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佛菩薩的慈悲護念,早在半年前預定的11月2日北四區榮董「蘭陽分院參學暨戶外禪活動」,不料10月31日秋颱康芮突如其來,讓人不免憂心!好在康芮很乾脆,毫不拖泥帶水,11月1日說走就走,因此活動如期順利地照常舉行。
當天總共有來自林口、板橋、文山、海山、新店、中永和等六區80餘位榮董菩薩及寶眷參加,在召集人林高順帶隊,副召集人陳如秋、莊麗珠、章美玉等資深悅眾周詳的籌備下,微風輕拂、細雨霏霏中,從安農溪生態公園遊覽、蘭陽分院參學、宜蘭餅發明館DIY等,大眾歡喜地體驗了一場禪悅、法喜充滿的身心靈饗宴。
首站--走讀安農溪分洪堰公園
甫一下遊覽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舉彩繪手板的安農溪環保志工們一字排開、列隊歡迎的畫面。
非常感謝珍愛基金會執行長JINA(榮董菩薩陳素珍),雖然她剛好回澳洲參與方丈和尚雪梨關懷之行,未克參加此次活動,但卻事先貼心的為大家安排近十位志工做分組導覽服務;以環教為主軸,引導大家體認生存與土地的連結關係。精彩、有溫度的解說,博得榮董菩薩們一致的喝采,大夥都收穫滿滿。
■首先呼吸一口清甜的空氣
走進安農溪分洪堰公園,放眼一望遠處青山在煙雨朦朧間,近處一瞥則是安農溪銀白色潺潺溪水靜靜流淌,河堤兩岸平鋪如高爾夫球場的茵茵綠草,頓時讓人心曠神怡;腦海瞬間浮現蘇東坡「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感悟詩;是的,天地在說法,要好好領會呀!突地,導覽志工要大家脫下口罩,大口呼吸一下塵囂中難有的、帶著清甜味的空氣。感恩這「美味的空氣」,感恩「有一口呼吸在」!
■樹倒示現無常
在志工一路導覽的行進中,不時看到康芮颱風造成的樹倒情況:有許多樹被攔腰折斷,更有多棵大樹被連根拔起,裸露出包覆樹根的大塊土方;樹幹或從中裂開、或懸掛樹上、或散落地面,錯落交織,我們有如穿越障礙賽般地繞行,志工不時提醒大家小心!回想8月24日才來場勘,當時一切完好,而今竟有這麼大的落差!
■台灣赤楊--守護自然環境
再沿著濱溪帶行走,導覽志工指著一整排樹說:「這是台灣赤楊,台灣的原生樹種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環境意義。由於根系強固,同時也是造林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去年,安農溪志工在理事長林綉雯號召下,一起種植了100棵赤楊,故有「赤楊飄揚,安農常綠」的美譽。對於志工們維護自然生態的用心與奉獻,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稱許不已。
■安農溪分洪堰—蘭陽溪重要水利設施
見證好山好水的宜蘭,接著走到聞名已久、酷似「摩西分海」的治水奇景「三星鄉安農溪分洪堰」分洪橋。
安農溪被稱為三星鄉的生命之河,孕育出許多頗負盛名的產品,例如大家熟知的三星蔥、上將梨等;而分洪堰,是將安農溪用一個島分為左右兩條。之所以有這個設施,緣自早期冬山鄉與三星鄉民因下游灌溉農田的利益而互爭水道,政府為平息衝突及互惠雙方農民,決定將安農溪築堰分洪,在河道中設置分洪道及閘門。被分開的安農溪,一條往南流經冬山鄉及羅東鎮,另一條往北流經三星鄉,除了解決兩岸居民長期以來的爭水問題之外,二股分洪道之間的綠地也設立了分洪堰公園,「分洪堰」意外的成為風景區的特色景觀。在此不禁讚歎運用智慧成就如此「兩利」工程的人們。
■天然雕刻家--鑲著圖騰的落羽松毬果
在經過大片落羽松旁時,導覽志工再次就地取材,神秘的從口袋掏出兩小袋東西,每人發給一顆,要大家猜是甚麼?問了大半天都沒人知道,就請志工直接解惑吧!---原來是落羽松的毬果。仔細端詳這個體積比橄欖大些,彷彿鑲著某種「圖騰」、紋路獨特的圓球狀小東西;菩薩們驚嘆道:此生第一次看到!落羽松的種子就藏在毬果裡面,5月到8月進入結果期,11月到 1 月 種子會成熟落果。志工真有心,還特地去蒐集來跟我們分享,我們真的是長見識了。
豐富的安農溪分洪堰生態之旅,就在漆著粉紫顯眼、有著可愛天使翅膀裝置藝術的安農溪鵲橋大合照後,大夥留下「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的瀟灑,繼續往下個行程—蘭陽分院去。
第二站—參訪心家蘭陽分院
■蘭陽地區修行據點淵源
1992年師父至蘭陽地區弘講,播下佛法的種子,其後連續數年至蘭陽地區關懷,佛法安心的智慧法語,萌生了眾人的菩提心願。2001年大眾成立羅東辦事處,歷經多次搬遷,無不迫切渴望一處固定共修的場所。2010年眾人發願募款、前召委王秋薇以大願力(榮董菩薩,今日亦前來接待)號召大眾,協力集資覓得現址建地。經由眾人齊心共願,歷經九年籌建,法鼓山蘭陽精舍終於在2016年7月23日落成啟用。2018年9月改制為法鼓山蘭陽分院,並兼具「羅東分會」的各項法務運作推動。為我們做簡報的主持人陳至仁菩薩分享說,1992年師父到羅東高中演講,當時他是學校訓育組長,師父連著來3年,都沒讓他進到佛法的門;倒是第4年因緣俱足了,終於在師父座下皈依成為三寶弟子。三十年來,安住如來之家,學法、護法、弘法,暢飲師父法乳,努力為自己長養法身慧命,真可說是「模範生」啊!
■監院法師勉勵:把心帶回家
看完簡報,監院常實法師首先要大家自問:我有福報嗎?對比兩天前的風狂雨驟,人可得到房屋的保護,許多動物卻可能無處躲藏;感恩前人的智慧,蓋了房子讓我們得到庇蔭,我們是有福報的。
常實法師更以師父「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這句樸實的法語,提醒大家當心中有情緒,要回到呼吸或念佛,讓心不隨境轉,讓心回家。如同外面颳風下雨,只要回到屋內,就能安心。隨後,常實法師並帶領大家簡單的體驗靜坐,放鬆身心,讓大家當下練習隨時安住在自己心的房子裡。
■召集人、志工理事長互贈結緣禮
在午齋前,召集人準備了結緣禮,向安農溪導覽志工表達謝意,由理事長林綉雯菩薩代表接受。林綉雯菩薩也準備了每車兩大盒宜蘭傳統美食草籽粿和大家分享。午齋時,志工表示,第一次來到法鼓山道場,從各種智慧法語,認知了法鼓山的精神,充分感受到蘭陽分院的清涼與安定感。雖然他們有不同宗教信仰,但愛護自然環境的理念是和法鼓山相應的。
■果明法師帶領體驗經行及大休息
享受香積妙味之後,由果明法師關懷大家。果明法師跟隨聖嚴師父有數十年的時間,深入禪佛法的精隨,特別在禪修上有個人獨到的體證。法師首先問大家皈依了嗎?接著給大家一顆定心丸,勉勵大家此生有幸得人身,當親近三寶,皈依三寶,在聖嚴師父的正法門中精進,不斷的修習佛法,奉行佛的教導。生活中只要用佛法,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接著扼要的引導動禪心法後,開始讓大家繞著大殿經行,由慢至快,體驗放鬆身心,並要大家算好繞行七遍後,回到自己位置上躺下來大休息。可能是因為充分放鬆,竟然不到幾分鐘,打呼聲此起彼落地傳開來;這是何等放心、安心的境界啊!
■果明法師叮嚀:好好利用「假名」修行
即將離開分院前,果明法師語帶機鋒地對著某菩薩問:「你叫甚麼名字?」菩薩回應後,法師說:這個名字只是一個「假名」,暫時代表你,給你暫時用來和家人、同事、朋友互動的代號。此生應當善用這個假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好自己該盡的責任,盡心盡力的學習及奉獻。同時體會無常、苦、空、無我,並注意「因果」,對的事、該做的事一定要做,不好的事、不該做的事一定不做。大家帶著法師擲地有聲、當頭棒喝的提點,在大合照後圓滿於蘭陽分院的參學,繼續往最後一站—宜蘭餅發明館。
最終站--宜蘭餅發明館DIY
■榮董關懷榮董,訪宜蘭餅發明館
若要問蘭陽最具代表性的名產,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超薄牛舌餅—宜蘭餅。今日因緣非常殊勝,行程的第三站安排到榮董菩薩周舫仙(母)及劉瓊鎂(女-宜蘭餅代言人)所屬的「宜蘭餅發明館」,體驗牛舌餅DIY。蘭陽分院監院常實法師也由北六區召集人呂慧嬪菩薩一起陪同前往。
■DIY體驗十六字箴言
老闆娘舫仙菩薩與周良玉菩薩(也是榮董菩薩)是姊妹。舫仙菩薩提到非常感恩姊姊接引親近法鼓山,讓她能廣結善緣、廣種福田。此次共有60位菩薩參與牛舌餅DIY體驗,常實法師現場關懷,再次用十六字箴言提醒大家「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勉勵大家收攝身心、回到當下。菩薩們則由小鎂代言人引導製作步驟,放鬆、專注的享受揉捏麵團的感覺。在菩薩們DIY的同時,舫仙老闆娘、高順、慧嬪兩位召集人及幾位悅眾們,陪同法師一起參觀了網美最愛的三D立體彩繪壁畫攝影棚,與一隻甚具威儀的老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攝影畫作道具)一起合影,法師直說很有趣啊!
最後20分鐘,烤餅出爐了,大家拿著自己的作品,趕緊沒入擁擠的人群中採買伴手禮,人手大包小包、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宜蘭餅發明館。
圓滿—相約下次再參加
在回程車上,菩薩們紛紛表示活動規劃得好、安排得好、照顧得好,感謝團隊的用心、感謝車長的細心、讚歎早課莊嚴…,有許多第一次參加的榮董及寶眷,都相約下次一定要再參加;另有由印尼看護陪同參加的老菩薩,包括看護及老菩薩都非常開心,全部幸福感滿分。活動就在一片感恩聲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報導/余素瓊.報導/北四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