻修行 成就道場
活動中,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慈悲開示,肯定雪梨分會護法信眾的發心與願力,並以聖嚴師父法語「安心即是成就,奉獻即是修行」勉勵信眾。他指出,修行的關鍵在於保持平和心境、規律生活,並透過修習禪法,增強內心力量。他更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引導信眾學會快樂學佛的方法,強調無我的修行態度。

方丈和尚同時鼓勵信眾「募人來學習佛法、募心來實踐佛法、募款來護持佛法」,強調勸募是為自己與他人種下福田,更是在廣結善緣。他勉勵大家繼續精進修行,共同努力成就雪梨早日擁有一個穩定道場的美好願景。

榮譽董事攜手護持 點燃雪梨道場的希望之光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的支持也為雪梨分會注入了關鍵的發展動力,雪梨分會在2023年9月正式申請通過在雪梨設立榮譽董事會,並將護持款留在當地,為當地弘法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黃楚琪會長也特地自台灣陪同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來訪雪梨,並親臨活動現場致詞。黃會長提到「平安是最大的幸福」,並以「世間財、功德財與智慧財」三大財富勉勵信眾。黃會長強調,透過世間財行善,能為自己與他人帶來平安、快樂與心靈滿足。

活動中特別安排了榮董頒聘典禮。當天,黃會長為支持分會購置道場,他響應「大願力,大家庭」,圓滿了89位榮董,感動於雪梨分會信眾祈盼建置共修道場的心願,黃會長當場承諾要完成第90位榮董,與雪梨分會新加入的三位榮譽董事梁友璋、莫靄瑜及張麗文及其家人們一同接受方丈和尚頒發的榮董聘書,並一一合照紀念。榮譽董事們的發心護持不僅展現了同心同願的大願力,更為雪梨分會購置道場的計畫點燃了希望之光,激勵著更多人參與其中。

活動結束後,黃會長更是以實際行動展現願心願力無國界、你我同心零距離的精神,返台後即積極動員全球榮譽董事會,接引了更多海內外的榮董加入護持雪梨購置道場的行列。事實上,成為法鼓山榮譽董事並非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選擇;每一份善心、每一份護持,都是為自己與他人種下福田,也給予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

同心同願: 實現雪梨人間淨土
活動的尾聲,方丈和尚帶領全場信眾進行莊嚴的點燈發願儀式。滿場燈光匯聚,象徵著信眾心燈長明、願力堅定,彼此的善念交融成一道道溫暖的光芒。伴隨著《菩提心》佛曲悠揚的旋律,全場充滿希望與法喜,活動在一片和諧與祝福中圓滿落幕,為此次弘法關懷行程劃下溫馨且感人的句點。

法鼓山雪梨分會將持續與信眾攜手同行,凝聚眾人的發心與願力,積極推動榮譽董事會的發展,期盼有更多信眾加入榮譽董事會的行列,共同護持雪梨分會的弘法與購置計畫,實現法鼓山在澳洲弘揚漢傳佛教、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宏願。

(報導/楊景喬.圖/澳洲護法會 雪梨分會)

2025年起榮董生日卡全面數位化

2024年11月02日(六)

北二區榮董淡水分會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淡水分會)。

2024年11月02日(六)

北四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 (地點: 蘭陽分院)。

2024年11月09日(六)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2024年11月10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雲來別苑)。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 #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 #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