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23期 2016.09.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父母是家裡的佛
【方丈和尚開示】
心安住,身安居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總本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願心生信心,代代永相傳─鐘碧銀菩薩
發願盡一切力量護持法鼓山弘揚正信佛法─廖寶珠菩薩
默默耕耘勸募行善的大護法—江元燦菩薩
【特別報導】
2016北二區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榮董會大事記】
2016年8月活動回顧分享
【會本部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父母是家裡的佛

過去的農業社會,大家都讚歎三代同堂、五代同堂,兄弟不分家,組成一個大家庭,所以沒有奉養老人的問題。

其實,農業社會裡的子女長大分了家以後,還是會有老人的問題。到了現在的工商社會就更明顯了。在這種情形下,如果老人自己有一筆財產,就不會造成子女的負擔,說不定子女反而會搶著來照顧你。所以,老人要給自己留點老本,不要急著全分給子女。如果有老本可以支配,兒女要不要來照顧你也不是問題,可以請專業的看護人員來照顧你,說不定會更好。尤其現在台灣的老人有老年福利,在健保之外,大部分老人可以領各種老人津貼,老人的生活應該不會太難過。

為何有的老人變成人球,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老本,兒女白手起家,維持

家庭也辛苦,老人就變成小家庭的負擔了。如果老人還能照顧小孩、幫忙家務,子女還會搶人;但如果已經病了,變成兒女的負擔,兒女不歡迎,孫兒女也不歡迎。有些老人被推來推去,尤其小家庭空間不大,老大說:「到老二那裡去。」老二說:「你已住了一個月了,換一換嘛!」這樣聽起來,非常悲慘。

我的建議是,如果兄弟姊妹都不願照顧父母,不如好好商量,找一家合格的安養中心,讓專業人士來照顧,兒女在假日去探望。否則,被當人球的父母太痛苦了,到處不受歡迎。但是,我必須要提醒:為人子女,今天把父母當人球踢來踢去,將來你老了,你的兒女也會學你,把你當人球,有樣學樣。

佛教有一部經典這樣說:因為父母恩情是永遠無法報答的,就是把父母背在肩上,一肩背父、一肩背母,幾輩子如此,也還不清父母一世的恩情。

子女應該要這樣想:能奉養父母,是一種福報。如能這樣,兄弟姊妹之間不但不會計較誰付出比較多,還會搶著接父母回去照顧。只要有一個手足存有這樣的心,父母應是家裡的佛,怎麼會成人球呢?

有智慧、福報的老人,會為兒女著想,不讓兒女犯過失;也會為自己著想,不讓自己成人球。

(摘自《方外看紅塵》)

心安住,身安居

有對姊妹,終身未婚,長年相依、相扶持。晚年她們走進了信仰,親近佛法,常常面露歡喜。近期則因生活一大變動,改現憂容,很煩惱,愈想愈悶。

「我不想留在這裡,可是回家後能怎麼辦,我也不知道。」老菩薩因其中一人健康因素,生活起居需旁人照顧,決定共同遷入安養中心。只是新環境與過去習以為適的居家生活型態大不同,加上安養機構尚無法照顧茹素者的需求,為此感到無奈、無助。

從現實面來看,老年生活若有家人子女同住,即能擔負起照顧的功能。然

而現代社會老人獨居的比例實已漸增,如果老人無法生活自理,亦無親友可支援,此時向社會體系尋求支持,是不得不的選擇。

常見的老人照護資源,一種是申請居家式照顧人員。這種情況下,年長者一定要試著調適心態,接納家中新成員的到來,不要將照顧人員視為「外人」。想想對方是來照顧、協助,而成就我們維持習常的生活模式,難道不值得感恩嗎?

我也看到有些老菩薩,基於自主意願入住安養中心,歡喜迎接自心理想的晚年生活。不過,即使是心之所向,到一個新環境,仍需心理調適過程。佛法講心行無常,念念都是新的,卻不等於念念清淨,也可能是妄念、雜念、煩惱念之相續相替。常常隨境起伏的煩惱心,身心又怎能安住呢?因此,建議經常練習觀照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面對順逆二境,保持身心放鬆,或是念佛、持咒,心緒便可逐漸平靜。

所謂身心安住,必然是與慈悲智慧相應。發現自己因環境因素起了不愉快的情緒,要能返照內心。少一點分別、抱怨,接受「順逆相對,好壞一體」,是智慧;以體諒、包容、感恩心,從變動的人事物因緣借境鍊心,是慈悲。心若安住,身則安居,到哪裡都「相應」。

(轉載自2016年1月《法鼓雜誌》)

【活動預告】
 
2016年10月01~02日 第二屆禪悅營。(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
2016年10月15日(六) 北三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農禪寺)
2016年10月23日(日) 舊金山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舊金山分會)
2016年10月29日(六) 北六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蘭陽精舍)
2016年12月10日(六) 中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 寶雲寺)
2016年12月17日(六)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地點: 農禪寺)
2016年12月25日(日) 南部地區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地點: 紫雲寺)
【重要活動資訊】
農禪水月過中秋-9/11歡迎閤家參加!
「初心奉茶」培訓報名 法鼓山邀您新春以茶會友
開發佛性好光明 法鼓山園區10月辦祈福皈依
法鼓山第22屆佛化聯合婚禮開始受理報名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福田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長青班》各地新班開始報名囉!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全球【雲端祈福】入口
心靈環保學習網
隨師行願《法鼓全集》導讀完整課程
【法鼓山APP下載】福慧鈔經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訊息平台

願心生信心,代代永相傳

專訪榮譽董事鐘碧銀菩薩

許多美好的事都會同時發生,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去「做」?以及你「做」了什麼?關於親近佛法、護持佛法這件事,當願心一起,努力去「做」的時候,美好的事接續而來,因緣更加不可思議!聖嚴師父在《金山有礦》一書中曾寫道「大家不要以為弘法是一樁很難的事,我們可以用口頭的宣揚,但更應該用出自肺腑的誠懇和信心,再加上我們實際的行為,就會使人感覺到做為佛教徒是值得的,繼而再要他人信仰三寶和護持佛教。」北六區副召集人鐘碧銀師姐談起她與同修學佛護法、繼而成為榮董家庭的過程,在在應證了師父的這段話。

相信弘法就是做善事,與師父結緣
20幾年前,碧銀師姐在小兒子就讀的「安康幼稚園」園長林素珠師姐的接引下,即以定期定額捐款方式,贊助聖嚴師父的弘法。她說:「那時候還沒學佛,也不認識聖嚴師父,只知道師父是環保和

尚,而能贊助師父去『弘法』,就是做好事、做善事,所以園長來勸募,我就捐了。」

因為家中經營中藥行,公公是中醫師,經常有人來問診、看病,讓碧銀師姐和同修深深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所以,在素珠師姐的接引下,她和同修就一起參加了禪訓班,也開始在共修活動中擔任義工。她記得第一次見到師父,是民國83年的事,她說:「當時師父來宜蘭弘法,舉辦了精英座談及信眾聯誼會;那天,我有幸在座談會上擔任接待義工,站入口處的第一個位置,就這樣見到了師父。」她對師父的印象,除了高高瘦瘦、笑咪咪、很親切之外,她說:「師父的開示真的很棒,師父不斷提到『教育』對我們的重要性,他將社會比喻成一個學校,如果學校的校長能有心靈環保、自然環保的概念,那就能影響老師,老師也就能往下影響學生。這樣一代傳一代,心靈環保就能永久扎根。」碧銀師姐深受感動,所以即使師父的外省腔很重,她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之後,碧銀師姐更加精進,除了禪坐之外,朝山、擔任義工、參加讀書會,都成為她平日的功課。透過《法鼓山的方向》這本手冊,她深入了解師父創建法鼓山的目地、心願和精神;經由閱讀《枯木開花》這本書,讓她更感佩師父堅持修行、堅持傳揚佛法的精神,因而對法鼓山生起更大的信心和向心。

相信做義工是好事,接引第一位榮董
當義工之後,碧銀師姐除了自己奉獻之外,也不忘分享佛法的好,接引更多人親近佛法。有一次,她找了同修的同學來當義工,那位同學說他得幫忙媽媽整理廚房,如果她可以來幫忙,他就一起去當義工。結果,碧銀師姐為了接引他當義工,真的跑去幫忙整理,這樣的精神讓那位同學很感動,之後就捐出10萬元來護持法鼓山。碧銀師姐收到捐款後,問那位同學 :「要不要捐個榮董?」那位同學問她:「你們有捐嗎?」她愣了一下,趕忙說:「你捐,我先生就捐。」就這樣,碧銀師姐在勸募第一位榮董的時候,也勸募了自己的同修。

一捐榮董之後,她說:「發了願,好像就有助緣進來,很明顯的家裡生意變好,很快的在三年內,我們家就圓滿了第一個榮董。」之後,有一次她代替同修參加轄區榮董會議,發現現場悅眾們都是榮董,只有她不是。因為有了上次發願後很快圓滿的信心,她心想:那就再捐一個吧!回家跟同修商量後,就這樣以自己的名義捐了第二個榮董。現在,她把福田給了孩子,希望他們即使慢慢累積也沒關係,一定要圓滿自己的榮董。

成熟他人的同時,也成長自己
現在,碧銀師姐最希望的,是事業和志業上都能「代代相傳」,她希望家中的下一代能接手事業,繼續照顧更多人的健康;也希望地區的年輕人能接手承擔更多地區的會務,造福更多人的心田。渴望能有更多時間修行的她說:「我從參加禪七共修以及誦念地藏經的過程中體會到,唯有老實修行,經藏才能入心;也唯有如實去做,才能真正體驗修學佛法的好。所以,我衷心希望年輕人能儘早接手,讓佛法恩澤真正能『代代相傳』。」

因為相信弘法是利益眾生的善事,所以碧銀師姐從捐款贊助師父弘法開始,學佛種子即播灑心田;因為只想著要利益他人,所以在她勸募菩薩護持法鼓山的同時,家裡有了第一位榮董;而當她參與轄區會務,一心只想著如何推廣佛法時,也同時接引自己成為家裡的第二位榮董……。這些都只因為碧銀師姐以「出自肺腑的誠懇和信心」,再加上「實際的行為」,不僅成熟了他人,也成長了自己;此即為法鼓山〈四眾佛子共勉語〉中所說的「利人便是利己」。看著碧銀師姐以願心、信心和實際作為行走菩薩道,不啻為我們上了很棒的一堂課,值得後輩晚生追隨、學習。

(採訪/卓俐君)

發願盡一切力量護持法鼓山弘揚正信佛法

專訪榮譽董事廖寶珠菩薩

牟尼珠(摩尼珠)又稱如意寶珠,是指能夠如自己的意願而變現出種種珍寶的寶珠,它具有除病、去苦…等等功德,可以利益眾生。這次榮董心得分享的訪談對象,就是取名「寶珠」的廖寶珠師姐。訪談當天,當一行人踏進廖師姐家的大門時,一眼望去,右側掛著的是聖嚴師父親筆的墨寶「如意寶珠」,意味著師父要她努力學習佛法、護持佛法利益眾生的期許。

參加開山大典讓人生起了重大轉變
談起與法鼓山結緣的經過,廖師姐談到,從小她對學佛就很嚮往,但因緣一直不成熟。1972年,她任教於北投復興高中時,曾經為了找房子到過農禪寺的巷子,而知道有一座寺廟叫「農禪寺」,但當時並沒有進去參訪。後來,因為女兒就讀國中時,不肯好好念書,讓她心情十分低落,晚上失眠,看了醫生,吃了藥,沒治好;在機緣下,與同修去農禪寺學打坐,參加念佛共修。早年師父若在台灣

,週末都會講經說法,她若遇到心情不好時,就會去農禪寺聽經聞法,靠著念佛、打坐,解決了失眠問題。

之後,工作的忙碌和一些原因,廖師姐去農禪寺的時間變得斷斷續續,直到從學校退休,於2005年參加了法鼓山開山大典之後,才有了重大的轉變。說來因緣很特別,就在開山大典前一天,廖師姐得知此一訊息,希望能夠參加,打電話去農禪寺詢問,接電話的菩薩給她士林區共修處陳芳惠師姐的電話,在陳師姐的熱心幫忙下,如願以償地跟著士林區的師兄姐們上了法鼓山。

由於受到開山大典的感動,加上芳惠師姐特別照顧,讓她非常安心,又聽法師說下一週有"放燄口",因對佛教還很陌生,以為要"放煙火",心想法鼓山真新潮,還會放煙火,很高興地趕快報名。第二週上了山,她耐住心坐在室內念了6、7小時經文,心中不時惦記甚麼時候去戶外看"放煙火"。就這樣盼呀盼呀…,最終上了回程的車,還很不死心直往窗外的山上看,心想大概車子一發動,"煙火"就放啦,歡送大家,法鼓山還真有點子耶!最後結果當然是沒看到,回顧此一趣事,她自己都覺很好笑。

被師父及師公弘法利生的精神感動
法鼓山開山之後,因為需要大量的義工投入,廖師姐就開始走入地區,在士林區承擔義工工作,也擔任開山紀念館的義工,從此展開修福、修慧的學佛人生。

後來因緣際會,廖師姐的義工生涯又增加新的任務,那就是到果本法師負責的機要秘書室幫忙整理師公、師父及與他們來往的高僧大德之書信手稿,將它們重新謄寫、輸入電腦,進行數位化。在一字一字謄寫、一字一字輸入電腦的過程中,廖師姐被師父與師公情同父子的關係,以及他們為了弘法利生而做的努力所感動;其中有一句師父寫給出家弟子的家書更是讓她深印腦海中,這句話是:「你們的師父一生窮困,但從未潦倒;一生不向現實環境低頭,但為求法與弘化願向一切眾生行乞。」因此,她發願要盡自己一切的力量來護持法鼓山,弘揚正信的佛法。

於是從2005年起,廖師姐就把每個月的退休金,以及同修給她的零用金存下來,不足的部份就請同修補足,以每年認捐一個榮董的方式持續至今。

回想自己學佛的過程,廖師姐表示,自己會學佛是宿世的因緣,因為很多東西她一學就會,沒有障礙,例如,念經馬上就可以跟上,打坐也是進步很快。廖師姐認為,佛法這麼好,尤其是漢傳禪佛教真的很好,她有幸能夠學佛,實在是很感恩。而且她在退休後能夠有緣和師父近距離接觸,並從旁學習一代高僧的風範行誼,真的是很有福報,也非常地感恩!

(採訪/陳如秋)

默默耕耘勸募行善的大護法

專訪榮譽董事江元燦菩薩

勸募行善,護持法鼓
《法鼓雜誌》124期「各地報導」有兩篇文章,其中「感恩的心再加油」2000年3月18日在金山法鼓山「十年法鼓緣──萬人推動理念感恩分享大會」中聖嚴師父期許大家以江元燦師兄為榜樣,每人能接引28位勸募會員,共同達成「萬人勸募,百萬護持」的目標。另外「關懷的腳步不止歇」則是江師兄在921大地震後親自參與竹山安心服務站工作一年多所見所感寫成的「竹山安心服務站紀實-關懷的腳步不止歇」,他在結語談道:「竹山安心服務站,集聚無盡的能量,匯聚著一片光海,讓光照明幽暗,讓光燦爛人生。」其中的主角正是江元燦師兄。

年事漸長,不再蹉跎
江師兄曾服務蘆洲國中26年,是位國文老師,能寫一手好書法字,在師生眼中也是位極具慈心與愛心的輔導室主任,民國70年因前往

烏來國中出差,沿著半山腰抵妙心寺前往參拜,並拿了張白衣神咒,經常早晚誦唸,開啟他與觀世音菩薩的因緣。

民國74年偶然因緣,江元燦師兄與友人蔡孟村老師一同來到農禪寺聆聽聖嚴師父對《六祖壇經》的開示,讓他感到非常相應且法喜充滿,進而至聖嚴師父面前詢問是否能皈依聖嚴師父座下,並立刻報名,事後蔡老師原本建議他去其他道場看看時,江師兄當下表示:年紀大了,沒時間再蹉跎了。於是,展開與聖嚴師父多年的師徒深厚情誼。

三月廣邀,百人聞法
皈依後的江師兄經常參加農禪寺的念佛、拜佛法會,並曾擔任念佛會會長多年,聖嚴師父如在台灣,還能聆聽開示(聖嚴師父一直是半年在國內、半年在國外弘法)。一次聖嚴師父在法會後開示談到:「學佛這麼好,來的人怎麼這麼少?現場的菩薩若每個人3個月內都能找100位來,師父一定會很歡喜。」

這件事讓江師兄耿耿於懷,正巧晚間在清傳高商兼四個班級的國文課,學生都非常喜歡他。有一次就和四個班的同學說他將利用四次周六下午去農禪寺聆聽一位高僧的講話開示,結果3個月後,聖嚴師父問大家是否找到100位菩薩來聽經聞法?找到的請舉手!此時僅江師兄舉手,聖嚴師父非常開心,也因此江師兄成為聖嚴師父弘法護法的得力助手。

勤做布施,勸募護法
民國79年開始領功德簿擔任勸募會員後,江師兄除本身完成一個榮董外,並接引了70幾位的榮董,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限於篇幅僅舉二個例子以饗大眾。居住陽明山江師兄的學生林阿煙先生,一天晚上媽媽突然過世,立刻打電話給江師兄協請助念,江師兄立即邀其他師兄開了輛五人座的車子驅車陽明山,帶領往生者的家屬在客廳一同拜佛、念佛,至午夜12時圓滿,令家屬感動萬分。隔了幾天林阿煙先生送來100萬元的支票給江師兄轉交法鼓山,又過了幾天再捐了張給偏鄉貧困孩子100萬元支票,江師兄說這是他內心世界很美的往事。

另一位是江師兄服務蘆洲國中的一位義工媽媽很幹練,學習嚴重落後的學生都由她負責輔導且都有不錯的成績,在江師兄接引下積極護持法鼓山,全家已圓滿10個榮董,其中第10個榮董是剛出生16個月小嬰孩。榮董們除夕上法鼓山可以參加撞鐘祈福,家人雖幫小嬰孩報了名,山上法師特別詢問小嬰孩能撞鐘嗎?其實當天僅由家人為小嬰孩代捐了100萬元的榮董,由阿公或爸爸幫忙撞鐘,小嬰孩現在已國小五年級。另十多年來南部地區只要有災情,會透過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投入救災,一送就是幾萬斤的米。當她同修聽到改建後的農禪寺水月道場大殿需要一尊釋迦摩尼佛像時,立刻發心供養,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一尊緬甸玉的佛像。整個家族學法、護法的精神令人讚嘆,但幫他們種下善根因緣的正是江師兄。

繼續師願,護法利生
聖嚴師父在遺言中最後說道「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江師兄追隨聖嚴師父近30年,非常感念聖嚴師父指引他在生活有清楚正確的方向,他的內心無比的感恩歡喜。

他也期許自己繼續秉持聖嚴師父生前的遺願作為終身奉行的使命大願,結合法鼓山大同區共修處及眾多同參好友們,齊心協力繼續推動法鼓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也希望自己這一生能持續耕耘,歡喜念佛、拜佛,將佛法的光芒,照亮法界眾生。

(採訪/張致文)

2016北二區榮董感恩聯誼會活動報導

選在暑假結束前最後的周末,2016北二區榮董感恩聯誼會於8月27日舉行。熱氣逼人的溽暑中,清晨一場及時雨,讓活動在幾許秋涼的艷陽天下展開,無限舒暢。

八點不到,接待組菩薩各地區召委及榮董會悅眾菩薩們已著制服就位,籌備、分工、演練,為的是迎接近400位發「大願力」護持道場的榮董菩薩及眷屬菩薩們回到農禪寺,共續法緣。九點半水月道場大殿上已座無虛席,靜穆中大家翹首期盼,主持人顏瑄先以手指操帶動大家暖身,頓時無分老少,現場每個人專注地搬動十指大兵,配合口令動作,幾回合下來,臉上線條鬆了、腦子醒了、氣氛熱了、倍覺身心輕盈。

這時網羅台、日、英四位名家所組成的絃樂四重奏進場;從莫扎特、海頓、貝多芬名曲,到師父填詞的「我為你祝福」,精心挑選的曲目,可以看出我們北二區榮董會精心安排這場國際級藝術嚮宴的用心,在柔和、優雅的琴音靜靜流淌心田之際,讓大家不覺領會了禪修的喜悅。

接下來的祈福法會,因緣更是殊勝;全場大聲唱誦觀音聖號、大悲咒、心經和觀音偈,雖然簡短,但是在悅眾法師帶領下,大家念念專注、法喜充滿,竭誠迴向。事畢,果仁法師開示供燈典故及其七功德,希望大家藉供燈因緣,持誦聖號、發菩提心、行菩薩願,以求永斷無明,佛光普照世間。

言畢,眾人手持燭燈,加入供燈儀式;不良於行的長者或坐著輪椅、或由家人攙扶跟隨;年輕的父母則推著嬰兒車加入行列,希望愛兒自襁褓中即結佛緣、開發根器;大家微閉雙眼、至心虔誠,繞行大殿後來到佛前供燈發大願。

法會圓滿後,螢幕出現創辦人聖嚴師父在《2002年大願力、大家庭》開示的身影;當時師父曾說,從護法會成立以來,倏忽13年,他希望自己能再有一個13年,成就更多志業。撫今追昔,距今是進入第14年,對照師父離開後,護法菩薩們仍如此堅持道心、護持道場,護法因緣一棒接一棒,大願力、大家庭代代相傳。

北二區副召集人詹淑芬菩薩代表致詞時,也再三感恩創辦人 聖嚴師父開闢道場、接引眾生,給大家聽聞佛法和種福田機會;今天來此團聚,無異回到法身慧命共同的家。

會長黃楚琪菩薩強調,集眾人願力成就的法鼓大學文理學院已然成立,榮董會不久前特別規畫「禪悅營」,帶領大家到此體會禪修的喜悅;未來還將擴大層面,例如十月一日、二日將舉辦禪悅營,邀請榮董菩薩及眷屬參與;活動消息一貼網立即額滿。
到了心得分享的感動時刻。主持人介紹在教育界服務30餘年的江元燦江老師,他共接引了71位榮董,加上自己,正好與孔夫子門生一樣多。他細數從聆聽師父講六祖壇經即一心皈依 師父的因緣,後來 師父在念佛會時曾要求大家三個月內要努力找百人來念佛;他便介紹學生利用周末前來聆聽高僧開示;後來從助唸、到鄰居、到救災,他身旁親朋好友、舊雨新知,經由他接引,都有機會成為榮董。昨天這些當初義助、回報、慷慨捐輸而為榮董的朋友,也都一一現身,贏得現場一聲聲讚歎和如雷掌聲。

林昌驍、廖寶珠這對夫妻,是另一篇故事。一樣是老師的廖寶珠,當年因住得近,又希望藉打坐解決惱人的失眠問題,而與農禪寺結緣;只要周日有講座,便來聽師父說法,後來困擾改善了,先生也因怕她出家而反對,她便中斷了,直到2005年開山大典才又加入。但真正奠立她佛法根基的機緣,是在她成為義工後,負責將師父與師公往返的書信電子化的任務。她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些修行者的作為,決定追隨,此後不僅個人、也讓全家包括嬰兒都成了法鼓山的榮董,先生也全心全意護持她,成為佳話。

代表僧團出席的常遠法師,感恩在座榮董、菩薩的護持,也向黃會長及悅眾菩薩的辛勞致意。他分享來時路上,與一相識老菩薩巧遇的對談。老菩薩感謝有了法鼓山道場,讓她老來還能有地方聽聞佛法並四處走動。法師說,承受長者感恩,自覺有愧,尤其老菩薩年逾八旬仍如此謙和,更能發心奉獻、護持僧眾,年輕輩法師豈能不好好用功、多拜上幾拜?

常遠法師並對師父生前諄諄教誨大家的「大願力」,提出他的詮釋。人多在順境中有感於知足而發願,若人處於困境、挫折中,不以一己之悲喜為念,仍能從利人、利他著想,以大願力、發大願心,這就是「菩提心」,也是來自宇宙最大的能量,能凝聚十方善緣,助人度過苦難,並獲得安定。

常遠法師感恩師父不在後,十方大眾護持法鼓,一心不變,希望此一善因善緣能永久持續、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常遠法師和常運法師並逐一頒贈現場菩薩祝福禮,人人有獎,拿到布製紅包袋,上面繡有「平安吉慶」祝福語,可做新年賀喜紅包,亦可作為手機袋,大家十分歡喜。接著在恭誦「供養偈」、「結齋偈」之後,由悅眾引導,魚貫入齋堂享受義工菩薩精心製作的午膳和點心,讚歎身、心、靈全豐收的榮董聯誼會感恩之旅。

(採訪報導/辛智秀•攝影/攝影組)

【2016年08月27日】

北二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地點: 農禪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
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我們將竭誠為榮譽董事本人、眷屬、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後續關懷。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的祝福。

【洽詢專線】 以上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隨時洽詢。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3-9966#6317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 (02)2893-9966#6317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