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常顯示畫面請點我瀏覽



電子報078期 2021.04.01 出刊
【聖嚴師父的叮嚀】
如何向「智者」請益?
【方丈和尚開示】
融入大眾做義工
【會長會務報告】
榮董會活動預告
【推薦課程和活動資訊】
法鼓山各分寺院及會團共修和活動查詢
【榮董故事分享】

學佛護法 願力無窮—吳俊康菩薩

  平凡的小我,點亮不平凡—陳春蓮菩薩
  學佛讓生命展現新的光彩—謝頤慧菩薩
【特別報導】
禪心淨土 圓融更好的自己—榮董會第十二屆禪悅營活動報導
  弘揚漢傳佛教的新鼓手—專訪法鼓文理學院博士畢業生張雅雯
【通告】
4月18日北二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已額滿候補中
  4月25日北一區&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歡迎報名
  5月2日北六區榮董戶外禪~歡迎報名
  歡迎加入「榮董會學佛群疑」社群~法師站上第一缐親自開示
【榮董會大事記】
2021年3月活動回顧
【服務項目】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董參加辦法】
續慧命 種福田
【聯絡我們】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如何向「智者」請益?

所謂的「智者」是誰?三人行必有我師。智者並不一定要去找蘇格拉底、柏拉圖,智者就在跟我們相處的人,甚至是跟我們聊天的人當中。譬如有些人的突發奇想,我聽了之後,覺得如果由我來執行可以做得起來,我就採取這些想法,那這個人就是我的智者。

智者就是頭腦清楚、沉得住氣的人。也就是說,對這件事情的關鍵,你清楚、你有良方,你就是智者;對那件事情的關鍵你不清楚,你有盲點,你就不是智者。但那也並不表示你的智慧、能力超過其他人,或不如其他人。

我通常聆聽很多人的意見,覺得可以實施、可以做的,馬上照著做;如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思考、協調、溝通的,會請大家共同思考,一起來解決

問題的效率可能較慢,而且大眾的意見有時是分歧的,有時是不夠成熟、不夠全面的;有時只是從個人所知的、有限的角度來看問題,所以必須聽完以後再來全盤檢討、協調。

民主社會是由大眾的智慧共同促成,因此不要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所以不需要主動提供意見。如果必須上面講一句,你才跟著做一句,這樣不就變成了被動的算盤珠子?

好的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並且能與他人分享及溝通。但如果你知道怎麼思考,卻習慣單槍匹馬,獨斷獨行,無法與其他人共同配合,那也很麻煩。譬如,四匹馬拉一輛車子,你這匹老馬知道路怎麼走,其他三匹不知道,結果你拚命跑,讓其他三匹馬跟得很痛苦,最後你這匹馬一定會累死了。我舉這個例子的用意是,每一個人都應有自己的思考、想法、作法,但是必須和大家共同來協商,不能獨斷獨行。

至於能力較不足的人,大都是希望主管幫自己安排好工作計畫,然後只要照著做就好,像是遇到問題了,就問:「那我接下來要怎麼做?」這是最糟糕的部屬。但是有些主管喜歡這樣的部屬,因為很聽話,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這樣不但無法培養部屬獨立作業的能力,一起分擔工作,自己反而更忙更累。所以,主管雖然必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清清楚楚,但不是什麼事情都非要自己去做不可,應該也給部屬一些發揮的機會,讓他們也能磨鍊成為智者。

(摘自《帶著禪心去上班: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

融入大眾做義工

◎果暉法師

有些人習慣獨來獨往,就連做義工也希望獨力完成任務,不想在人際互動費心費時,這種情況,可能在不少團體裡面都會有。

喜歡自己一人默默地工作,像獨行俠那樣,有任務就來值勤,工作做完便瀟灑離開,過程不大需要與人配合。這樣看來,工作單純許多,好像更有效率。如果是以這種心態做義工,當然也可以接受,但仍存有調整空間。

其實做義工的本意,除了奉獻,也是學習。尤其在道場,大家都是同行菩薩道的學侶,菩薩道就是要廣度眾生,也是在眾生當中成就自己,如果總是一個人默默工作,不與人互動,我們所能度的眾生就非常有限。

有人說,獨來獨往,實是情非得已,只因自己個性內向,寡言沉靜,不善與人交際罷了。其實所謂的個性,是成長過程累積的一種行為趨向,有的受家庭因素影響,有的因職場或環境氛圍而養成。例如有些人在職場表現非常專業,獨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這是有可能的,但多少仍需與同事橫向聯繫。而在道場做義工,能夠獨力完成工作也很好,卻不必堅持只做一人任務,更不要認定是個性使然。

佛法講因緣法,一切現象皆可改變,個人的性情、性格當然也可以轉化。以我為例,我應該也算是內向的人,並不善與人交往,但現在擔任方丈,須與許多人互動,所以我也盡量敞開心胸,多多向他人學習。也就是說,職務上需求什麼就去學,學習之後用來奉獻;與人互動,屬菩薩道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之內容,當然一定要學習。

所謂的修行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做義工一定要先建立這個觀念。所謂義工就是萬行菩薩,要學習的非常多。因此先從觀念調整,再透過行動,漸漸可轉變性情。即使不善言辭也沒有關係,只要抱持真誠、懇切心,便能與人良好互動,不拘是否可獨立成事,必能融入大眾做義工。

【活動預告】
 
2021年04月11日(日) 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農禪寺大殿)。
2021年04月18日(日) 北二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內湖大溝溪步道→圓覺瀑布)。
2021年04月25日(日) 北一區&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 (地點: 內湖大溝溪步道→圓覺瀑布)。
2021年05月02日(日) 北六區榮董戶外禪 (地點: 頭城休閒農場)。
2021年05月22日(六) 中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台中寶雲寺)。
2021年09月05日(日) 北區榮董感恩聯誼會 (地點: 農禪寺大巨蛋)。
2021年10月23~24日 第十三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雲來別苑)。
2021年11月06日(六) 南區榮董頒聘典禮 (地點: 高雄紫雲寺)。
2021年12月05日(日) 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地點: 農禪寺法堂二三)。
【法鼓山活動資訊】
2021上半年度祈福皈依大典,歡迎踴躍報名!
  2021各地清明報恩法會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訪北台灣第一聖地
【最新課程資訊】
《快樂學佛人》2021各地開班
《福田班》2021各地開班
《長青班》2021各地開班
【最新禪修活動】
最新禪修活動報名
【數位線上學習資訊】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數位頻道總覽
【活動查詢】
法鼓山活動查詢平台

學佛護法 願力無窮

專訪榮譽董事吳俊康菩薩

梨山務農 修成正果
佛學上說,修行者證道,獲得成就,稱為「正果」。後來,世人延伸比喻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攜手走入婚姻,迎向美好的家庭。俊康菩薩,17歲就認識同修,賢伉儷攜手後,選擇離開燈紅酒綠的大都會,到海拔約1800多公尺的梨山務農。山上的環境,自然質樸,看得到最近的鄰居卻聽不到人聲,因為距離實在很遠,日子過得踏實且單純。俊康菩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同修到山下待產,那時的農務,正逢冬季剪枝的工作,剪枝的專業技能是岳父大人手把手傳承的功夫,因為專注工作,心情很平穩,常常一天下來,只講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對自己說「該吃飯了」,第二句話是再對自己說「該睡覺了」。這樣簡單而純粹的生活,無疑是禪悅生活。直到,孩子漸長,梨山上沒有小學,考量孩子教育問題,才選擇回到台北。


感恩同修 安心的所在
回到台北後,公司經營順利,經濟情況漸入佳境,但同修的物質慾望很低,有時俊康菩薩買了東西,還會被同修說是「貪瞋癡」,並提醒他「這是該要還是想要?」同修律己甚嚴,對待員工則甚敦厚,也常提醒俊康菩薩莫忘初心,穿著西裝筆挺時,別忘了自己是誰?別忘了在梨山上曬得黝黑、揮汗如雨的那個自己。俊康菩薩憶起,以前常接送同修到安和分院當義工,每次同修出坡回來都滿心歡喜,他好奇的問:「為什麼去當義工這麼開心啊?」同修回答說:「接觸到的人,都很和善,都很好相處,當然歡喜呀!」。每個人選擇義工的因緣都不一樣,但是親近善知識是不變的道理。俊康菩薩感歎說:「同修就是來度我的,是我的觀音菩薩,也是我安心的所在。」

身苦的劇變 無常的考驗
但是,安心的所在,卻遭遇無常的考驗。

一路攜手同心的同修,2009年罹患癌症,經歷一段時日治療,無奈復發且轉移,當醫生宣告時日無多時,俊康菩薩吶喊著:「我一定會讓她好起來」。生死存亡的每個時刻,反反覆覆的擔心受怕,徬徨無助不知道可以依靠什麼?感恩佛法帶來安定的力量,他們一起念佛、誦經,一起克服生病期間的種種難關,學習師父說的「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心交給佛菩薩」。同修生病這段時間,身體雖承受劇烈痛苦但心理倒是輕安,俊康菩薩覺得,男性的勇氣比較像一百公尺競賽,有爆發力卻短暫。女性的堅強就像是馬拉松,穩定而長遠。想來,這是從同修蔣宜真師姐身上體會到的。

與最愛的家人道別,不是件容易的事,俊康菩薩選擇以陪伴為道愛與道謝,從醫師宣告時日無多到往生,過了六年多,醫生都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奇蹟。難以接受的臨終時刻,終究到來!值得寬慰的是,能在家人與眾善知識的佛號聲中,送別摯愛!

佛事圓滿 布施敦南圓廳
助念八小時後,和兒子、女兒一同看到同修平靜略帶笑的遺容,感受到同修就連往生,都那麼溫柔地撫慰著家人傷痛的心。但是,悲傷的情緒,像是血液般在全身川流不息,滲透每一個細胞,久久不能自己。法行會會長王崇忠師兄,看到一直無法走出傷痛的俊康菩薩,就用師父的法語,「一期生命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死亡將不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實踐願心的起點!」讓其轉念,助其釋懷。俊康菩薩體會到,生命不是這一期結束就結束,因為看到未來、看到希望,所以,學著慢慢放下對同修往生的不捨與執著。

同修往生後,和家人到安和分院參與地藏經共修。當念到「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心中罣礙同修獲得的功德太少,於是決定布施同修的身後物「敦南圓廳」。過程中,歡喜的是法鼓山用得上這個地點,讓更多人來學佛;安心的是相信同修有福德資糧能往生善處。也讓俊康菩薩體驗到師父所說「莊嚴的佛事,圓滿人生的最後一件大事,讓生死兩相安」。

親近善知識 多聞薰習
俊康菩薩帶著感嘆的口吻說:「快樂很短暫,痛苦卻很長」。要如何持續快樂呢?他的想法是布施,不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俊康菩薩也深信人一生的成就,絕不是因為個人而得,而是眾因緣和合。親近善知識,多聞薰習,都是非常重要的,訪談當天俊康菩薩就隨身帶著陳武雄師兄所著減壓生活禪,隨時翻閱。對生命產生了困惑時,就會上大法鼓找答案,師父的開示如醍醐灌頂,當下豁然開朗。

在崇忠師兄的推薦下,有幸參加自我超越禪修營,印象最深的是,看師父開示影片時,竟有師父親臨現場的感受,台上台下有互動,大家還會笑,真是妙不可言。師父說的每一句話都深入五臟六腑,聽得明白、聽得歡喜,還會升起繼續探究、學習佛法的願心。

止惡行善 剋期取證
俊康菩薩形容自己就是「凡夫一枚」,常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因此,俊康菩薩會透過靜坐、誦經等方法,讓自己專注,回到當下。辦公室旁就是佛堂,一尊祈願觀音、一套法鼓全集、一個蒲團、一張方墊,簡約又莊嚴。他說,身而為人與有情眾生不同之處,就是有慈悲心。雖然,失去摯愛讓他天旋地轉,但他深知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有一雙孝順的兒女,有一群值得信賴的工作夥伴,衣食無虞外,還有能力布施。祈願自己學習結實累累的稻穗般,懂得謙卑,懂得感恩天地萬物的滋養。

俊康師兄的辦公桌上,放著《好願在人間》這本書,他翻開閱讀時標記的篇章〈不為自己找藉口〉,內容摘要如下:佛法很強調精進,譬如「剋期取證」,意思就是要我們發願,一定要在某一個時段完成什麼。但是,願是要去實踐,否則就會變成空願。自己發的願通常做起來會比較有動力,只要一開始動,你的願心就可以慢慢地完成。如果不發願的話,大概連自己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都不知道。

花開花落,因緣因果,祈願人人能用佛法的智慧面對生死大事,用祝福代替悲傷,生命有限,願力無限!當與生死相逢時,可以選擇幸福告別。

(採訪/孫美文)

平凡的小我,點亮不平凡

專訪榮譽董事陳春蓮菩薩

在初春的午後與春蓮師姐會面,她幽默爽朗的分享如春陽一樣溫暖。

民國84年春蓮師姐40來歲,因同修生病,在醫院裡讓她有因緣看到聖嚴師父的著作,淺顯易懂,看了很法喜,覺得應該加入法鼓山;同年同修往生,就陸續參與道場活動。從看見師父著作的那刻起,到目前自己的處事舉止都緊扣在師父及法師們的開示中。「利他為先」是與人相處的第一信念,「修福修慧」是提昇自己的不二法門。她的生命骨子裡蘊含有如蓮花般的獨立與堅忍,凡事以正念思考隨緣而努力。生活點滴雖似平凡,心中的大願推著自己不斷的精進前行。

點滴善念 圓滿大願
春蓮師姐分享,當同修往生時,除了要善後同修遺留下來未完成的

工程工作,更要照料家中兩位孩子,無法全心投入道場活動與義工行列。

當時在馨華戲院用推車擺攤,剛開始自己不敢推出去街上擺攤,只躲在角落,心裡覺得很不好意思。對面賣魚的菩薩索性幫她將推車推出去,一連推了幾天,生意更好,不知覺中心裡已沒有甚麼不好意思。深深覺得當遇到悲傷或低落心情時,讓自己忙一點,忙起來才有精神去做應該做的事,專心一事就無雜念。

靠著半天生的手藝,做饅頭、餐包、點心持家,雖然生活忙碌,仍參與農禪寺冬令義賣、法華鐘臨時寮義賣,天南寺有臨時寮時就加入大寮及助念。

愈與法鼓山親近,體會僧團法師的慈悲用心,菩薩們彼此關懷體諒,更覺得自己應該多發些心力一起維護這個團體,因此希望自己能有多一些的回饋。雖然自己做這些小餐點及在救國團兼職赚的錢不多,回饋的心思一點都沒有改變。

約在98年左右與周貴娥師姐相識,她是春蓮師姐的勸募會員及好夥伴,一起在天南寺大寮出坡。幾年前貴娥師姐的母親給了她一些錢,她很發心想捐出來,邀春蓮師姐一起來認榮董,這恰巧是師姐心底念頭。

兩位菩薩約定以每年20萬的護持款,五年內圓滿榮董,並把修行這件事加入其中。以前水陸法會,師姐們都會去洗公器,有了這想法後,開始一年去參加水陸法會總壇佛事,一年去洗公器。師姐向來不好入眠,而參加總壇佛事緊密,早晚時間拉長,這真是個挑戰。有願就有力!終於在108年利用工作存款及退休金,達成心中的願望,與貴娥師姐一起圓滿榮董。這樣一點一滴的存款累積,能護持出來,自己心中滿是歡喜!

募心、募人、募款
春蓮師姊在加入法鼓山前,也在其他道場護持勸募工作。師姐分享能與有緣人同學共修,募人、募心、募款同等重要。到勸募會員家總會帶上自己做的點心結緣,遇有共修活動也會開車接送,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需互動分享來增加溫度的。但還是要靠因緣,有機會接引來做義工或參加活動很好,如果一次兩次發現對方不想聽,就踩煞車,不強求。
過程中彼此認同,理念相近的也會引介更多人一起來護持,因此體會到學佛一定要能得人緣,做人要客氣謙卑,自己攝心、言行一致才能感化他人。

譬如:現在工作的職場救國團,裡面的同事都較年輕,想去接引他們,只有用行為舉止身教來影響他們。身體力行,從理解個人不同需求的角度去協助。

自己常利用「吃」這件事來與菩薩們分享健康概念、廣結布施、珍惜資源等,感念師父的開示「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無道心」,有佛法的地方自然能讓我們身心安樂。

修福修慧 消執著
人,就是要不斷學習!聖嚴師父說在廚房的人也要出來學習,不能只有在大寮。

師姐分享:大部分人做事都很認真,但一直做,做久了就會有種執著的習性,不好改,感恩自己能體會到這點。印象深刻有次在做菜包時,發現有位師姐將剛蒸好的菜包疊在一次,我就跟她說這樣熱熱的會黏在一起,她說不會。晚一點這位師姐就拿著菜包說惜福啦惜福,要大家將黏在一起的菜包吃掉。這讓自己從中學習到別人的缺點要借鏡,凡事要用心及修福修慧並行的重要性。

除了大寮香積,在共修處也認領木魚執事,偶而也參加禪一、禪二安定身心。同時信眾教育中心的課程如:快樂學佛人、福田班、佛學班…等,也都結業了。

凡事正面 利人利己
聖嚴師父的法語對自己影響很大的是「四眾佛子共勉語」。尤其是「利人便是利己、盡心盡力第一」。

做任何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先利人才能利己。譬如在做堅果用料時,就會去想東西的品質對人的身體影響如何?不一定要用高檔的食材,而是要注意保存過程有無產生黃麴毒素?食物是否新鮮?是否有炒過頭?不要存有僥倖心態,覺得人家不知道。儘管能多賺幾十元,若讓人無意中引發病狀,自己也過意不去!做吃的這一行業是良心事業,因此當自己在做事時,自然而然就會去想到利他為第一。腦海中永遠就只有師父的這句話「利人便是利己」,用正面的思維來處理事情。

而遇到逆境時,心念上用善緣來面對,行動上以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處理。像今年因為疫情,原來聯誼活動訂的點心有些被取消,自己小額經營,材料成本都支出了,但還是要面對現實,鼓起勇氣另找客源,感恩眾緣的協助,終於順利於春節前趕工圓滿。

滴水穿石,點滴的心力大如洪流。春蓮師姐感恩同修的示現接引,讓自己的餘生能走在正信的佛法道路上,提昇自我,利他第一。

(採訪/曾美煖)

學佛讓生命展現新的光彩

專訪榮譽董事謝頤慧菩薩

聖嚴師父在《祈願 發願 還願》一書中曾經開示:「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是為了完成兩大任務:一是為了償債與收帳而受苦受樂;二是為了還願與發願而盡心盡力。」

綜觀榮譽董事頤慧師姐的人生,年幼時家境貧苦,中年時同修往生,獨自撫養兒女,50多歲時罹患憂鬱症身心嚴重受創,後來為了圓滿榮董心願而堅定地走在菩提道上,身心終於恢復健康,這正是發願、還願而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的最佳典範。

從民間信仰走入正信佛教道場
出生於彰化的頤慧師姐,在家中六個孩子中排行老大,小時候家境貧困,窮到連乞丐前來乞食僅能分享他們地瓜。國中畢業後,她因家裡無力負擔學費而放棄升學,開始上班賺錢協助養家。成家後,頤慧師姐與先生開了一家小型毛衣整燙代工廠,自力更生。每天工

作雖然粗重、辛苦,但因夫妻同心協力,經濟狀況逐漸改善,不再有後顧之憂。原以為從此可以過著安定的生活,沒想到民國88年5月,年僅42歲正值壯年的先生被診斷出食道癌及肝硬化,4個月後就往生,留下頤慧師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

雖然命運之神發給頤慧師姐一張高難度的考卷,但她並沒有被考倒,反而勇敢地一肩挑起養家、照顧子女的責任。

民國88年,在海山辦事處師姐林玲秋接引下,頤慧師姐開始在法鼓山土城教育訓練中心參加共修;同一年,地區的戴麗雪師姐帶她到農禪寺參加「大悲懺」法會。在拜懺時,頤慧師姐感動得淚流滿面,問自己為什麼到41歲才有因緣學佛?原因是在尚未接觸法鼓山之前,她是民間信仰,雖然花了很多錢,內心卻無法感到安定。在看完聖嚴師父的《正信的佛教》和《學佛群疑》這兩本書後,頤慧師姐不僅覺得受用,內心更是感動,很多人生中的疑惑在書中都獲得解答。其中師父說的一句話:「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更是觸動了她的心!於是開始加入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行列。

民國89年成為勸募會員後,頤慧師姐以募人、募心、募款的方式,接引社會大眾學佛,她的長子彥銘在國中三年級時,也被她以善巧方式帶到農禪寺參加禪訓班,種下了學佛的種子。

但命運之神卻沒有停止對頤慧師姐的試煉,又出了一道更難的考題,已經發願當預約榮董的她得了重度憂鬱症,全身無力,吃不下,睡不著,不願意與外人接觸,內心充滿負面思想與恐懼;跑過很多醫院,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藥,病情還是毫無起色。她自忖將不久人世,但又放心不下尚差20萬元才能圓滿的榮董功德款,因而在兒子當兵休假回來時交代他能夠幫其圓滿。當兒子聽到媽媽的囑咐時,哭著說:「我願意捨壽20年給媽媽,媽媽就不能為我們兄妹多活20年嗎?」,兒子的孝心感動了她,並提醒她要打起精神來圓滿自己的願心,於是她祈求佛菩薩的加被。

在艱苦中見到生命的光輝
由於之前看過很多醫生都無效,頤慧師姐因而拒絕再度就醫,後來兒子想到從前有一位同學的爸爸得到躁鬱症,醫治成功的例子,於是主動向同學求援,事情終於撥雲見日。

那一段過程,彥銘至今回想起來內心還是充滿感恩,因為當他向同學求援時,同學的父母立即採取行動,透過志工的協助安排母親到馬偕醫院就醫。專業的醫生不只醫病,也醫心,就在醫生詳細問診以及清楚說明病因後,頤慧師姐終於了解到,只要好好配合服藥,病還是會好的。在服藥半個月後,頤慧師姐開始願意和他人講話,半年後就覺得身體已經復原,而在醫藥及佛法的協助下,9個月後醫生就同意她不用再服藥。頤慧師姐覺得她能夠好這麼快,是佛菩薩的加持,讓她能夠繼續圓滿尚未完成的20萬元。

在身體康復後,頤慧師姐於民國100年圓滿榮董,而且有空就會去做義工,在法鼓山、天南寺、農禪寺及板橋分會經常可以看見她的身影。她很感恩三寶、很感恩師父,常說:「師父是我的三生慈父,四生父母。」並將師父的開示:「如果你相信因果,你不會對自己的遭遇不平;如果你相信因緣,你不會對未來失望。」這句話時時刻刻記在心裡。

彥銘則很感恩法鼓山這個大家庭,讓媽媽可以走出憂鬱症,展開新的人生。年紀輕輕的他非常難得,經常跟媽媽到法鼓山、天南寺及農禪寺出坡,擔任環保義工。問他在清理廁所時內心會不會煩躁?他笑著回答:「我的工作就是服務業,清理廁所就是服務大眾,人進人出不會影響我的心情。」

聖嚴法師在《108自在語》中有一句話:「人生要在平淡中求進步,又在艱苦中見其光輝。」在這次訪談最後,當頤慧師姐說出希望自己盡未來際能報「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時,我清楚看到了她們母子因為皈依三寶,而讓她們的生命展現新的光彩。

(採訪/陳如秋)

禪心淨土 圓融更好的自己—榮董會第十二屆禪悅營活動報導

春暖花開,禪悅營開辦
第12屆禪悅營,在年初首季來到近於都會、遠離塵囂的三峽天南寺舉行。

感恩邱春木老菩薩的悲願及子女邱仁賢菩薩等,將父親的大願從捐地到建寺的大工程,由其家人獨立圓滿。建寺這十年來,從荒蕪到現在景色幽靜,感恩法師們帶領僧俗四眾,一磚一瓦、一心一念,都是為了成就修行,在這個聖嚴師父譽為小法鼓山的寶地上,建設成為國際禪修教育中心。

禪悅營由總護法師演啟法師及監香法師演信法師帶領大家,從師父的開示《禪修的概念、方法、心態與目的》,在法師們的引導下,透過靜態的禪坐、動態的吃飯禪、經行、茶禪與出坡禪等,體驗禪法的美妙,充分讓身心與環境、大自然融為一體,內外沒有分別,就只有當下那一刻的覺受,清楚放鬆。行住坐臥無處不是禪,清楚放鬆。體驗禪法的好處,身心平衡,讓我們的精神穩定並開發智慧心與慈悲心。

放下萬緣,體驗禪法美好
此次學員共有80位,其中更有8歲童子及高齡82歲的長者,第一次五代同來共修,這真是榮董會大家庭的寫照:護法因緣,代代相傳。

天南寺監院常學法師感恩菩薩們的護持,並勉勵大家珍惜每一次的機緣共修,放下萬緣,以渡假的心情來體驗天南寺的三寶──環境好、吃得好、睡得好,而安住當下最好。

聖嚴師父的禪修開示,從放鬆身心開始體驗。眼球、頭腦、小腹放鬆,是身心放鬆的要領。用方法與態度切斷妄念,心留在當下,佛就在當下。不要順著妄念跑,行住坐臥都是道場,讓自己於二六時中念念都在當下,把自己的念頭從過去、未來收回,安住在現在,步步踏實,那時時心就在淨土上。喜、怒、哀、樂、悲、憂是我們的煩惱,它是無常的,過去、未來是回憶和推想,四面八方是我們攀緣的心,既然無常,何必執著呢?保持安靜,心理平衡,做一個無底的垃圾桶和無塵的反射鏡。逆來順受,逆緣有時也能為我們帶來強大的貢獻力量!心像一面照射鏡,只是照見,不受影響。我們的生命是為了奉獻,為了要服務,因此要好好的來用,從奉獻服務中得到歡喜、得到快樂,這是禪的心態。修行的目的是為提昇人的品質。從消融自我開始,最好且容易的方法就是成就他人,佛法說「菩薩以眾生為福田」,諸佛成佛都因為有眾生,而禪修是淨化自己最快的方法。

行、住、坐、臥都是禪。當我們行走時用腳尖、腳掌、腳跟著地,步步踏實,每一次只做一個動作,時時安住於腳下,以步步為營的心態,防禦我們的心雜晃。心無二用,把心放在動作上。全心貫注地工作也是禪,進行任何工作都可以練習出坡禪,抱持著活著一天就要工作一天的態度,忙碌但忙得很開心,非常有意義。

茶禪,體驗佛法的體、相、用
茶禪體驗也是榮董禪悅營的第一次體驗,讓大家都驚豔。

茶禪老師孟巧鳳菩薩分享,常應法師一直有個想法,想藉由茶將禪法推廣出去。自己本身學習茶道十多年,108年6月再次與法師會面討論,因緣成熟,第一期茶禪種籽培訓課程在文山區及三鶯區開班。

茶禪由外而內、由物而心,結合真、善、美,如實地呈現在外相上,透過擺設茶席的美,學習空間與美學的應用,乃至人與人間的互動、生命與事物的交流。將禪法運用在生活與修行上,體驗佛法的體、相、用。

茶席是相、是心理學,從內心看自己、認識自己。在準備過程中,看見自己對相的執著,看見自己、遇見自己,藉由空間的擺設,在與人相處上能更多些包容。行茶像個舞台,茶湯才是主角。茶湯因為時間、氣候的溫溼度不同而不一,是個不定法,與禪修合而為一就是茶禪一味。如同禪坐一支香好,下一支香不一定好。

學習找回自己、遇見自己
茶禪學員菩薩分享,透過茶席的擺設過程讓自己很療癒,藉由美的事物讓人心生喜悅柔軟,心量更大。與茶湯學習找回自己,佛法把心帶回家,幫助自己去除煩惱,體驗改善、提昇自己,達到禪修的目的,你好我也好。

這次茶主人由天南寺茶禪組12位菩薩及文山區6位菩薩為我們行茶。內護菩薩是第二期的茶禪種籽學員,應著每次因緣不同,大家分工擔任茶主人或內護,學習行茶的每個細節。

小菩薩楊曜隆分享禪營中對茶禪體驗深刻,喝了三杯茶,每一杯味道都不同,從清香到醇厚。師父的開示勤做筆記,要讓自己於生活中好好運用,他的分享道出茶禪的精神,將體、相、用融於生活中。

安住當下行禪,晝夜皆有所長
夜空下我們環寺漫步,走在石板道上,春風飄送陣陣的柚花、桂花、含笑花香,滿寺清香薰陶著我們。遠山近處蟲鳴、鳥聲一搭一唱,伴著我們一左一右步步清楚的腳步。前方點點霓虹是熱鬧的市區,我們清楚修行在紅塵。心,就在眼前當下安步向前行。

春天的清晨空氣更顯清新,在微霧中循著石板路經行邁向後山,依著山形或上或下,隨著呼吸的熱絡,隊伍時而長、時而短。記起總護法師出發前的叮嚀,一次只走一步,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陽光和煦,綠草地上禪坐,晝日的蟲鳴、鳥語著實渾厚,經過一天觀看師父開示及法師的方法運用叮嚀,不給名字、不形容、不比較,這支香身心清淨忘了外境,沒有時空,就只跟自己在一起。

祥雲來集,聽生命故事分享
第二天下午,北一區召集人古承濬菩薩、北三區召集人吳聿琪菩薩、北四區召集人邱仁賢菩薩、北五區召集人張聖時菩薩、北六區召集人呂慧嬪菩薩、北七區召集人黃炳陽菩薩,以及加拿大召集人與副召集人許淑珍菩薩、王國賢菩薩賢伉儷特地前來關懷。

生命故事分享的兩位菩薩:郭瑞香菩薩及陳春蓮菩薩,默契十足、心念一致,起心動念就是利他為第一。

培福更修福的兩位菩薩
瑞香菩薩100年從小學老師退休,參加天南寺的禪修營後,很法喜在離家這麼近的地方有個修行道場。而當時的共修處位居半山腰,交通需要克服,因此在心裏長養希望能有個交通便利之處,讓大家歡喜共修。過程中經過多次的搬移,最後在106年找到現在的土城共修處,並發心護持相關租金費用。遇到重重困難時,佛法的觀念(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給師姐很大的支撐,方法上:從禪修中得到安定。

師姐是海山區副召委、天南寺義工,也是人基會的關懷生命專線義工。以同理陪伴個案去發現個人的問題,並協助找到解決的辦法。在個案中經歷別人不同的生命故事,聽到不同生命樣貌,也讓自己的包容度更寬廣。

102年為生病的父親圓滿第一個榮董,而後陸續為母親、婆婆、自己、同修及兩位孩子與媳婦圓滿榮董,目前一家共有九位是榮董成員。沒有特定的想法,只是因緣有了就去做!學佛過程中體會出如何善用生命,就像以死亡這件事來說,師父開示不求死、不怕死、不等死、不找死、隨時準備死。她說:「這讓自己去思考同樣的生命要如何好好善用,也體會到為利他人故,自己就不會有問題。因為你不會將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去煩惱啦!」

春蓮菩薩於84年因同修住院往生而與法鼓山接觸,多年來投入義工行列,也是天南寺的大寮主廚之一。學佛過程中不斷的精進培福更修福,也參加體系的相關福田班、佛學班等課程。與人相處總是秉持著師父的教導,以眾生為重的信念來處事。靠自己的好手藝及退休金,點滴累積圓滿榮董。

誠摯關懷,祝願齊心護法
黃楚琪會長分享榮董會的活動預告,邀約大家踴躍參加,並給予榮董會寶貴的建議,目的只為了服務好我們榮董菩薩,發心護持,也能多些體驗禪法、佛法的好。

最後演信法師鼓勵大家多把握機緣禪修,調養身心,更讚嘆這次禪悅營中60歲以上的菩薩有55位,大家都很安定地參與。護法因緣,代代相傳,僧團法師也到第四代了,願大家齊心護法。

演啟法師祝福大家時時保持一顆安定的心,清楚放鬆。處處提起心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

期勉此次的禪修活動及生命故事分享,能讓大家在生活中受用;感恩法師的帶領與團隊的用心,藉此機緣洗滌大家身心。禪修簡單又方便,能夠帶來平安幸福的力量,願我們從禪修中得到好處,將佛法化為光與熱,傳遞溫暖、傳遞和諧,將安定普及身邊的每一個人。

🎥2021/3/27~28第12屆榮董禪悅營(天南寺)~活動精彩剪輯
https://youtu.be/yCl3EMMPl_E

(報導/曾美煖‧攝影/影視小組)

弘揚漢傳佛教的新鼓手—專訪法鼓文理學院博士畢業生張雅雯菩薩

今年2月初,法鼓文理學院培育出第二位博士畢業生雅雯菩薩。在聖嚴師父弘揚漢傳佛教的悲願下,在法鼓山「5475大願興學」眾善因緣護持下,共同孵育出了法鼓新鼓手。謹透過本次採訪,與大眾分享這份喜悅。

42歲重拾書本的因緣與心路歷程
採訪雅雯菩薩,一開始詢問便驚艷於她的學經歷,北一女中、台大法律系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碩士,專長於智慧財產權及資訊通訊法律,1996年回國後任職於資策會,從事法律研究、解決資訊產業面臨的法律問題。2000年轉進業界任職於PricewaterhouseCoopers(資誠企管顧問、普華法律),提供高科技公司智慧財產權規劃與合約撰擬、談判等法律服務,並在實踐大學資管系兼任授課。雅雯菩薩於職埸、教學全力以赴外,更同時兼顧家庭、育兒,仿彿有三頭六臂般在生活中忙碌旋轉。雖然工作上很有成就感,但過分忙錄的生活卻讓她開始有些迷惘——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那時她每天唯一的喘息時間,便是午餐後從世貿大樓走過天橋到基隆路上的誠品書局逛逛。因此,她在書本中遇見了聖嚴師父,師父的法語契入心中,神奇的,人生開起了另一扇窗,也埋下了日後學習佛法的因緣與契機。

勤當義工勤讀書,發願自利利他
忙碌生活中產生的情緒波動、生命困惑,在師父淺顯易懂而又生活化的法語中逐漸開解。因為佛法的實用、受益,便興起了親近道場、一探究竟的念頭。2003年,她笫一次踏入農禪寺,一進門淚水便莫名直流,不是傷心,倒像是回到心靈的家,當時知客處果尚法師親切地關懷,並邀請加入接待組義工的行列。

雅雯菩薩說,聖嚴師父常勉勵義工隨分隨力分享佛法、自利利他的話語,她時刻銘記在心,祈願能減少自己的煩惱,也可以幫助他人減少煩惱。但是,總覺得自己對佛法的暸解片斷而零碎,力量小,她想著,如果可以深入了解,就能有更大的力量可以幫助自己、幫助別人。自利利他是學習的初衷,更成為她後來研究佛學的動力與快樂泉源。經過3年的安排,她漸漸淡出職場,只留下教書的工作,終於在2012年因緣成熟,她以榜首考進法鼓佛教學院;2015年碩士班畢業後,又以第一名考進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博士班。很好奇,她中年重拾書本是否覺得累?但雅雯菩薩回答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師父說,書,是要為眾生讀的,所以不累。」

在法鼓文理學院八年半學習時光的心得
雅雯菩薩分享在法鼓文理學院攻讀碩士及博士八年半的時光,是生命中精彩、踏實而快樂的經歷。本次採訪過程,她數次提及這一切要感謝聖嚴師父建立佛學教育體系的悲心大願,感恩法鼓山僧團的護念,與法鼓文理學院惠敏校長、果鏡法師、鄧偉仁老師等師長的栽培。她將順利完成博士學位歸功於一切善因緣,說到自己已不是年輕人,若讀得快些、早點畢業,可以奉獻回饋的時間便多些,未來將留在法鼓體系內盡心盡力奉獻所學。

解行並重——奉獻中學習的法鼓家風
問及法鼓文理學院的學習特色,雅雯菩薩說是「解行並重」,正如師父所說法鼓學風是多元而自由開放的,法鼓家風是「實用為先」、「道心第一」,大家在奉獻中學習,讓自我中心少一點,從利他中自我成長。這樣的態度,反映在她碩、博士班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中:雅雯菩薩碩士班的行門,便是以萬里仁愛之家的老菩薩為對象,設計以念佛、正念、禪修與藝術活動結合的分享課程,呈現佛法的生活實用性與自利利他的具體實踐。碩士論文研究聖嚴師父中華禪法鼓宗「頓中開出次第化漸修」的禪法,基於空性而融通頓、漸,提供現代人有次第可循卻不囿於次第的禪法,體現漢傳禪法具生活實踐性的積極價值。

博士班的行門,則是以法鼓山義工團環保組為對象,設計漢傳襌法生活應用系列課程,以聖嚴師父的禪法與《大法鼓》為參考,關注法鼓山義工的情境脈絡,並用心設計了網站,方便將所有過程與成果與大家分享(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a/dila.edu.tw/chan-in-life/)。博士論文研究清初臨濟宗三峰派祖師仁山寂震的禪學思想,因古籍無法影印,她一字一句抄回祖師語錄、整理文稿,因之祖師的教誨與精進深深烙印於心。她特別提及寂震禪師與聖嚴師父兩人相似之處,化眾時既有臨濟宗的棒喝、話頭,卻也引導禪子與信眾拜懺、讀經,又勤於注經撰述而著作等身,十分多元善巧,都是在傳承中勇於創新,以理論的建構、方法的實踐,為當時代的人提供最合適的禪修方法,傾一生心力為後世百代留下法寶的禪門祖師(閱讀論文網址: https://reurl.cc/pmpGKx)。

續佛慧命——承師願心,盡力擊法鼓
雅雯菩薩目前繼續留在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任博士後研究。從義工身分到博士畢業,一路走來,她真誠感恩師父留下的法寶、僧寶,既受法雨潤澤,更願透過學習分享,承接師父的願心,接續師父弘揚漢傳禪法的理念,讓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在人間傳承散發。同心同願,以自己的小小心燈,與眾人共同延續聖嚴師父大大的宏願。

採訪者強烈感受到,師父推動佛教四眾教育的提昇,從人品的提昇到淨土的實現,雅雯菩薩該是師父要尋找的強力鼓手。我內心如此的歡喜,聰慧積極的法鼓文理學院博士生雅雯菩薩做到了。

(報導/賴寶卿)

4月18日北二區&北四區榮董健走禪悅行~已額滿候補中
4月25日北一區&北三區榮董健走禪悅行~開始報名
5月2日北六區榮董戶外禪~歡迎報名
歡迎加入「榮董會學佛群疑」社群~法師站上第一缐親自開示!!

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榮董會於109年9月成立的「學佛群疑」群組,是一個專供成員們提出在閱讀聖嚴師父相關著作以及修學佛法上之疑問的平台。成員們提出問題後,由法師於線上回復;成員們也可以分享個人學佛心得及互相交流討論。

為了協助更多菩薩獲得正信佛法的引導與開示,群組近期變更為社群,以容納更多的成員,歡迎菩薩們擊點下方連結加入「學佛群疑」社群,以精進佛法正信知見,增長智慧。
※因社群成員人數受限,目前僅邀體系內的菩薩,請勿轉傳體系外菩薩。

(請擊點下方連結即可加入)🙏
https://reurl.cc/XepGMa

2021年03月27~28日

第十二屆榮董禪悅營 (地點: 天南寺)。

伴您共行菩薩道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諮詢服務】 法鼓山各項活動、法會、課程之諮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喜慶關懷/婚嫁、祝壽、喬遷、落成、滿月……等等之祝福。

續慧命 種福田
 
榮譽董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法鼓山的榮譽董事。為鼓勵「護法因緣 代代相傳」,可以「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的方式加入法鼓山榮譽董事的大家庭,給自己一個布施種福田的大好機會,給後代子孫一個大好希望。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洽詢。
劉珍維編輯
搭起福慧圓滿的橋梁
 
若您有任何問題、寶貴的意見或者需要我們為您服務的地方,歡迎利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祝福 心安平安!
TEL: +886-2-2896-6119#258 & #259 (專案秘書室)
上午9:00至下午5:30
Email: secie@ddmf.org.tw
Fax: +886-2-2895-8155

備註說明
榮譽董事會基於遵循創辦人 聖嚴師父提倡之自然環保理念,相關邀請函、活動訊息需要郵寄者,郵寄原則調整如下:
若同一家庭、同一地址有多位認捐榮董,將只郵寄一份,以主要代表人為收件人。
其餘同一家庭同一地址之榮董,則以榮董編號呈現於郵寄名條上(不含往生菩薩、非自然人及絕對保密者)。
實施初期,如有疏漏之處,尚請菩薩們見諒與指導。
 
 
 
 
 
 
 
 
 
 
 
 
 
 
 
 
榮董會電子報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 聯絡我們取消訂閱榮董會電子報

聯絡專線:+886-2-2896-6119#258 & #259
法鼓山榮譽董事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14